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1616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香附10~15份,鱼腥草10~15份,薏米10~15份,白术5~11份,山药5~10份,川郁金5~10份,川芎3~8份,茉莉花3~8份,莲子2~8份,胡桃仁2~7份,白芍2~6份,佛手1~6份,芡实1~5份,桂圆1~5份,红枣1~3份,甘草1~3份,藏红花0.5~0.9。本发明的中药丸用于治疗皮肤暗黄,各药协同增效,共奏行气解郁、活血通经、补中益气、固精养肾、健脾养胃之功效,对皮黄暗黄的治疗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易吸收,便于服用,复发率低。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

【背景技术】
[0002] 女性面部皮肤暗黄的肌肤问题,是中青年女性尤其是该年龄职业女性最为常见面 部皮肤问题,影响中青年女性的情绪和生活。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紫外线辐射,化妆品应 用不当,女性特殊生理期(经期、孕期)及精神压力等因素,使人体肌肤抗氧化能力明显下 降,黑色素沉淀,肌肤变得暗黄粗糙、缺乏生机,严重影响女性的外在美,尤其是职业女性。 皮肤发黄有其根源,有些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有些可能是器质性问题。据临床研 究,80%皮肤问题都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如:肝直接影响血脉,肝火旺或肝气郁结便 易形成气血不通,影响面部的血液循环,皮肤自然暗淡无光;脾主消化、吸收,若脾虚,吸收 食物中的养分及转化能量便受影响,皮肤发黄、长斑便随之而来;古医学讲"肾主黑色"意 思是指肾虚便会引起肤色发黑、黄。因此,找到病因对症下药,调理内分泌,是改善皮肤的关 键。
[0003] 目前,有治疗皮肤暗黄的产品,如中国专利CN102430024B公开的"中药组合物、中 药制剂及中药面膜",其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乌梅150?210份、五味子30?90份、 焦山楂90?150份、山茱萸60?120份、川弯60?120份、醋香附30?90份。产品功效 是改善皮肤黄褐斑、皮肤暗黄、细纹,虽然提及治疗皮肤暗黄,但是主要针对治疗黄褐斑,对 皮肤暗黄针对性不强,各组分选取不尽人意。
[0004] 经过搜索文献未见专门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因此研究开发一种专门治疗皮肤 暗黄的药物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治疗效果显著, 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种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0008] 香附10?15份,鱼腥草10?15份,薏米10?15份,白术5?11份,山药5? 10份,川郁金5?10份,川弯3?8份,茉莉花3?8份,莲子2?8份,胡桃仁2?7份, 白巧2?6份,佛手1?6份,突实1?5份,桂圆1?5份,红麥1?3份,甘草1?3份, 藏红花0.5?0.9份。
[0009] 优选地,本发明的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香附12份, 鱼腥草13份,薏米12份,白术8份,山药8份,川郁金7份,川芎5份,茉莉花5份,莲子5 份,胡桃仁5份,白芍4份,佛手3份,芡实3份,桂圆3份,红枣2份,甘草2份,藏红花0. 7 份。
[0010] 本发明还包括蜂蜜0.5?1份。
[0011] 本发明的中药丸的制备方法为:
[0012] (1)取配方量的香附、鱼腥草、薏米、白术、山药、川郁金、川;、茉莉花、莲子、胡桃 仁、白芍、佛手、芡实、桂圆、红枣、甘草和藏红花混合均匀,粉碎;
[0013] (2)加入原料总重量8?10倍水,调节pH值至4.0?5.0,再加入原料总重量 0. 1?0. 5%的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胃蛋白酶复合酶进行酶解10?24小时,放入酶解罐,控 制温度为37?46°C;
[0014] (3)将步骤⑵酶解过的原料直接加热至85?95°C,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 0. 5?1小时,收集提取液,原料渣留住备用;
[0015] (4)将原料渣再用70?90%v/v乙醇加热至80?95°C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 1?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0016] (5)将步骤⑶得到的提取液与步骤⑷得到的滤液合并,过滤,浓缩,以水泛丸, 干燥,制得中药丸。
[0017] 上述中药丸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将配方量的原料粉碎至100?300目。
[0018] 上述中药丸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胃蛋白酶的重量 比为2:4:1。
[0019] 上述中药丸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第二次回流提取加入的水为原料重量 的6?8倍。
[0020] 上述中药丸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每次回流提取时,乙醇的用量为原料 重量的3?7倍。
[0021] 上述中药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5)中,浓缩成55°C下相对密度为1. 15?1.40的 稠膏。
[0022] 本发明的原料中:
