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吸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649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氧气吸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氧气吸入器,包括进气管和设置于所述进气管内的阀芯,所述进气管具有进口和与该进口相对应的出口,所述进气管的内壁上设置有透气槽,该透气槽沿所述进口朝向所述出口的方向上布置。本实用新型氧气吸入器在进气管阀芯从关闭到打开时可以对进气量和气压进行微量调节。
【专利说明】氧气吸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氧气吸入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氧气吸入器的进气管的阀芯打开时,瞬间的进气量很大导致瞬时气压过大,使得流量计无法进行准确的测量,同时也因为瞬时气压过大对病人的吸氧造成困扰。

【发明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在进气管阀芯从关闭到打开时可以对进气量和气压进行微量调节的氧气吸入器。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氧气吸入器,包括进气管和设置于所述进气管内的阀芯,所述进气管具有进口和与该进口相对应的出口,所述进气管的内壁上设置有透气槽,该透气槽沿所述进口朝向所述出口的方向上布置。
[0006]本技术方案氧气吸入器在进气管的内壁上沿进口朝向出口的方向上设置有透气槽,当进气管关闭时阀芯的堵住透气槽使得氧气无法从进口输送至出口。当缓慢打开阀芯时,透气槽逐渐暴露在氧气中,氧气可通过透气槽输送至出口,通过调节透气槽在氧气中暴露的面积即可对氧气流量和压力进行调节,使得在阀芯刚刚打开的瞬间可以控制氧气的流量和压力进行缓慢上升,避免其瞬时突增以引起的使用和操作不便。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气槽具有槽深,由进气管的进口朝向进气管的出口的方向上槽深逐渐增大。阀芯越往出口的方向移动,透气槽在氧气中暴露的面积越大,同时透气槽的槽深也随之增加,使得阀芯越往出口方向调节,氧气的流量就越大。当阀芯离开出口时,氧气的流量达到最大。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气槽为两条或两条以上,该透气槽沿进气管的轴线周向均布。设置多条透气槽,而且透气槽为周向均布设置,使得对氧气流量和压力的调节更加灵敏。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设置有内腔,该内腔沿所述进口朝向所述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进气腔段和第二进气腔段,所述第一进气腔段和第二进气腔段同轴,且第一进气腔段的直径小于第二进气腔段的直径。在进气管的内腔内设置有形成阶梯状的第一进气腔段和第二进气腔段,由于第二进气腔段的直径大于第一进气腔段的直径,而且阀芯是与第二进气腔端相配合的,就是所阀芯的直径同样是大于第一进气腔段的直径,增强气密性。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气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腔段的内壁上。由于阀芯设置在第二进气腔段内,而透气槽作为本技术方案主要起调节进气量和进气压力作用也设置在第二进气腔段内,配合阀芯进行对进气量和进气压力进行调节。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包括朝向所述出口的移动端,该移动端呈锥状。在进气管的内腔内设置有形成阶梯状的第一进气腔段和第二进气腔段,由于第二进气腔段的直径大于第一进气腔段的直径,而且阀芯是与第二进气腔端相配合的,就是所阀芯的直径同样是大于第一进气腔段的直径,使得呈锥状的移动端能够部分插入到第一进气腔段内,使得阀芯关闭时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端的端部设置有环状凹槽,该环状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第二进气腔段的内壁压迫接触,使得其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氧气吸入器还包括主体和将阀芯固定于主体上的阀帽,所述阀帽与所述主体之间为螺纹连接和/或卡扣连接,所述进气管与所述主体为一体成型。阀帽与主体之间为螺纹连接和/或卡扣连接,增加使用的安全性能。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氧气吸入器还包括瓶盖和设置在主体上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置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出气管之间为卡扣连接;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瓶盖之间为螺纹连接和/或卡扣连接。氧气从进气管进入主体后,即自下而上进入设置在出气管内的计量筒,再在出气管内自上而下经过瓶盖进入瓶内。
[0015]下面对本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0016]本技术方案氧气吸入器在进气管的内壁上沿进口朝向出口的方向上设置有透气槽,当进气管关闭时阀芯的堵住透气槽使得氧气无法从进口输送至出口。当缓慢打开阀芯时,透气槽逐渐暴露在氧气中,氧气可通过透气槽输送至出口,通过调节透气槽在氧气中暴露的面积即可对氧气流量和压力进行调节,使得在阀芯刚刚打开的瞬间可以控制氧气的流量和压力进行缓慢上升,避免其瞬时突增以引起的使用和操作不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氧气吸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0019]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第二进气腔段的横截面图;
