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烂嘴的中医治疗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3179发布日期:2018-06-18 11:26阅读:97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烂嘴的中医治疗新方法。



背景技术:

烂嘴好发于青壮年人,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尤其是夏天昼长夜短,气温升高,人们比较晚睡、熬夜,加上现代人习于吃烧烤油腻的食品,使热性体质的烂嘴更容易发生。烂嘴在中医来说,大约有“心火旺盛”、“脾胃积热”、“阴虚火旺”、“脾胃虚寒”及“肝寒犯胃”等几种类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一种烂嘴的中医治疗新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烂嘴的中医治疗新方法,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蒲公英15-20克,野菊花25-30克,黄芩25-30克,丹参20-25克,土茯苓15-20克,黄芪25-30克,白藓皮25-30克,核桃仁15-20克,元参5-10克,半夏15-20克,黄连10-15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蒲公英15克,野菊花25克,黄芩25克,丹参21克,土茯苓18克,黄芪25克,白藓皮28克,核桃仁16克,元参9克,半夏16克,黄连10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蒲公英: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消炎、凉血、利尿、利胆、轻泻、健胃、防癌等多种功能。

野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主治感冒风热,头痛病等。对眩晕、头痛、耳鸣有防治作用。

黄芩: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丹参: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治瘀血头、胸、胁、腹疼痛,积聚,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温病心烦,血虚心悸,疮疡肿毒,丹疹疥癣。

土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有治疗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等作用。

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白藓皮: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藓,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核桃仁:健脑益智,补气养血,润燥化痰,温肺润肠,散肿消毒。能健脑,增强记忆力,延缓衰老,润肌肤,乌须发,治神经衰弱,头晕,失眠,心悸,健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全身无力等症。

元参:味苦咸,性微寒、无毒。反藜芦,勿犯铜铁。主治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黄连: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烂嘴的中医治疗新方法:蒲公英15克,野菊花25克,黄芩25克,丹参20克,土茯苓15克,黄芪25克,白藓皮25克,核桃仁15克,元参5克,半夏15克,黄连10克。

实施例2、一种烂嘴的中医治疗新方法:蒲公英17克,野菊花27克,黄芩27克,丹参25克,土茯苓17克,黄芪27克,白藓皮28克,核桃仁17克,元参7克,半夏17克,黄连13克。

实施例3、一种烂嘴的中医治疗新方法:蒲公英20克,野菊花30克,黄芩30克,丹参30克,土茯苓20克,黄芪30克,白藓皮30克,核桃仁20克,元参10克,半夏20克,黄连15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