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7915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包括外壳、风机、净化体、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外壳包括上本体、进风窗和底板组件,进风口位于外壳后侧,出风口位于前侧,进、出风口之间是贯穿的气流通道。在气流通道中,由前至后依次布置净化体和风机。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布置在净化体的左右端,高压发生器与净化体电连接,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之间通过控制线连接。底板组件包括底板、模块安装组件和电器盒,高压发生器通过模块安装组件固定在底板上,控制板通过电器盒固定在底板上;控制线从过线通道穿过。本装置的各组成部件布局合理,尤其是高压发生器、控制板和风机的安装结构紧凑,组装方便,使用安全。
【专利说明】—种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高压电场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或有害物质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空气污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禽流感、PM2.5等),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的意识增强,对空气净化装置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对空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手段、结构布局以及外形设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采用高压电场放电来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是一种效率很高的净化手段,目前已有采用此技术的空气净化装置出现。但是,由于采用高压电场的净化体与传统净化体的结构不一样,其对周边部件如风机、高压发生器、控制板等的布置关系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布置不合理将影响净化效率,产生工作噪音,或者会影响整个装置的组装效率、结构的紧凑性和合理性,还会影响装置的外形。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合理布局各组成部件,尤其是风机、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的布置于安装结构,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实现整机的结构紧凑、组装方便、低噪音、外观简洁大方。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内的风机、净化体、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所述外壳包括上本体、进风窗和底板组件,风机、净化体、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均安装固定在所述底板组件上,上本体罩在底板组件上,并连接固定为一体。
[0007]所述装置为卧式结构,进风口位于外壳后侧,出风口位于前侧,进、出风口之间是贯穿的气流通道;在进风口设置可拆卸的进风窗,方便清理粗纤维等。
[0008]在所述气流通道中,由前至后依次布置净化体和风机,风机为横流风机,风机的进风位置正对壳体的进风口,风机的出风位置正对净化体的进风口,净化体的出口正对壳体的出风口。
[0009]所述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布置在净化体的左右端,高压发生器与净化体电连接,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之间通过控制线连接。
[0010]所述底板组件包括底板、模块安装组件和电器盒,高压发生器通过模块安装组件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控制板通过电器盒固定在底板上。
[0011]所述控制线从过线通道穿过,所述过线通道是在净化体下方的底板表面焊接一中间有长条形开口的垫板,垫板抬高净化体与底板之间的距离,通过长条形开口与底板之间形成所述过线通道。
