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71269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胃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胃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由砂仁、麸炒枳壳、党参、莱菔叶、建曲、焦山楂、炒麦芽、炮姜、制吴茱萸、炒白芍、麸炒白术、炙鸡内金、姜半夏、紫苏梗、茯苓、炒稻芽、木香、黄连、紫苏叶配伍组合而成,具有止痛消炎,补气益血,散瘀消肿,消食健胃,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反胃、食积气滞、吐酸、呃逆的功效,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胃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中草药为原料药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说是涉及 一种治疗胃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胃炎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黏膜炎症 反应和上皮再生。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按临床发病的缓急和病程长短,一 般将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临床上 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等症状。慢性胃炎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随年龄增长萎缩性 病变的发生率逐渐增高。不同胃炎的临床表现会有所不同,常见的临床表现:上腹痛:大多 数胃炎患者有上腹痛。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 痛、隐痛、胀痛等。腹胀:部分患者会感腹胀。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 所致。.嗳气有嗳气。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反复出血: 出血是在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其他症状:食欲不振、反酸、恶心、 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体征:检查时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从临床医疗用药需求及中医组方辩证原则出发,提出一种治疗胃炎的药物 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药剂:砂仁2_5g、麸炒枳壳 8_12g、党参8-12g、莱菔叶13-17g、建曲10-14g、焦山楂10-14g、炒麦芽10-14g、炮姜4-8g、 制吴茱萸2-4g、炒白芍18-22g、麸炒白术8-12g、炙鸡内金8-12g、姜半夏8-12g、紫苏梗 8-12g、茯苓10-14g、炒稻芽10-14g、木香4-8g、黄连2-5g、紫苏叶2-6g。优选配比为:砂仁 3g、麸炒枳壳l〇g、党参l〇g、莱菔叶15g、建曲12g、焦山楂12g、炒麦芽12g、炮姜6g、制吴茱 萸2g、炒白芍20g、麸炒白术10g、炙鸡内金10g、姜半夏10g、紫苏梗10g、茯苓12g、炒稻芽 12g、木香6g、黄连3g、紫苏叶4g。所述药剂为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0004] 所述胶囊剂、片剂、丸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 取方中砂仁、麸炒枳壳、党参、莱菔叶、建曲、焦山楂、炒麦芽、炮姜、制吴茱萸、炒白 芍、麸炒白术、炙鸡内金、姜半夏、紫苏梗、茯苓、炒稻芽、木香、黄连、紫苏叶粉碎筛析; (2)将步骤(1)中筛制的混合物加水煎煮2-3次,合并煎液、过滤,将虑液浓缩成70-80 度时,胶囊、丸剂相对密度为1. 0-1. 6的稠膏,片剂相对密度为1. 0-1. 4的稠膏; (3) 制作胶囊、丸剂时: 将稠膏分离纯化、干燥,制成干颗粒;将步骤干颗粒混合均匀,填充胶囊内即制成胶囊; 将干颗粒喷加炼蜜、混合均匀,制成小丸即制成丸剂; 制作片剂时: 将2-4份淀粉与步骤(2)中的稠膏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干颗粒,将干颗粒压 制成片剂,包糖衣,即制成片剂。
[0005] 步骤(2)中所述的混合物,加水煎煮的优选次数为2次,第一次为60-80分钟,第 二次为40-60分钟。
[0006]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药理如下: 砂仁:主要作用于人体的胃、肾和脾,能够行气调味,和胃醒脾; 麸炒枳壳: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 脱肛,子官脱垂,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 党参: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莱菔叶:具有消食,理气,化痰,止咳,清肺利咽,散瘀消肿的功效。主治食积气滞,脘腹 痞满,吐酸,呃逆,泄泻,痢疾,咽喉肿痛,咳痰,音哑,妇女乳房肿痛,乳汁不通,外治损伤瘀 肿等症; 建曲:解表和中。用于寒热头痛,食滞阻中,呕吐胀满; 焦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 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炒麦芽:主治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 炮姜: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现代医学 发现,其能显著的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对应激性及幽门结扎型胃溃疡、醋酸诱发的胃溃疡 均有抑制作用; 制吴茱萸:药性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 泻的功效; 炒白芍:别名:白芍、花子、金芍药、杭芍、大白芍、生白芍、炒白芍、炒杭芍、酒白芍、醋 白巧、焦白巧、白巧炭等。白巧药(学名:PaeonialactifloraPali.)也称白花巧药,是毛 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 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栽植。化学成分:芍药甙、牡丹 酚、芍药花甙,尚含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 醇和三萜类等。药性功效: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 阴止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 崩漏、带下等症。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 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 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具有 补气益血、滋养调理血气,疏通人的肝部平复肝部虚火,止痛消炎,对人体阴气尤其是女性 具有很好地治疗作用; 麸炒白术:能缓和燥性,借麸入中,增强健脾、消肿作用; 炙鸡内金:用于消化不良、遗精盗汗等症,效果极佳; 姜半夏:主治:降逆止呕。用于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 紫苏梗: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炒稻芽:和中消食,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 木香: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 黄连: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抗阿米巴、抗炎、抗腹泻、抗溃疡作用,用于肝胃不和, 呕吐吞酸,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治胃炎,具有解热镇静,抑菌,促肠蠕动的作 用。
