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热流式压力波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67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空气热流式压力波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热流式压力波治疗仪,由控制电路、气路接口、连接管路及肢体气囊构成,气路接口通过多个连接管路连接肢体气囊的多个进气口,控制电路控制气路接口的气体进入及输出,所述控制电路由主控器、充气泵、分配器及电子空气加热器组成,主控器控制充气泵、分配器及电子空气加热器的动作,充气泵依次连接分配器及电子空气加热器,电子空气加热器的输出气口分别连接气路接口的进气口。本治疗仪采用电子空气加热器对空气直接加热的方式替代传统电热丝加热方式,从而使气囊整体可以均匀受热,避免了局部烫伤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有效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专利说明】空气热流式压力波治疗仪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治疗仪,尤其是一种空气热流式压力波治疗仪。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广泛使用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由安装有气泵的主机与电加热丝构成的充气气囊两部分组成。这种结构形式存在以下缺点:1、在充气中电加热丝极易被拉断损坏,造成局部断路无法正常使用。2、现有电加热丝加热方法的设计存在有气囊表面受热面积不均匀,容易造成气囊与人体接触面局部烫伤的可能性。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3、由于电加热丝的排列受客观结构所限造成加热速度缓慢,无法与充气同步,因此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加热治疗效果。4、因主机与气囊的连接需要有独立的供电导线,所以导线极容易出现损坏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热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空气热流式压力波治疗仪。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空气热流式压力波治疗仪,由控制电路、气路接口、连接管路及肢体气囊构成,气路接口通过多个连接管路连接肢体气囊的多个进气口,控制电路控制气路接口的气体进入及输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由主控器、充气泵、分配器及电子空气加热器组成,主控器控制充气泵、分配器及电子空气加热器的动作,充气泵依次连接分配器及电子空气加热器,电子空气加热器的输出气口分别连接气路接口的进气口。
[000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07]1、本治疗仪采用电子空气加热器对空气直接加热的方式替代传统电热丝加热方式,从而使气囊整体可以均匀受热,避免了局部烫伤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有效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0008]2、本治疗仪采用电子空气加热器,省去复杂的加热导线,不仅加热速度快,而且不受气囊内部结构影响,可以达到与充气速度同步工作,实现真正意义加热治疗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路接口与肢体气囊的连接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连接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12]一种空气热流式压力波治疗仪,由控制电路、气路接口、连接管路及肢体气囊构成,气路接口通过多个连接管路连接肢体气囊的多个进气口,控制电路控制气路接口的气体进入及输出。
[0013]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
[0014]所述控制电路由主控器、充气泵、分配器及电子空气加热器组成,主控器控制充气泵、分配器及电子空气加热器的动作,充气泵依次连接分配器及电子空气加热器,电子空气加热器的输出气口分别连接气路接口的进气口。
[00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控器、充气泵、分配器及电子空气加热器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17]主控器在程序的控制下,充气泵工作使之产生气流一进入分配器一进入电子空气加热器一通过连接管路进入各个肢体气囊的气腔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热流式压力波治疗仪,由控制电路、气路接口、连接管路及肢体气囊构成,气路接口通过多个连接管路连接肢体气囊的多个进气口,控制电路控制气路接口的气体进入及输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由主控器、充气泵、分配器及电子空气加热器组成,主控器控制充气泵、分配器及电子空气加热器的动作,充气泵依次连接分配器及电子空气加热器,电子空气加热器的输出气口分别连接气路接口的进气口。
【文档编号】A61F7/00GK203388994SQ201320437417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2日
【发明者】徐继铭, 王鸿亮 申请人:天津市联大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