[0021]图5为图1中A-A处的截面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0、进气管,110、进口,120、出口,130、第一进气腔段,140、第二进气腔段,150、透气槽,20、阀芯,210、移动端,220、密封圈,230、阀帽,30、主体,40、出气管,50、计量筒,60、顶盖,70、瓶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5]如图1至4所示氧气吸入器,包括进气管10和设置于进气管10内的阀芯20,进气管10具有进口 110和与该进口 110相对应的出口 120。氧气从进气管10的进口 110出来后进入流量计。进气管10的内壁上设置有透气槽150,该透气槽150沿进口 110朝向出口120的方向上布置。在本实施例中,透气槽150呈长条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透气槽150也可为锯齿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透气槽150具有槽深,由进气管10的进口 110朝向进气管10的出口 120的方向上槽深逐渐增大。透气槽150为两条或两条以上,该透气槽150沿进气管10的轴线周向均布,在本实施例中,透气槽150为两条。
[0026]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10设置有内腔,该内腔沿进口 110朝向出口 120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进气腔段130和第二进气腔段140,第一进气腔段130和第二进气腔段140同轴,且第一进气腔段130的直径小于第二进气腔段140的直径。透气槽150设置于第二进气腔段140的内壁上,并且阀芯20设置在第二进气腔段140中。阀芯20包括朝向出口120的移动端210,该移动端210呈锥状。移动端210的端部设置有环状凹槽,该环状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220。
[0027]请参见图5,氧气吸入器还包括主体30和将阀芯20固定于主体30上的阀帽230,阀帽230与主体30之间为螺纹连接和/或卡扣连接,进气管10与主体30为一体成型。阀帽230与主体30之间为螺纹连接和/或卡扣连接,增加使用的安全性能。氧气吸入器还包括瓶盖70和设置在主体30上的出气管40,出气管40上设置顶盖60,顶盖60与出气管40之间为卡扣连接。出气管40与瓶盖60之间为螺纹连接和/或卡扣连接。氧气从进气管10进入主体30后,即自下而上进入设置在出气管40内的计量筒50,再在出气管40内自上而下经过瓶盖70进入瓶内。进气管10、出气管40和主体30是一体成型的。
[0028]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0029]1、本实施例氧气吸入器在进气管10的内壁上沿进口 110朝向出口 120的方向上设置有透气槽150,当进气管10关闭时阀芯20的堵住透气槽150使得氧气无法从进口 110输送至出口 120。当缓慢打开阀芯20时,透气槽150逐渐暴露在氧气中,氧气可通过透气槽150输送至出口 120,通过调节透气槽150在氧气中暴露的面积即可对氧气流量和压力进行调节,使得在阀芯20刚刚打开的瞬间可以控制氧气的流量和压力进行缓慢上升,避免其瞬时突增以引起的使用和操作不便。
[0030]2、阀芯20越往出口 120的方向移动,透气槽150在氧气中暴露的面积越大,同时透气槽150的槽深也随之增加,使得阀芯20越往出口 120方向调节,氧气的流量就越大。当阀芯20离开出口 120时,氧气的流量达到最大。
[0031]3、设置多条透气槽150,而且透气槽150为周向均布设置,使得对氧气流量和压力的调节更加灵敏。
[0032]4、在进气管10的内腔内设置有形成阶梯状的第一进气腔段130和第二进气腔段140,由于第二进气腔段140的直径大于第一进气腔段130的直径,而且阀芯20是与第二进气腔端相配合的,就是所阀芯20的直径同样是大于第一进气腔段130的直径,增强气密性。
[0033]5、由于阀芯20设置在第二进气腔段140内,而透气槽150作为本实施例中主要起调节进气量和进气压力作用也设置在第二进气腔段140内,配合阀芯20进行对进气量和进气压力进行调节。
[0034]6、在进气管10的内腔内设置有形成阶梯状的第一进气腔段130和第二进气腔段140,由于第二进气腔段140的直径大于第一进气腔段130的直径,而且阀芯20是与第二进气腔端相配合的,就是所阀芯20的直径同样是大于第一进气腔段130的直径,使得呈锥状的移动端210能够部分插入到第一进气腔段130内,使得阀芯20关闭时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0035]7、密封圈220与第二进气腔段140的内壁压迫接触,使得其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00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氧气吸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和设置于所述进气管内的阀芯,所述进气管具有进口和与该进口相对应的出口,所述进气管的内壁上设置有透气槽,该透气槽沿所述进口朝向所述出口的方向上布置,所述透气槽具有槽深,由进气管的进口朝向进气管的出口的方向上槽深逐渐增大,所述透气槽为两条或两条以上,该透气槽沿进气管的轴线周向均布,所述进气管设置有内腔,该内腔沿所述进口朝向所述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进气腔段和第二进气腔段,所述第一进气腔段和第二进气腔段同轴,且第一进气腔段的直径小于第二进气腔段的直径,所述透气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气腔段的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朝向所述出口的移动端,该移动端呈锥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氧气吸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端的端部设置有环状凹槽,该环状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氧气吸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体和将阀芯固定于主体上的阀帽,所述阀帽与所述主体之间为螺纹连接和/或卡扣连接,所述进气管与所述主体为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氧气吸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瓶盖和设置在主体上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置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出气管之间为卡扣连接;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瓶盖之间为螺纹连接和/或卡扣连接。
【文档编号】A61M16/00GK203724575SQ201320717540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3日
【发明者】范殿文 申请人:范殿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