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凉咳嗽中药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0464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寒凉咳嗽中药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寒凉咳嗽中药酒,采用的原料药材分别是:紫苏叶120份、陈皮60份、杏仁30份、全瓜蒌30份、浙贝母30份、法半夏30份、干姜30份、炒枳壳30份、百部30份、桔梗30份、枇杷叶30份、甘草15份、细辛12份、五味子10份、白酒5000份。本发明所述寒凉咳嗽中药酒,具有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止痒退热的功效,用于咳嗽气喘、喉痒声重、头痛发热有明显效果。
【专利说明】 寒凉咳嗽中药酒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药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止痒退热功效的寒凉咳嗽中药酒,用于咳嗽气喘、喉痒声重、头痛发热有明显效果。

【背景技术】
[0002]恶寒,凡患者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感寒冷不能缓解的,称为恶寒。中医中有“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故“恶寒”常为临床诊断和鉴别外感表证的重要指征。临证中恶寒常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舌苔薄、脉浮等症状兼见。恶寒为外感表证的主要症状。外感病初起,外邪侵袭,正邪交争,郁遏阳分,使卫阳之气不能外达,肌表失于温煦而恶寒;此时虽加衣近火,仍不能使外邪祛除,邪气郁遏不解,故不能使肌体之阳气宣达于表,因而得温怕冷感却无明显缓解。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咳嗽气喘、喉痒声重、头痛发热的寒凉咳嗽中药酒,具有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止痒退热的功效,用于咳嗽气喘、喉痒声重、头痛发热有明显效果。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选择紫苏叶120份、陈皮60份、杏仁30份、全瓜萎30份、浙贝母30份、法半夏30份、干姜30份、炒枳壳30份、百部30份、桔梗30份、枇杷叶30份、甘草15份、细辛12份、五味子10份、白酒5000份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强化药品的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止痒退热功效,从而能够有效抑制咳嗽气喘、喉痒声重、头痛发热。
[0006]为达到更有效的保健养生效果,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
[0007]其制备方法是,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紫苏叶120份、陈皮60份、杏仁30份、全瓜萎30份、浙贝母30份、法半夏30份、干姜30份、炒枳壳30份、百部30份、桔梗30份、枇杷叶30份、甘草15份、细辛12份、五味子10份去除杂质,用凉白开水迅速淘洗,浙去水液,晒干。
[0008]步骤二、)将步骤一)所获得的原料药材研成粗末,置于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摇晃2次,待15天后,过滤去渣后即可取用。
[0009]所述的寒凉咳嗽中药酒的中药原料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
[0010]紫苏叶:性味:辛,微温,无毒;归经:脾经、肺经二经。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
[0011]陈皮:陈皮含橙皮甙约8.4%,川陈皮素(nobiletin)约O。15%.另含辛弗林(对羟福林)0.28%-2。54%。【性味】苦、辛,温。【归经】归肺、脾经。【主治功效】: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0012]杏仁:含苦杏仁式(amygdalin)约3%,脂肪油约50%,并含苦杏仁酶(emulsin)、苦杏仁式酶(amygdalase)、楼叶酶(prunase)、醇腈酶(oxynitrilase),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种子研碎后加水放置,苦杏仁甙受苦杏仁酶的作用,生成氢氰酸、苯甲醛和葡萄糖。主治功能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肝、大肠经。
[0013]全瓜萎:化学成分:含三萜皂甙、有机酸及其盐类、树脂、糖类、精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及类生物碱物质、色素等;功能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0014]浙贝母: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明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0015]法半夏:【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0016]干姜:【性味、归经】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0017]炒枳壳:性味苦;酸;性微寒归经:肺;脾;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0018]百部:性味甘、苦,微温。归肺经。主治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骚痒。【杀虫作用】蔓生百部与其他品种百部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对蚊蝇幼虫、头虱、衣虱及臭虫等均有杀灭作用,高浓度百部在体外有杀死鼠蛲虫的作用。
[0019]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出处】:《神农本草经》。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0020]枇杷叶: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胃经。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可治疗口干消渴,肺风面疮,粉刺。
[0021]甘草:性平,味甘。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止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0022]细辛:【归经】:肺经、肾经、心经、肝经、胆经、脾经。【性味】味辛;性温;小毒。【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主治】: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用于热伤肺津证,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0023]五味子:具有消炎,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0024]白酒:减痛:不慎将脚扭伤后,将温白酒涂于伤处轻轻,能舒筋活血,清除疼痛。去腥:手上沾有鱼虾腥味时,用少许清洗,即可去掉腥气味。除腻:在烹调脂肪较多的肉类、鱼类时,加少许白酒,可使菜肴味道鲜美而不油腻。消苦:剖鱼时若弄破苦胆,立即在鱼肚内抹一点白酒,然后用冷水冲洗,可消除苦味。减酸:烹调菜肴时,如果加醋过多,只要再往菜中倒些白酒,可减轻酸味。去泡:因长途行走或因劳动摩擦手脚起泡时,临睡前把白酒涂于起泡处,次日晨可去泡。增香:往醋中加几滴白酒和少许食盐,搅拌均匀,既能保持醋的酸味,又能增加醋香味。
[0025]本发明所述寒凉咳嗽中药酒,具有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止痒退热的功效,用于咳嗽气喘、喉痒声重、头痛发热有明显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发明所述寒凉咳嗽中药酒,采用的原料药材分别是:紫苏叶120份、陈皮60份、杏仁30份、全瓜萎30份、浙贝母30份、法半夏30份、干姜30份、炒枳壳30份、百部30份、桔梗30份、枇杷叶30份、甘草15份、细辛12份、五味子10份、白酒5000份进行组合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强化药品的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止痒退热的功效,从而能够有效咳嗽气喘、喉痒声重、头痛发热。
[0027]为达到更有效的保健养生效果,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
[0028]其制备方法是,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紫苏叶120份、陈皮60份、杏仁30份、全瓜萎30份、浙贝母30份、法半夏30份、干姜30份、炒枳壳30份、百部30份、桔梗30份、枇杷叶30份、甘草15份、细辛12份、五味子10份去除杂质,用凉白开水迅速淘洗,浙去水液,晒干。
[0029]步骤二、)将步骤一)所获得的原料药材研成粗末,置于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摇晃2次,待15天后,过滤去渣后即可取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寒凉咳嗽中药酒,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原料药材分别是:紫苏叶120份、陈皮60份、杏仁30份、全瓜萎30份、浙贝母30份、法半夏30份、干姜30份、炒枳壳30份、百部30份、桔梗30份、枇杷叶30份、甘草15份、细辛12份、五味子10份、白酒5000份;其制备方法是,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紫苏叶120份、陈皮60份、杏仁30份、全瓜萎30份、浙贝母30份、法半夏30份、干姜30份、炒枳壳30份、百部30份、桔梗30份、枇杷叶30份、甘草15份、细辛12份、五味子10份去除杂质,用凉白开水迅速淘洗,浙去水液,晒干;步骤二、)将步骤一)所获得的原料药材研成粗末,置于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每日摇晃2次,待15天后,过滤去渣后即可取用。
【文档编号】A61P11/14GK104383493SQ201410683163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5日
【发明者】吴月存 申请人:吴月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