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289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包括护帽、螺旋接头、前导管、前三通、缓释导管、中导管、夹子、后三通、后导管、三通座、正压接头和贮液器,夹子套于中导管上,缓释导管、中导管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三通的双孔端连接,其它配件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为带有双导管,其一导管为中间有一微孔的缓释导管,另一导管为通用孔径的中导管,当中导管被夹子夹闭后,其正压接头和贮液器释放的液压形成压力,药液从缓释导管的微孔缓慢流出至留置针导管组件后渗入血管,能有效阻止血栓的形成,另外,当第二天再次需要进行输液时,只需将连接部位进行消毒后连接,并打开中导管上的夹子,又可正常输液了。
【专利说明】一种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国内各医疗机构临床单位临床使用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在输液结束后匀需进行封管操作,以免因管内形成凝血造成堵管现象,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因患者运动和血液的渗透而造成血液进入置管内,在进行第二天的输液前如未能冲管,或将已形成的凝血块冲入血管内,极易引起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堵塞的血管形成栓塞,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伤害甚至威胁生命,虽有为了防止血液凝固给患者注入肝素钠等防凝血药物,可有对肝素钠等防凝血药物过敏患者,也有用生理盐水进行封管,但其封管时间有限,需多次进行封管,另外,护士操作不当也极易造成堵管现象,现市场上有如正压接头装置,还有管内放置细纤维引流等等技术,其也只能是当时有正压,或者是因夹子夹得过紧,压力过小,药液释放不过来,没几分钟后药液就流不出来了,还是易形成堵管,如何能解决管内凝血防止血块产生是当前面临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既能提供一定体积的药液、持续的压力源,同时还又能稳定的缓释药液,防止留置管内形成凝血块,避免堵管现象出现,延长留置针的使用寿命,从而也能避免因形成的血块冲入病人的血液循环系统中造成二次伤害。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护帽、螺旋接头、前导管、前三通、缓释导管、中导管、夹子、后三通、后导管、三通座、正压接头和贮液器,夹子套于中导管上,缓释导管、中导管的两端分别与前三通、后三通的双孔端连接,前导管分别与前三通的单孔和螺旋接头小头端连接,螺旋接头大端旋接护帽,后导管分别与后三通的单孔端和三通座的前部连接,正压接头和贮液器分别旋接于三通座后部的两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为带有双导管,其一导管为中间有一微孔的缓释导管,另一导管为输液的中导管,当中导管被夹子夹闭后,其正压接头和贮液器释放的液压形成压力,药液从缓释导管的微孔缓慢流出。
[0005]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贮液器为其后部内腔带有弹簧的注射器,注射器在抽吸药液后弹簧被压缩,释放注射器芯杆,弹簧即释放压力使留置针形成正压装置。
[0006]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螺旋接头前部可与直形或蝶形留置针的导管组件的导管座旋接。
[0007]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也可为前导管的前部与Y型留置针的导管组件的连导管端连接。
[0008]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缓释导管,可以是由一种材料制成中间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微孔作为药液通道,微孔孔径在0.0Olmm?0.1mm间,也可由其不同孔径孔径经分段连接而成,其也可以是由两种材料共挤出成包裹的实芯导管,由其两材料收缩率不同而在其相接触面间形成的间隙作为药液通道。
[0009]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三通座后部两接口旋接的正压接头和贮液器,其可对换位置装置,正压接头也可用肝素帽替代。
[0010]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注射器外套与三通座后部接口旋接,也可设计为一体结构。
[0011]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注射器中的弹簧,也可是弹性贮液囊或是贮气囊或是弹性体替代。
[0012]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夹子可是单手夹,也可以是片夹。
[0013]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也可旋接在中心静脉导管接头座上使用,起到装配在留置针一样的缓释作用。
