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胃管病人头部托起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胃管病人头部托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头托(1)、托柄(2)、销轴(3)、托板(4)、开口(5)、立柱(6)、半圆形调节板(7)、铆钉(8)、手柄(9)、调节孔(10)、蝶形螺栓(11)构成,托柄(2)一端设头托(1),另一端用销轴(3)连接在托板(4)前端的开口(5)内,立柱(6)设在托板(4)的一侧,半圆形调节板(7)一端用铆钉(8)固定在头托(1)上,另一端设手柄(9),在半圆形调节板(7)上设调节孔(10),蝶形螺栓(11)通过调节孔(10)把半圆形调节板(7)固定在立柱(6)上。该插胃管病人头部托起装置,与目前用人工托头的方法相比,具有机械托头,使用可靠,节省人力,高度可调,舒适方便,提高插管质量的优点。
【专利说明】插胃管病人头部托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托,具体地说是一种插胃管病人头部托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临床上对不能由口进食者,如昏迷病人,一般采用鼻饲法,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插胃管时,因昏迷病人的吞咽功能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当胃管插至15厘米时,人工将病人头部托起,增大咽喉部通道弧度,便于管端沿后壁滑行,使插管成功。上述人工托起头部插管的方法,现虽普遍推广应用,但也存有不足之处:一是需二人操作,一人插管,另一个人托头,占用人力多;二是人工托头,不稳定,易活动,影响插管质量。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托头,使用可靠,节省人力,高度可调,舒适方便,提高插管质量的插胃管病人头部托起装置。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插胃管病人头部托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头托、托柄、销轴、托板、开口、立柱、半圆形调节板、铆钉、手柄、调节孔、蝶形螺栓构成,托柄一端设头托,另一端用销轴连接在托板前端的开口内,立柱设在托板的一侦牝半圆形调节板一端用铆钉固定在头托上,另一端设手柄,在半圆形调节板上设调节孔,蝶形螺栓通过调节孔把半圆形调节板固定在立柱上。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头托,为使病人头部在头托内舒适,在其内壁上设海绵垫。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病人头部放进头托内,当胃管插至15厘米时,医务人员暂停插管,松动蝶形螺栓,手持手柄推动半圆形调节板,把头部抬起后,用蝶形螺栓把半圆形调节板固牢,半圆形调节板固定好后,再继续插管,当胃管确认插入胃部后,再松动蝶形螺栓,把头托放平,在给病人灌注流质食物时,把头托抽出,开始给病人进食。
[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用人工托头的方法相比,具有机械托头,使用可靠,节省人力,高度可调,舒适方便,提高插管质量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插胃管病人头部托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头托
1、托柄2、销轴3、托板4、开口 5、立柱6、半圆形调节板7、铆钉8、手柄9、调节孔10、蝶形螺栓11构成,托柄2 —端设头托1,另一端用销轴3连接在托板4前端的开口 5内,立柱6设在托板4的一侧,半圆形调节板7 —端用铆钉8固定在头托I上,另一端设手柄9,在半圆形调节板7上设调节孔10,蝶形螺栓11通过调节孔10把半圆形调节板7固定在立柱6上。所述的头托1,在其内壁上设海绵垫12。
【权利要求】
1.一种插胃管病人头部托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头托(I)、托柄(2)、销轴(3)、托板(4)、开口 (5)、立柱(6)、半圆形调节板(7)、铆钉(8)、手柄(9)、调节孔(10)、蝶形螺栓(11)构成,托柄(2) —端设头托(I),另一端用销轴(3)连接在托板(4)前端的开口(5)内,立柱(6)设在托板(4)的一侧,半圆形调节板(7) —端用铆钉(8)固定在头托(I)上,另一端设手柄(9),在半圆形调节板(7)上设调节孔(10),蝶形螺栓(11)通过调节孔(10)把半圆形调节板(7)固定在立柱(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胃管病人头部托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托(1),在其内壁上设海绵垫(12)。
【文档编号】A61G7/07GK203539603SQ201320717712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9日
【发明者】张俊平 申请人:张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