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照明单元、成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76056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照明单元、成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照明单元、成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涉及显微成像【技术领域】,所述的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先通过红外照明系统寻找到视网膜血管位置,然后再利用可见光照明系统对视网膜血管进行校正成像。本发明使用对人眼刺激较小的近红外光源为第一光源寻找视网膜血管,在视网膜血管定位过程中保持人眼的稳定性,避免了可见光光源对人眼的影响。然而,由于人眼存在色差,本发明提出为液晶波前校正器测定多个查找表的方案,虽然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在眼底具有色差,但由于两种光具有各自相对应的查找表。因此,利用可见光对视网膜血管成像时,将第一查找表切换成第二查找表,此时再进行校正,可完全消除人眼色差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所述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的分辨率。
【专利说明】一种照明单元、成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显微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照明单元、使用该照明单元的视网膜成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眼睛是人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约8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人眼获得的,然而现实中具有眼部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医学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眼部疾病不仅包含眼外伤和屈光不正,还包括全身系统性疾病造成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作为人体唯一可直接观察的血管,很多眼科疾病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在早期便会引起视网膜血管的病变,如高血压和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等。因此,对视网膜血管的诊断变的越来越重要。
[0003]眼底相机的出现使得对眼部疾病早期的诊断成为了可能,然而,由于人眼像差的存在,普通的眼底相机分辨率较低,不能实现对视网膜血管的高分辨率成像,因此也就无法实现对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人眼像差中不仅含有离焦和散光等低阶像差,还存在高阶像差,这些高阶像差用普通的补偿镜是无法消除的,即高阶像差对成像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因此,为实现对视网膜血管的高分辨率成像,人们将自适应成像技术引入到视网膜成像中。
[0004]自适应成像技术可实时校正人眼像差,可使眼底成像分辨率达到衍射极限的水平。1994年梁俊忠和Williams等人首次将应用于天文观测和激光整形领域的自适应光学技术引入到人眼视网膜成像中,并于1997年第一次成功实现了自适应校正人眼像差的视觉细胞成像。随后,国内外很多课题组(如国外的罗切斯特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东京大学、国内的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光电所等)都开展了眼底视网膜自适应成像的研究,也均获得了视网膜细胞及血管图像。然而,由于视网膜血管和视觉细胞成像原理的不同,视网膜血管位置不易定位等原因,使得视网膜血管的成像效果一直不理想。因此,寻找到一种既能对血管定位又能进行清晰成像的方法势在必行。根据眼底视网膜血管的反射及透射光谱,视网膜血管在300nm?590nm光下具有很高的成像对比度,而蓝紫光对人眼有很大的伤害,因此,对视网膜血管成像时选择530nm?561nm等波段的光作为成像光源可使视网膜血管的成像分辨率得到很大的提高。然而,该波段属于黄绿光,对人眼的亮度感觉最大,相应对人眼刺激性也很大,在一次成像中,一般只能拍摄I?2次。虽然利用该波段的光可以完成一次波前探测和校正成像过程,但由于血管位置难以确定,因此,很难真正的得到高分辨率的视网膜血管图像。


【发明内容】

[0005]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成像技术很难得到高分辨率的视网膜血管图像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具有双光源的照明单元、使用所述照明单元并可现实视网膜血管定位、高分辨率成像的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视网膜血管成像的照明单元,包括:
[0008]第一光源,用于提供近红外光;
[0009]第一透镜,用于对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进行扩束;
[0010]第二光源,用于提供可见光;
[0011]第四透镜,用于对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进行扩束;
[0012]第一分光棱镜,用于将从所述第一透镜出射的光进行合束,和将从所述第四透镜出射的光进行合束;