[0012]采用以上结构布置形式,风机、净化体、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均安装在底板组件上,可以形成相对紧凑的卧式结构,这种结构组装和使用方便,小巧的结构方便在放于桌上或悬挂于一定高度。尤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将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分别布置在净化体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简洁的安装盒进行安装,同时将高压控制线从外壳底部的独立线路通道穿过,连接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该线路通道结构简单,既节省空间,又保证工作的可靠性,还能避免各电器元件之间的各种干扰。
[0013]进一步,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采用以下简单合理的结构进行安装,既能保证安装的稳定和简单,有能保证工作的安全性,具体形式如下:
[0014]所述电器盒设置在底板上的一侧,控制板安装于其中,电器盒与净化体接触一侧设有卡接净化体的支撑架,净化体的端部与支撑架搭接,并由第一块接地板锁附压紧在支撑架上固定。
[0015]所述模块安装组件设置在底板上与电器盒相对的另一侧,包括模块盒和模块盖,高压发生器安装在模块盒中,模块盖为η形,盖在模块盒上,两端与底板组件连接固定;净化体与高压发生器相对的一端与模块盒或模块盖连接定位。所述净化体与模块盖的顶面搭接定位,并由第二块接地板锁附压在模块盖上。
[0016]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考虑到了风机的安装稳定性和低噪音,具体设计是:底板组件还包括风机固定壳A和风机固定架B,所述横流风机的两端分别通过风机固定壳A和风机固定架B固定到底板上。横流风机的带电机端装进风机固定壳A中,通过其端部固定风道的固定盘与风机固定壳A固定,并在它们之间设置减震垫;横流风机的另一端固定风道的固定盘与风机固定壳B相扣,并由螺钉锁住,固定盘与风机固定壳B之间也设置减震垫。所述风机固定壳A和风机固定架B均固定在底板上,至少有一个是由螺钉锁固在底板上。
[0017]进一步,在靠所述横流风机的一端的位置设置有导风结构,将风机边缘的风导向前面的净化体。较好地,所述导流板的一端连接在风机固定架A或B上,或与风机固定架A或B为一体式结构,导流板另一端向内倾斜伸向前面的净化体进口端。
[0018]以上对于风机的安装固定结构,采用了简洁而稳定的固定壳和架结构,并设计减震结构,在保证风机安装稳定、方便的同时,充分吸收了风机工作的震动噪音。另外,在与净化体之间设计导风结构,可以避免风流紊乱,并提高净化效率。
[0019]最好的方案是,本装置使用蜂巢结构的净化体,该净化体结构紧凑,净化效率高,使用安全,和以上的结构部件配合,可以构成一个比较完美的卧式空气装置。
[00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各组成部件布局合理,尤其是高压发生器、控制板和风机的安装结构紧凑,组装方便,使用安全,噪音低,净化效率高,外形美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装置的外形示意图;
[0022]图2是本装置的零部件装配分解图;
[0023]图3是进风窗与上本体的装配示意图;
[0024]图3Α是上本体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0025]图3Β是进风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上本体及底板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0027]图5是风机、净化体、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等在底板组件上的布置示意图;
[0028]图6是风机的装配示意图;[0029]图7是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等在底板组件上的装配示意图;
[0030]图8是控制板安装口和盖板的装配示意图。
[0031]【具体实施方式】
[0032]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方式,有助于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本专利给出了以下优选的实施方案,然而,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例示出的具体结构。
[0033]图1所示的是一种卧式空气净化器,其整体是一个长方形的扁平结构,风向为前出后进,可放于桌上,结构小巧美观。
[0034]该净化器的具体结构参见图2,其由壳体、风机4、净化体5、高压发生器7和控制板9等组成。壳体由上本体3、底板组件10、进风窗2和装饰盖板I等组成。结合参见图5,风机4、净化体5、高压发生器7和控制板9全部都固定安装在底板组件10上。当底板组件10与上本体装配后,风机、净化体前至后依次位于在进、出风口之间贯穿的气流通道中。风机的进风正对进风口,出风正对净化体的进口,净化体的出口正对壳体的出风口。
