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伤口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4866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负压伤口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00),所述设备本体(100)上设置若干个治疗接口(110),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伤口治疗设备还包括与治疗接口配合封闭治疗接口(110)的盖体(200);当集液盒未连接时,所述盖体(200)与治疗接口配合封闭治疗接口(110)。该设备在非使用状态下用盖体将未使用的接口封闭起来,既可以有效防止治疗接口被污染,又可以不影响设备的使用时的外观。
【专利说明】负压伤口治疗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负压伤口治疗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伤口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般而言,伤口愈合或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创伤后人体皮肤和表皮组织 再生的自然过程。正常来说,皮肤的表皮(最外层)和真皮(内部或深层)存在于一个平 衡的状态,以形成一个保护伤口的屏障。而当焦痂破裂,正常的伤口愈合过程便会迅速地开 始。其基本过程包括以下阶段:止血期、炎症期、增生期、成熟及重塑期。
[0003] 止血期涉及伤口反应和修复中的第一步,包括出血、凝固以及血小板和补体激活。 炎症期在第一天即将结束时达到高峰,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击,故局部红肿。 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3天后转为以巨噬细胞为主。伤口中的血液和渗出液中的纤维蛋 白原很快凝固形成凝块,有的凝块表面干燥形成痂皮,凝块及痂皮起着保护伤口的作用。
[0004] 细胞增生期出现在接下来的一周至一个月内,出现纤维素增生、血管再生、再上皮 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伤口收缩2?3天后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 于是伤口迅速缩小,直到14天左右停止。伤口中最初的胶原质形成一般在大约7天后达到 高峰。在最佳条件下,伤口再上皮化出现在大约49小时候,此时伤口可能被完全密封。愈 合中的伤口可在3个星期时具有15 %到20 %的全抗张强度,且在4个月时具有60 %的全 强度。在第一个月后,降解和重塑阶段开始,其中细胞结构和血管分布减少,而抗张度增加。 大约从第3天开始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肉芽组织,填平伤口。毛细血管大约以每日延长 0. 1?0.6_的速度增长,其方向大都垂直于创面,并呈袢状弯曲。肉芽组织中没有神经,故 无感觉。第5?6天起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其后一周胶原纤维形成甚为活跃,以后逐 渐缓慢下来。随着胶原纤维越来越多,出现瘢痕形成过程。正常瘢痕的形成常常需要6-12 个月。
[0005] 负压伤口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先 进的创伤治疗方式。不同于传统的伤口护理及负压引流技术,负压伤口治疗主要采用较低 的负压(一般-55mmHg到-175mmHg),间歇式的工作方式治疗伤口。近些年采用的负压伤口 治疗在临床上显示提高了伤口或组织部位的血液流动,增加了组织生长,同时可以减少感 染,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临床上可以使用负压伤口治疗设备来治疗各种急性以及慢性的伤 口,比如糖尿病伤口、外伤性伤口、整容手术伤口、烧伤伤口等等。
[0006] 负压伤口治疗能促进创面愈合的是多重机制作用的结果:负压吸引作用于细胞 膜,使之扩张、扭曲,细胞就认为是损伤,传导损伤的信息给细胞核,通过信号转换,引起细 胞分泌前愈合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增殖因子,从而刺激组织生产更多的新生血管。负压吸引 从创面吸走渗出,帮助建立创面液体平衡;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清除坏死组织;减少创面 的细菌数量(因为细菌在负压下不易存活);减轻水肿(即细胞外液/细胞间液);增加创 面血流,通过增加毛细血管充盈;增加生长因子。(由于增加了流到创面的血流);促进白细 胞和成纤维细胞进入创面,其中白细胞能抵抗感染,产生生长因子,而成纤维细胞能产生胶 原,用来填平和修复伤口;增加静脉充盈,进而加快清除水肿液(由此"废物"随着水肿液被 排除创面);增加从创面的淋巴引流,机制是通过改变淋巴管的压力和胶体渗透压,这些改 变是另一个加快水肿和废物排除的原因。使组织靠近,从而使组织有机会靠物理的力量自 然的粘在一起,这对于加快愈合非常有用。除了吸引作用还可产生压迫作用。产生的原因 是当吸引力作用于敷料,空气被吸走,敷料就塌陷下去(很容易看见),压迫均匀的作用于 创面,这种压力对抗吸引引起的创面的过量渗出。这种机制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尤为重要, 因为大量的创面渗出能使患者失掉过多的血浆蛋白,增加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可能。
