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消渴胃宁合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631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复方消渴胃宁合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复方消渴胃宁合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芪6~9%,白术4~7%,黄芩6~9%,黄连4~7%,姜半夏6~9%,干姜3~5%,炒莱菔子10~13%,炒麦芽0.1~0.2%,枳壳10~13%,竹茹3~6%,木香3~5%,藿香2~5%,山药3~6%,鸡内金3~6%,丹参4~6%,沙参2~5%,石斛2~4%,甘草2~4%,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本发明原料成本低,依从性好,无毒副作用,具有健脾益胃,清热燥湿,理气化痰,活血化积,温胃降逆,消痞散结,佐以益气血、调脾胃的治疗大法。
【专利说明】复方消渴胃宁合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复方消渴胃宁合剂。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糖尿病胃轻瘫是由于糖尿病导致自主神经损伤,引起了胃动力异常及 胃排空延迟,是糖尿病在消化道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约50% -70 %的糖尿病患 者存在早期胃轻瘫,有明显症状占10%,有研究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患病 率更高,达74. 4%。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与糖 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病变、高血糖、血清胃肠激素、微血管病变及代谢紊乱有关,高血糖诱 发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支配胃肠神经受累使胃张力减低,胃扩张及胃蠕动减弱而引起 胃排空时间延迟。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目前西医治疗上尚无特效方法, 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外,消化道症状主要是对症处理,胃轻瘫多用胃动力药物,目前一般使用 莫沙比利、多潘立酮等治疗,莫沙比利该药可引起Q-T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紊乱,一般不宜 用于心脏病患者;同时能阻断多巴胺D2受体出现锥体外系症状或泌乳、哮喘等情况;多潘 立酮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或低血钾以及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有可能加重心律紊乱; 可有药疹、哮喘、锥体外系、泌乳素增高、嗜睡、头晕等症状;并禁用嗜鉻细胞瘤、乳癌、机械 性肠梗阻、胃肠出血等疾病。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复方消渴胃宁合剂,原 料成本低,依从性好,无毒副作用,具有健脾益胃,清热燥湿,理气化痰,活血化积,温胃降 逆,消痞散结,佐以益气血、调脾胃的治疗大法。
[0004]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方消渴胃宁合剂,其特征在 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苗6?9%,白术4?7%,黄苳6?9%,黄连4? 7%,姜半夏6?9%,干姜3?5%,炒莱菔子10?13%,炒麦芽0. 1?0. 2%,枳壳10? 13%,竹茹3?6%,木香3?5%,藿香2?5%,山药3?6%,鸡内金3?6%,丹参4? 6 %,沙参2?5 %,石斛2?4%,甘草2?4%,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 液。
[0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原料成本低,依从性好,无毒副作用,具有健脾益胃,清热燥 湿,理气化痰,活血化积,温胃降逆,消痞散结,佐以益气血、调脾胃的治疗大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07] 实施例1 :
[0008] 采用黄芪、白术、黄芩、黄连、姜半夏、干姜、炒莱菔子、炒麦芽、枳壳、竹茹、木香、藿 香、山药、鸡内金、丹参、沙参、石斛、甘草。其组分(重量% )每副为黄芪8. 3、白术6. 2、黄 芩8. 1、黄连6. 1、姜半夏8. 1、干姜4. 6、炒莱菔子10. 8、炒麦芽0.2、枳壳11. 3、竹茹4. 4、木 香4. 6、藿香3. 9、山药4. 4、鸡内金4. 9、丹参4. 3、沙参3. 9、石斛3. 1、甘草2. 8。取上述18 种中药原料总重量58千克,精选洗净后在温室条件下用20000ml水浸泡30分钟左右,然 后煎熬60分钟,常规去渣过滤,高压、灭菌工艺后,所得滤液共9000ml,袋分装,密封,每袋 150ml,每天早晚各服一袋。
