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急诊用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48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急诊用病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急诊用病床,属于急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该病床在床体上设置有上层板,上层板一端设置有枕头,另一端设置有脚部靠板;上层板四角上设置有扶手;上层板侧面设置有卡扣,能把上层板卡在床体内;床体侧面还设置有供气接口,供气接口通过氧气管与放置在上层板上的呼吸罩相连接;床体内部设置有气囊,气囊与设置在床体侧面的充气孔相连接:床体靠枕头一端的上部设置有支架环,用来挂吊瓶之类;床体靠近脚部靠板一侧上部设置有警示灯和喇叭。该实用新型改进普通的急诊病床,使其拥有多项功能,能够方便患者转移,并能给患者提供一个较好的舒适的环境,且能针对患者进行急救,从而为急诊患者提供多样化服务。
【专利说明】多功能急诊用病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急诊用病床,属于急诊科医疗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急诊科室,因为患者病情特殊,往往需要及时抢救,或者将其进行处理之后再送到其他科室或者手术室进行处理,因此,急诊时的病床也比较特殊,对其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而现在普通的急诊科用病床,与普通病床无疑,如果病人需要转移,则是通过担架进行转移,也有采用推车进行,病人需要来回搬动转移,给患者造成了一些不便利。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情况采用一些方式予以解决,以便更好地针对急诊患者进行治疗或者转移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急诊用病床,以便急诊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在需要转移手术或者治疗时,减缓患者痛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急诊用病床,包括四个立柱,每个立柱底部连接有万向轮,立柱上部设置有床体,其中,床体上设置有上层板,上层板一端设置有枕头,另一端设置有脚部靠板;上层板四角上设置有扶手;上层板侧面设置有卡扣,能把上层板卡在床体内;床体侧面还设置有供气接口,供气接口通过氧气管与放置在上层板上的呼吸罩相连接;床体内部设置有气囊,气囊与设置在床体侧面的充气孔相连接;床体靠枕头一端的上部设置有支架环,用来挂吊瓶之类;床体靠近脚部靠板一侧上部设置有警示灯和喇叭。
[0005]进一步地,立柱中间部位设置有调节柱,床体侧面上设置有四个调节柱控制阀,调节柱控制阀与调节柱之间有信号线相连接,可以通过调节柱控制阀来调整立柱的高度。
[0006]进一步地,上层板靠近枕头端侧面设置有防护板。
[0007]进一步地,卡扣与扶手的连接处设置有定位销。
[0008]进一步地,支架环底部连接有支架杆,支架环与支架杆的连接处设置有活动环;支架环的外侧上部还设置有圆环钩。
[0009]进一步地,警示灯和喇叭设置在上层板的一侧的支撑杆上,支撑杆上还设置有电池腔,电池腔中放置有电池,电池腔上设置有电源线与警示灯和喇叭分别相连接。
[0010]该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四个调节柱控制阀,可以使得立柱处于不同的高度,从而可以使得床体以及床体上的上层板处于倾斜状态,方便患者慢慢躺在床体。通过接通供气接口接上氧气,可以利用呼吸罩给患者供气。而接通充气孔给气囊供气,使得床体鼓起,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床体一侧的支架环和圆环钩可以用来悬挂吊瓶给患者治疗。如果需要转移患者,也可以通过调节立柱的高低,使其与其他病床高低一致,便于转移。当需要推动患者转移时,万向轮可以随意变动方向,同时遇到上下楼,一旦没有电梯,可以将卡扣打开,使得上层板脱离开,相当于担架,可以通过扶手搬运患者上下楼梯,此时调节好定位销使得或者头部靠在防护板上,脚部靠在脚部靠板上,患者搬运过程中不至于滑落。警示灯和喇叭可以用来报警,提醒人群让路,方便患者转移。
[0011]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改进不同的急诊病床,使其拥有多项功能,能够方便患者转移,并能给患者提供一个较好的舒适的环境,且能针对患者进行急救,从而为急诊患者提供多样化服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该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标记说明,1、防护板;2、枕头;3、活动环;4、支架环;5、圆环钩;6、支架杆;7、呼吸罩;8、上层板;9、警示灯;10、喇叭;11、电池腔;12、支撑杆;13、脚部靠板;14、定位销;
15、扶手;16、充气孔;17、调节柱;18、刀向轮;19、卡扣;20、调节柱控制阀;21、立柱;22、氧
