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将儿茶15份、乌蔹莓15份、水团花12份、太子参12份、络石藤10份、木蝴蝶10份、佩兰10份、槐米10份和甘草6份(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用微粉机进行粉碎,过60目筛,然后将其混合,用乙醇浸泡,制得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的中药口服液。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容易,给药方便,还避免了使用化学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残留的缺点,改善了散剂拌料效果吸收差和使用量大的问题,能够达到迅速起效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兽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绿脓杆菌是1882年首先由Gersard氏从伤口脓液分离得到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能引起人及动物感染发病,如规模化养狐场母狐的流产、羊群的化脓性肺炎、雏鸡的败血症以及绿脓杆菌感染鹧鸪、鸽和人等。
[0003]优质肉鸡是我国肉鸡养殖业一大特色,来源于地方品种,适合当地居民的消费要求,主要有黄羽和麻羽之分,也有些地区需要黄麻羽的鸡只,脚色主要是有黄脚、白脚和青脚之分,皮肤颜色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之分,华南地区需要短尾、矮脚、身体团圆的鸡只,而长江流域需要长尾、体躯瘦长个体。
[0004]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绿脓杆菌给优质鸡的育雏、育成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广大养殖户鸡只大量死亡,同时,产生的绿脓杆菌毒素还能引起食物中毒。 [0005]鸡群发生绿脓杆菌病后首先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怕冷轧堆;接连有雏鸡出现死亡;濒死雏鸡震颤、倒地,几分钟内死亡;死亡雏鸡喙尖及脚爪发绀;有雏鸡眼周围潮湿,角膜或眼前房混浊,眼角有泡沫样分泌物,有的出现震颤、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怕冷而聚堆;腹部膨大,指压柔软,呼吸困难(腹部扇动),鸡群不同程度发生白色或淡黄色甚至绿色水样腹泻,肛门周围污染粪便,衰竭,迅速死亡;胸腹部皮下有不同程度水肿,呈淡绿色,严重者可延至两腿内侧,患鸡有的关节或腿发生不同程度肿胀而导致跛行。
[0006]通过解剖会发现病鸡颈部、脐部皮下呈黄绿色胶冻样浸润,肌肉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充血、出血。肝脏脆而肿大,呈土黄色,有淡灰黄色小点坏死灶。胆囊充盈。肾脏肿大,表面有散在出血小点。肺脏充血,有的见出血点,肺小叶炎性病变,呈紫红色或大理石样变化。心冠脂肪出血,并有胶冻样浸润,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腺胃粘膜脱落,肌胃粘膜有出血斑,易于剥离,肠粘膜充血、出血严重。脾肿大,有出血小点。气囊混浊、增厚。
[0007]该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本来应用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羧苄青霉素和磺胺嘧啶治疗本病有效,但是目前已经对多数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使用抗菌药物基本无效,同时容易造成养殖户进行肌肉注射时操作困难,还会造成抗生素在鸡肉内残留危害人类健康;抗菌药物不能消除绿脓杆菌的内毒素,用抗菌药后会导致鸡只内毒素中毒。
[0008]中草药属于天然药物,含有大量的天然活性成分,如多糖、鞣质、生物碱、甙类等,可增强动物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力和抗应激反应能力,驱虫消积,促进动物生长,与西药相比,中草药具有独特的优势,如经过科学配制,将对防治禽病起到很大作用。黄芩、桅子、黄连、白芍、诃子、和半边莲等多种中药对各种有害菌都具有抗微生物作用、抗应激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但是传统中药主要以散剂应用为主,而散剂拌料麻烦,中药在鸡体内不易吸收,起效慢、浪费大;养殖户煎煮中药的程序也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在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001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的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0012](I)将儿茶、乌蔹莓、水团花、太子参、络石藤、木蝴蝶、佩兰、槐米和甘草分别用微粉机进行粉碎,过60目筛;
[0013](2)将⑴中过筛后的药材混合,其中,按重量份数计,儿茶15份、乌蔹莓15份、水团花12份、太子参12份、络石藤10份、木蝴蝶10份、佩兰10份、槐米10份、甘草6份;用10倍药材质量的70%乙醇浸泡1.5小时,超声波超声45分钟,过滤,再加8倍药材质量的70%乙醇浸泡I小时,超声波超声25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滤液;
[0014](3)将(2)中合并的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纯水溶解并稀释成100%水溶液,即按生药材计,IOOmL水含100g中药;然后加入溶液质量0.1 %的活性炭和溶液质量0.1%的吐温-80 (吐温-80是助溶作用),煮沸10分钟后过滤,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5,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在105°C下灭菌40分钟,即得含药量为lg/mL(以生药计)的中药口服液。
[0015]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的中药口服液。