[0013]第一望远镜,由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构成,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分光棱镜出射的光进行光束匹配;
[0014]可变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望远镜的视场大小。
[0015]所述的用于视网膜血管成像的照明单元,还包括:
[0016]第一环形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一分光棱镜之间,用于实现环形照明;
[0017]第二环形光阑,设置在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一分光棱镜之间,用于实现环形照明。
[0018]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20?50mm、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80?120mm、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150?175mm、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20?50mm。
[0019]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包括:所述的照明单元、分光片、由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构成的第二望远镜、反射镜、第七透镜、第二分光棱镜、第八透镜、成像设备、液晶波前校正器和波前探测器;
[0020]其中,所述分光片用于将所述第三透镜出射的光进行分束并反射入人眼,并将所述人眼反射光分束;
[0021]所述第二望远镜用于对经过所述分光片的所述人眼反射光进行光束匹配;
[0022]所述反射镜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望远镜后经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反射的光反射至所述第七透镜进行扩束;
[0023]所述第二分光棱镜用于将从所述第七透镜出射的光进行分光;
[0024]所述波前探测器用于将从所述第二分光棱镜出射的光进行重构,得到畸变波前;
[0025]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用于对所述畸变波前进行校正;
[0026]所述第八透镜用于将从所述第二分光棱镜出射的光进行扩束;
[0027]所述成像设备用于将从所述第八透镜出射的光进行成像。
[0028]所述波前探测器为哈特曼波前探测器。
[0029]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120?200mm、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150?400mm、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60?150mm、所述第八透镜的焦距为90?250mm。
[0030]还包括数据处理设备,用于所述波前探测器与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之间的数据处理和传输。
[0031]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根据查找表对所述畸变波前进行校正,其中所述查找表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光源的第一查找表和对应于所述第二光源的第二查找表。
[0032]本发明所述的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3]S1、打开第一光源,第一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透镜、第一环形光阑、第一分光棱镜、第二透镜、可变光阑、第三透镜以及分光片后进入人眼;
[0034]S2、人眼反射出的光经过分光片、第五透镜、第六透镜、液晶波前校正器、反射镜、第七透镜以及第二分光棱镜后进入波前探测器;
[0035]S3、波前探测器将探测得到的波前进行重构得到畸变波前,并发送给液晶波前校正器;
[0036]S4、液晶波前校正器根据第一查找表对畸变波前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成像光通过第六透镜、反射镜、第七透镜、第二分光棱镜以及第八透镜进入成像设备,得到视网膜血管定位;
[0037]S5、关闭第一光源,打开第二光源,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第四透镜、第二环形光阑、第一分光棱镜、第二透镜、可变光阑、第三透镜以及分光片后进入人眼;
[0038]S6、人眼反射出的光经过分光片、第五透镜、第六透镜、液晶波前校正器、反射镜、第七透镜以及第二分光棱镜后进入波前探测器;
[0039]S7、波前探测器将探测得到的波前进行重构得到畸变波前,并发送给液晶波前校正器;
[0040]S8、液晶波前校正器根据第二查找表对畸变波前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成像光通过第六透镜、反射镜、第七透镜、第二分光棱镜以及第八透镜进入成像设备,得到视网膜血管的可见光成像。
[0041]步骤SI和步骤S5中,所述可变光阑设置为小视场;步骤S3和步骤S7中,所述可变光阑设置为大视场。
[004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43]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视网膜血管成像的照明单元,具有近红外光源和可见光光源。为了寻找视网膜血管位置,使用对人眼刺激较小的近红外光源为第一光源,在视网膜血管定位过程中保持人眼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可见光光源对人眼的影响。用于视网膜血管成像时,使用视网膜血管成像对比度高的可见光光源,从而提高了成像质量。
