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形分离针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487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扇形分离针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扇形分离针刀,包括圆形操作转轮、动力臂、转向轴承、阻力臂、扇形针刀头、套筒,所述动力臂的一端与圆形操作转轮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向轴承连接阻力臂,所述阻力臂的另一端连接扇形针刀头,所述套筒在扇形分离针刀的外部。本实用新型扇形分离针刀不仅保留现有针刀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而且很大程度上增加的治疗的安全性,把治疗过程中不必要的损伤降到最低,减少了针刀治疗的并发症机率。
【专利说明】-种扇形分离针刀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扇形分离针刀。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临床上常用的针刀,大多是传统的汉章针刀及在其基础上改良后的针刀,这 类针刀构造简单,刀刃暴露在外,医生在患者体内切割分离局部的病灶和剥离炎症粘连无 法进行很好的操作,而且暴露在外的刀刃在进入软组织过程中容易损伤正常肌纤维、血管、 神经等。另一方面,传统的针刀在体内只能进行单向活动,且活动幅度常靠医生手感,很难 做到一个很好的控制,这同样易对正常的软组织造成损伤。圆利针与超微针刀也是对传统 小针刀的改良,但是其设计的小针刀以微小、精细为主,只能在皮肤下lcm左右进行操作, 可以对浅层病灶进行有效治疗,但不能对深层的病灶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这种针刀 刀尖暴露,在进入软组织到达病灶前的过程中仍然有损伤正常肌肉、血管、神经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扇形分离针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 问题。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 -种扇形分离针刀,包括圆形操作转轮、动力臂、转向轴承、阻力臂、扇形针刀头、 套筒,所述动力臂的一端与圆形操作转轮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向轴承连接阻力臂,所述阻力 臂的另一端连接扇形针刀头,所述套筒在扇形分离针刀的外部。
[0006]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臂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圆形操作转轮连接。
[0007]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度比为3 :2。
[0008] 作为优选,所述转向轴承的长度为3. 0毫米,宽度1. 5毫米,厚度1. 5毫米,其内部 三个轴承的直径均为1. 〇毫米。
[0009]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的宽为3. 2毫米、厚度为2. 0毫米。
[0010] 本实用新型一种扇形分离针刀,针刀整体的长度范围为58-138毫米,以便于适应 不同深度、不同部位及不同胖瘦病人的治疗,其各零部件制作材料均为不锈钢材料,整个制 成后的扇形分离针刀采用无菌包装的方式,安全、卫生。扇形针刀头半径为3毫米,刀口 实际切割面长度最大可达21. 84毫米,刀体进入人体组织到达病灶之前,锋利的刀头以及 扇形分离针刀的所有杠杆、轴承结构可藏于套筒内,避免误伤正常血管、神经及软组织,且 整个扇形分离针刀在操作时拥有更加稳定的外部支撑,增加治疗的安全性;刀体到达病灶 后,可以根据病灶大小通过圆形操作转轮适当调节分离刀头显露的尺寸面积大小,以适应 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病灶治疗,既保证安全性,又不失疗效;扇形针刀头在纵向层面可以 360°全方位分离切除,保证操作的有效性。该扇形分离针刀不仅保留现有针刀对疾病治疗 的有效性,而且很大程度上增加的治疗的安全性,把治疗过程中不必要的损伤降到最低,减 少了针刀治疗的并发症机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toon] 图1为一种扇形分离针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一种扇形分离针刀的杠杆、轴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一种扇形分离针刀刀头配合套筒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一种,包括圆形操作转轮1、动力臂2、转向轴承 3、阻力臂4、扇形针刀头5、套筒6,所述动力臂2的一端与圆形操作转轮1连接,另一端通过 转向轴承3连接阻力臂4,所述阻力臂4的另一端连接扇形针刀头5,所述套筒6在扇形分 离针刀的外部。
[0016]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臂2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圆形操作转轮1连接。
[0017] 作为优选,所述动力臂2与阻力臂4的长度比为3 :2。
[0018] 作为优选,所述转向轴承3的长度为3. 0毫米,宽度1. 5毫米,厚度1. 5毫米,其内 部三个轴承的直径均为1. 〇毫米。
[0019]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6的宽为3. 2毫米、厚度为2. 0毫米。
[0020] 本实用新型一种扇形分离针刀,针刀整体的长度范围为58-138毫米,以便于适应 不同深度、不同部位及不同胖瘦病人的治疗,其各零部件制作材料均为不锈钢材料,整个制 成后的扇形分离针刀采用无菌包装的方式,安全、卫生。扇形针刀头半径为3毫米,刀口 实际切割面长度最大可达21. 84毫米,刀体进入人体组织到达病灶之前,锋利的刀头以及 扇形分离针刀的所有杠杆、轴承结构可藏于套筒内,避免误伤正常血管、神经及软组织,且 整个扇形分离针刀在操作时拥有更加稳定的外部支撑,增加治疗的安全性;刀体到达病灶 后,可以根据病灶大小通过圆形操作转轮适当调节分离刀头显露的尺寸面积大小,以适应 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病灶治疗,既保证安全性,又不失疗效;扇形针刀头在纵向层面可以 360°全方位分离切除,保证操作的有效性。该扇形分离针刀不仅保留现有针刀对疾病治疗 的有效性,而且很大程度上增加的治疗的安全性,把治疗过程中不必要的损伤降到最低,减 少了针刀治疗的并发症机率。
[002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 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扇形分离针刀,包括圆形操作转轮、动力臂、转向轴承、阻力臂、扇形针刀头、套 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臂的一端与圆形操作转轮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向轴承连接阻力 臂,所述阻力臂的另一端连接扇形针刀头,所述套筒在扇形分离针刀的外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扇形分离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臂的一端通过轴 承与圆形操作转轮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扇形分离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轴承的长度为3.0 毫米,宽度1. 5毫米,厚度1. 5毫米,其内部三个轴承的直径均为1. 0毫米。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扇形分离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宽为3. 2毫米, 厚度为2.0毫米。
【文档编号】A61B17/3209GK203841765SQ201420221778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应俊 申请人:应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