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患者转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60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患者转移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患者转移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过程中为患者移床,或者在手术过程中,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很多情况需要全麻,在移床时就非常困难,往往需要多人合力完成。费时、费力,且不易转移。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患者转移架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患者转移架,该转移架为一弧形弯板,使用时,该弧形弯板的一直边插入患者身体下,所述该弧形弯板的两边板间的夹角为100-150°。所述该弧形弯板的两边板间的夹角为120-130°。本发明所述的弧形板与床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底架,所述底架为两个,且与两直边垂直,两端分别连接于两边板上,底架与两边板间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本发明所述的弧形板与床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底架,所述底架为两个,分别位于该弧形板两侧,与两边板分别平行,是由两个斜支撑杆和底板构成的。所述两边板和底板间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本发明所述弧形弯板的两直边端部为弧形倒角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结构,在给患者移床时,将本发明的弧形板置于患者身下,借助该弧形板,使得患者身体倾斜,与床之间产生空隙,方便转移。本发明的弧形板下还可带有底架,方便转移患者时,支撑在床上,缓解操作者疲劳。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中:1.边板,2.底架,3.第一加强筋,4.底板,5.斜支撑杆,6.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患者转移架,该转移架为一弧形弯板,使用时,该弧形弯板的一边板1插入患者身体下,所述该弧形弯板的两边板I间的夹角为100-150。,本例选用 120。。该弧形板与床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底架2,所述底架2为两个,且与两边板I的直边分别垂直,两端分别连接于两边板I上,底架2与两边板I间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3,以加强底架2的强度。 所述弧形弯板的两边板端部为弧形倒角结构,易于插入患者体下,不易划伤。实施例2:如图4、图5所示,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例中所述底架2为两个,分别位于该弧形板两侧,与两直边分别平行,是由两个斜支撑杆5和底板4构成的。所述两边板I和底板4间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6,以加强底架强度。所述该弧形弯板的两边板I间的夹角为150°。实施例3: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该弧形弯板的两边板I间的夹角为100。。实施例4: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该弧形弯板的两边板I间的夹角为130。。
权利要求1.一种患者转移架,其特征在于:该转移架为一弧形弯板,使用时,该弧形弯板的一直边插入患者身体下,所述该弧形弯板的两边板间的夹角为100-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患者转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弧形弯板的两边板间的夹角为 120-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患者转移架,其特征在于:该弧形板与床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底架,所述底架为两个,且与两直边垂直,两端分别连接于两边板上,底架与两边板间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患者转移架,其特征在于:该弧形板与床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底架,所述底架为两个,分别位于该弧形板两侧,与两边板分别平行,是由两个斜支撑杆和底板构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患者转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边板和底板间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患者转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弯板的两直边端部为弧形倒角结 构。
专利摘要一种患者转移架,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该转移架为一弧形弯板,使用时,该弧形弯板的一直边插入患者身体下,所述该弧形弯板的两边板间的夹角为100-150°。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在给患者移床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板置于患者身下,借助该弧形板,使得患者身体倾斜,与床之间产生空隙,方便转移。本实用新型的弧形板下还可带有底架,方便转移患者时,支撑在床上,缓解操作者疲劳。
文档编号A61G7/05GK203138937SQ20132015893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日
发明者王晓彩 申请人:王晓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