[0007] 伤 口负压治疗仪(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Devices,简称为 NPWT),其原 理为通过给伤口处施加负压,来促进伤口的愈合。根据美国近10年来的临床表明,该设备 对各种急慢性的伤口处理有着良好的愈合效果。参见图1,是一种普通的伤口负压治疗仪 (NPWT),包括伤口治疗设备9以及伤口处套件8。伤口处套件8用于封闭伤口,伤口治疗设 备9用于创造出所需要的伤口负压。具体来说,负压伤口治疗仪包括控制模块7、负压源6、 集液瓶5、管路4等部件,其中,负压源6的压力由控制模块7控制,负压源6与伤口 1之间 连接的管路4设置有集液瓶5。治疗时,在伤口 1处填充伤口敷料2,将管路4插入伤口敷 料内,上面用贴膜3密封,通过给伤口施加负压,促进伤口周围血液循环,加快伤口的愈合。
[0008] 负压伤口治疗设备设置有若干个治疗接口,治疗接口通过管路4与负压泵连通。 在非使用状态下,例如运输、存储过程中或者更换集液瓶等状态中,治疗接口部分往往裸 露,不仅影响负压伤口治疗设备的美观,而且会造成外部损害,并且增大外部污染几率。尤 其是,对于具有多个治疗接口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当只使用其中一个接口时,另外的接口 往往外漏,会造成较大几率的污染。本发明因此而来。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压伤口治疗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负压伤口治疗设 备治疗接口在非使用状态下的裸露外漏,增加了设备的外部污染几率等问题。
[0010]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11] 一种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上设置若干个治疗接口,其 特征在于所述负压伤口治疗设备还包括与治疗接口配合封闭治疗接口的盖体;当集液盒未 连接时,所述盖体与治疗接口配合封闭治疗接口。
[0012]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治疗接口为1个或者复数个。
[0013]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盖体与设备本体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0014]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盖体上设置卡头,所述设备本体上设置卡扣构件;所述 盖体与设备本体间通过卡头与卡扣构件插接。
[0015]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设备本体上还设置有便于设备本体与盖体分离的复位装 置。
[0016]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扣构件包括压缩复位弹簧的卡扣本体,所述卡扣本体 向外凸出设备本体形成复位按钮;所述卡扣本体上设置用于插接卡头的卡口,所述卡口内 设置挡片,所述复位按钮与复位弹簧配合进行复位操作。
[0017]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设备本体上开设导向键槽,所述盖体上开设与导向键槽 配合的导向键。
[0018]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设备本体上开设导向键,所述盖体上开设与导向键配合 的导向键槽。
[0019]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用治疗接口时能够封闭该治疗接口的负压治疗 设备。本发明的负压治疗设备除了现有的结构和模块外,还包括一个用于当不连接集液盒 时,用于盖住治疗接口的盖体。
[0020] 本实用新型的负压治疗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治疗接口,尤其是当其具有多 个治疗接口时,只使用其中某个或某几个接口时,可以用盖体将未使用的接口封闭起来,既 可以有效防止治疗接口被污染,又可以不影响设备的使用时的外观。
[0021] 本发明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在不使用的状态下,例如运输、存储过程中或者取下集 液盒后,可以通过盖体封闭治疗接口,尤其是当其具有多个治疗接口时,只使用其中某个或 某几个接口时,可以用盖体将未使用的接口封闭起来,既可以有效防止治疗接口被污染,又 可以不影响设备的使用时的外观。
