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3174发布日期:2018-06-18 11:25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难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适感等。根据消化不良症状的病因,将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的主诉,但未经过内镜等检查的患者。已调查的消化不良指已经接受过内镜检查。如排除了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上消化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也就是被认为没有器质性疾病可以解释其消化不良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或早饱。影响胃肠道功能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日常生活因素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理和精神的不良应激;二是不良饮食习惯,包括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甜食、油腻、生冷等)和不良饮食习惯(包括空腹、频繁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不规律进食或暴食暴饮等);三是环境温度的影响。

因为缺乏器质性疾病基础,功能性消化不良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集中表现在上消化道症状引发的不适以及可能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部分患者因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致进食减少、消化吸收效率降低,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包括营养成分不全面)。临床工作中,相当部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识偏差,心理负担较重,成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其中,部分患者就是因为对内镜检查提示存在的慢性胃炎,特别是CAG,存在较大的思想顾虑和恐癌情结。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产生的病生环节非常复杂,可能涉及胃酸刺激、胃排空障碍、胃肠运动节律改变、内脏感觉反应高敏感等。因此治疗药物的选择和联合用药的搭配要坚持个体化的原则。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苍术20~30份、黄柏20~30份、陈皮20~30份、白芍20~30份、木香20~30份、厚朴15~20份、干姜15~20份、紫苏15~20份、余甘子10~15份、枳实10~15份、豆蔻10~15份、川芎5~10份、虎杖5~10份、党参5~10份、桂枝3~5份和防风3~5份。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苍术25份、黄柏25份、陈皮25份、白芍25份、木香25份、厚朴18份、干姜18份、紫苏18份、余甘子18份、枳实12份、豆蔻12份、川芎8份、虎杖8份、党参8份、桂枝4份和防风4份。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服用时,每次300ml,一天两次。

药理分析:

苍术:归脾、胃、肝经。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赤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大肠、三焦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主胸胁胀满足;脘腹胀痛;嗳吐泄泻;痢疾后重。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中气不省;突发耳聋;蛇虫咬伤;牙痛。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紫苏:通心经,益脾胃。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

余甘子:甘、酸、涩、凉。归肺、胃经。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枳实:苦;辛;寒。归脾;胃;肝;心经。功效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川芎: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月经过多、孕妇亦忌用。

虎杖: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症瘕,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

党参:甘,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防风: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使用的中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物安全可靠。诸药相和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缓解消化不良等功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等特点。

疗效判断:

1、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选择确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临床观察,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8.3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9年,平均4.9年。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300ml;七天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重者2~3个疗程可痊愈。

2、疗效标准:

(1)治愈: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或早饱等症状消失,胃动力恢复正常。

(2)显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胃动力有所恢复。

(3)无效:通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

3、结果:治愈77例,好转21例,无效2例,治愈率77%,总有效率98%。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病例:

1、张某,男,42岁,业务员,山东青岛人。患者上腹部疼痛并伴有胃酸、胃胀等症,经多方医院求医无见效。后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服用2个疗程后,身体逐渐康复,无胃痛、胃酸、涨气等现象,至今未复发。

2、王某,女,32岁,个体工商户,山东青岛人。患者脘腹胀甚,并有烧灼感,患者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红,苔白而粘腻,脉滑。用过多种药物治疗,效果很差,后来我院就诊,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服用1个疗程后,脘腹肿痛、烧灼感不见服用第2个疗程后,痊愈,未再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苍术25份、黄柏25份、陈皮25份、白芍25份、木香25份、厚朴18份、干姜18份、紫苏18份、余甘子18份、枳实12份、豆蔻12份、川芎8份、虎杖8份、党参8份、桂枝4份和防风4份。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的配方,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服用时,每次300ml,一天两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