[0009] 本发明的治疗原则:糖尿病胃轻瘫属于中医"痞满"、"反胃"、"呕吐"、"痞胀"等 范畴,其病机多以虚实夹杂、寒热交错多见,其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寒热互结中阻,痞塞不 通,上下不能交泰所致。笔者通过长期临床观察,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大多形体肥胖,喜肥甘、 醇酒、厚味、辛辣刺激食物,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饮食久积胃肠,酿成内热,容易出现湿 热中阻证;病后心情郁闷忧伤或乱用养阴益气中药,更容易加重痰湿;另外消渴日久,阴损 气耗,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致气滞血行不畅,胃络瘀阻,脾胃升降失常。《脾胃论》日:"呕吐 哕皆属脾胃虚弱,或寒热所侵,或饮食所伤,致气上逆而食不得下"。《临证指南医案》中云: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证治要决.消渴》日:"气极虚则无能为力矣,一僧传用黄芪 饮"。故本病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脾胃虚弱为本,寒热错杂、气滞血瘀为标。故拟定健 脾益胃,清热燥湿,理气化痰,活血化积,温胃降逆,消痞散结,佐以益气血、调脾胃的治疗大 法。本发明中黄芪归脾肺经,性味甘微温,能补脾肺之气,为补气之要药,且有升举阳气的作 用,配伍白术能补气健脾,增强脾胃运化功能;白术归脾胃经,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白术 既能补气健脾,又可燥湿利水,为治脾虚积滞、痰饮之良药。现代研究,黄芪多糖具有反向调 节血糖作用,既可保护低血糖,又可对抗高血糖;白术有促进胃肠蠕动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两者共为君药。黄芩、黄连性味苦寒,长于清胃肠湿热,苦泄而寒,以降胃气之热,《本草正 义》谓"黄连大苦大寒,苦能燥湿,寒能胜热,能泻降一切有余之湿热"。姜半夏味辛苦,性温 而燥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要药,配伍干姜辛开而温,以散脾气之寒。炒莱菔子性味辛甘 平,归脾胃经,功擅消食化积,能除胀行滞及降气化痰、消食除满;炒麦芽性味甘平,归脾胃 经,具有消食和中之功,能助淀粉性食物的消化,尤适用于米面、薯芋等食物积滞不化者,在 运用补气健脾药时,配伍麦芽,可使补而不滞,六者共为臣药。枳壳苦泄辛散,行气消积,以 通痞塞之功,枳壳能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胃肠蠕动;竹茹善清胃热,止呕吐,《本经逢原》: "竹茹清胃府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木香辛开苦降,芳香性燥,可升可降,通 行胃肠,为行气止痛之要药,擅长于调中宣滞,行气止痛,适宜于脘腹气滞胀痛之证,木香配 伍在补益药中起到补而不滞作用;藿香芳香行散,既能化湿浊,又能和中止呕,为治湿阻呕 吐之要药,木香、藿香合用能祛痰湿陈腐之气。鸡内金性味甘平,具有运脾消食之功,本品消 食力量较强,有化坚消石,且有健运脾胃之功,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不化之证。山药性 味甘平,性质平和,为平补脾胃之良药,既能补脾气,又益脾阴,因补气养阴而止渴,为治疗 糖尿病之要药。丹参性味苦微寒,能通行血脉,功善于活血化瘀,以活血凉血见长,对血热瘀 滞较为适宜,丹参有改善微循环,抑制凝血,促进纤溶,降低血液粘稠度、降糖作用。沙参、石 斛两者善养胃阴,生津液为滋养胃阴之要药,共为佐药。甘草性味甘平,既能缓和药物烈性 调和诸药的作用,又可调和脾胃,健脾益气,以固后天之本,为使药。诸药合用,本发明的组 方,研究证实,健脾、补阴、理气类中药对胃肠道运动有调整作用,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 消化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吸收改善,食欲增加;健脾药有促进胃肠内容物排空的作 用;补阴药能促进胃液分泌而帮助消化,使肠蠕动加快而通便,理气药对胃肠有温和的刺激 作用,能健胃驱除消化道积气。故本方具有健脾益胃,清热燥湿,理气化痰,活血化积,温胃 降逆,消痞散结,佐以益气血、调脾胃之功,总之,本方寒热并用,苦辛相投,攻补同施,具有 和阴阳,顺升降,调虚实之功,为和解治痞之良方,能有效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
[0010] 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煎熬 程序、口服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其含量如下表所示。
[0011]

【权利要求】
1. 一种复方消渴胃宁合剂,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黄芪6? 9%,白术4?7%,黄芩6?9%,黄连4?7%,姜半夏6?9%,干姜3?5%,炒莱菔子 10?13%,炒麦芽0. 1?0. 2%,枳壳10?13%,竹茹3?6%,木香3?5%,藿香2? 5%,山药3?6%,鸡内金3?6%,丹参4?6%,沙参2?5%,石斛2?4%,甘草2? 4 %,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4288740SQ201410588264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5日
【发明者】刘爱玲, 马玉凤 申请人:刘爱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