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药物变质的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084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药物变质的敷料。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外科手术、皮肤感染表面处理时,一般都是采用无菌纱布作为吸血、吸液,有些伤口不但需要吸附,尤其是烧伤病员的床铺等易发生感染,还需要进行杀菌,因此,需要一种敷料来进行处理。然而现有的敷料由于长时期放置而不使用时,会出现药物变质的现象,使得整个敷料不得不扔掉,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防止药物变质的敷料。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药物变质的敷料,所述防止药物变质的敷料包括位于最上面的纸质模块层、位于所述纸质模块层下方的纱布层、位于所述纱布层下表面左右两端的胶布层、位于所述纱布层下方且位于所述左右两端的胶布层之间的第一保鲜膜层、位于所述第一保鲜膜层内部的脱脂棉层、位于所述脱脂棉层内部的药物层、位于所述药物层内部的第二保鲜膜层及连接线,所述脱脂棉层及药物层贴合在一起共同围绕所述第二保鲜膜层弯折成一长方体,所述第一保鲜膜层包覆所述脱脂棉层,所述第一保鲜膜层的两端与所述纱布层的下表面黏贴在一起,从而将所述药物层及脱脂面层密封起来。所述纸质模块层左右两端向下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所述纱布层左右两端为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纱布层的中间部分的下表面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弯曲部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纱布层中间部分上表面的高度。所述胶布层下表面上设有粘剂。所述药物层合在所述第二保鲜膜层7的外表面上。所述连接线贯穿所述第二保鲜膜层、药物层、脱脂棉层及第一保鲜膜层的上下表面。所述药物层内有药物。所述第二保鲜膜层设有两块,所述第二保鲜膜层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防止药物变质的敷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只需要将最下面的保鲜膜层摘掉,然后将药物层放平敷在伤口上即可,由于采用了保鲜膜层,使得药物的保质时间延长,从而延长了敷料的使用寿命。且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干净卫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防止药物变质的敷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发明防止药物变质的敷料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防止药物变质的敷料包括位于最上面的纸质模块层1、位于所述纸质模块层1下方的纱布层2、位于所述纱布层2下表面左右两端的胶布层3、位于所述纱布层2下方且位于所述左右两端的胶布层3之间的第一保鲜膜层4、位于所述第一保鲜膜层4内部的脱脂棉层5、位于所述脱脂棉层5内部的药物层6、位于所述药物层6内部的第二保鲜膜层7及连接线8。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纸质模块层1位于最上方,所述纸质模块层1的左右两端向下弯曲形成第一弯曲部11,然后自所述第一弯曲部11的端部向外水平延伸。所述纱布层2左右两端的上下表面的厚度小于所述纱布层2的中间的上下表面的厚度,所述纱布层2的左右两端为第二弯曲部21,所述第二弯曲部21的下表面与所述纱布层2的中间部分的下表面处于同一高度,所述第二弯曲部21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纱布层2中间部分上表面的高度。所述胶布层3的下表面上设有粘剂,从而能够使其粘合在皮肤上。所述脱脂棉层5及药物层6贴合在一起共同围绕所述第二保鲜膜层7弯折成一长方体,所述药物层6贴合在所述第二保鲜膜层7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保鲜膜层7设有两块,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左右两块第二保鲜膜层7贴合在一起。所述药物层6的两端面贴合在一起,从而使得药物层6将所述第二保鲜膜层7包覆在其内部。所述脱脂棉层5的两端面结合在一起从而将所述药物层6包覆在其内部。所述第一保鲜膜层4包覆所述脱脂棉层5,所述第一保鲜膜层4的两端与所述纱布层2的下表面黏贴在一起,从而将所述药物层6及脱脂面层5密封起来,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连接线8贯穿所述第二保鲜膜层7、药物层6、脱脂棉层5及第一保鲜膜层4的上下表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二保鲜膜层7、药物层6、脱脂棉层5及第一保鲜膜层4结合在一起,使得第一保鲜膜层4对药物层6更好的起到密封作用,所述药物层6内设有需要使用的药物61。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本发明防止药物变质的敷料使用时,首先将连接线8拆开,将其拔出,然后撕掉第一保鲜膜层4,使其两端从纱布层2的下表面分离,然后展开脱脂棉层5及药物层6,使其处于水平状态,所述脱脂棉层5左右两端的上表面与所述胶布层3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粘结在一起,从而使得所述脱脂棉层5能够与所述纱布层2一直处于水平状态,然后取出第二保鲜膜层7,然后将药物层6敷在伤口上,将胶布层3没有被脱脂棉层5遮住的地方粘在皮肤上,使得敷料能够持久的敷在伤口上,至此,本发明防止药物变质的敷料使用过程描述完毕。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