[0023] 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rotundusL.的干燥根莖。性味,辛、微苦、微 甘,平。功能主治:行气解郁,用于肝郁气滞。
[0024]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截儿根、猪鼻拱、蕺菜,客家话称之狗贴耳,在分类学上属双 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是一种具有腥味的草本植物。性味:味辛,性寒凉。功能主治:清 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 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
[0025] 薏米,为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的种子。又称苡仁、薏米、薏珠子、水玉米。性味:味 甘、淡,性微寒。功能主治:能健脾益胃,利月除湿,缓和拘挛,清肺热。
[0026]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Koidz?的干燥根莖。性味: 苦、甘,温。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和胃,燥湿利水。
[0027]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莖。性味:甘、温、平、无毒。功能主治:具有健脾 胃、益肺肾、补虚羸功效,用于治疗少便溏、虚劳、喘咳、尿频、带下、消渴。
[0028] 川郁金,为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等的块根。性味:味辛,苦;性寒。功能 主治: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
[0029] 川弯,为伞形科植物川弯(Ligusticumchuanxiong)的干燥根莖。性味:活血祛 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开郁。
[0030] 茉莉花,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性味:辛甘,温。功能主治:理气,开郁,辟秽,和 中,治下痢腹痛,结膜炎,疮毒。
[0031] 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Gaertn.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甘、 涩,平。功能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0032] 胡桃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种仁。性味:甘,温。功能主治:补肾固精,温肺定喘, 润肠,治肾虚喘嗽,腰痛脚弱,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石淋,大便燥结。
[0033] 白芍,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芍药(栽培种)的根。性味:性凉,味苦酸,微 寒。功能主治: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
[0034] 佛手,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Swingle 的干燥果实。性味:辛、苦、酸,温。功能:舒肝理气,和胃止痛。
[0035] 芡实,为睡莲科芡属的水生植物芡的种子。性味:味甘,涩,性平。功能主治:有固 肾涩精、补脾止泄之效,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0036] 桂圆,为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龙眼DimocarpuslonganLour?的假种皮。性味:甘, 温。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0037] 红枣,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jujuba的果实。性味:微温,甘。功能:补脾益 气,养血安神。
[0038]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 痰止咳、脘腹等。
[0039] 藏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性味:甘,平。功能:活血化瘀, 散郁开结。
[004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41] 1、本发明采用十多味药相互配伍,其中,山药、芡实、薏米、莲子、白术、桂圆合理 搭配,具有健脾养胃作用;香附、川郁金、川芎、白芍、佛手、茉莉花共具行气解郁,舒肝理气 的功效;山药、莲子、胡桃仁、芡实固精养肾;川芎、藏红花、川郁金活血通经;桂圆、红枣、白 芍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鱼腥草具有防辐射,清热解毒的作用;茉莉花具有抗氧化作用;甘 草具有抗衰,调和各药作用;蜂蜜具有高含量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美容功效;各药协同增 效,共奏行气解郁、活血通经、补中益气、固精养肾、健脾养胃之功效,对皮黄暗黄的治疗效 果显著,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
[0042] 2、在制备中药丸的方法中,先将原料粉碎再酶解,缩短酶解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 率,酶解可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使有效成分析出,利于人体吸收,在提取过程 中,先水提,再醇提,可以最大限度提取原料中的有效成分。
