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平铺皮肤缝合器用推钉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6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开放式平铺皮肤缝合器用推钉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放式平铺皮肤缝合器用推钉片,所述推钉片为“L”型,所述“L”型推钉片包括竖部和横部,所述竖部推钉部设有凹槽,所述竖部推钉端设有圆弧形凹口,所述圆弧形凹口深度为H;所述圆弧形凹口深度H与缝合钉直径D的比值为0.2-0.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放式平铺皮肤缝合器用推钉片,将推钉片圆弧形凹口深度与缝合钉直径的比限定在0.2-0.5之间,可以保证在推钉片推钉过程中固定缝合钉,不会出现卡不住缝合钉或圆弧形凹口两边卷边现象。
【专利说明】开放式平铺皮肤缝合器用推钉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开放式平铺皮肤缝合器用推钉片。
【背景技术】
[0002]皮肤缝合器经过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烧伤科、急诊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等手术科室的多年临床应用,证明在10-30cm的长伤口进行表皮缝合或移植皮岛钉合具有快捷、简便的优势;是缝合技术的重大改革,不失为外科医生的良好助手,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医疗产品。
[0003]医院临床使用的皮肤缝合器,需要把皮肤缝合牢固,不脱钉,缝合钉成型好。根据当前市场了解和医院临床医生的反馈信息,一般性的皮肤缝合器,都需要两个医生配合使用,具体为:一个医生负责用镊子把切口对齐,然后再用镊子把皮肤夹起,形成皮肤隆条状,另一个医生负责用皮肤缝合器进行缝合。
[0004]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把皮肤夹起拎高,形成较高的皮肤隆条状,操作很费时费力,而且皮肤切口很难对齐规整,术后皮肤愈合的形状也影响美观,另外一方面,现有各类医院所使用的皮肤缝合器手柄未能很好按照缝合器的缝合特点以及人体结构力学,让缝合钉在相对固定的角度缝合进入皮肤,负责缝合的医生,需要把缝合器保持一种姿势和角度,确保缝合钉能垂直进入皮肤,对于临床操作需要较大的工作量和难度;同时在皮肤缝合器使用的过程中,推钉片容易卡不住缝合钉或圆弧形凹口两边出现卷边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在缝合过程中推钉片容易卡不住缝合钉或圆弧形凹口两边出现卷边的问题,提供一种开放式平铺皮肤缝合器用推钉片。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开放式平铺皮肤缝合器用推钉片,所述推钉片为“L”型,所述“L”型推钉片包括竖部和横部,所述竖部推钉部设有凹槽,所述竖部推钉端设有圆弧形凹口,所述圆弧形凹口深度为H ;所述圆弧形凹口深度H与缝合钉直径D的比值为0.2-0.5。
[0007]具体地,所述圆弧形凹口深度H与缝合钉直径D的比值为5:12,在此比值下,可以保证在推钉片推钉过程中固定缝合钉,不会出现卡不住缝合钉或圆弧形凹口两边出现卷边现象。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开放式平铺皮肤缝合器用推钉片,将推钉片圆弧形凹口深度H与缝合钉直径D的比值限定在0.2-0.5之间,可以保证在推钉片推钉过程中固定缝合钉,不会出现卡不住缝合钉或圆弧形凹口两边卷边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开放式平铺皮肤缝合器用推钉片的立体图;
[0011]图2是图1中“B”位置的主视图。
[0012]图中:1.推钉片,2.竖部,3.横部,21.凹槽,22.圆弧形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应理解,引用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4]如图1、图2所示,一种开放式平铺皮肤缝合器用推钉片,推钉片I为“L”型,“L”型推钉片I包括竖部2和横部3,竖部2推钉部设有凹槽21,竖部2推钉端设有圆弧形凹口22,圆弧形凹口 22深度为H ;圆弧形凹口 22深度H与缝合钉直径D的比值为5:12。
[0015]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开放式平铺皮肤缝合器用推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钉片(I)为“L”型,所述“L”型推钉片(I)包括竖部(2)和横部(3),所述竖部(2)推钉部设有凹槽(21),所述竖部(2)推钉端设有圆弧形凹口(22),所述圆弧形凹口(22)深度为H ;所述圆弧形凹口(22)深度H与缝合钉直径D的比值为0.2-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平铺皮肤缝合器用推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凹口(22)深度H与缝合钉直径D的比值为5:12。
【文档编号】A61B17/11GK203468674SQ20132049649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4日
【发明者】杨润学 申请人:杨润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