[0016]本发明的根据是中兽医及鸡绿脓杆菌病的“六淫辩证”理论。鸡绿脓杆菌病为湿病,是鸡群环境湿度过大,过量的水湿会造成脾脏功能的衰减;脾阳受困,更加无力运化水湿,久之则化热而成湿热之邪,引起的脾脏运化功能失调而成。治疗原则宜采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痢为主,并适当配以健脾益气、开胃类药物,以求在抑杀病菌的同时,调整和恢复病鸡的胃肠功能。
[0017]本发明具有益气健脾和胃、保肝利胆、清肺化痰、清热解毒、逐瘀止血、清肠止泻之功效,能有效防治优质鸡鹅绿脓杆菌引起的疾病,同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容易,给药方便,还避免了使用化学类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残留的缺点,改善了散剂拌料效果吸收差和使用量大的问题,能够达到迅速起效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1
[0020]取儿茶150g、乌蔹莓150g、水团花120g、太子参120g、络石藤100g、木蝴蝶100g、佩兰100g、槐米100g和甘草60g,用微粉机进行粉碎,过60目筛后,混合;然后用10倍药材质量的70%乙醇浸泡1.5小时,超声波超声45分钟,过滤,再加8倍药材质量的70%乙醇浸泡I小时,超声波超声25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纯水溶解并稀释成100%水溶液(按生药材计,即IOOmL水含100g中药),加溶液质量0.1 %的活性炭煮沸10分钟后过滤(并加入溶液质量0.1%的吐温-80助溶),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7.5,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在105 °C下灭菌40分钟,搅匀,灭菌,灌装即得1000mL含lg/mL(以生药计)的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的中药口服液。
[0021]制得的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的中药口服液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久置可有微量沉淀,轻摇易散;味甜,微苦。质量要求为无酸败、异臭或其它变质现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版检查符合规定pH值为5.0~7.0,相对密度不低于1.02。
[0022]实施例2
[0023]对实施例1制备的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的中药口服液采用管碟法和微量肉汤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
[0024]I)体外药敏试验采用管碟法:将绿脓杆菌液涂抹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然后在培养基表面放置不锈钢管,用滴管小心往钢管内滴加ImL实施例1制备的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的中药口服液,药物对照孔滴加ImL含量为10mg/L的黄连素溶液,阴性对照组加入ImL生理盐水,然后放到37°C恒温培养箱培养18-24小时观察结果。并用游标卡尺测定抑菌圈的直径,反复测3次,取平均值;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25]2)微量肉汤法:用微量肉汤法进行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先把实施例1制得的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的中药口服液药液倍比稀释到lOOOmg/mL-1.9mg/mL,在无菌条件下,使用经环氧乙烷灭菌的96微孔反应板,每排由第I孔到第10孔按高浓度到低浓度的顺序加入100 μ L稀释好的药液;第11孔为生长对照,不加药物;第12孔为阴性对照孔,只加生理盐水。在调好绿脓杆菌接种液浓度为6Χ 10_6CFU/mL后15min后取100 μ L绿脓杆菌接种液加入1-11的微孔内,这将使每一梯度的药物和菌液(2倍终浓度)分别被1:1稀释至终浓度。经37 °C培养24h后观察结果,试验结果见表2。
[0026]表1药敏实验结果
[0027]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的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如下: (1)将儿茶、乌蔹莓、 水团花、太子参、络石藤、木蝴蝶、佩兰、槐米和甘草分别用微粉机进行粉碎,过60目筛; (2)将(I)中过筛后的药材混合,其中,按重量份数计,儿茶15份、乌蔹莓15份、水团花12份、太子参12份、络石藤10份、木蝴蝶10份、佩兰10份、槐米10份、甘草6份;用10倍药材质量的70%乙醇浸泡1.5小时,超声波超声45分钟,过滤,再加8倍药材质量的70%乙醇浸泡I小时,超声波超声25分钟,过滤,合并两次滤液; (3)将(2)中合并的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纯水溶解并稀释成100%水溶液,即按生药材计,100mL水含100g中药;然后加入溶液质量0.1 %的活性炭和溶液质量0.1 %的吐温-80,煮沸10分钟后过滤,用质量百分浓度为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7.5,采用流通蒸汽灭菌,在105°C下灭菌40分钟,即得含药量为lg/mL的中药口服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防治优质鸡绿脓杆菌病的中药口服液。
【文档编号】A61K36/87GK103893424SQ201410171490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5日
【发明者】舒刚, 郭文竹, 赵小玲, 赵谨, 符华林, 林居纯, 贺常亮, 杨志勤, 殷中琼, 朱庆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中农致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