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踝关节牵引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踝关节牵引器,包括脚掌面、牵拉杆、小腿附着面、固定带,所述的脚掌面在跟部与小腿附着面连接;所述的脚掌面的两侧各连接有一根牵拉杆,两根牵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小腿附着面中部或中下部的两侧相连。本实用新型可减轻徒手牵拉训练的运动量,规范训练,并利于家庭康复训练,坚持训练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脑部疾病、脑出血、脊髓受损、踝足损伤等引起的踝关节挛缩、功能性障碍等疾病的康复训练、保护和治疗。
【专利说明】—种踝关节牵引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踝关节牵引器,适用于卧位重症患者踝关节挛缩的康复,保护及治疗踝关节功能性障碍。
【背景技术】
[0002]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是人体行走时的重要承重关节。踝关节挛缩是脑、脊髓病变、关节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足内翻、足外翻及足下垂畸形等,致使患者行动不便或不能行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老龄化等,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踝关节功能障碍疾病逐渐增多。
[0003]目前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徒手持续牵拉训练、站立架站立训练、踝足矫形器等。徒手牵拉训练对康复治疗师的要求比较高,力度、时间及强度不易控制。站立架不能满足重症及不易站立患者的早期治疗,这与康复介入时机要早的理念相违背,势必影响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踝关节牵引器,用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易于操作训练,保护及治疗踝关节功能障碍、跟腱挛缩、足内翻等,对卧位重症患者的踝关节挛缩也有好的效果。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踝关节牵引器,包括脚掌面、牵拉杆、小腿附着面、固定带,所述的脚掌面在足跟部与小腿附着面连接;所述的脚掌面的两侧各连接有一根牵拉杆,两根牵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小腿附着面中部或中下部的两侧相连。
[0006]所述牵拉杆包括上下两个部分的螺栓和管状螺母;上下两个部分的螺栓的形状和结构一样,包括尾空和限位螺母,上下两个部分的螺栓分别通过其上的尾空安装于脚掌面或小腿附着面上;所述的管状螺母两端的内壁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纹,通过该螺纹分别与上下两个部分的螺栓配合连接。所述的脚掌面和小腿附着面由高温塑形材料在患者肢体上取模后一次制成。
[0007]所述的脚掌面和小腿附着面留空的两侧设有固定带。
[0008]所述的脚掌面和小腿附着面内部衬垫有易吸汗透气的材料。
[0009]所述的脚掌面和小腿附着面上开有透气孔。
[00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踝关节牵引器,采用将脚掌面与小腿附着面用牵拉杆固定,使用时,可将脚穿入牵引器里,用固定带将小腿及脚踝绑定,调节牵拉杆上的管状螺母至合适长度并固定,即可进行牵引恢复训练。本实用新型的牵引器,可以按照患者足及小腿的大小进行取模制作,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踝关节牵引器,通过独特的结构设计,利用两个牵拉杆与脚掌面及小腿固定面所接触的四个点形成一个四边形,对该四边形进行调节,可以对患者的足内翻进行矫正,将脚穿入踝关节牵引器,将脚掌面放平,调节牵拉杆到适宜位置后固定,站立、缓慢行走训练。在侧面方向,牵拉杆与小腿附着面、脚掌面形成一个三角形,通过调节牵拉杆长度并固定后,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进行足下垂及跟腱挛缩的矫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牵引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踝关节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各部分名称及序号如下:
[0015]1-螺栓尾孔,2-管状螺母,3-限位螺母,4-螺栓,5-牵拉杆,6_脚掌面,7_小腿附着面,8-固定带,9-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0017]如图1所示,踝关节牵引器包括脚掌面1、牵拉杆2、小腿附着面3、固定带4,所述的脚掌面I在跟部与小腿附着面3连接;所述的脚掌面I的两侧各连接有一根牵拉杆2,两根牵拉杆2的另一端分别与小腿附着面3中部或中下部的两侧相连。
[0018]所述的脚掌面1、小腿附着面3由高温热塑材料按患者足及小腿大小取模一次制成。
[0019]所述的小腿附着面3留空的两侧设有固定带4。
[0020]所述的小腿附着面3上开有透气孔5。
[0021]所述的脚掌面I和小腿附着面内3部衬垫有易吸汗透气的材料。
[0022]如图2所示牵拉杆2包括上下两个部分的螺栓21和管状螺母22 ;上下两个部分的螺栓21的形状和结构一样,包括尾空23和限位螺母24,上下两个部分的螺栓21分别通过其上的尾空I安装于脚掌面6或小腿附着面7上;所述的管状螺母22两端的内壁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纹,通过该螺纹分别与上下两个部分的螺栓21配合连接。
[0023]本实用新型的治疗过程是这样的:
[0024]1、利用两个牵拉杆2与脚掌面I及小腿固定面3所接触的四个点形成一个四边形,对该四边形进行调节,可以对患者的足内翻进行矫正,将脚穿入踝关节牵引器,将脚掌面I放平,调节牵拉杆2到适宜位置后固定,站立、缓慢行走训练。
[0025]2、在侧面方向,牵拉杆2与小腿附着面3、脚掌面I形成一个三角形,通过调节牵拉杆2长度并固定后,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对踝关节进行足下垂及跟腱挛缩的矫正。
[0026]实施例2
[0027]部分临床治疗案例
[0028]1、赵某,男,24岁,广西柳州市人,脑血管畸形出血术后2年,症状跟腱挛缩,双足下垂、内翻,不能站立;经本实用新型施治,治疗40天后,跟腱挛缩及内翻明显好转,可以佩戴常规踝足矫形器站立。
[0029]2、侯某,女,21岁,广西柳州市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2月,症状跟腱挛缩,足下垂、内翻,不能站立;经本实用新型施治,治疗25天后跟腱挛缩缓解,足下垂改善明显,独立步行出院。
【权利要求】
1.一种踝关节牵引器,包括脚掌面(I)、牵拉杆(2)、小腿附着面(3)、固定带(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掌面(I)在跟部与小腿附着面(3)连接;所述的脚掌面(I)的两侧各连接有一根牵拉杆(2),两根牵拉杆(2)的另一端分别与小腿附着面(3)中部或中下部的两侧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踝关节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杆(2)包括上下两个部分的螺栓(21)和管状螺母(22);上下两个部分的螺栓(21)的形状和结构一样,包括尾空(23)和限位螺母(24),上下两个部分的螺栓(21)分别通过其上的尾空(I)安装于脚掌面(6)或小腿附着面(7)上;所述的管状螺母(22)两端的内壁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纹,通过该螺纹分别与上下两个部分的螺栓(21)配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踝关节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掌面(I)、小腿附着面(3)由高温热塑材料按患者足及小腿大小取模一次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踝关节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掌面(I)和小腿附着面(3)的内部衬垫有易吸汗透气的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踝关节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腿附着面(3)留空的两侧设有固定带(4)。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踝关节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腿附着面(3)上开有透气孔(5)。
【文档编号】A61H1/02GK203694015SQ201320803755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王金宇, 吴玉芬, 陈梅, 刘国成, 安红伟 申请人:柳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