[0007] 本发明以炒白芍为君药,消炎止痛,治疗胃炎。
[0008] 以莱菔叶、建曲、焦山楂、炒麦芽、茯苓、炒稻芽为臣药,消食理气,化痰止咳,清肺 利咽,散瘀消肿,解表和中,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和中消食,健脾开胃,宁心安神,治疗食滞 阻中、呕吐胀满。
[0009]以麸炒枳壳、党参、麸炒白术、炙鸡内金、姜半夏、紫苏梗为佐药,用于补气益血、滋 养调理血气,治疗食积气滞,吐酸,呃逆,脘腹痞满,肉食积滞,胃脘胀满,食积不消,脘腹胀 痛,脾虚食少,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胀满疼痛,食积不化,行滞消胀,反胃食少,消 肿消食,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消化不良,呕吐反胃,胸脘痞闷,脾胃气滞,胸闷呕 吐。
[0010] 使以炮姜、木香、紫苏叶、砂仁、制吴茱萸、黄连,用于温中散寒,温经止血,行气,止 痛,健脾,消食,解热镇静,抑菌,促肠蠕动。
[0011]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承中医之精髓、严谨组方,诸药君臣佐使合用,补破结合、相得 益彰,符合中医用药规律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0012]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止痛消炎,补气益血,散瘀消肿,消食健胃,健脾和胃,宁 心安神,治反胃、食积气滞、吐酸、呃逆的功效,成效显著,毒副作用小。
[0013]临床试验: 1、 选择病例: 2003年-2013年,临床病例867例,男543,女324例,年龄17-72岁; 2、 诊断标准 上腹痛:大多数胃炎患者有上腹痛。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疼痛一般为 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腹胀:部分患者会感腹胀。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 延迟、消化不良所致。.嗳气有嗳气。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 解。反复出血:出血是在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其他症状:食欲不 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体征:检查时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 贫血。
[0014] 3、治疗方案 服用实施例2中胶囊,每次4粒,每粒0. 3g,早中晚各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
[0015] 4、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X线所见胃黏膜恢复正常; 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或缓解,胃镜X线所见胃黏膜好转或病变范围缩小50%以 上; 无效:临床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X线所见胃黏膜无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0016] 5、数据统计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胃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药 齐IJ :砂仁2-5g、麸炒枳壳8-12g、党参8-12g、莱菔叶13-17g、建曲10-14g、焦山楂10-14g、炒 麦芽10-14g、炮姜4-8g、制吴茱萸2-4g、炒白芍18-22g、麸炒白术8-12g、炙鸡内金8-12g、 姜半夏8-12g、紫苏梗8-12g、茯苓10-14g、炒稻芽10-14g、木香4-8g、黄连2-5g、紫苏叶 2-6g。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胃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 料药制备而成的药剂:砂仁3g、麸炒枳壳10g、党参10g、莱菔叶15g、建曲12g、焦山楂12g、 炒麦芽12g、炮姜6g、制吴茱萸2g、炒白芍20g、麸炒白术10g、炙鸡内金10g、姜半夏10g、紫 苏梗l〇g、茯苓12g、炒稻芽12g、木香6g、黄连3g、紫苏叶4g。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胃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为胶囊剂、片剂 或丸剂。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胃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剂、片剂、丸剂的制 备方法步骤如下: (1) 取方中砂仁、麸炒枳壳、党参、莱菔叶、建曲、焦山楂、炒麦芽、炮姜、制吴茱萸、炒白 芍、麸炒白术、炙鸡内金、姜半夏、紫苏梗、茯苓、炒稻芽、木香、黄连、紫苏叶粉碎筛析; (2) 将步骤(1)中筛制的混合物加水煎煮2-3次,合并煎液、过滤,将虑液浓缩成70-80 度时,胶囊、丸剂相对密度为1. 0-1. 6的稠膏,片剂相对密度为1. 0-1. 4的稠膏; (3) 制作胶囊、丸剂时: 将稠膏分离纯化、干燥,制成干颗粒;将步骤干颗粒混合均匀,填充胶囊内即制成胶囊; 将干颗粒喷加炼蜜、混合均匀,制成小丸即制成丸剂; 制作片剂时: 将2-4份淀粉与步骤(2)中的稠膏混合均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干颗粒,将干颗粒压 制成片剂,包糖衣,即制成片剂。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胃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 混合物,加水煎煮的次数为2次,第一次为60-80分钟,第二次为40-60分钟。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4399038SQ201410703226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9日
【发明者】高春娟 申请人:高春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