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0792阅读:7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该中药是由午香草、徐长卿、广藿香、板蓝根、黄连、青蒿、荜茇、栀子、何首乌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内容物异常反流至食管引起慢性症状和(或)组织损伤,表现为典型的烧心和反酸症状及食管黏膜破损表现。西医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动力等进行治疗,多数只能改善临床症状,停药后易复发,长期服药又有一定的副作用。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
[0004]本发明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午香草、徐长卿、广藿香、板蓝根、黄连、青蒿、荜茇、栀子、何首乌,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午香草30-40份、徐长卿30-40份、广藿香20-30份、板蓝根20-30份、黄连15-25份、青蒿15-25份、荜茇10-20份、栀子10-20份、何首乌10-20份。
[0006]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午香草35份、徐长卿35份、广藿香25份、板蓝根25份、黄连20份、青蒿20份、荜茇15份、栀子15份、何首乌15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0008]午香草:辛、微苦、凉。清热利湿,止咳。用于风热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等症。
[0009]徐长卿:辛、热,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活血解毒,消肿用于胃病,牙痛,风湿痹痛,腰痛,脘腹疼痛,胆囊炎,小便水利,泄泻,痢疾,湿瘆,荨麻瘆,毒蛇咬伤。广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
[0010]板蓝根:苦、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等。
[0011]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临床用于泄泻,痢疾,热毒疮疡,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烧烫伤等症。
[0012]青蒿:苦、微辛、寒。归肝、胆经。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热,暑湿,阴虚发热,疟疾,黄疸等症。
[0013]荜茇:辛、热。归脾、胃、大肠、肺、膀胱、肝、肾经。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头痛、牙痛、鼻渊,冠心病心绞痛等症。
[0014]栀子:苦、寒,归心、肝、肺、胃经。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烦闷、疮疡肿毒。
[0015]何首乌:苦、甘、涩、温。归肝、肾经。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临床用于血虚头昏目眩,心t季,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瘆瘙痒,疮痈,瘰疬,痔疮等症。
[0016]本发明中药于2008年至2012年临床观察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72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0017]1、一般资料
[0018]72例患者中,年龄26-63岁,病程多在3个月到2年,平均年龄43.5岁。
[0019]2、诊断标准
[0020]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0021](1)有反流症状;
[0022](2)内镜下可能有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0023](3)患者有典型的胸骨后灼痛、烧心、反酸症状者。
[0024]排除胃及食道手术史、食管狭窄、上消化道恶性病变、原发性动力障碍、严重伴随疾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0025]中医临床症状:烧心、胸骨或心窝部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甚则呕吐;急躁易怒,胁肋胀痛,苔黄或腻,质红脉弦或弦数。
[0026]3、治疗方法
[0027]3.1处方:午香草35g、徐长卿35g、广藿香25g、板蓝根25g、黄连20g、青蒿20g、荜茇15g、栀子15g、何首乌15g。
[0028]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1剂,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
[0029]4、治疗结果:
[0030]72例患者中,临床治愈51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7.5%。
[0031]5、典型病例
[0032]5.1王某,男,34岁,自述烧心反酸1年余,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烧心,反酸,恶心,嗳气频,口苦,脘腹畏寒。纳可,寐安,大便溏薄,时夹有黏液。舌淡红、体胖、小裂纹、苔薄白,脉沉滑细缓。胃镜检查:食管下段黏膜充血、糜烂和渗出,慢性胃炎。诊断为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1剂,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1个疗程,痊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0033]5.1庄某,男,39岁。胃脘部烧灼疼痛,伴反酸反复发作4年。每发作时自服奥美拉唑及多潘立酮,病情缓解后即停药,严重时伴食道烧灼感,恶心呕吐,食少纳呆,食后加重。胃镜检查见胃及食管黏膜轻度糜烂,组织活检上皮变性坏死,未见肿瘤及溃疡,符合反流性食管炎。察其脉弦数,舌质淡红,苔薄黄,诊断为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1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0034]5.3崔某,女,45岁,自述患胃病多年,近日由于情绪不好,感觉胃脘顶胀,灼热、胸骨后疼痛,并伴有泛酸、烧心,口干、口苦,饮水较多,纳可,大便干结,夜寐不宁。舌质红,苔干薄,脉细弦。当日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窦糜烂,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II级。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1剂,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36]实施例1,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是由午香草30g、徐长卿30g、广藿香20g、板蓝根20g、黄连15g、青蒿15g、荜茇10g、栀子10g、何首乌10g制成。
[0037]实施例2,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是由午香草35g、徐长卿35g、广藿香25g、板蓝根25g、黄连20g、青蒿20g、荜茇15g、栀子15g、何首乌15g制成。
[0038]实施例3,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是由午香草40g、徐长卿40g、广藿香30g、板蓝根30g、黄连25g、青蒿25g、荜茇20g、栀子20g、何首乌20g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午香草30-40份、徐长卿30-40份、广藿香20-30份、板蓝根20-30份、黄连15-25份、青蒿15-25份、荜茇10-20份、栀子10-20份、何首乌10_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午香草35份、徐长卿35份、广藿香25份、板蓝根25份、黄连20份、青蒿20份、荜茇15份、栀子15份、何首乌15份。
【文档编号】A61P1/04GK104474072SQ201410692576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8日
【发明者】苏玉欣 申请人:苏玉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