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506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包括分别设置在脚二侧的二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三根长伸缩轴和二根短伸缩轴,所述三根长伸缩轴构成三角形外支架,所述二根短伸缩轴和一根长伸缩轴构成三角形内支架,所述长伸缩轴与长伸缩轴之间的连接处或长伸缩轴与短伸缩轴之间的连接处都设置有与三角形外支架平面垂直的固定克氏针的针套。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关节功能锻炼、调整灵活、固定可靠、治疗骨折的通用性及广泛性较好的优点。
【专利说明】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体积小、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关节功能锻炼、调整灵活、固定可靠、治疗骨折的通用性及广泛性较好的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

【背景技术】
[0002]跟骨骨折在创伤骨科中日益多见,开放复位成为各级医院采用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部分医生采用钢针撬拨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治疗,但由于无法控制和准确的骨折复位,完全恢复足弓高度及跟骨角,而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骨折切开复位的并发症多而复杂,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张力性水泡、骨膜间隙综合征、伤口裂开和感染、血管神经损伤、肌腱损伤、跟距关节炎、跟腱挛缩、侧方撞击综合征、腓肠神经炎等。当伴有糖尿病和贫血时,感染的风险剧增。这些并发症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
[0003]目前跟骨骨折外固定支架种类很少,仅有调整拉长及短缩功能,只能矫正骨折轴线分离或重叠,用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后,当骨折出现轴线成角和轴线上下移位时,调整复位困难,因此现有的跟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只有固定的功能,没有复位的功能,常出现用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后而骨折仍然对位不佳,难以满足临床骨折对位准确、调节方便的需求;同时也存在穿针孔的调整不灵活,使安装骨折外固定支架不方便,影响临床应用。多数情况下临床医生面临着提供关节活动的同时又要保证骨折和关节的稳定性,以往这两种治疗的方法是有顺序的,即先保证骨折的稳定和愈合,再适当时间后的关节活动,防止僵硬。理想的骨折治疗是微创治疗,准确复位,发现骨折再错位时调节方便,可靠固定,早期锻炼,减少局部血运破坏,尤其在治疗关节内骨折时,在骨折稳定的前提下,术后马上功能锻炼,可防止关节僵硬,促进关节早日愈合。目前仅有的跟骨骨折外固定支架由于无法控制和准确的骨折复位,完全恢复足弓高度及跟骨角,因此临床应用不普遍,也不能治疗扁平足,其治疗的通用性及广泛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当跟骨骨折或进行扁平足治疗时,出现骨折轴线分离或重叠,骨折轴线成角和上下错位时;能对位调整方便及准确,可恢复足弓高度及跟骨角,穿针孔调整灵活,固定可靠,治疗骨折的通用性及广泛性较好,体积小,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的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包括分别设置在脚二侧的二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三根长伸缩轴和二根短伸缩轴,所述三根长伸缩轴构成三角形外支架,所述二根短伸缩轴和一根长伸缩轴构成三角形内支架,所述长伸缩轴与长伸缩轴之间的连接处或长伸缩轴与短伸缩轴之间的连接处都设置有与三角形外支架平面垂直的固定克氏针的针套。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长伸缩轴或短伸缩轴包括套筒和螺纹连接在所述套筒二端内的二根连接杆,所述套筒内二端的内螺纹的方向相反,所述二根连接杆的外螺纹方向相反。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针套侧面螺纹连接有一指向轴心的锁紧螺母。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长伸缩轴的二端分别设置为台阶形上连接台和台阶形下连接台,所述台阶形上连接台和台阶形下连接台的厚度都不大于连接杆的半径,所述上连接台和下连接台都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相邻长伸缩轴的上连接台和下连接台层叠并通过一针套套入连接孔进行铰接。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短伸缩轴的二端分别设置为台阶形半连接台和全连接台;所述半连接台设置在短伸缩轴一端的一侧且厚度不大于连接杆的半径,所述全连接台层叠在相邻长伸缩轴的上连接台的上方并通过长针套套入全连接台、上连接台和下连接台的连接孔使三者铰接;二所述短伸缩轴设置有半连接台的一端相互倒置,使二半连接台相互层叠并通过一短针套套入连接。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针套下端有--^槽,所述卡槽内卡入--^簧。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套筒表面设置有滚花。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锁紧螺母为蝴蝶螺母。
[0013]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透视下分别用四根克氏针贯穿跟骨后端、跟骨前端、距骨和踱骨,四根克氏针分别从脚二侧露出二端,调整构成三角形外支架的长伸缩轴和构成三角形内支架的短伸缩轴,使贯穿跟骨后端、距骨和踱骨的针头置于三根长伸缩轴连接处的针套内并锁紧,使贯穿跟骨前端的针头置于二根短伸缩轴连接处的针套内并锁紧,根据术中X光所见,通过调整长伸缩轴和短伸缩轴,调节各连接处的距离,复位满意后完成固定。治疗过程中,出现骨折轴线分离或重叠,骨折轴线成角和上下错位时;可通过调整相应长伸缩轴和短伸缩轴的距离,恢复足弓高度及跟骨角。本实用新型调整灵活、固定可靠、治疗骨折的通用性及广泛性较好,本实用新型体积小,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长伸缩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短伸缩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5的B-B剖面图。
[0020]图号说明
[0021]100...长伸缩轴 200...短伸缩轴 300...长针套
[0022]400...短针套 500...锁紧螺母 600...卡簧
[0023]101...上连接台 102...连接孔 103...第一连接杆
