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7837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体内或体表或大面积创面治疗用的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多孔创面敷料、外接式吸盘和将多孔创面敷料密封在创面上的生物半透膜,外接式吸盘包括转换接口、连接膜和引流外管,在转换接口一侧设置有引流外管,在其底部设有托盘及通孔,且通孔与引流外管相通,与通孔相对应的生物半透膜上设有口子,连接膜通过吸盘贯穿孔套装在装换接口上,并与托盘上表面和生物半透膜黏贴;引流外管尾端与引流容器、导管及负压源连接,在引流外管内设有冲洗管,冲洗管尾端从引流外管尾端侧壁上伸出,且冲洗管尾部有可以封盖住冲洗管的密封盖。上述装置,结构简单,密封性好,提高了负压引流装置的负压引流效果。
【专利说明】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压引流装置,更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人体体内或体表及大面积创面治疗用的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负压引流技术(简称VSD),是指用含有引流管的医用泡沫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将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0003]医用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多孔泡沫软垫,布置在多孔泡沫软垫内的引流管,现有的医用负压引流装置所采用的引流管是一体的,引流管一部分设置在多孔泡沫软垫内构成引流内管,一部分从多孔泡沫软垫内伸出构成引流外管,设置在多孔泡沫软垫内的引流内管侧壁上分布有多个小孔,位于多孔泡沫软垫外的引流外管内设置有冲洗管,冲洗管尾端从引流外管尾端的侧壁上伸出,冲洗管尾端还设置有可以封盖住冲洗管的密封盖;使用过程中,用生物半透膜覆盖在多孔泡沫软垫上,将多孔泡沫软垫及置于多孔泡沫软垫内的引流内管一起密封在人体上。
[0004]上述结构形式的医用负压引流装置存在的主要缺点是:由于引流内管和外管是一个整体,生物半透膜将多孔泡沫软垫及置于多孔泡沫软垫内的引流内管一起密封在人体表面上时,多孔泡沫软垫外的引流外管、人体表面、生物半透膜三者之间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间隙,使得多孔泡沫软垫与人体表面存在密封不严的情况,影响了负压引流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结构简单且适用于人体体内或体表及大面积创面治疗用的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多孔创面敷料、外接式吸盘和可将多孔创面敷料密封在创面上的生物半透膜,外接式吸盘包括连接膜、转换接口和引流外管,在转换接口一侧设置有引流外管,在转换接口底部设置有托盘,托盘放置在生物半透膜上,在托盘底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引流外管相通,与通孔相对的生物半透膜上开设有口子,口子的直径大于通孔直径,使得口子周边的生物半透膜不会挡住通孔;在连接膜的中部设置有吸盘贯穿孔,连接膜通过吸盘贯穿孔套装在转换接口的托盘上,且连接膜的直径大于托盘及口子的直径,与托盘上表面相接触部分的连接膜与托盘的上表面黏贴,伸出托盘部分的连接膜可与生物半透膜相黏贴,从而将转换接口密封连接在多孔创面敷料上;引流外管尾端与引流容器连接,引流容器通过导管与负压源连接,在引流外管内设有冲洗管,冲洗管尾端从引流外管尾端侧壁上伸出,且冲洗管尾部有可以封盖住冲洗管的密封盖。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的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使用时,转换接口通过连接膜与生物半透膜密封连接,从而使多孔创面敷料与创面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封性,既能阻挡外界有害病菌进入到患者创伤面上,又大大提高了负压引流装置的负压引流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中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外接式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连接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5是引流外管与冲洗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3]图6是引流外管与直通接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4]图7是两根引流外管与二通接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多孔创面敷料2、外接式吸盘和可将多孔创面敷料2密封在创面上的生物半透膜1,外接式吸盘包括连接膜8、转换接口 3和引流外管7,在转换接口 3的一侧设置有引流外管7,在转换接口 