[0044]本发明所述的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先通过红外照明系统寻找到视网膜血管位置,然后再利用可见光照明系统对视网膜血管进行校正成像。为了寻找视网膜血管位置,本发明使用对人眼刺激较小的近红外光源为第一光源,在视网膜血管定位过程中保持人眼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可见光光源对人眼的影响。然而,由于人眼存在色差,近红外光搜寻到视网膜血管后,若直接利用可见光对视网膜血管成像,会引入很大的离焦,从而降低了视网膜血管的成像分辨率。为此,本发明提出为一个液晶波前校正器测定多个查找表的方案,虽然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线在眼底具有色差,但由于两种光具有各自相对应的查找表。因此,利用可见光对视网膜血管成像时,将所述第一查找表切换成第二查找表,此时再进行校正,可完全消除人眼色差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所述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的分辨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5]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46]图1是本发明所述用于视网膜血管成像的照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2是本发明所述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3是图2中所述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使用方法框图;
[0049]图中附图标记表不为:1_第一光源、2-第一透镜、3-第一环形光阑、4-第二光源、5-第一分光棱镜、6-第二环形光阑、7-第四透镜、8-第二透镜、9-可变光阑、10-第三透镜、11-人眼、12-分光片、13-第五透镜、14-第六透镜、15-液晶波前校正器、16-反射镜、17-第七透镜、18-第二分光棱镜、19-波前探测器、20-第八透镜、21-成像设备、22-数据处理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51]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将把本发明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发明将仅由权利要求来限定。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原件及其距离的尺寸和相对尺寸。
[0052]实施例1
[005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视网膜血管成像的照明单元,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提供近红外光的第一光源I ;用于对所述第一光源I发出的光进行扩束的第一透镜2 ;用于将从所述第一透镜2出射的光进行合束的第一分光棱镜5。还包括第二透镜8与第三透镜10,所述第二透镜8与所述第三透镜10形成第一望远镜,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分光棱镜5出射的光进行光束匹配。
[0054]所述第二透镜8与所述第三透镜10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望远镜的视场大小可变光阑9。
[0055]所述用于视网膜血管成像的照明单元还包括,用于提供可见光的第二光源4 ;用于对所述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进行扩束的第四透镜7,所述第四透镜7出射光经由所述第一分光棱镜5进行合束。
[0056]所述第一透镜2与所述第一分光棱镜5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光阑3,所述第一环形光阑3可实现人眼瞳孔处的环形照明,用于消除角膜前表面的反射光。角膜前表面中心位置的反射光会进入光学系统,形成杂光,影响成像。因此,本实施例设置第一环形光阑3,消除了上述反射杂光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成像质量。
[0057]所述第四透镜7与所述第一分光棱镜5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光阑6,所述第二环形光阑6可实现人眼瞳孔处的环形照明,用于消除角膜前表面的反射光。角膜前表面中心位置的反射光会进入光学系统,形成杂光,影响成像。因此,本实施例设置所述第二环形光阑6,消除了上述反射杂光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成像质量。
[005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2的焦距为、所述第二透镜8的焦距为100mm、所述第三透镜10的焦距为160mm、所述第四透镜7的焦距为30mm ;作为本发明的可变换实施例,所述第一透镜2的焦距还可以为20?50mm、优选地为30mm,所述第二透镜8的焦距还可以为80?120mm、所述第三透镜10的焦距还可以为150?175mm、所述第四透镜7的焦距还可以为20?50mm,均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9]实施例2
[006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包括实施例1中所述的照明系统,还包括:顺次连接的分光片12、第五透镜13、第六透镜14、反射镜16、第七透镜17、第二分光棱镜18、第八透镜20、成像设备21 ;所述第六透镜14还连接有液晶波前校正器15,所述第二分光棱镜18还连接有波前探测器19。