[0014]本发明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其未配导管组件时,将输液器末端接头与本发明的正压接头旋接,使输液器及本发明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充满药液后,拔去螺旋接头上的护帽,将螺旋接头旋接到已拔去针组件的直形留置针导管座上,在输生理盐水时,抽拉芯杆抽吸药液至注射器外套内,至芯杆卡槽位置,旋转芯杆一角度使芯杆的四条筋偏离护盖槽缝后,弹簧被压缩,芯杆被卡在护盖上;当输液临近结束时,关闭止水夹子,将输液器末端接头与正压接头分离,正压接头内形成一股正压,之后将芯杆的四条筋恢复至护盖槽缝中,压缩弹簧的即被释放,注射器外筒内的药液被挤压,形成另一股正压,这样就使本发明同时拥有两股正压同时挤压药液,本发明管内的被挤压的药液沿着缓释导管的微孔流至留置导管,流至留置导管的同时也形成有大于人体静脉压而渗入静脉,由于本发明一直保持着有药液渗入病人静脉血管,从而能防止血液在留置导管凝聚,进而能避免堵管防止血栓形成,防止血块进入血管形成二次伤害,这样还能免除护士每隔6-8小时/次的封管、冲管,减轻其工作量,另外,当第二天再次需要进行输液时,只需将连接部位进行消毒后连接,并打开中导管上的夹子,又可正常输液了,如需再次留置时,则在输注生理盐水时抽吸至贮液器中,以备封管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和图3分别为本发明的贮液器的结构意图和护盖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与直型留置针导管组件配套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螺旋接头,2-前导管,3-前三通,4-中导管,5-缓释导管,6_夹子,7_后三通,8-后导管,9-三通座,10-贮液器,11-正压接头,12-护帽,13-直形留置针导管组件,14-肝素帽,15-Y型留置针的导管组件,16-Y型留置针的针组件,101-注射器外套,102-活塞,103-芯杆,104-弹簧,105-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由护帽(12)、螺旋接头(1)、前导管(2)、前三通(3)、缓释导管(5)、中导管(4)、夹子(6)、后三通(7)、后导管(8)、三通座(9)、正压接头(11)和贮液器(10)组成,夹子(6)套于中导管⑷上,缓释导管(5)、中导管(4)的两端分别与前三通(3)、后三通(7)的双孔端连接,前导管(2)分别与前三通(3)的单孔和螺旋接头(I)小头端连接,螺旋接头(I)大端旋接护帽(12),后导管(8)分别与后三通(7)的单孔端和三通座(9)的前部连接,正压接头(11)和贮液器(10)分别旋接于三通座(9)后部的两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为带有双导管,其一导管为中间带有一微孔的缓释导管(5),另一导管为输液的中导管(4),当中导管(4)被夹子(6)夹闭后,其正压接头(11)和贮液器(10)释放的液压形成压力,药液从缓释导管(5)的微孔缓慢流出。
[0024]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贮液器(10)为其后部内腔带有弹簧(104)的注射器,注射器在抽吸药液后弹簧(104)被压缩,释放注射器芯杆(103),弹簧(104)即释放压力使留置针形成正压装置。
[0025]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螺旋接头(I)前部可与直形或蝶形留置针的导管组件(13)的导管座旋接。
[0026]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也可为前导管(2)的前部与Y型留置针的导管组件(15)的连导管端连接。
[0027]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缓释导管(5),可以是由一种材料制成中间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微孔作为药液通道,微孔孔径在0.0Olmm?0.1mm间,也可由其不同孔径孔径经分段连接而成,其也可以是由两种材料共挤出成包裹的实芯导管,由其两材料收缩率不同而在其相接触面间形成的间隙作为药液通道。
[0028]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三通座(9)后部两接口旋接的正压接头(11)和贮液器(10),其可对换位置装置,正压接头(11)也可用肝素帽(14)替代。
[0029]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注射器外套(101)与三通座(9)后部接口旋接,也可设计为一体结构。
[0030]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注射器中的弹簧(104),也可是弹性贮液囊或是贮气囊或是弹性体替代。
[0031]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夹子(6)可是单手夹,也可以是片夹。
[0032]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也可旋接在中心静脉导管接头座上使用,起到装配在留置针一样的缓释作用。
[0033]本发明实施例1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使用时,将输液器末端接头与本发明的正压接头(11)旋接,在使输液器及本发明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充满药液后,拔去螺旋接头(I)上的护帽(12),将螺旋接头(I)旋接到已拔去针组件的直形留置针导管组件(13)的导管座上,在输生理盐水时,抽拉芯杆(103)抽吸药液至注射器外套(101)内,至芯杆(103)卡槽位置,旋转芯杆(103) —角度使芯杆(103)的四条筋偏离护盖(105)槽缝后,弹簧(104)被压缩,芯杆(103)被卡在护盖(105)上;当输液临近结束时,关闭止水夹子(6),将输液器末端接头与正压接头(11)分离,正压接头(11)内形成一股正压,之后将芯杆(103)的四条筋恢复至护盖(105)槽缝中,压缩的弹簧(104)即被释放,注射器外筒(101)内的药液被胶塞(102)挤压,形成另一股正压,这样就使本发明同时拥有两股正压同时挤压药液,本发明管内的被挤压的药液沿着缓释导管(5)的微孔流至留置导管,流至留置导管的同时也形成有大于人体静脉压而渗入静脉,由于本发明一直保持着有药液渗入病人静脉血管内,从而能防止血液在留置导管凝聚凝固,进而能避免堵管防止血栓的产生,防止血块进入血管形成二次伤害,这样还能免除护士每隔6-8小时/次的封管、冲管,减轻其工作量,另外,当第二天再次需要进行输液时,只需将连接部位进行消毒后连接,并打开中导管(4)上的夹子(6),又可正常输液了,如需再次留置时,则在输注生理盐水时抽吸至贮液器(10)中,以备封管用。