[0035]参见图4和图3A,上本体3可采用组合结构,即由一个四边形框3_1和顶板3_2焊接组合而成(当然在工艺允许的情况下,上本体也可以采用整体模制结构)。上本体可以采用聚合材料等能够承受本机器运行条件的任何材料。在上本体前后的中间位置留有出风口3-3和进风口,底面是开敞的,罩在底板组件10上,通过螺钉或者类似的固定件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0036]参见图3,上本体的进风口 3-4安装有可拆卸的进风窗2,具体采用方便安装和卸取的插接结构,插接结构是由进风窗两端内侧设置的插接部2-1与上本体进风口两端对应位置设置的插接部3-5形成由下向上的插接关系,安装后进风窗与上本体及底板组件的外观表面齐平,不突出,保证外形的美观。而这样由下向上安装,由上向下卸去,不会与上本体以及装饰面板发生干涉,只需要在底板边缘的对应位置设计与进风窗厚度相应的让位缺口3-8,进风窗可从这缺口锁上而贴平底板的让位缺口,而上本体和装饰面板不需在边缘设计让位,可以保证整机外形的美观和进风窗拆卸清洗的方便。
[0037]另外,参见图3B,进风窗2的窗格2-2是由一端向另一端倾斜布置,倾斜角度X°与所用横流风机风叶的倾斜角度一致,以降低风机在进风口卷风时产生噪音。
[0038]参见图3A,出风口 3-3直接设计成窗格形式,出风口的内侧两端设置有导风板3-6,导风板一端焊接在壳体上,另一端对向净化体的两端。避免吹进的风在出风口出现涡流,利于气流的顺畅流通。
[0039]另外,在底板后侧也有进风口,最好设计为与底板一体的窗格形式。并在进风窗内侧装上纤维防护网,阻挡毛发等粗纤维杯吸进风机,造成内部部件损坏。
[0040]参见图2和图3A,上本体3是一个方框结构,顶板是焊接上去的,顶板3-2是不完全封闭的,即四周设计有局部遮盖,而中间落料挖空,即在顶板中央形成方形开口,边缘弯折形成加强筋3-7。如果顶板不设置加强筋必然会影响平整度,给装饰面板带来装配的难度和安全隐患,顶板落料挖空后,挖空即开口的边缘可折弯生成加强筋,不仅使重量减轻,还可防止顶板因运输或装配时产生的局部或整个面的翘曲,使整面的平面度精度提高。这样顶面再安装装饰面板将整体盖上就比较容易,装饰面板采用钢化玻璃(也可采用木材、亚克力或不锈钢等),固定方式多种多样,较好的是选用稳定可靠的3M双面胶带进行两个平面的粘接固定。其他方式还有:采用锁附螺钉,或在玻璃非外观面处用无影胶粘接螺柱,和直接打玻璃胶,但此两种方法隐患较多,并让玻璃胶和无影胶完全干,外部条件较多,还很费时,不利于批量生产。在装饰面板的一个角上设置按钮开关11,该按钮开关与壳体内部的控制板电连接。
[0041]参见图6,底板组件10包括底板10-3、风机固定壳A10-6、风机固定架B10-1、电器盒10-5等。横流风机的带电机端先装进底板上的风机固定壳A10-6中,通过其端部固定风道的固定盘与风机固定壳A的折弯板定位,并在它们之间设置减震垫10-7。横流风机的另一端固定风道的固定盘与风机固定架B10-1相扣,固定盘与风机固定架B之间也设置减震垫10-7。其中,风机固定壳A是预先焊接在底板10-3上的,作为底板组件的一部分,而风机固定架B是在安装风机时由螺钉锁在底板上。在风机固定架B上设置有导流板10-2,导流板的一端与风机固定架B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与风机固定架B为一体结构),另一端向内倾斜伸向后面的净化体进口端,将横流风机边缘的风导向后面的净化体。
[0042]参见图5,横流风机4与进风窗之间的距离控制在l(T20mm,因为距离越小产生的噪声越低。但又需考虑到消费者操作的安全。横流风机4与净化体5之间的距离为3(T45mm,这样是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使风机产生的风有效地通过净化体而尽量不产生风回旋即噪音,但横流风机与净化体之间的最小的的安全距离为30mm。
[0043]参见图7,净化体5的两端分别布置高压发生器7和控制板9。净化体与高压发生器电连接,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通过控制线连接。它们的安装结构如下:
[0044]底板10-3上在前部的一侧焊接有电器盒10-11,控制板安装于其中,电器盒与净化体接触一侧设有卡接净化体的支撑架10-12,净化体的端部与支撑架10-12搭接,并由第一块接地板10-13锁附压在支撑架上固定。电器盒顶部开有孔,安装按钮开关并与控制板电连接。电器盒盖上设置安装有线扣组件,用于归拢固定电源线。
[0045]底板上在前部的另一侧安装有模块安装组件,模块安装组件包括模块盒10-10、模块盖10-9和第二接地板10-8,高压发生器安装在模块盒中,模块盒上部是开敞的,便于放入高压发生器,模块盖为η形,盖在模块盒上,且两端与底板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净化体与高压发生器相对的一端与模块盖的顶面搭接定位,并由第二块接地板10-8锁附压在模块
盖上O
[0046]参见图6和图7,在净化体下方的底板10-3上设置的一个垫板夹层,具体是在底板表面焊接一中间有长条形开口的垫板10-4,垫板抬高了净化体与底板之间的距离,通过长条形开口与底板之间形成过线通道10-5,高压控制线由此过线通道穿过连接两端的控制板和高压发生器。
