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翻身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2026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危重病人翻身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危重病人翻身床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床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危重病人翻身床。
背景技术
[0002]危重病人长期卧床,很容易发生褥疮,病人一旦发生褥疮,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病程,而且易引起感染,因此,必须加强护理,预防病人褥疮的发生,现预防办法,主要做到勤翻身,当前帮助病人翻身时,需俩人先托起病人移近自己,再扶托病人翻身。上述人工帮助病人翻身的办法,现虽普遍应用,但也存有不足之处:一是护理人员需俩人以上才能完成,占用劳力多,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二是在病人翻身过程中,若配合不当,易使脊柱扭伤,给病人带来痛苦。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面活动,整体翻身,节省劳力,劳动强度小,省时省力,避免病人脊柱扭伤,减轻病人痛苦的危重病人翻身床。[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危重病人翻身床,由床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床的纵、横梁上设左、右活动床面,床腿下端设纵撑,纵撑上设支撑板,左活动床面和右活动床面中间用合页连接,内管一端顶在左、右活动床面的下面,下端伸入外管内,外管上端设齿轮箱,下面设底座,手摇把的一端通过齿轮箱与齿轮连接,齿轮与设在内管上的齿条啮合。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齿轮箱,为防内管下滑,在其箱面上设棘齿。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病人平卧或侧卧在左活动床面上,需要翻身变换体位时,顺时针方向摇动手摇把,使内管顶起左活动床面,使病人滑向右活动床面上,若病人再需要变换体位时,将内管移到右活动床面下边,再摇动手摇把,使内管顶起右活动床面,使病人滑向左活动床面上,病人的体位变换只要一人操作就能顺利完成。[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人工帮助病人翻身的方法相比,具有床面活动,整体翻身,节省劳力,劳动强度小,省时省力,避免病人脊柱扭伤,减轻病人痛苦的优点。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危重病人翻身床,由床I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床I的纵、横梁上设左、右活动床面2、3,床腿下端设纵撑4,纵撑4上设支撑板5,左活动床面2和右活动床面3中间用合页6连接,内管7 —端顶在左、右活动床面2、3的下面,下端伸入外管8内,外管8上端设齿轮 箱9,下面设底座10,手摇把11的一端通过齿轮箱9与齿轮12连接,齿轮12与设在内管7上的齿条13啮合。所述的齿轮箱9,在其箱面上设棘齿14。
权利要求1.一种危重病人翻身床,由床(I)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床(I)的纵、横梁上设左、右活动床面(2、3),床腿下端设纵撑(4),纵撑(4)上设支撑板(5),左活动床面(2)和右活动床面(3)中间用合页(6)连接,内管(7) —端顶在左、右活动床面(2、3)的下面,下端伸入外管(8)内,外管(8)上端设齿轮箱(9),下面设底座(10),手摇把(11)的一端通过齿轮箱(9)与齿轮(12)连接,齿轮(12)与设在内管(7)上的齿条(13)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重病人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箱(9),在其箱面上设棘齿( 14) 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危重病人翻身床,由床(1)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床(1)的纵、横梁上设左、右活动床面(2、3),床腿下端设纵撑(4),纵撑(4)上设支撑板(5),左活动床面(2)和右活动床面(3)中间用合页(6)连接,内管(7)一端顶在左、右活动床面(2、3)的下面,下端伸入外管(8)内,外管(8)上端设齿轮箱(9),下面设底座(10),手摇把(11)的一端通过齿轮箱(9)与齿轮(12)连接,齿轮(12)与设在内管(7)上的齿条(13)啮合。该危重病人翻身床,与目前人工帮助病人翻身的方法相比,具有床面活动,整体翻身,节省劳力,劳动强度小,省时省力,避免病人脊柱扭伤,减轻病人痛苦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G7/015GK203122833SQ20132017474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6日
发明者孙艳华 申请人:孙艳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