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穴暖熨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椎穴暖熨带,敷带的一侧表面固定有接触电极板和PTC热敏陶瓷电阻片,正、负接触电极板分别连接于脉冲电路的正、负输出电极上,PTC热敏陶瓷电阻片固定于正、负两接触电极板之间的中央。本技术方案通过PTC热敏陶瓷电阻片和脉冲输出接触电极板的脉冲信号双重方法共同作用于大椎穴区域,双效工作方式能够更好的消除感冒症状和不适。
【专利说明】大椎穴暖熨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缓解感冒症状的电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感冒的一些症状,如流鼻涕、鼻子不通气、浑身无力等都会让人极为难受,中医治疗感冒的方法很多,其中的非服药治疗方法主要有针炙大椎穴,或者是对大椎穴熏药香,可以较快的驱除感冒症状,并防止感冒引起的其它病发症。但这些方法都必须由医疗专业人员进行,若消毒不彻底,针炙容易因血液接触而传染其它疾病,还有小部分人群中怕疼、晕针而不愿意采用针炙治疗方式。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产生与针炙或熏药香相类似方法理疗作用的大椎穴暖熨带,使用它能够有效的缓解感冒症状,还便于人们平时经常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椎穴暖熨带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一种大椎穴暖熨带,包括敷带,敷带的一侧表面固定有接触电极板和PTC热敏陶瓷电阻片,正、负接触电极板分别连接于脉冲电路的正、负输出电极上,PTC热敏陶瓷电阻片固定于正、负两接触电极板之间的中央。
[0004]在上述的整体技术方案中,脉冲电路是由体积小巧的555集成芯片及外围元件构成输出频率为10-150HZ的多谐振荡电路,其第4管脚与第7管脚之间连接有调整脉冲频率的第一电位器,第6管脚与第7管脚之间连接有调整脉宽的第二电位器,输出管脚串联有调整脉冲幅度的第三电位器。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椎穴暖熨带技术方案,将具有稳定温度输出的PTC热敏电阻对准大椎穴,两侧辅助有作用脉冲信号的接触电极板,其双重作用于大椎穴区域,达到更好的缓解病痛、疏通经穴的目的,若再实施敷药方法,三者的综合效果能够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技术方案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便于平时经常按摩大椎穴的理疗用品,为人们强健身体发挥辅助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束带结构图。
[0007]图2为脉冲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08]图3为PTC热敏陶瓷电阻片的工作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实用新型的大椎穴暖熨带,包括敷带1,该敷带I为主体长条束带,两端为便于端部固定搭接的粘着部或锁扣部5或系带,其长度最好能够围绕脖子一圈,并正好两端搭接固定起来,或者是能够使两端系带能够跨两肩部搭接固定搭系。电源电路供电输出端设有两负载,一是具有陶瓷外壳的PTC热敏陶瓷电阻片3,二是脉冲电路,PTC热敏陶瓷电阻片3和脉冲电路的接触电极板4固定在敷带I的一侧衬层表面,其中的PTC热敏陶瓷电阻片3为具有陶瓷外壳的PTC热敏电阻,且工作温度为适合于热熨的温度,如为50°C或选用其它的温度值PTC热敏陶瓷电阻片。PTC热敏陶瓷电阻片固定于正、负两接触电极板4之间的中央,以便敷带I围绕脖子上后,PTC热敏陶瓷电阻片能恰好位于大椎穴2位置,两接触电极板4设置在PTC热敏电阻3的两侧对称的膀胱经穴位处。其供电电压选择控制在安全电压36V以下,如图3所示,其电路中还设计增加了低温档调控开关和由二极管D构成的低温档,便于使用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进行调整。
[0010]所述的脉冲电路是由成本低、体积小的555型集成芯片及外围元件构成输出频率为10-150HZ的多谐振荡电路,如图2所示,其中555型集成电路的第4管脚与第7管脚之间连接第一电位器Wl,用于实现脉冲频率的可调,第6管脚与第7管脚之间连接第二电位器W2,用于实现脉宽的可调,输出管脚串联第三电位器W3,用于实现脉冲幅度的可调。脉冲电路的正、负接触电极板4分别设置在PTC热敏陶瓷电阻片3的两侧对称膀胱经穴位处,固定于敷带衬层上,所述的接触电极板4最好为不锈钢板,还可以应用于敷药应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敷药药性。出于便携性、小体积的产品设计考虑,在本实施例中还可能采用两节30V的10F20串联电池作为供电电源。
【权利要求】
1.一种大椎穴暖熨带,包括敷带,其特征在于敷带的一侧表面固定有接触电极板(4)和PTC热敏陶瓷电阻片(3),正、负接触电极板分别连接于脉冲电路的正、负输出电极上,PTC热敏陶瓷电阻片(3 )固定于正、负两接触电极板之间的中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椎穴暖熨带,其特征在于脉冲电路是555集成芯片及外围元件构成输出频率为10-150HZ的多谐振荡电路,其第4管脚与第7管脚之间连接有调整脉冲频率的第一电位器(W1),第6管脚与第7管脚之间连接有调整脉宽的第二电位器(W2),输出管脚串联有调整脉冲幅度的第三电位器(W3 )。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3408240SQ201320229311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9日
【发明者】史少阳, 刘晓燕, 马力, 战成, 战中波, 刘微, 刘岌虹, 刘岌玫, 于涛, 于亚群, 陈志超, 尹昂, 邢丽娜, 刘碧玉, 阴旭光, 阴宏, 阴悦, 陈德奇, 陈德衡, 陈璐, 陈誉笛, 李博 申请人: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