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气痛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5978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胃气痛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胃气痛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玫瑰花14-15、延胡索3-4、炙甘草8-9、丹参4-5、白芍2-4、海螵蛸1-3、栀子根2-4、茯苓5-6、刺五加2-4、神曲5-6、制香附3-4、砂仁6-8、川芎2-4、姜味草1-3、黄皮叶2-4、金橘根1-2和惊风草2-4;本发明中药汤剂配方合理,原料药均为纯中草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对于治疗胃气痛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愈后不复发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胃气痛的中药汤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气痛的中药汤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肝胃气痛是指肝胃不和、肝气影响波及胃部,产生胃脘胀痛、胃痛、吐酸、脉玄;在长期的高压力高强度工作情况下,人们的肝和胃容易受损,引发肝胃气痛,造成生活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气痛的中药汤剂。
[0004]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胃气痛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玫瑰花14-15、延胡索3-4、炙甘草8-9、丹参4-5、白芍2-4、海螵蛸1-3、桅子根2_4、茯苓5_6、刺五加2_4、神曲5_6、制香附3-4、砂仁6-8、川芎2-4、姜味草1-3、黄皮叶2_4、金橘根1_2和惊风草2_4。
[0005]治疗胃气痛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玫瑰花15、延胡索3.5、炙甘草8.5、丹参4.5、白芍3、海螵蛸2、桅子根3、茯苓5.5、刺五加3、神曲5.5、制香附3.5、砂仁7、川芎3、姜味草2、黄皮叶3、金橘根1.5和惊风草3。
[0006]姜味草为唇形科植物姜味草的全草;黄皮叶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叶片;金橘根为芸香科植物金橘及金弹的根;惊风草为毛茛种植物复叶披麻草的全草。
[0007]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20天为一疗程,一般3-4个疗程即可康复。
[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药汤剂配方合理,原料药均为纯中草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对于治疗胃气痛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愈后不复发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例1:治疗胃气痛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玫瑰花15、延胡索3.5、炙甘草8.5、丹参4.5、白芍3、海螵蛸2、桅子根3、茯苓5.5、刺五加3、神曲5.5、制香附3.5、砂仁7、川芎3、姜味草2、黄皮叶3、金橘根1.5和惊风草3。
[0010]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20天为一疗程,一般3-4个疗程即可康复。
[0011]典型病例:
病例1:杨某某,女,41岁,患有胃气痛三余年,不能饮食,或能饮食而不能化,非痛非满,上吐下泻,西药治疗多次,疗效不明显,反复复发,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服用一个疗程后,胃气痛缓解,可进食,上吐下泻停止,后继续服用两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治愈,胃气痛及其他症状消失。
[0012]病例2:李某,男,58岁,有胃糜烂史,后胃气痛半年,反复复发,发作时不能进食,上吐下泻,胃痛难忍,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连服三个疗程后,诸症全消,治愈。
[0013]病例3:刘某,女,63岁,患有胃气痛多年,反复复发,一直不得根治,发作时胃痛难忍,每晨吐清水,或连头痛,服用胃痛药治疗多次,每次只可缓解疼痛,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一剂,服用十余剂后,胃痛不明显,清晨不吐清水,后继续服用三个疗程,诸症全消,胃气痛未复发,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气痛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玫瑰花14-15、延胡索3-4、炙甘草8-9、丹参4-5、白芍2-4、海螵蛸1_3、桅子根2_4、茯苓5_6、刺五加2_4、神曲5-6、制香附3-4、砂仁6-8、川芎2-4、姜味草1_3、黄皮叶2_4、金橘根1_2和惊风草2_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气痛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玫瑰花15、延胡索3.5、炙甘草8.5、丹参4.5、白芍3、海螵蛸2、桅子根3、茯苓5.5、刺五加3、神曲5.5、制香附3.5、砂仁7、川芎3、姜味草2、黄皮叶3、金橘根1.5和惊风草3。
【文档编号】A61P1/00GK104288661SQ201410580576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7日
【发明者】万家林 申请人:合肥丰瑞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