[0022]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盖体与设备本体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连接,优选采用 可拆卸连接方式。如插接、螺纹连接、销接等。盖体的材质可以与设备本体相同,也可以与 设备本体不同。盖体的材质通常可以是金属材质、非金属材质如塑料。
[0023] 负压伤口治疗设备的设备本体部分包括:(1)密封伤口和伤口附近的覆盖材料; (2)在伤口区域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3)使伤口收缩的伤口填充敷料。
[0024] 本发明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包括密封伤口的覆盖材料。"密封"不应理解为在伤口 区域和其周边之间没有气体交换。相反地,"密封"指的是,考虑到所使用的真空泵,可以保 持伤口负压治疗所必需的负压。这表示只要能保持伤口负压治疗所必需的负压,也可以使 用具有轻微气体渗透性的覆盖材料。用于密封的覆盖材料可以是,例如,由固体材料形成的 壳的形式或柔性箔的形式。也可考虑固定框架或敷料盘与柔性箔的结合物。
[0025]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密封伤口的覆盖材料包括非水溶性聚合物,或金属箔。覆盖 材料优选厚度为10 μ m至10, 000 μ m,特别为25 μ m至100 μ m。覆盖材料是非水溶性聚合 物。优选地非水溶性聚合物溶解度为l〇mg/l以下,更优选为lmg/ml以下,特别是0.0001 至lmg/ml (根据EU Directive RL67-548-EEC, Annex V,A6章的柱洗脱法测定)。具体的实 例包括聚氨酯、聚酯、聚丙烯、聚乙烯、聚酰胺或聚氯乙烯、聚有机硅氧烷(聚硅氧烷)、或其 混合物。所提到的聚合物优选以非多孔的形式提供。
[0026]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覆盖材料的水蒸气渗透性为100至2500g/m2*24h,更优选500 至 2000g/m2*24h,甚至更优选 800 至 1600g/m2*24h,特别为 1050 至 1450g/m2*24h,根据 DIN EN13726-2在23 °C和85 %相对湿度下测定。
[0027] 覆盖材料通常以保证伤口是密封的方式固定于伤口周边或伤口边缘。覆盖材料完 全自粘合或具有自粘合边缘是有利的。或者,可以使用例如粘膜、液态粘合剂或密封胶来实 现固定和密封。
[0028]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覆盖材料是由一种或多种非水溶性聚合物形成的膜,该膜在 整个表面自粘合或具有自粘合边缘。然而,也可以仅通过在伤口负压治疗中产生的负压将 覆盖材料保持在伤口上。覆盖材料以及用于功能连接伤口区域与覆盖材料外部的负压源的 装置已提供为已彼此连接的即用形式。尤其最优选地是该实施方案含有一种或多种具有自 粘合边缘的非水溶性聚合物膜,这种设置相当有利于敷料的使用。
[0029] 本发明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包括在伤口区域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在一个优 选实施方案中,这是一种将伤口区域与覆盖材料外部的负压源,可在伤口区域产生负压,并 可辅助液体收集装置从伤口区域吸走流体。表述"伤口区域的负压"在本发明中是指伤口 敷料内部低于环境气压(大气压)的气压。"伤口敷料内部"指的是覆盖材料与伤口之间形 成的空隙。"低压"也经常称为"负压"。
[0030] 在本发明中伤口敷料内部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差以mmHg(毫米汞柱)表述,这 是伤口负压治疗领域常用的。ImmHg相当于ITorr·(托)或133.322Pa。在本发明中负 压--即伤口敷料内部压力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差--表述为以mmHg计的正数值。
[003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负压最高为500mm Hg,优选地最高为250mm Hg。已经 证明负压最高达500mm Hg,优选地最高达250mmHg适合于伤口治疗。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 实施方案中,负压至少为l〇mm Hg且最高达150mm Hg,更优选至少65且最高135mm Hg。
[0032] 通常,负压为恒定负压或随时间变化负压。在本文中"恒定负压"指的是在治疗过 程中负压保持基本恒定。"基本恒定"指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负压轻微变化,例如上下 15%幅度的变化。优选的恒定负压为至少80mm Hg至最高150mm Hg的范围。
[0033] 在本文中"随时间变化负压"指的是在治疗过程中负压有目的性地变化。气压的 有目的性的变化指的是在施用负压敷料后为达到负压的初始设定值而存在的气压变化。然 而,负压初始上升阶段--其存在于施用敷料后至达到初始设定值--不包括在术语"随 时间变化负压"内。这也类似地适用于在治疗结束时必需的将负压降低至大气压,其也不包 括在术语"随时间变化负压"内。