[0061]其中,所述分光片12用于将所述第三透镜10出射的光进行分束并反射入人眼11,并将所述人眼11反射光分束。所述第五透镜13与所述第六透镜14形成第二望远镜,用于将经过所述分光片12的所述人眼11反射光进行光束匹配。所述反射镜16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望远镜后经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15反射到的光反射至所述第七透镜17进行扩束。所述第二分光棱镜18用于将从所述第七透镜17出射的光进行分束。所述波前探测器19用于将从所述第二分光棱镜18出射的光进行重构,得到畸变波前。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15用于根据查找表对所述畸变波前进行校正。所述第八透镜20用于将从所述第二分光棱镜18出射的光进行扩束。所述成像设备21用于将从所述第八透镜20出射的光进行成像。
[0062]液晶材料具有各向异性,液晶中非寻常光(e光)的折射率会随液晶分子的转动而发生变化,折射率的变化会最终导致光位相的变化。液晶波前校正器15正是利用e光折射率的变化实现对位相的调制。液晶分子的转动是通过给液晶施加电压实现的。对于液晶波前校正器15,加载相同的电压,在不同的波长下,液晶波前调制器15的位相调制特性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液晶波前校正器15在出厂时一般都会在某一特征波长下对其位相调制特性进行标定(例如:532nm,633nm等)但是在实际应用的光学系统中所使用的光波长并不一定就是出厂标定的波长,例如在本发明中提到的光源波长为530?561nm,这不是出厂标定的特征波长。所以需要对其在实际使用的光学系统中的位相调制特性进行标定。
[0063]在实际应用中制造商一般将器件的驱动电压映射为计算机显示的灰度级,用户将0-255的8位位图文件加载到液晶波前校正器15的驱动器中,位图的灰度级与施加到器件的驱动电压相对应。这种灰度级与液晶波前校正器位15位相调制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液晶波前校正器15的位相调制特性曲线。一般情况下灰度级与位相调制量的关系非线性的,即液晶波前校正器15的位相调制特性曲线的非线性的,这种非线性的对应关系降低了控制系统对重构波前的计算速度及波面的校正精度,所以需要对液晶波前校正器15的位相调制曲线进行线性化校正。Gamma校正技术是在显示领域常用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显示器驱动电压和显示亮度之间非线性关系的校正。通过GPU(图形处理器)计算出来的驱动信号并不能直接驱动液晶波前校正器15,而是经过液晶波前校正器15驱动器中的线性查找表(Look-Up Table, LUT)进行重新编码,GPU输出的是8位码,经过LUT转换为9位码,利用9位码驱动液晶波前校正器15,8位码对应256个灰度级,9位码对应512个LUT值,这相当于从512个LUT值中选取256个值作为液晶波前校正器15的驱动电压。这样就可以设置出合适的LUT曲线,使得256个灰度值与位相调制量为线性关系。
[0064]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查找表实际上是电压与灰度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是一种线性的。其作用就是为了使灰度与位相调制量之间为线性关系,从而提高控制系统对重构波前的计算速度及薄面的校正精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15设置有第一查找表和第二查找表,所述第一光源I对应第一查找表,所述第二光源4对应第二查找表。
[0065]同时,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15校正范围大、驱动单元多、调制量大、驱动电压低、体积小重量轻、易于集成、价格低廉。
[0066]所述第一透镜2与所述第一分光棱镜5之间设置有第一环形光阑3 ;所述第四透镜7与所述第一分光棱镜5之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光阑6。所述第一环形光阑3与所述第二环形光阑6的设置能够实现瞳孔处的环形照明,从而消除了角膜前表面的反射杂光,进而保证了进入分光片12的光信号的有效性,提高所述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的分辨率。
[0067]本实施例中,所述波前探测器19优选为哈特曼波前探测器,哈特曼波前探测器具有实时性强,易操作,可以简单方便的测量波前斜率,直观显示波前畸变分布等优点。作为本发明的可变换实施例,所述波前探测器19还可以为四棱锥探测器或曲率探测器,均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6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透镜13焦距为160mm、所述第六透镜14焦距为200mm、所述第七透镜17焦距为100mm、所述第八透镜20焦距为150mm。采用这样的透镜组合,目的是用于扩束及限定物像放大率。作为本发明的可变换实施例,所述第五透镜13的焦距还可以为120-200mm、所述第六透镜14的焦距还可以为150-400mm、所述第七透镜17的焦距还可以为60-150mm、所述第八透镜20的焦距还可以为90_250mm,均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69]本实施例中,所述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还包括数据处理设备22,用于所述波前探测器19与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15之间的数据处理和传输。