[0034]实施例2
[0035]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其由Y型留置针的针组件(16)、Y型留置针的导管组件(15)、前导管(2)、前三通(3)、缓释导管(5)、中导管(4)、夹子(6)、后三通(7)、后导管(8)、三通座(9)、肝素帽(14)和贮液器(10)组成,夹子(6)套于中导管
(4)上,缓释导管(5)、中导管(4)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三通的双孔端连接,前导管(2)分别与前三通(3)的单孔和Y型留置针的导管组件(15)支管端连接,后导管(8)分别与后三通
(7)的单孔端和三通座(9)的前部连接,肝素帽(14)和贮液器(10)分别旋接于三通座(9)后部的两未端,其它特征均相同,只是在使用操作上也有不同。
[0036]本实施例2在使用时,将输液器的输液针管插入与本实施例2的肝素帽(14)的乳胶帽上,使输液器、本实施例2的带有Y型留置针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充满药液后,拔去留置针护套,关闭输液器调节器,按留置针穿刺术操作流程进行创面消毒、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回抽针组件(16)、进针、拔出针组件(16)、固定等操作后进行输液,在输液过程中的任一时间点上,慢慢抽拉芯杆(103)抽吸药液至注射器外套(101)内,至芯杆(103)卡槽位置,旋转芯杆(103) —角度使芯杆(103)的四条筋偏离护盖(105)槽缝后,弹簧(104)被压缩,芯杆(103)被卡在护盖(105)上;当输液临近结束时,关闭止水夹子(6),将输液针管拔出,之后将芯杆(103)的四条筋恢复至护盖(105)槽缝中,压缩的弹簧(104)即被释放,注射器外筒(101)内的药液被胶塞(102)挤压,形成一股正压挤压药液,使管内的被挤压的药液沿着缓释导管(5)的微孔流至留置导管,流至留置导管的同时也形成有大于人体静脉压而渗入静脉,由于本发明一直保持着有药液渗入病人静脉血管,从而能防止血液在留置导管内凝聚成凝固,进而能避免堵管防止血栓的产生,防止血块进入血管形成二次伤害,这样还能免除护士每隔6-8小时/次的封管、冲管,减轻其工作量,另外,当第二天再次需要进行输液时,只需将连接部位进行消毒后连接,并打开中导管(4)上的夹子(6),即又可正常输液了,如需再次留置时,则在输注生理盐水时抽吸至贮液器(10)中,以备封管用。
[0037]以上所述实施例1和实施2仅是本发明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其各配件还可作出若干变型、改进及配件的增减,这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其包括护帽、螺旋接头、前导管、前三通、缓释导管、中导管、夹子、后三通、后导管、三通座、正压接头和贮液器,夹子套于中导管上,缓释导管、中导管的两端分别与前三通、后三通的双孔端连接,前导管分别与前三通的单孔和螺旋接头小头端连接,螺旋接头大端旋接护帽,后导管分别与后三通的单孔端和三通座的前部连接,正压接头和贮液器分别旋接于三通座后部的两末端,其特征在于: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为带有双导管,其一导管为中间带有一微孔的缓释导管,另一导管为输液的中导管,当中导管被夹子夹闭后,其正压接头和贮液器释放的液压形成压力,药液从缓释导管的微孔缓慢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贮液器为其后部内腔带有弹簧的注射器,注射器在抽吸药液后弹簧被压缩,释放注射器芯杆,弹簧即释放压力使留置针形成正压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螺旋接头前部可与直形或蝶形留置针的导管组件的导管座旋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也可为前导管的前部与Y型留置针的导管组件的连导管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缓释导管,可以是由一种材料制成中间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微孔作为药液通道,微孔孔径在0.0Olmm?0.1mm间,也可由其不同孔径孔径经分段连接而成,其也可以是由两种材料共挤出成包裹的实芯导管,由其两材料收缩率不同而在其相接触面间形成的间隙作为药液通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三通座后部两接口旋接的正压接头和贮液器,其可对换位置装置,正压接头也可用肝素帽替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注射器外套与三通座后部接口旋接,也可设计为一体结构。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注射器中的弹簧,也可是弹性贮液囊或是贮气囊或是弹性体替代。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的夹子可是单手夹,也可以是片夹。
10.如权利要求1、2、5、6、7、8、9任一项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留置针缓释正压装置也可旋接在中心静脉导管接头座上使用,起到装配在留置针一样的缓释作用。
【文档编号】A61M5/158GK104436363SQ201410747314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日
【发明者】邹卫平, 邹浩然, 邱建芳 申请人:邹卫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