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电动立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电动立柱,主要由下立柱、上立柱和推杆构成;所述的下立柱和上立柱通过转盘轴承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上立柱的上端与伸臂的一端活动连接,伸臂的另一端设有机头联接口;所述的推杆包括操作杆和设置在电动立柱内部的驱动杆,所述的驱动杆的上端与伸臂连接,驱动杆的下端与操作杆连接,并通过关节轴承固定安装在下立柱上;其特征在于,该医用电动立柱还设有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片、销钉、弹簧和电磁铁;所述的定位片安装在转盘轴承上;所述的电磁铁安装在下立柱上;所述的销钉套装有弹簧,并安装在定位片和电磁铁之间。该医用电动立柱操作简便、省力,结构合理简单、造型美观,伸缩范围大,运行平稳、灵活、可靠、使设备更加人性化。
【专利说明】—种医用电动立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用于上下左右移动数字化医用诊断高频X射线机机头位置的医用电动立柱。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医用立柱大多是人为手动操作,主要工作原理是采用空气弹簧驱动立柱伸臂实现机头上升或下降,下降时还需要人为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实现机头下降。而伸臂要旋转方向时,需先手动解锁后方可旋转方向。因此,实际使用是操作比较繁琐、费时费力,立柱定位不准确的情况。
[0003]目前,人们针对这些问题,也研究出了一些方便移动的相关设备,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20110271.3公开了一种X射线机的立柱可旋转装置,能使X射线机的立柱作水平±180°旋转,其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螺栓穿过立柱下端焊接的立柱底板的空,与呈T形的芯轴上端的法兰盘的孔内螺纹啮合,芯轴的上部轴上套装有的轴承装置焊接在底板上的上轴承座内台阶上、下部轴上套装有轴承装置焊接在底板上的下轴承座内台阶上,螺栓穿过挡圈的孔与芯轴下端面的孔内螺纹啮合。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20020084.1公开了一种医用X射线机探头上下平动装置,立柱为矩形空心壳体,一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座,第一支座正下方设置有第二支座,第一拉杆的中部铰接在第一支座上,一端铰接在活动支座的一侧,第二拉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二支座上,另一端也铰接在活动支座的一侧并位于第一拉杆的正下方,立柱的中心部位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安装有第二链轮,链轮座位于固定座的下方,链轮座上安装有第一链轮。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20497495.X公开了一种射线机球管升降机构,包括用于安装球管的升降筒,以及插装在升降筒上的立柱,所述升降筒内部安装有推杆升降机构,所述推杆升降机构包括电动推杆、有电动推杆驱动升降的承重架;所述升降筒外侧安装有若干滑轮,立柱内侧设有与滑轮对应的滑轨。上述这些设备或多或少的解决了目前存在的操作繁琐、费事费力等问题,但是,其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要么结构较为复杂,要么没有不能进行精确定位,不能完美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市场上仍然急需一种结构合理简单、操作简便、伸臂伸缩范围大、运行平稳、灵活、可靠、可精确定位的医用电动立柱。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采用电力驱动伸臂升降、电磁铁吸合解锁以实现伸臂摆位、可精确定位的,外置贴膜开关,操作简便、省力,结构合理、造型美观,伸缩范围大,运行平稳、灵活、可靠、使设备更加人性化的医用电动立柱。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医用电动立柱,主要由下立柱、上立柱和推杆构成;所述的下立柱和上立柱通过转盘轴承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上立柱的上端与伸臂的一端活动连接,伸臂的另一端设有机头联接口 ;所述的推杆包括操作杆和设置在电动立柱内部的驱动杆,所述的驱动杆的上端与伸臂连接,驱动杆的下端与操作杆连接,并通过关节轴承固定安装在下立柱上;其特征在于,该医用电动立柱还设有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片、销钉、弹簧和电磁铁;所述的定位片安装在转盘轴承上;所述的电磁铁安装在下立柱上;所述的销钉套装有弹簧,并安装在定位片和电磁铁之间。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以上所述的定位片的边缘呈齿状或设有定位孔。
[0008]所述的销钉的下端与电磁铁的铁芯相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10]通电工作时,通过电磁铁吸合开关按钮,直流电源使电磁铁中的铁芯产生磁力,带动定位装置中的销钉下移,从而销钉与定位片分离,此时即可将X射线机机头调至所需要的位置角度,松开电磁铁吸合开关按钮,定位装置中的弹簧将销钉往上推,使销钉与定位片结合即将X射线机机头定位在所需的位置角度上。通过贴膜开关控制推杆驱动伸臂动作,实现X射线机机头上下调整位置。