[0047]参见图8,为了方便检修,在底板10-3上对应安装控制板的位置开有控制板安装口 10-15,上方固定电器盒,控制板固定在可拆卸的底盖10-14 (PCB盖)上,控制板可由控制板安装口从底板下方装进电器盒中,底盖10-14从底板底面扣装在控制板安装口上,并用螺钉锁紧。
[0048]本装置中,上本体只装配了装饰面板和开关,主要部件都在底板组件上装配。底板组件上的部件装配完后,上本体再由上到下扣到底板上,接通控制板上的各个接连线,锁上四边的螺丝,扣上控制板底盖和进风窗即可完成整机装配。
[0049]本装置的净化体采用蜂巢结构,该净化体结构紧凑,净化效率高,使用安全,和以上的结构部件配合,可以构成一个比较完美的卧式空气净化器。
[0050]本净化器工作时,空气由后侧的进风窗由风机吸入,送往前方的净化体,空气流过净化体的蜂巢结构时,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被蜂巢中形成的高压场杀灭和裂解,经前方出风窗流出的即是净化后的纯净空气。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内的风机、净化体、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本体、进风窗和底板组件,风机、净化体、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均安装固定在所述底板组件上,上本体罩在底板组件上,并连接固定为一体; 所述装置为卧式结构,进风口位于外壳后侧,出风口位于前侧,进、出风口之间是贯穿的气流通道;在进风口设置可拆卸的进风窗; 在所述气流通道中,由前至后依次布置净化体和风机,风机为横流风机,风机的进风位置正对壳体的进风口,风机的出风位置正对净化体的进风口,净化体的出口正对壳体的出风口 ;.所述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布置在净化体的左右端,高压发生器与净化体电连接,高压发生器和控制板之间通过控制线连接; 所述底板组件包括底板、模块安装组件和电器盒,高压发生器通过模块安装组件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控制板通过电器盒固定在底板上; 所述控制线从过线通道穿过,所述过线通道是在净化体下方的底板表面焊接一中间有长条形开口的垫板,垫板抬高净化体与底板之间的距离,通过长条形开口与底板之间形成所述过线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盒设置在底板上的一侧,控制板安装于其中,电器盒与净化体接触一侧设有卡接净化体的支撑架,净化体的端部与支撑架搭接,并由第一块接地板锁附压紧在支撑架上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安装组件设置在底板上与电器盒相对的另一侧,包括模块盒和模块盖,高压发生器安装在模块盒中,模块盖为η形,盖在模块盒上,两端与底板组件连接固定;净化体与高压发生器相对的一端与模块盒或模块盖连接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体与模块盖的顶面搭接定位,并由第二块接地板锁附压在模块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组件还包括风机固定壳A和风机固定架B,所述横流风机的两端分别通过风机固定壳A和风机固定架B固定到底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流风机的带电机端装进风机固定壳A中,通过其端部固定风道的固定盘与风机固定壳A固定,并在它们之间设置减震垫;横流风机的另一端固定风道的固定盘与风机固定架B相扣,并由螺钉锁住,固定盘与风机固定架B之间也设置减震垫;所述风机固定壳A和风机固定架B均固定在底板上,至少有一个是由螺钉锁固在底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靠所述横流风机的一端的位置设置有导风结构,将风机边缘的风导向前面的净化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结构为导流板,导流板的一端连接在风机固定架A或B上,或与风机固定架A或B为一体式结构,导流板另一端向内倾斜伸向前面的净化体进口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使用蜂巢结构的净化体。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净化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使用蜂巢结构的净化体。
【文档编号】A61L9/16GK203507180SQ201320464741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1日
【发明者】王小若 申请人:重庆派格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