[0043] 3、本发明做成药丸状,便于携带,服用方便,避免多花时间煎煮。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45] 实施例1
[0046] (1)按照重量份称取以下原料:香附15份,鱼腥草10份,薏米10份,白术11份, 山药5份,川郁金5份,川芎8份,茉莉花3份,莲子8份,胡桃仁7份,白芍6份,佛手1份, 芡实3份,桂圆1份,红枣3份,甘草1份,藏红花0. 5份,蜂蜜1份;
[0047] (2)取配方量的香附、鱼腥草、薏米、白术、山药、川郁金、川;、茉莉花、莲子、胡桃 仁、白芍、佛手、芡实、桂圆、红枣、甘草和藏红花混合均匀,粉碎至100目;
[0048] (3)加入原料总重量8倍水和蜂蜜,调节pH值至5. 0,再加入原料总重量0. 1 %的 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胃蛋白酶复合酶进行酶解24小时,控制温度为46°C,果胶酶、纤维素酶 和胃蛋白酶的重量比为2:4:1 ;
[0049] (4)将步骤⑵酶解过的原料直接加热至85°C,回流提取2次,第二次回流提取加 入的水为原料重量的8倍,每次提取1小时,收集提取液,原料渣留住备用;
[0050] (5)将原料渣再用70%v/v乙醇加热至95°C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3小时,每次 回流提取时,乙醇的用量为原料重量的7倍,过滤合并滤液;
[0051] (6)将步骤⑶得到的提取液与步骤⑷得到的滤液合并,过滤,浓缩成55°C下相 对密度为1. 40的稠膏,以水泛丸,每粒2g,干燥,制得中药丸。
[0052] 实施例2
[0053] (1)按照重量份称取以下原料:香附11份,鱼腥草15份,薏米11份,白术9份,山 药7份,川郁金6份,川芎7份,茉莉花4份,莲子7份,胡桃仁6份,白芍5份,佛手2份,芡 实1份,桂圆2份,红麥2份,甘草3份,藏红花0. 6份,蜂蜜0. 9份;
[0054] (2)取配方量的香附、鱼腥草、薏米、白术、山药、川郁金、川;、茉莉花、莲子、胡桃 仁、白芍、佛手、芡实、桂圆、红枣、甘草和藏红花混合均匀,粉碎至150目;
[0055] (3)加入原料总重量9倍水和蜂蜜,调节pH值至4. 7,再加入原料总重量0. 2%的 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胃蛋白酶复合酶进行酶解20小时,控制温度为43°C,果胶酶、纤维素酶 和胃蛋白酶的重量比为2:4:1 ;
[0056] (4)将步骤⑵酶解过的原料直接加热至90°C,回流提取2次,第二次回流提取加 入的水为原料重量的7倍,每次提取0. 5小时,收集提取液,原料渣留住备用;
[0057] (5)将原料渣再用75%v/v乙醇加热至90°C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2小时,每次 回流提取时,乙醇的用量为原料重量的6倍,过滤合并滤液;
[0058] (6)将步骤⑶得到的提取液与步骤⑷得到的滤液合并,过滤,浓缩成55°C下相 对密度为1. 33的稠膏,以水泛丸,每粒2g,干燥,制得中药丸。
[0059] 实施例3
[0060] (1)按照重量份称取以下原料:香附12份,鱼腥草13份,薏米12份,白术8份,山 药8份,川郁金7份,川芎5份,茉莉花5份,莲子5份,胡桃仁5份,白芍4份,佛手3份,芡 实3份,桂圆3份,红枣2份,甘草2份,藏红花0. 7份,蜂蜜0. 7份;
[0061] (2)取配方量的香附、鱼腥草、薏米、白术、山药、川郁金、川;、茉莉花、莲子、胡桃 仁、白芍、佛手、芡实、桂圆、红枣、甘草和藏红花混合均匀,粉碎至200目;
[0062] (3)加入原料总重量9倍水和蜂蜜,调节pH值至4. 5,再加入原料总重量0. 3%的 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胃蛋白酶复合酶进行酶解17小时,控制温度为41°C,果胶酶、纤维素酶 和胃蛋白酶的重量比为2:4:1 ;
[0063] (4)将步骤⑵酶解过的原料直接加热至90°C,回流提取2次,第二次回流提取加 入的水为原料重量的7倍,每次提取1小时,收集提取液,原料渣留住备用;
[0064] (5)将原料渣再用80%v/v乙醇加热至90°C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2小时,每次 回流提取时,乙醇的用量为原料重量的5倍,过滤合并滤液;
[0065] (6)将步骤⑶得到的提取液与步骤⑷得到的滤液合并,过滤,浓缩成55°C下相 对密度为1.27的稠膏,以水泛丸,每粒2g,干燥,制得中药丸。
[0066] 实施例4
[0067] (1)按照重量份称取以下原料:香附12份,鱼腥草11份,薏米15份,白术6份,山 药9份,川郁金8份,川芎4份,茉莉花6份,莲子4份,胡桃仁4份,白芍3份,佛手5份,芡 实4份,桂圆4份,红麥1份,甘草2份,藏红花0. 8份,蜂蜜0. 6份;
[0068] (2)取配方量的香附、鱼腥草、薏米、白术、山药、川郁金、川;、茉莉花、莲子、胡桃 仁、白芍、佛手、芡实、桂圆、红枣、甘草和藏红花混合均匀,粉碎至250目;
[0069] (3)加入原料总重量10倍水和蜂蜜,调节pH值至4. 3,再加入原料总重量0. 4%的 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胃蛋白酶复合酶进行酶解13小时,控制温度为39°C,果胶酶、纤维素酶 和胃蛋白酶的重量比为2:4:1 ;
[0070] (4)将步骤⑵酶解过的原料直接加热至85°C,回流提取2次,第二次回流提取加 入的水为原料重量的8倍,每次提取0. 5小时,收集提取液,原料渣留住备用;
[0071] (5)将原料渣再用85%v/v乙醇加热至85°C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3小时,每次 回流提取时,乙醇的用量为原料重量的4倍,过滤合并滤液;
[0072] (6)将步骤(3)得到的提取液与步骤(4)得到的滤液合并,过滤,浓缩成55°C下相 对密度为1. 21的稠膏,以水泛丸,每粒2g,干燥,制得中药丸。