[0011]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专业的医疗推杆作驱动部件,推杆安装在立柱内部,底部使用关节轴承联接固定,上部联接立柱伸臂以实现升降动作且所选推杆内置行程限位开关,动作稳定可靠。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医用电动立柱中,推杆和电磁铁与外部电源相连接,通电后,推杆可以对伸臂进行上下升降、左右摆动的操作;而电磁铁的铁芯产生磁力,吸引销钉向下运动,使定位片可以旋转(即实现伸臂左右摆动的动作),当电磁铁断电时,无磁力,销钉则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插入定位片中,实现伸臂摆位固定,在用推杆对伸臂进行升降时,不会影响其左右摆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
[0014]1.本实用新型电动立柱主体的上立柱、下立柱两部份中间用转盘轴承联接,上立柱、下立柱两部分可相对转动,实现伸臂摆位。并且采用定位片和电磁铁来限定摆动的位置,通过电磁铁吸合开关按钮,可轻松控制上立柱围绕下立柱摆动X射线机机头到所需位置和定位;使得在实际操作是更加简便、省力,立柱定位更准确。
[0015]2.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动推杆为专业的医疗推杆,其内置行程限位开关,推杆底部使用关节轴承联接固定在下立柱,电动推杆上端和上立柱的上端与立柱伸臂联接从而立柱伸臂,通过贴膜开关,可以实现X射线机机头的升降动作。采用这种技术特征结构更合理,X射线机机头的升降范围更大,动作稳定可靠、运行平稳。使得在实际操作时更加简便、省力,立柱定位更准确。
[0016]3.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整体上零件有所减少,因此在装配时要装配的零部件明显减少,所需装配时间就更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立柱与下立柱连接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下立柱,2-转盘轴承,3-上立柱,4-伸臂,5-机头联接口,6-X射线机机头,7-定位片,8-销钉,9-弹簧,10-电磁铁,11-推杆【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2]实施例1:
[0023]如附图1-3所示,一种医用电动立柱,主要由下立柱1、上立柱3和推杆11构成;所述的下立柱I和上立柱3通过转盘轴承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上立柱3的上端与伸臂4的一端活动连接,伸臂4的另一端设有机头联接口 5,机头联接口 5上安装X射线机机头6 ;所述的推杆11包括操作杆和设置在电动立柱内部的驱动杆,所述的驱动杆的上端与伸臂4连接,驱动杆的下端与操作杆连接,并通过关节轴承固定安装在下立柱11上;其中,该医用电动立柱还设有一个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片7、销钉8、弹簧9和电磁铁10 ;所述的定位片7安装在转盘轴承2上;所述的电磁铁10安装在下立柱I上;所述的销钉8套装弹簧9,并安装在定位片7和电磁铁10之间,销钉8的下端与电磁铁10的铁芯相连接。所述的定位片7的边缘呈齿状。
[0024]实施例2:
[0025]一种医用电动立柱,主要由下立柱1、上立柱3和推杆11构成;所述的下立柱I和上立柱3通过转盘轴承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上立柱3的上端与伸臂4的一端活动连接,伸臂4的另一端设有机头联接口 5,机头联接口 5上安装X射线机机头6 ;所述的推杆11的驱动机构设置在电动立柱的内部,推杆11的驱动机构下端通过关节轴承固定连接在下立柱I上,推杆11的驱动机构上端与推杆主体下端连接,推杆主体的上端则固定连接在与伸臂4连接;其中,该医用电动立柱还设有一个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片7、销钉8、弹簧9和电磁铁10 ;所述的定位片7安装在转盘轴承2上;所述的电磁铁10安装在下立柱I上;所述的销钉8套装弹簧9,并安装在定位片7和电磁铁10之间,销钉8的下端与电磁铁10的铁芯相连接。所述的定位片7的边缘设有若干个定位孔。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用电动立柱,主要由下立柱(I)、上立柱(3)和推杆(11)构成;所述的下立柱(I)和上立柱(3)通过转盘轴承(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上立柱(3)的上端与伸臂(4)的一端活动连接,伸臂(4)的另一端设有机头联接口(5);所述的推杆(11)包括操作杆和设置在电动立柱内部的驱动杆,所述的驱动杆的上端与伸臂(4)连接,驱动杆的下端与操作杆连接,并通过关节轴承固定安装在下立柱(11)上;其特征在于,该医用电动立柱还设有定位装置;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片(7)、销钉(8)、弹簧(9)和电磁铁(10);所述的定位片(7)安装在转盘轴承(2)上;所述的电磁铁(10)安装在下立柱(I)上;所述的销钉(8)套装有弹簧(9 ),并安装在定位片(7 )和电磁铁(10 )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电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片(7)的边缘呈齿状或设有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电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销钉(8)的下端与电磁铁(10)的铁芯相连接。
【文档编号】A61B6/00GK203591267SQ201320792757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廖云峰, 滕寿宁, 马培威, 张志象, 陈汉荣 申请人:南宁一举医疗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