[0024]104...长套筒 105...第二连接杆106...下连接台
[0025]201...半连接台 203...第三连接杆204...短套筒
[0026]205..?第四连接杆206..?全连接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本实施例的一种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请参考图1至图2,包括分别设置在脚二侧的二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三根长伸缩轴100和二根短伸缩轴200,所述三根长伸缩轴100构成三角形外支架,所述二根短伸缩轴200和一根长伸缩轴100构成三角形内支架,所述长伸缩轴100与长伸缩轴100之间的连接处或长伸缩轴100与短伸缩轴200之间的连接处都设置有与三角形外支架平面垂直的固定克氏针的针套。
[0029]使用时,在透视下分别用四根克氏针贯穿跟骨后端、跟骨前端、距骨和踱骨,四根克氏针分别从脚二侧露出二端,调整构成三角形外支架的长伸缩轴100和构成三角形内支架的短伸缩轴200,使贯穿跟骨后端、距骨和踱骨的针头置于三根长伸缩轴100连接处的针套内并锁紧,使贯穿跟骨前端的针头置于二根短伸缩轴200连接处的针套内并锁紧,根据术中X光所见,通过调整长伸缩轴100和短伸缩轴200,调整各连接处的距离,复位满意后完成固定。治疗过程中,出现骨折轴线分离或重叠,骨折轴线成角和上下错位时;可通过调整相应长伸缩轴100和短伸缩轴200的距离,恢复足弓高度及跟骨角。本装置调整灵活、固定可靠、治疗骨折的通用性及广泛性较好,本装置体积小,术后早期即可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0030]本实施例的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请参考图3至图6,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长伸缩轴100包括长套筒104和螺纹连接在所述长套筒104 二端内的第一连接杆103和第二连接杆105,短伸缩轴200包括短套筒204和螺纹连接在所述短套筒204 二端内的第三连接杆203和第四连接杆205,所述长套筒104或短套筒204内二端的内螺纹的方向相反,一端为左螺纹、另一端为左螺纹,二根连接杆的外螺纹方向相反。从而通过正向或反旋转套筒,使二根连接杆靠近或远离,从而调整长伸缩轴100或短伸缩轴200的长度,进而调整连接在二端的克氏针的距离。
[0031]本实施例的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请参考图1至图2,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针套300或400侧面螺纹连接有一指向轴心的锁紧螺母500,利用锁紧螺母500锁紧置于其内的克氏针。锁紧螺母500优选方便使用的蝴蝶螺母。
[0032]本实施例的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请参考图1至图4,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长伸缩轴100的二端分别设置为台阶形上连接台101和台阶形下连接台106,所述台阶形上连接台101和台阶形下连接台106的厚度都不大于连接杆的半径,所述上连接台101和下连接台106都设置有连接孔102,所述相邻长伸缩轴的上连接台和下连接台层叠并通过一针套300或400套入连接孔102进行铰接。
[0033]本实施例的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请参考图1至图6,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短伸缩轴200的二端分别设置为台阶形半连接台201和全连接台206 ;所述半连接台201设置在短伸缩轴200 —端的一侧且厚度不大于连接杆的半径,所述全连接台206层叠在相邻长伸缩轴的上连接台的上方并通过长针套300套入全连接台206、上连接台101和下连接台106的连接孔使三者铰接;所述二短伸缩轴设置有半连接台的一端相互倒置,使二半连接台相互层叠并通过一短针套400套入连接。
[0034]本实施例的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请参考图2,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针套300或400下端有一卡槽,所述卡槽内卡入一卡簧600。方便本装置的连接和拆卸。
[0035]本实施例的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长套筒104和短套筒204表面设置有滚花。方便旋转。
[0036]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进行了阐述,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脚二侧的二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三根长伸缩轴和二根短伸缩轴,所述三根长伸缩轴构成三角形外支架,所述二根短伸缩轴和一根长伸缩轴构成三角形内支架,所述长伸缩轴与长伸缩轴之间的连接处或长伸缩轴与短伸缩轴之间的连接处都设置有与三角形外支架平面垂直的固定克氏针的针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伸缩轴或短伸缩轴包括套筒和螺纹连接在所述套筒二端内的二根连接杆,所述套筒内二端的内螺纹的方向相反,所述二根连接杆的外螺纹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套侧面螺纹连接有一指向轴心的锁紧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伸缩轴的二端分别设置为台阶形上连接台和台阶形下连接台,所述台阶形上连接台和台阶形下连接台的厚度都不大于连接杆的半径,所述上连接台和下连接台都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相邻长伸缩轴的上连接台和下连接台层叠并通过一针套套入连接孔进行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伸缩轴的二端分别设置为台阶形半连接台和全连接台;所述半连接台设置在短伸缩轴一端的一侧且厚度不大于连接杆的半径,所述全连接台层叠在相邻长伸缩轴的上连接台的上方并通过长针套套入全连接台、上连接台和下连接台的连接孔使三者铰接;二所述短伸缩轴设置有半连接台的一端相互倒置,使二半连接台相互层叠并通过一短针套套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套下端有一^^槽,所述卡槽内卡入一^^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表面设置有滚花。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式可调跟骨复位外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为蝴蝶螺母。
【文档编号】A61B17/60GK203915045SQ201420227145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5日
【发明者】左熙, 左中男 申请人:左中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