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胃镜检查的带充气保护的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6153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用于胃镜检查的带充气保护的套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胃镜检查的带充气保护的套管,由咬口器、充气软管、充气手柄组成,其特征在于:咬口器前端开口比后端口径大,咬口器后端固定连接有充气软管,充气软管呈管状,充气软管管壁为空腔结构,充气手柄通过连接管与充气软管管壁联接,连接管位于咬口器内部,充气手柄位于咬口器前端。其通过咬口器后端的充气软管保护患者咽喉部位的区域,有效的防止胃镜可能对咽喉部位的损伤,也减少了患者的抵抗反应,提高了胃镜检查效率。
【专利说明】用于胃镜检查的带充气保护的套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胃镜检查的带充气保护的套管,属于一种胃镜用辅助器械。
【背景技术】
[0002]在胃镜检查时,最痛苦的就是下胃镜时,胃镜经过患者咽喉时,由于胃镜接触咽喉处所造成自然的干呕反应,往往会使下胃镜时使用的咬口器难以固定,从而咬坏胃镜或胃镜对患者咽喉造成损伤。
[0003]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在患者下胃镜时,对患者的咽喉一段的区域进行保护;只对胃镜咬口器做出改进,不能达到保护患者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胃镜检查的带充气保护的套管,其通过咬口器后端的充气软管保护患者咽喉部位的敏感区域,有效的防止胃镜可能对咽喉部位的损伤,也减少了患者的抵抗反应,提高了胃镜检查效率。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用于胃镜检查的带充气保护的套管,由咬口器、充气软管、充气手柄组成,其特征在于:咬口器前端开口比后端口径大,咬口器后端固定连接有充气软管,充气软管呈管状,充气软管管壁为空腔结构,充气手柄通过连接管与充气软管管壁联接,连接管位于咬口器内部,充气手柄位于咬口器前端。
[0006]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在下胃镜时有效的保护患者咽喉部位,提高了胃镜检查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用于胃镜检查的带充气保护的套管,由咬口器1、充气软管2、充气手柄3组成,其特征在于:咬口器I前端开口比后端口径大,咬口器I后端固定连接有充气软管2,充气软管2呈管状,充气软管2管壁为空腔结构,充气手柄3通过连接管4与充气软管2管壁联接,连接管4位于咬口器I内部,充气手柄3位于咬口器I前端。
[0010]下胃镜前,患者先将咬口器I含住,咬口器I带充气软管2的后端先进入口腔,此时充气软管2为未充气状态,更方便患者将其吞咽,患者将充气软管2咽入咽喉位置,充气软管2到位后,患者咬住咬口器1,通过咬口器I前端露出的充气手柄3对充气软管2充气,充气后充气软管2膨胀形成管路对患者咽喉部位支撑,然后下胃镜即可在不接触咽喉部位的前提下顺利的向下延伸,胃镜检查后,通过充气手柄3对充气软管2放气,即可轻松取出咬口器I。
【权利要求】
1.用于胃镜检查的带充气保护的套管,由咬口器、充气软管、充气手柄组成,其特征在于:咬口器前端开口比后端口径大,咬口器后端固定连接有充气软管,充气软管呈管状,充气软管管壁为空腔结构,充气手柄通过连接管与充气软管管壁联接,连接管位于咬口器内部,充气手柄位于咬口器前端。
【文档编号】A61B1/273GK203693553SQ201420021133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4日
【发明者】王文军 申请人:王文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