[0034] "随时间变化负压"的下限为大气压且最大负压为500mm Hg,优选250mm Hg,更优 选150mm Hg,特别为125mm Hg。在治疗过程中实际使用的负压在由其基准值定义的范围内 移动。因此"随时间变化负压"包括例如,在一个或多个较高的负压值和一个或多个较低的 负压值之间的一次或多次变化。术语"随时间变化负压"也包括在治疗过程中在大气压和 一个或多个较高的负压值之间一次或多次有目的性的变化。
[0035]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随时间变化负压的最大负压是125mm Hg。在该实施方案 中,负压变化的下限是大气压。在治疗过程中负压在这些基准值之间或内部变化。在另一 个优选实施方案中,随时间变化负压的最大负压是125mmHg。在该实施方案中,负压变化的 下限是20mm Hg。在治疗过程中负压在这些基准值之间或内部变化。
[0036] 在上述两个实施方案中,压力值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变化可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地出 现。优选周期性变化。保持在更高负压和更低负压或大气压的时间间隔长度可不同。优选 地更低负压比更高负压保持更长时间。合适的保持特定负压设定或大气压的时间间隔为例 如1分钟、2分钟、5分钟、10分钟、30分钟、lh、12h或24h。
[0037] 特别优选地是具有下述参数的变化的负压,其中在治疗过程中在规定的时间间隔 存在两个负压值之间的连续变化:125mm Hg负压持续2分钟,随后20mm Hg负压持续5分钟。
[0038] 本发明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还可包括一种装置,通过该装置可监控和根据需要调 整在设备中实际存在的负压。该装置可位于伤口区域或其他合适的位置。例如可以在伤口 敷料和负压源之间的负压管路中安装压力传感器。
[0039] 本发明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还包括与伤口区域连接设置在覆盖材料外部的负压 源。负压源可通过例如连接管路或负压连接件产生负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将负压连接件 称为"端口"。连接伤口区域与负压源的为至少一种连接管路。该至少一种连接管路可穿过 覆盖材料。或者,所述至少一种连接管路可埋在覆盖材料边缘的下方。在两种情况下均必 须密封穿过位点,从而可在敷料内保持所需的负压。可例如使用粘合箔、粘合胶、或粘合带 作为密封材料。
[0040] 连接管路可以是例如软管、管道、或任意其他空心体。合适的软管是例如聚硅氧烷 软管。为了能与负压系统的其他组件连接,连接管路在伤口敷料外部的端部优选具有负压 适配器。连接管路在伤口敷料内部的端部具有开孔。
[0041]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连接伤口区域与覆盖材料外部的负压源为可固定在覆 盖材料的内部或外部的负压连接件(端口),为此覆盖材料具有相应的开孔。在该实施方案 中,确保穿过处的开孔(内端口)或敷料表面(外端口)的密封也很重要。密封可使用例 如粘合箔、粘合胶、或粘合带实现。也可考虑端口自身具有相应的固定装置,例如粘合表面。 合适的负压端口市售可得。它们通常为固定在覆盖材料外部的负压端口。负压端口也应具 有负压适配器,从而可与负压系统的其他组件连接。
[0042] 伤口填充敷料包括多孔材料,例如泡沫材料。
[0043]当所述伤口是烧伤伤口、机械损伤引起的伤口、化学作用引起的伤口、代谢紊乱引 起的伤口、循环紊乱引起的伤口或压力性溃疡引起的伤口时,本发明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 的特定优势将显现。
[0044]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0045]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可以将负压伤口治疗设备集成到负 压伤口治疗设备(NPWT)上,能够存储患者伤口治疗过程中各种数据,使医务人员能够随时 查看伤口的愈合过程,避免不正确的治疗或不正确的执行治疗方法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身体 上的伤害,或者拖延治疗时长,造成时间和金钱上的损失。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6]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47] 图1为现有技术中负压伤口治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2为本发明负压伤口治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9] 图3为本发明负压伤口治疗设备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4为本发明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卡扣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5为本发明负压伤口治疗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52] 其中:100为设备本体;110为治疗接口; 120为卡扣构件;130为复位按钮;140为 导向键槽;200为盖体;210为壳体;220为卡头;230为导向键;310为卡扣本体;320为卡 口;330为挡片;340为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 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 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0054] 实施例
