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消幽溃愈合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631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复方消幽溃愈合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复方消幽溃愈合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败酱草14-20、红藤8-12、黄芪8-10、党参6-8、黄连3-6、莪术6-9、元胡2-4、厚朴4-6、浙贝母6-8、乌贼骨5-7、白芍3-5、白及3-5、白芷3-7、姜半夏2-3、陈皮2-4、茯苓3-6、神曲2-3、甘草3-6,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本发明各原料成本低,依从性好,无毒副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排脓,消肿生肌、活血止痛、健脾益气、理气和胃的治疗大法。
【专利说明】复方消幽溃愈合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复方消幽溃愈合剂。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 病,常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5-10,发生消化性 溃疡的重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全球人群 感染率高达50,目前已确认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并且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 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极为重要。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一直是幽门螺杆菌研究领域的重点 和热点,目前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措施是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和抗幽门螺杆 菌的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现代医学主要采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或一种胶体铋剂加上克拉 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甲硝唑(或替硝唑)3种抗菌药物中的2种,组成三联疗法,但 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的增加,标准的7日或10日三联疗法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逐渐下 降,在一些地区已降至80以下。同时应用西药耐药性的产生,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发 生明显增加,且病情复发率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成本低廉、 无毒副作用的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复方消幽溃愈合剂,。
[0004]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方消幽溃愈合剂,其特征在 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败酱草14-20、红藤8-12、黄芪8-10、党参6-8、黄连3-6、莪 术6-9、元胡2-4、厚朴4-6、浙贝母6-8、乌贼骨5-7、白芍3-5、白及3-5、白芷3-7、姜半夏 2-3、陈皮2-4、茯苓3-6、神曲2-3、甘草3-6,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0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各原料成本低,依从性好,无毒副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散结 排脓,消肿生肌、活血止痛、健脾益气、理气和胃的治疗大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07] 实施例1 :
[0008] 采用败酱草、红藤、黄芪、党参、黄连、莪术、元胡、厚朴、浙贝母、乌贼骨、白芍、白 及、白芷、姜半夏、陈皮、茯苓、神曲、甘草为原料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份)为败酱草20、红 藤12、黄芪8、党参6、黄连3、莪术7、元胡3、厚朴5、浙贝母7、乌贼骨6、白芍4、白及3、白芷 5、姜半夏3、陈皮3、茯苓5、神曲3、甘草4,取上述18种中药原料总重量56千克,精选洗净 后在温室条件下用20000ml水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煎熬60分钟,常规去渣过滤,高压、灭 菌工艺后,所得滤液共9000ml,袋分装,密封,每袋150ml,每天早晚各服一袋。
[0009] 本发明的治疗原则: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嘈杂"、 "吞酸"等病范畴。其主要病机是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长期饮食不节, 劳倦内伤致脾胃虚弱,加之频繁的七情刺激引起肝胃不和、气滞血瘀和湿毒内蕴,使气血失 调,胃膜不生而成。其病机变化为饮食积滞,损伤脾胃,或寒郁化热伤胃,或情绪失常,气郁 伤肝,肝郁化火、克犯脾胃,病程日久,脾胃健运失司,脾胃湿毒蕴结所致。故本病性质是本 虚标实,脾胃虚弱为本,脾胃湿毒、气滞血瘀为标。中医学认为,脾喜刚燥恶湿,胃喜柔润, "湿困太阴,脾运不健,益气化浊,脾经积热,阳郁不伸,治以苦寒清热"。故拟定清热解毒、 散结排脓,消肿生肌、活血止痛、健脾益气、理气和胃的治疗大法。本发明中败酱草性味辛 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本品辛散苦泄,既可解 毒排脓,又可活血消痈,通经止痛,尤适宜脾胃湿毒、气滞血瘀之病证,现代药理研究,败酱 草含多种皂甙及挥发油、生物碱、鞣质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痢疾杆菌、伤寒 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病毒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 红藤性味苦平,归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本品长于清胃肠积热,善散胃肠中 瘀滞,为治消化性溃疡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红藤含鞣质,红藤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 型链球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两者共为君 药。黄芪归脾肺经,有健脾益气、托毒生肌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对免疫系统有着广泛 而双向调节作用,可以调整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免疫应答,使受损脏器功能恢复;党参性味甘 平,归脾肺经,具有益气,生津,养血之功,善补脾胃之气,党参含有皂甙、微量生物碱、糖类、 维生素 B1、B2和氨基酸等,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 等作用;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尤长于清脾胃湿火郁结,适宜于脾胃 湿热证;莪术、元胡性味均辛苦温,均具有活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均能辛散苦泄温通,既 能破血逐瘀,又能行气止痛,长用于气滞血瘀之证;厚朴性味辛苦温,具有行气燥湿,消积之 功,本品苦燥辛散,为消除胀满之要药,适宜于湿阻脾胃,气滞不利之证;六者共为臣药。浙 贝母性味苦寒,具有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之功,本品能苦泄清热毒,开郁散结,适宜于脾胃积 热证;乌贼骨性味咸涩微温,具有制酸止痛、收湿敛疮、收敛止血之功,多用于胃痛吐酸、溃 瘍不敛者;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白?Ε具有消肿排胺、止痛之功,白及、白?Ε均 适宜于消化性溃疡之证,促进溃疡愈合;白芍具有缓急止痛之功,用于脘腹拘挛作痛之证; 姜半夏、陈皮、茯苓三者合用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适用于脾胃痰湿之证;八味共为佐 药。神曲消食和胃,用于食滞脘腹胀满之证,同时又防清热解毒药苦寒伤脾败胃之弊;甘草 性味甘平,既能缓和药物烈性,又可调和脾胃,健脾益气,能防寒凉药物伤脾败胃,以减轻其 胃肠道反应,共为使药。诸药合用,本发明的组方,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排脓,消肿生肌、活血 止痛、健脾益气、理气和胃之功,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粘膜、增强防护因子,加强 胃黏膜屏障、促进胃肠道蠕动、调整免疫功能、促进溃疡愈合等作用,临床应用治疗幽门螺 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取得良好疗效。
[0010] 本发明各原料药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份)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
[0011] 其煎熬程序、口服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012]

【权利要求】
1. 一种复方消幽溃愈合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败酱草14-20、 红藤8-12、黄芪8-10、党参6-8、黄连3-6、莪术6-9、元胡2-4、厚朴4-6、浙贝母6-8、乌贼骨 5-7、白芍3-5、白及3-5、白芷3-7、姜半夏2-3、陈皮2-4、茯苓3-6、神曲2-3、甘草3-6,将上 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文档编号】A61P1/04GK104352965SQ201410588262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5日
【发明者】刘昌海, 宋晓芝 申请人:刘昌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