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泄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9803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泄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泄泻”的药物,是由马齿苋,白头翁,椿根皮、秦皮、黄柏、料姜石、苦参、甘草组方而成。其中,马齿苋性寒质滑,酸能收敛,白头翁苦寒,二者共为君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椿根皮、秦皮、黄柏、苦参为臣药,性苦寒,辅助君药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料姜石味咸、性寒,归心、胃经,为佐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功能。甘草为使。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上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止痢止痛。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止泻止痛。主治腹痛泄泻,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消瘦、乏力、发热等症。临床观察表明,本发明的药物对各种情况引起的腹泻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治疗泄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泄泻”的药物,本发明同时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剂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泄泻亦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泻出如水样。古人将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本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临床可概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类。泄泻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虚弱等,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两者互相影,互为因果。急性泄泻,因饮食不节,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或暑湿热邪,客于肠胃,脾受湿困,邪滞交阻,气机不利,肠胃运化及传导功能失常,以致清浊不分,水谷夹杂而下,发生泄泻。慢性泄泻,由脾胃素虚,久病气虚或外邪迁延日久,脾胃受纳、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清浊不分而下;或情志不调,肝失疏泄,横逆乘脾,运化失常,而成泄泻;或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下泄。
[0003]传统用于治疗“泄泻”的中成药主要是以黄连,炒神曲,补骨脂(制),炒白术,党参,甘草(炙)为原料制备而成。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治疗效果明显减弱。西医对此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选用氟哌酸、抗菌优、甲硝唑等药物,症状控制不理想,且复发率较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治疗“泄泻”的药物,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止泻止痛。主治腹痛泄泻,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消瘦、乏力、发热等症。
[0005]本发明用于治疗“泄泻”的药物,是由马齿觅,白头翁,椿根皮、秦皮、黄柏、料姜石、苦参、甘草进行组方而成。其中,马齿苋性寒质滑,酸能收敛,白头翁苦寒,二者共为君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椿根皮、秦皮、黄柏、苦参为臣药,性苦寒,辅助君药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料姜石味咸、性寒,归心、胃经,为佐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功能。甘草为使。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上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止痢止痛。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止泻止痛。主治腹痛泄泻,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消瘦、乏力、发热等症。
[0006]现代研究证明,马齿苋、白头翁、黄柏、秦皮、苦参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具有抗菌作用;料姜石有止血消炎、化痰杀菌的作用,并可降低水中亚硝胺的含量,破坏癌细胞,有消灭细菌和真菌毒素之功效。另外,料姜石细粉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有吸附、杀灭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肠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促进消化系统溃疡面的愈合。
[0007]大量实验这表明,本发明的各原料药按以下重量份进行配比,对“泄泻”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马齿苋15~25份,白头翁10~20份,椿根皮10~20份,秦皮8~15份,黄柏8~15份,料姜石5~12份,苦参5~12份,甘草5~12份。
[0008]优选配比为:马齿苋20~25份,白头翁15~18份,椿根皮15~20份,秦皮10~15份,黄柏10~15份,料姜石10~12份,苦参8~10份,甘草8~10份。
[0009]最佳配比为:马齿苋20份,白头翁15份,椿根皮15份,秦皮12份,黄柏12份,料姜石(姜石)9份,苦参9份,甘草9份。
[0010]本发明的药物,可按药剂学的常规辅料和工艺制备成内服制剂,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等等。其具体工艺如下:
(1)称取料姜石、黄柏,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得药粉;
(2)取白头翁、秦皮、椿根皮、苦参、马齿苋、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I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用95%乙醇调醇浓度至60%,静置24h,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药液无醇味;
(3)以上述药粉、药液为活性成分,按药剂学的常规辅料和工艺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或丸剂等。
[0011]下面以颗粒剂为例,通过临床观察对本发明药物治疗“泄泻”的效果进行具体说明。
[0012]1.诊断依据:经对患者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泄泻”项下指标,作为诊断依据。
[0013]2.病例选择:本组收治病例79例,将之分为2组,颗粒(商品名:姜石肠炎康颗粒)治疗组41例(以下称治疗组),白头翁汤对照组38例(以下称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性32例,女性9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1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秽臭,肛门灼热,可伴有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的肠道湿热型患者42例;大便清稀或如水样,腹痛肠鸣,畏寒食少。苔白滑,脉濡缓的寒湿困脾型患者37例。
[0014]3.用药方法:治疗组给予“姜石肠炎康颗粒”,口服,每次10g,一日3次;对照组给予“白头翁汤”剂,每次150mL,一日2次。12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0015]4.疗效判断:痊愈:大便正常,其它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显效:大便基本正常,其它症状消失,临床检验值趋于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它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未见改善。
[0016]5.治疗结果:经对比用药观察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两组疗效经X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证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本发明的药物对各种情况引起的腹泻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结果见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泄泻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按药剂学的常规辅料和工艺制成的内服制剂: 马齿苋15~25份,白头翁10~20份,椿根皮10~20份,秦皮8~15份,黄柏8~15份,料姜石5~12份,苦参5~12份,甘草5~12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治疗泄泻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按以下重量份配比: 马齿苋20~25份,白头翁15~18份,椿根皮15~20份,秦皮10~15份,黄柏10~15份,料姜石10~12份,苦参8~10份,甘草8~10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治疗泄泻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按以下重量份配比: 齿苋20份,白头翁15份,椿根皮15份,秦皮12份,黄柏12份,料姜石9份,苦参9份,甘草9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治疗泄泻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制剂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治疗泄泻的药物的制备方法,是由以下工艺步骤完成: (1)称取料姜石、黄柏,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得药粉; (2)取白头翁、秦皮、椿根·皮、苦参、马齿苋、甘草,加10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I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用95%乙醇调醇浓度至60%,静置24h,吸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药液无醇味; (3)以上述药粉、药液为活性成分,按药剂学的常规辅料和工艺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文档编号】A61K9/48GK103816265SQ201410051230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14日
【发明者】刘维忠 申请人:刘维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