气管;23、供气接口 ;24、气囊;25、床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该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的多功能急诊用病床,包括四个立柱21,立柱21底部连接有万向轮18,立柱21上部设置有床体25,其中,床体25上设置有上层板8,上层板8 一端设置有枕头2,另一端设置有脚部靠板13 ;上层板8四角上设置有扶手15 ;上层板8侧面设置有卡扣19,能把上层板8卡在床体25内;床体25侧面还设置有供气接口 23,供气接口 23通过氧气管22与放置在上层板8上的呼吸罩7相连接;床体25内部设置有气囊24,气囊24与设置在床体25侧面的充气孔16相连接;床体25靠枕头2 —端的上部设置有支架环4,用来挂吊瓶之类;床体25靠近脚部靠板13 —侧上部设置有警示灯9和喇叭10。
[0016]立柱21中间部位设置有调节柱17,床体25侧面上设置有四个调节柱控制阀20,调节柱控制阀20与调节柱17之间有信号线相连接,可以通过调节柱控制阀20来调整立柱21的高度。上层板8靠近枕头2端的侧面设置有防护板1,卡扣19与扶手15的连接处设置有定位销14 ;支架环4底部连接有支架杆6,支架环4与支架杆6的连接处设置有活动环3 ;支架环4的外侧上部还设置有圆环钩5。警示灯9和喇叭10设置在上层板8的一侧的支撑杆12上,支撑杆12上还设置有电池腔11,电池腔11中放置有电池,电池腔11上设置有电源线与警示灯9和喇叭20分别相连接。
[0017]该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通过控制四个调节柱控制阀20,可以使得立柱21处于不同的高度,从而可以使得床体25以及床体25上的上层板8处于倾斜状态,从而使得患者可以躺在床体15上。通过接通供气接口 23接上氧气,可以利用呼吸罩7给患者供气。而接通充气孔16给气囊24供气,可以让患者躺在床体25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床体25 一侧的支架环4和圆环钩5可以用来悬挂吊瓶给患者治疗。
[0018]如果需要转移患者,也可以通过调节立柱21的高低,使其与其他病床高低一致,便于转移。当需要推动患者转移时,万向轮18可以随意变动方向,同时遇到上下楼,一旦没有电梯的地方,可以将卡扣19打开,使得上层板8可以脱离开,相当于担架,可以通过扶手15搬运患者上下楼梯,此时调节好定位销14使得或者头部靠在防护板1上,脚部靠在脚部靠板13上,不至于患者搬运过程中滑落。警示灯9和喇叭10可以用来报警,提醒人群让路,方便患者转移。
[0019]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急诊用病床,包括四个立柱,每个立柱底部连接有万向轮,立柱上部设置有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上设置有上层板,所述上层板一端设置有枕头,另一端设置有脚部靠板;所述上层板四角上设置有扶手;所述上层板侧面设置有卡扣;所述床体侧面还设置有供气接口,所述供气接口通过氧气管与放置在上层板上的呼吸罩相连接;所述床体内部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与设置在床体侧面的充气孔相连接;所述床体靠枕头一端的上部设置有支架环;所述床体靠近脚部靠板一侧上部设置有警示灯和喇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诊用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中间部位设置有调节柱,所述床体侧面上设置有四个调节柱控制阀,所述调节柱控制阀与调节柱之间有信号线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诊用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靠近枕头端侧面设置有防护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诊用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与扶手的连接处设置有定位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诊用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环底部连接有支架杆,支架环与支架杆的连接处设置有活动环;支架环的外侧上部设置有圆环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诊用病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灯和喇叭设置在上层板的一侧的支撑杆上,支撑杆上还设置有电池腔,电池腔中放置有电池,电池腔上设置有电源线与警示灯和喇叭分别相连接。
【文档编号】A61G13/00GK203468953SQ201320612801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6日
【发明者】蔡爱妮, 李晓燕 申请人:蔡爱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