[0070]所述的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的使用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0071]S1、打开所述第一光源1,所述第一光源I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透镜2、所述第一环形光阑3、所述第一分光棱镜5、所述第二透镜8、所述可变光阑9、所述第三透镜10以及所述分光片12后进入人眼11。此时,可变光阑9为小视场,用于波前探测,探测视场为小视场可避免哈特曼波前探测器中出现光斑交联现象。
[0072]S2、所述人眼11反射出的光经过所述分光片12、所述第五透镜13、所述第六透镜14、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15、所述反射镜16、所述第七透镜17以及所述第二分光棱镜18后进入所述波前探测器19。
[0073]S3、所述波前探测器19将探测得到的波前进行重构得到畸变波前;同时,可变光阑9切换为大视场,此时,照明视场变大,即成像视场变大,更有利于搜寻视网膜血管。然后,波前探测器19将重构得到的畸变波前通过所述数据处理设备22发送给所述波前校正器15。
[0074]S4、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15根据所述第一查找表对畸变波前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成像光通过所述第六透镜14、所述反射镜16、所述第七透镜17、所述第二分光棱镜18以及所述第八透镜20进入所述成像设备21,得到视网膜血管定位。所述视网膜血管的寻找、定位过程比较长,本实施例使用对人眼11刺激较小的近红外光源为第一光源1,在视网膜血管定位过程中保持人眼11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可见光光源对人眼11的影响。
[0075]S5、关闭所述第一光源1,打开所述第二光源4,所述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第四透镜7、所述第二环形光阑6、所述第一分光棱镜5、所述第二透镜8、所述可变光阑9、所述第三透镜10以及所述分光片12后进入所述人眼11。根据视网膜血管反射及吸收光谱可知,可见光下视网膜血管成像对比度高,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源4优选为可见光光源。此时,可变光阑9为小视场,用于波前探测。探测视场为小视场可避免哈特曼波前探测器中出现光斑交联现象。
[0076]S6、所述人眼11反射出的光经过所述分光片12、所述第五透镜13、所述第六透镜
14、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15、所述反射镜16、所述第七透镜17以及所述第二分光棱镜18后进入所述波前探测器19。
[0077]S7、所述波前探测器19将探测得到的波前进行重构得到畸变波前;同时,可变光阑9切换为大视场,此时,照明视场变大,即成像视场变大,有利于对血管进行大视场成像。然后,波前探测器19将重构得到的畸变波前通过所述数据处理设备22发送给所述波前校正器15。
[0078]S8、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15根据第二查找表对畸变波前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成像光通过所述第六透镜14、所述反射镜16、所述第七透镜17、所述第二分光棱镜18以及所述第八透镜20进入所述成像设备21,得到视网膜血管的可见光成像。
[0079]本实施例所述的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先寻找到视网膜血管位置,然后再利用可见光对视网膜血管进行校正成像,成像准确度高。为了寻找视网膜血管位置,本实施例使用对人眼11刺激较小的近红外光源为第一光源1,在视网膜血管定位过程中保持人眼11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可见光光源对人眼11的影响。然而,由于人眼存在色差,近红外光搜寻到视网膜血管后,若直接利用可见光对视网膜血管成像,会引入很大的离焦,从而降低了视网膜血管的成像分辨率。为此,本发明提出为一个液晶波前校正器15测定多个查找表的方案,虽然所述第一光源I与所述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线在眼底具有色差,但由于两种光具有各自相对应的查找表。因此,利用可见光对视网膜血管成像时,将所述第一查找表切换成第二查找表,此时再进行校正,可完全消除人眼色差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所述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的分辨率。
[008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视网膜血管成像的照明单元,包括: 第一光源(I),用于提供近红外光; 第一透镜(2),用于对所述第一光源(I)发出的光进行扩束; 第二光源(4),用于提供可见光; 第四透镜(7),用于对所述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进行扩束; 第一分光棱镜(5),用于将从所述第一透镜(2)出射的光进行合束,和将从所述第四透镜⑵出射的光进行合束; 第一望远镜,由第二透镜(8)与第三透镜(10)构成,用于将从所述第一分光棱镜(5)出射的光进行光束匹配; 可变光阑(9),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8)与所述第三透镜(10)之间,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望远镜的视场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视网膜血管成像的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环形光阑(3),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2)与所述第一分光棱镜(5)之间,用于实现环形照明; 第二环形光阑出),设置在所述第四透镜(7)与所述第一分光棱镜(5)之间,用于实现环形照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视网膜血管成像的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的焦距为20?50mm、所述第二透镜(8)的焦距为80?120mm、所述第三透镜(10)的焦距为150?175mm、所述第四透镜(7)的焦距为20?50mm。