[0073] 实施例5
[0074] (1)按照重量份称取以下原料:香附10份,鱼腥草13份,薏米12份,白术5份,山 药10份,川郁金10份,川芎3份,茉莉花8份,莲子2份,胡桃仁2份,白芍2份,佛手6份, 芡实5份,桂圆5份,红枣1份,甘草3份,藏红花0. 9份,蜂蜜0. 5份;
[0075] (2)取配方量的香附、鱼腥草、薏米、白术、山药、川郁金、川;、茉莉花、莲子、胡桃 仁、白芍、佛手、芡实、桂圆、红枣、甘草和藏红花混合均匀,粉碎至300目;
[0076] (3)加入原料总重量10倍水和蜂蜜,调节pH值至4. 0,再加入原料总重量0. 5%的 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胃蛋白酶复合酶进行酶解10小时,控制温度为37°C,果胶酶、纤维素酶 和胃蛋白酶的重量比为2:4:1 ;
[0077] (4)将步骤⑵酶解过的原料直接加热至90°C,回流提取2次,第二次回流提取加 入的水为原料重量的7倍,每次提取1小时,收集提取液,原料渣留住备用;
[0078] (5)将原料渣再用90%v/v乙醇加热至80°C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小时,每次 回流提取时,乙醇的用量为原料重量的3倍,过滤合并滤液;
[0079] (6)将步骤(3)得到的提取液与步骤(4)得到的滤液合并,过滤,浓缩成55°C下相 对密度为1. 15的稠膏,以水泛丸,每粒2g,干燥,制得中药丸。
[0080] 试验例:本发明对治疗皮肤暗黄的临床试验
[0081] 1、一般资料:
[0082] 于2012年5月?2013年12月在桂林市中医院用于治疗皮肤暗黄患者共355例, 其中男96例,女259例,平均年龄30岁。
[0083] 2、试验方法:
[0084] 内服本发明实施例1?5制备的中药丸,一次3?4粒,一日3次,连服两周,临床 观察。
[0085] 3、疗效标准:
[0086]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执行:
[0087] 基本治愈:颜色基本消失,皮肤有光泽,肤色暗黄改善> 90% ;
[0088] 显效:颜色明显变淡,皮肤较有光泽,肤色暗黄改善> 60% ;
[0089] 好转:颜色变淡,皮肤有光泽,肤色暗黄改善> 30% ;
[0090] 无效:颜色变化不明显,肤色暗黄改善<30%。
[0091] 4、试验结果: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香附10?15份,鱼腥草10?15份,薏米10?15份,白术5?11份,山药5?10份, 川郁金5?10份,川芎3?8份,茉莉花3?8份,莲子2?8份,胡桃仁2?7份,白芍 2?6份,佛手1?6份,突实1?5份,桂圆1?5份,红麥1?3份,甘草1?3份,藏红 花0. 5?0. 9份; 上述中药丸的制备方法为: (1) 取配方量的香附、鱼腥草、薏米、白术、山药、川郁金、川芎、茉莉花、莲子、胡桃仁、白 芍、佛手、芡实、桂圆、红枣、甘草和藏红花混合均匀,粉碎; (2) 加入原料总重量8?10倍水,调节pH值至4.0?5.0,再加入原料总重量0. 1? 0. 5%的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胃蛋白酶进行酶解10?24小时,控制温度为37?46°C ; (3) 将步骤(2)酶解过的原料直接加热至85?95°C,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0. 5? 1小时,收集提取液,原料渣留住备用; (4) 将原料渣再用70?90% v/v乙醇加热至80?95°C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 3小时,过滤合并滤液; (5) 将步骤(3)得到的提取液与步骤(4)得到的滤液合并,过滤,浓缩,以水泛丸,干燥, 制得中药丸。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制成:香附12份,鱼腥草13份,薏米12份,白术8份,山药8份,川郁金7份,川芎5份,茉 莉花5份,莲子5份,胡桃仁5份,白芍4份,佛手3份,芡实3份,桂圆3份,红枣2份,甘草 2份,藏红花0.7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的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蜂蜜 0? 5?1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在中药丸的制备方法 中,所述步骤(1)中将配方量的原料粉碎至100?300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在中药丸的制备方法 中,所述步骤(2)中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胃蛋白酶的重量比为2:4:1。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在中药丸的制备方法 中,所述步骤(3)中第二次回流提取加入的水为原料重量的6?8倍。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在中药丸的制备方法 中,所述步骤(4)中每次回流提取时,乙醇的用量为原料重量的3?7倍。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暗黄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在中药丸的制备方法 中,步骤(5)中,浓缩成55°C下相对密度为1. 15?1.40的稠膏。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4383450SQ201410714495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8日
【发明者】周冠旻 申请人:桂林市和胤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