[0055] 如图2?5所示,该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00,所述设备本体100上设 置若干个治疗接口 110,所述负压伤口治疗设备还包括与治疗接口配合封闭治疗接口 110 的盖体200 ;当集液盒未连接时,所述盖体200与治疗接口配合封闭治疗接口 110。
[0056] 所述治疗接口 110为2个。所述盖体200上设置卡头220,所述设备本体100上设 置卡扣构件120 ;所述盖体200与设备本体100间通过卡头220与卡扣构件120插接。
[0057] 所述卡扣构件120包括压缩复位弹簧340的卡扣本体310,所述卡扣本体310向 外凸出设备本体100形成复位按钮130 ;所述卡扣本体310上设置用于插接卡头220的卡 口 320,所述卡口 320内设置挡片330,所述复位按钮130与复位弹簧340配合进行复位操 作。所述设备本体100上开设导向键槽140,所述盖体上开设与导向键槽140配合的导向键 230。
[0058] 参见图2,负压伤口治疗设备本体100包括治疗接口 110、卡扣构件120,设备本体 100上设置有复位按钮130以及方便安装的导向键槽140。其中卡扣构件120设置在负压 伤口治疗设备本体中,通过复位按钮130按压实现松开卡扣。
[0059] 盖体200包括壳体210、卡头220以及导向键230。卡头220为倒钩状,长度宽度可 以根据负压设备的体积确定卡扣效果最佳的尺寸,该卡头可以与壳体一体成型,也可以通 过焊接、铆接等方式连接。导向条至少包含一个,用于与设备连接集液盒部位的卡槽对接, 便于安装集液盒。优选的方式是在集液盒上下或左右端均安装有导向条,可以更稳固便捷 的安装集液盒;更优选的方式是,集液盒采用四条导向条。对应的,在设备上设置对应的导 向键槽,导向条和导向键槽的尺寸不限,以便于安装为准。
[0060] 卡扣构件安装在负压设备中,通过复位按钮按压复位。卡口用于配接卡头,其中 330为挡片,用于卡住卡头220。当按下顶部310时,挡片330与卡头220脱离,盖体200可 以拆卸。
[0061]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 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 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00),所述设备本体(100)上设置若干个 治疗接口( 110),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伤口治疗设备还包括与治疗接口配合封闭治疗接口 (110)的盖体(200);当集液盒未连接时,所述盖体(200)与治疗接口配合封闭治疗接口 (1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接口(110)为1个 或者复数个。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00)与设备本体 (100)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00)上设置卡头 (220),所述设备本体(100)上设置卡扣构件(120);所述盖体(200)与设备本体(100)间通 过卡头(220)与卡扣构件(120)插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00)上还设 置有便于设备本体(1〇〇)与盖体(200)分离的复位装置。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构件(120)包括压 缩复位弹簧(340)的卡扣本体(310),所述卡扣本体(310)向外凸出设备本体(100)形成 复位按钮(130);所述卡扣本体(310)上设置用于插接卡头(220)的卡口(320),所述卡口 (320 )内设置挡片(330 ),所述复位按钮(130 )与复位弹簧(340 )配合进行复位操作。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 (100)上开设导向键槽(140),所述盖体上开设与导向键槽(140)配合的导向键(230)。
8. 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负压伤口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 (100)上开设导向键(140),所述盖体上开设与导向键(140)配合的导向键槽(230)。
【文档编号】A61M27/00GK203898914SQ201420221701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4日
【发明者】梁洪岐 申请人:昆山韦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