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833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胎头吸引术是将吸引器外口置于露出的胎头上,再用注射器将吸引器内空气吸出,形成负压区,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吸住胎头,配合宫缩,娩出胎头。现有技术下多采用一定容量的注射器来提供负压,多为手术人员徒手操作,其负压值忽高忽低,不稳定,操作不当时则会出现一次性吸引失败的风险发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其结构包括吸引盘和负压抽吸管,吸引盘的吸引端朝前,吸引盘的尾口端与负压抽吸管前端密封连接,负压抽吸管前端部的管壁上设置有卸压阀和压力表,负压抽吸管管身中部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拉力把手,拉力把手的外展端朝前倾斜,拉力把手的根部与负压抽吸管管身固定连接,负压抽吸管两侧的拉力把手构成V字形,负压抽吸管尾部固定设置有握持套管,握持套管末端设置有防滑拉钩,负压抽吸管末端设置有负压波纹管接头。压力表通过弯管与负压抽吸管连通,压力表平面与负压抽吸管两侧的拉力把手的V字形平面相平行。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该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增加设置两个拉力把手,并且相对于负压抽吸管V字形设置,有利于在施加吸引拉力过程中防止操作者手部滑脱,使操作者双手共同操作,有利于保持分娩方向的控制,避免了单手操作分娩方向不稳的缺陷,更加有助于产妇分娩和引产。该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采用卸压阀和压力表的配合设置,一方面能掌握负压值的操作条件的区间,另一方面如出现特殊情况时配合卸压阀的使用可以对吸引盘内的压力进行释放或调节,更有效的提高手术操作参数,增加引产成功率。当胎儿宫内窘迫,可采用该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尽快结束分娩。胎儿大、产妇筋疲力尽时,可帮助胎儿下降分娩。相对产钳而言,该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对软产道损伤机会少,对胎儿产伤机会也少于产钳。该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和掌握、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手术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引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 分别表示:[0014]1、吸引盘,2、吸引端,3、尾口端,4、负压抽吸管,5、卸压阀,6、压力表,7、拉力把手,
8、外展端,9、根部,10、握持套管,11、防滑拉钩,12、负压波纹管接头,13、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作以下详细说明。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其结构包括吸引盘I和负压抽吸管4,吸引盘I的吸引端2朝前,吸引盘的尾口端3与负压抽吸管4前端密封连接,负压抽吸管4前端部的管壁上设置有卸压阀5和压力表6,负压抽吸管4管身中部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拉力把手7,拉力把手7的外展端8朝前倾斜,拉力把手的根部9与负压抽吸管4管身固定连接,负压抽吸管4两侧的拉力把手7构成V字形,负压抽吸管4尾部固定设置有握持套管10,握持套管10末端设置有防滑拉钩11,负压抽吸管4末端设置有负压波纹管接头12。压力表6通过弯管13与负压抽吸管4连通,压力表6平面与负压抽吸管两侧的拉力把手7的V字形平面相平 行。
权利要求1.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盘和负压抽吸管,吸引盘的吸引端朝前,吸引盘的尾口端与负压抽吸管前端密封连接,负压抽吸管前端部的管壁上设置有卸压阀和压力表,负压抽吸管管身中部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拉力把手,拉力把手的外展端朝前倾斜,拉力把手的根部与负压抽吸管管身固定连接,负压抽吸管两侧的拉力把手构成V字形,负压抽吸管尾部固定设置有握持套管,握持套管末端设置有防滑拉钩,负压抽吸管末端设置有负压波纹管接 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压力表通过弯管与负压抽吸管连通,压力表平面与负压抽吸管两侧的拉力把手的V字形平面相平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结构是吸引盘的尾口端与负压抽吸管前端密封连接,负压抽吸管前端部的管壁上设置有卸压阀和压力表,负压抽吸管管身中部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拉力把手,拉力把手的外展端朝前倾斜,拉力把手的根部与负压抽吸管管身固定连接,负压抽吸管两侧的拉力把手构成V字形,负压抽吸管尾部固定设置有握持套管,握持套管末端设置有防滑拉钩,负压抽吸管末端设置有负压波纹管接头。该双手操作引产吸引器增加设置两个拉力把手,并且相对于负压抽吸管V字形设置,有利于在施加吸引拉力过程中防止操作者手部滑脱,使操作者双手共同操作,有利于保持分娩方向的控制。
文档编号A61B17/42GK203074830SQ201320083708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6日
发明者魏敏 申请人:魏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