3的底部设置有托盘32,托盘32放置在生物半透膜I上,在托盘3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31、且通孔31与引流外管7相通,与通孔31相对的生物半透膜I上开设有口子,口子的直径大于通孔31的直径,使得口子周边的生物半透膜I不会挡住通孔31 ;在连接膜8的中部设置有吸盘贯穿孔81,连接膜8通过吸盘贯穿孔81套装在转换接口 3的托盘32上,且连接膜8的直径大于托盘32及口子的直径,与托盘32的上表面321相接触部分的连接膜8与托盘32的上表面321相黏贴,其中,与上表面321相接触部分的连接膜8在出厂前已经与上表面321黏贴为一体,不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再将连接膜8重新黏贴在上表面321上,伸出托盘32部分的连接膜8可与生物半透膜I相黏贴,从而将转换接口 3密封连接在多孔创面敷料2上,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膜8为圆形生物半透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将连接膜8裁剪成所需的形状;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方便本装置的存放与运输,保持连接膜8的洁净、无尘,常常在连接膜8的上表面上贴覆上层保护膜,在伸出托盘部分的连接膜8的下表面上贴覆下层保护膜,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贴覆于连接膜8上的上、下层保护膜撕开去除;引流外管7的尾端与引流容器4连接,引流容器4通过导管5与负压源6连接,在引流外管7内设有冲洗管9,冲洗管9尾端从引流外管7尾端侧壁上伸出,且冲洗管9尾部有可以封盖住冲洗管9的密封盖91。
[0017]使用时,将多孔创面敷料2放置在创面上,然后将生物半透膜I覆盖在多孔创面敷料2上,生物半透膜I将多孔创面敷料2密封在人体表面上,使创面处于一个密封的环境中;在生物半透膜I的适当位置剪开一个口子,口子的开口要略大于转换接口 3中通孔31的直径,将转换接口 3放置在生物半透膜I上,通孔31与剪开的口子相对应,且剪开的口子周边的生物半透膜I不会挡住通孔31,接着撕开连接膜8上的下层保护膜,将连接膜8与托盘32的上表面321和覆盖在多孔创面敷料2上的生物半透膜I密封黏贴在一起,接着撕开连接膜8上的下层保护膜,最后将引流外管7与引流容器4和负压源6相连接。打开负压,负压源6为外接式吸盘提供负压,将外接式吸盘中吸取的液体物质通过直通接头10汇总至引流容器4中,可在导管5内放置能让气体通过、液体却不能通过的高分子材料,进一步避免了液状物进入负压源6。当长时间使用后,需要对创面进行冲洗,冲洗时,关闭负压源6,负压装置不工作,打开封盖在冲洗管9尾端的密封盖91,使用注射器吸取生理盐水、并通过冲洗管9将生理盐水注入到多孔创面敷料2中,生理盐水向多孔创面敷料2的内部扩散,将生理盐水及氧气输送到创面上,同时清除创面上的污物与杂质,有利于创面部位的愈合,冲洗完毕后,封盖上密封盖91,打开负压源6,又可开始正常的负压引流工作。
[0018]当创面面积较大时,可将多个多孔创面敷料2并列放置在创面上,用生物半透膜I将多个多孔创面敷料2密封在人体上,根据实际需要在生物半透膜上剪开多个口子,与剪开口子相对应个数的外接式吸盘的通孔31分别放置在各个口子上,并使各连接膜密封在生物半透膜I上,各个外接式吸盘的引流外管7通过多通接头与引流容器4连接,如图9所示为两根引流外管与二通接头11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工作时,将外接式吸盘中吸引的液体物质通过引流外管7汇总至引流容器4中。
[0019]采用上述结构的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使用时,转换接口 3通过连接膜8与生物半透膜I密封连接,从而使多孔创面敷料2与创面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封性,既能阻挡外界有害病菌进入到患者创伤面上,又大大提高了负压引流装置的负压引流效果。
【权利要求】
1.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多孔创面敷料、外接式吸盘和可将多孔创面敷料密封在创面上的生物半透膜,其特征在于:外接式吸盘包括连接膜、转换接口和引流外管,在转换接口 一侧设置有引流外管,在转换接口底部设置有托盘,托盘放置在生物半透膜上,在托盘底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引流外管相通,与通孔相对的生物半透膜上开设有口子,口子的直径大于通孔直径,使得口子周边的生物半透膜不会挡住通孔;在连接膜的中部设置有吸盘贯穿孔,连接膜通过吸盘贯穿孔套装在转换接口的托盘上,且连接膜的直径大于托盘及口子的直径,与托盘上表面相接触部分的连接膜与托盘的上表面黏贴,伸出托盘部分的连接膜可与生物半透膜相黏贴,从而将转换接口密封连接在多孔创面敷料上;引流外管尾端与引流容器连接,引流容器通过导管与负压源连接,在引流外管内设有冲洗管,冲洗管尾端从引流外管尾端侧壁上伸出,且冲洗管尾部有可以封盖住冲洗管的密封盖。
【文档编号】A61F13/02GK203436673SQ201320423822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7日
【发明者】肖云锋 申请人:苏州爱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