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人体深部组织钳夹和缝合的组织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人体深部组织钳夹和缝合的组织钳,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钳臂,两所述钳臂前端折弯形成夹持部,在两所述夹持部的端部上分别间隔设有两条用于引导缝合针的凹槽,此组织钳的钳臂前端折弯形成一夹持部,钳臂闭合后,两相对的夹持部组合呈一中空环,对于含有重要血管束的深部组织,可牢固钳夹,同时在两夹持部的端部上分别设有两条凹槽,该凹槽作为引导缝合针的针道,有利于缝合针快速、准确的缝合。
【专利说明】 一种便于人体深部组织钳夹和缝合的组织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手术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织钳。
【背景技术】
[0002]对于人体深部重要器官手术,例如前列腺癌或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在膀胱尿道吻合重建过程中;或对于后尿道狭窄切除手术中,在尿道端端吻合过程中,视野小,操作面狭窄,使用传统的组织钳钳夹时,存在以下问题:1、钳夹组织力度不足、容易松脱,易致大出血;2、尖端较细,钳夹咬合面较窄,大范围钳夹时需使用多把组织钳,使术野狭小且不利于进一步操作等;3、对于含有重要血管束的深部组织进行钳夹缝合操作,缺少引导性针道,缝合不牢固易致大出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对人体组织损伤小、方便钳夹与缝合的组织钳。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人体深部组织钳夹和缝合的组织钳,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钳臂,两所述钳臂前端折弯形成夹持部,在两所述夹持部的端部上分别间隔设有两条用于弓I导缝合针的凹槽。
[0005]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两所述夹持部相接触的端部分别设有细齿或平纹。
[0006]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夹持部的宽度大于钳臂的宽度。
[0007]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凹槽的宽度为4mm,所述凹槽的深度为 3mm η
[0008]有益效果:此组织钳的钳臂前端折弯形成一夹持部,其中夹持部的宽度较一般的组织钳宽大,钳臂闭合后,两相对的夹持部组合呈一中空环,对于含有重要血管束的深部组织,可牢固钳夹,同时在两夹持部的端部上分别设有两条凹槽,该凹槽作为引导缝合针的针道,有利于缝合针快速、准确的缝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持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人体深部组织钳夹和缝合的组织钳,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钳臂1,两钳臂I前端折弯形成夹持部2,在两夹持部2的端部上分别间隔设有两条用于引导缝合针的凹槽3。
[0014]此组织钳的钳臂I前端折弯形成一夹持部2,其中夹持部2的宽度较一般的组织钳宽大,钳臂I闭合后,两相对的夹持部2组合呈一中空环,对于含有重要血管束的深部组织,可牢固钳夹;同时在夹持部2的端部上分别设有两条凹槽3,该凹槽3作为引导缝合针的针道,有利于缝合针快速、准确的缝合。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两夹持部2相接触的端部分别设有细齿或平纹,由于钳臂I闭合后,两夹持部2相接触的端部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细齿或平纹,与组织接触面积大,钳夹后较一般鼠齿钳对组织损伤极小,不易出血。
[001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便于人体深部组织钳夹和缝合的组织钳,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钳臂,两所述钳臂前端折弯形成夹持部,在两所述夹持部的端部上分别间隔设有两条用于引导缝合针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人体深部组织钳夹和缝合的组织钳,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夹持部相接触的端部分别设有细齿或平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人体深部组织钳夹和缝合的组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宽度大于钳臂的宽度。
4.根据权利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人体深部组织钳夹和缝合的组织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宽度为4mm,所述凹槽的深度为3mm。
【文档编号】A61B17/04GK203776987SQ201420120354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4日
【发明者】王尉, 吴义高, 胡卫列, 肖远松, 刘俊, 张利朝 申请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