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黄褐斑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73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黄褐斑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治疗黄褐斑的中药,是由下列药物制备而成的:熟地、山药、茯苓、山萸肉、泽泻、丹皮、淫羊藿、仙茅、川断、骨碎补、白术、黄芪、赤芍、益母草、川芎、当归、土元,将上述药物第一剂加水700毫升煎至200毫升,第二剂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治疗黄褐斑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黄褐斑的 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面部,以颧部、颊部、 鼻、前额、颏部为主。为边界不清楚的褐色或黑色的斑片,呈面积对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 贝1J、黄褐或淡黑色的斑片,无自觉症状,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病程慢性,无明显自觉症状。病 情有一定季节性,夏重冬轻。色素沿着区域平均光密度值大于自身面部平均光密度值的 20%以上。属于中医学"黧黑斑"、"肝斑"、"蝴蝶斑"范畴。中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肝、 脾、肾功能失调有关,临床治疗多从此肝脾肾着手,采用疏肝解郁、健脾除湿、滋补肝肾的内 治法则,根据"无瘀不成斑"、"治斑不离血"的理论,以活血化瘀贯穿于治疗始终,从而使脏 腑气血运行条畅,养血荣面。
[0003] 临床上治疗黄褐斑较为棘手,一般的治疗口服活血化瘀类药物或中成药,治疗时 间长,达不到治疗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是一种见效快、疗效好,无任何副作用的中药制剂。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药为原料制备而成的:
[0006] 熟地12份、山药12份、茯苓9份、山萸肉9份、泽泻6份、丹皮6份、淫羊藿12份、 仙茅9份、川断12份、骨碎补12份、白术12份、黄芪15份、赤芍9份、益母草15份、川弯9 份、当归12份、土元9份、每份为1克。
[0007] 可以将上述药物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内服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汤剂。
[0008] 本发明的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是将上述药物第一剂加水700毫升煎至200毫升, 第二剂加水500晕升煎至200晕升。
[0009] 使用方法是将煎好的汤剂口服,每日两次,早晚空服。
[0010] 中医认为治疗黄褐斑应以滋补肝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方中熟地、 山药、获茶、山萸肉、泽泻、丹皮、淫羊藿、仙茅、川断、骨碎补滋补肝肾;白术、黄芪健脾益气; 赤芍、益母草、川芎、当归、土元活血化瘀;上述药物配伍使用,协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 的。
[0011] 本发明的药物疗效好、见效快、服用方便、无副作用,对黄褐斑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0012] 为进一步证明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72例患者对本发明药物进 行临床观察。
[0013] 72例病人中,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痊愈者20例,二个疗程痊愈者21例,二 个疗程以上痊愈者29例,无效2例。全部使用本发明进行治疗,每日一剂,每日两次,早晚 空服。
[0014] 疗效标准:显效:肉眼观色斑面积消退> 60%,颜色明显消退;有效:肉眼观色斑 面积> 20%,颜色变淡;无效:肉眼观色斑面积消退< 20%颜色变化不明显。
[0015] 表1治疗后疗效统计结果
[0016]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治疗黄褐斑的中药,是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成的: 熟地12份、山药12份、茯苓9份、山萸肉9份、泽泻6份、丹皮6份、淫羊藿12份、仙茅 9份、川断12份、骨碎补12份、白术12份、黄芪15份、赤芍9份、益母草15份、川弯9份、当 归12份、土兀9份、每份为1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其特征是将所述药物用水煎服成 汤剂口服。
【文档编号】A61P17/00GK104248696SQ201410479450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9日
【发明者】杨建平 申请人:杨建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