4.一种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照明单元、分光片(12)、由第五透镜(13)和第六透镜(14)构成的第二望远镜、反射镜(16)、第七透镜(17)、第二分光棱镜(18)、第八透镜(20)、成像设备(21)、液晶波前校正器(15)和波前探测器(19); 其中,所述分光片(12)用于将所述第三透镜(10)出射的光进行分束并反射入人眼(11),并将所述人眼(11)反射光分束; 所述第二望远镜用于对经过所述分光片(12)的所述人眼(11)反射光进行光束匹配;所述反射镜(16)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二望远镜后经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15)反射的光反射至所述第七透镜(17)进行扩束; 所述第二分光棱镜(18)用于将从所述第七透镜(17)出射的光进行分光; 所述波前探测器(19)用于将从所述第二分光棱镜(18)出射的光进行重构,得到畸变波前; 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15)用于对所述畸变波前进行校正; 所述第八透镜(20)用于将从所述第二分光棱镜(18)出射的光进行扩束; 所述成像设备(21)用于将从所述第八透镜(20)出射的光进行成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前探测器(19)为哈特曼波前探测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13)的焦距为120?200mm、所述第六透镜(14)的焦距为150?400mm、所述第七透镜(17)的焦距为60?150mm、所述第八透镜(20)的焦距为90?250mm。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处理设备(22),用于所述波前探测器(19)与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15)之间的数据处理和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所述的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波前校正器(15)根据查找表对所述畸变波前进行校正,其中所述查找表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光源(I)的第一查找表和对应于所述第二光源(4)的第二查找表。
9.一种权利要求4-8任一所述的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1、打开第一光源(I),第一光源(I)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透镜(2)、第一环形光阑(3)、第一分光棱镜(5)、第二透镜(8)、可变光阑(9)、第三透镜(10)以及分光片(12)后进入人眼(11); 52、人眼(11)反射出的光经过分光片(12)、第五透镜(13)、第六透镜(14)、液晶波前校正器(15)、反射镜(16)、第七透镜(17)以及第二分光棱镜(18)后进入波前探测器(19); 53、波前探测器(19)将探测得到的波前进行重构得到畸变波前,并发送给液晶波前校正器(15); 54、液晶波前校正器(15)根据第一查找表对畸变波前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成像光通过第六透镜(14)、反射镜(16)、第七透镜(17)、第二分光棱镜(18)以及第八透镜(20)进入成像设备(21),得到视网膜血管定位; 55、关闭第一光源(I),打开第二光源(4),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线通过第四透镜(7)、第二环形光阑(6)、第一分光棱镜(5)、第二透镜(8)、可变光阑(9)、第三透镜(10)以及分光片(12)后进入人眼(11); 56、人眼(11)反射出的光经过分光片(12)、第五透镜(13)、第六透镜(14)、液晶波前校正器(15)、反射镜(16)、第七透镜(17)以及第二分光棱镜(18)后进入波前探测器(19); 57、波前探测器(19)将探测得到的波前进行重构得到畸变波前,并发送给液晶波前校正器(15); 58、液晶波前校正器(15)根据第二查找表对畸变波前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成像光通过第六透镜(14)、反射镜(16)、第七透镜(17)、第二分光棱镜(18)以及第八透镜(20)进入成像设备(21),得到视网膜血管的可见光成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视网膜血管成像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I和步骤S5中,所述可变光阑(9)设置为小视场;步骤S3和步骤S7中,所述可变光阑(9)设置为大视场。
【文档编号】A61B3/14GK104257345SQ201410475299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7日
【发明者】夏明亮 申请人:夏明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