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穿刺导向定位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549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ct穿刺导向定位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T穿刺导向定位仪,包括定位板和设置在定位板两侧的门字形支架,所述门字形支架通过其两侧的竖杆与所述定位板两侧滑动连接,所述门字形支架的横杆上设置有沿所述横杆滑动的且自身可以水平旋转的垂杆,所述垂杆下端设置有刻度盘和穿刺导管,所述穿刺导管通过转轴与所述垂杆活动连接,所述穿刺导管包括螺纹连接的内管和外管。通过设置定位板、门字形支架和垂杆,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穿刺导管的三维空间定位,并且通过刻度盘和转轴,有效地实现了穿刺角度的调节,进一步实现穿刺导管的定向和穿刺点的准确定位,便于调整到最佳的穿刺角度,方便穿刺。
【专利说明】一种CT穿刺导向定位仪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T穿刺导向定位仪。

【背景技术】
[0002]随着CT技术在临床医疗活动中的广泛应用,CT导向穿刺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种穿刺术的关键在于选准穿刺点及穿刺方向和深度,主要用于对患者体内的肿瘤进行取检化验或者对体内的积液积气进行排液放气等。目前大部分医院根据经验徒手操作完成,由于穿刺针的进针角度是三维立体空间角度,单纯的经验操作一次成功率较低,需要反复的调整穿刺针角度并CT扫描确认,不但延长了手术时间,同时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及手术风险。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均有一些激光定位系统的面市,常用的就是Marconi MedicalSystem开发的pinpoint系统,国内同类型的有北京易亨同基科技《TJ-3DD-A数控立体定位仪》,都是通过CT扫描数据设计出三维穿刺针道,再通过电脑控制激光灯,从而虚拟一条进针路线,穿刺过程中按照激光灯所提供的虚拟路线进针即可,因此穿刺的准确率有所提高,但是这些系统仍然面对着价格昂贵、体积大及操作繁琐等不足,并且仅依靠激光灯进行穿刺,容易出现偏差,增加了进针次数,给病人带来了痛苦,增加了并发症的可能性。对于一些病人,这种失误可能是致命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微调功能,能够准确定出穿刺点及穿刺角度的CT穿刺导向定位仪。
[000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CT穿刺导向定位仪,包括定位板和设置在定位板两侧的门字形支架,所述门字形支架通过其两侧的竖杆与所述定位板两侧滑动连接,所述门字形支架的横杆上设置有沿所述横杆滑动的且自身可以水平旋转的垂杆,所述垂杆下端设置有刻度盘和穿刺导管,所述穿刺导管通过转轴与所述垂杆活动连接,所述穿刺导管包括螺纹连接的内管和外管。
[0005]所述定位板两侧设置有滑轨,所述门字形支架两侧的竖杆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有锁紧机构。
[0006]所述锁紧机构为穿过所述滑槽一侧与所述滑槽螺纹连接的旋转螺栓。
[0007]所述定位板两侧和所述横杆上设置刻度线。
[0008]所述穿刺导管上设置定位中心线。
[0009]所述横杆上设置有沿横杆方向的凹槽,所述垂杆通过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横杆上,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穿置于所述横杆上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0010]所述壳体内设置行走电机和旋转电机,所述行走轮通过设置于行走轮中心的转轴与所述行走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垂杆顶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转子连接。
[0011]所述垂杆下端设置有通过转轴与所述穿刺导管连接的旋转电机。
[0012]所述行走电机和所述旋转电机均采用步进电机。
[0013]本实用新型的CT穿刺导向定位仪通过设置定位板、门字形支架和垂杆,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穿刺导管的三维空间定位,并且通过刻度盘和转轴,有效地实现了穿刺角度的调节,进一步实现穿刺导管的定向和穿刺点的准确定位,便于调整到最佳的穿刺角度,方便穿刺;更进一步地,穿刺导管采用螺纹连接的内管和外管结构,极大地方便了穿刺深度的微调,使穿刺准确到位,极大地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定位板两侧和横杆上设置刻度线,使定位更加准确、便捷,可控度更高;穿刺导管上设置定位中心线,提高穿刺导管与刻度盘间的角度可控性,使角度调整更加准确、精确;通过行走电机和旋转电机实现定位和角度调整,可以通过电脑实现自动化控制,简便快捷、准确性更高,并且采用步进电机,可控性更强,极大地提高了定位穿刺点及穿刺角度精准度和功能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垂杆、刻度盘、旋转电机和穿刺导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刻度盘和穿刺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门字形支架与定位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横杆与垂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行走机构的沿横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行走机构的垂直于横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5所示:一种CT穿刺导向定位仪,包括定位板I和设置在定位板I两侧的门字形支架,所述门字形支架通过其两侧的竖杆2下端的滑槽21与所述定位板I两侧的滑轨22滑动连接,实现水平纵向移动,所述滑槽21 —侧设置有与所述滑槽21螺纹连接的旋转螺23压紧所述滑轨22。所述门字形支架的横杆3上设置有沿所述横杆3滑动的伸缩式垂杆5,所述垂杆5下端设置有刻度盘6和穿刺导管7,所述穿刺导管7通过转轴与所述垂杆5活动连接,所述穿刺导管7包括螺纹连接的内管9和外管10。所述垂杆5包括外套管14和设置在所述外套管14内的滑动内杆15,所述内杆15与所述外套管14间设置橡胶衬套,所述内杆15与所述外套管14间可以伸缩滑动且可相互旋转,实现竖直纵向移动且水平调整方向。所述外套管14顶端设置有套于横杆3上的套环12,套环12在横杆3上滑动,实现水平横向移动。所述定位板I两侧的滑轨22上、所述横杆3上和所述内杆15上均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穿刺导管7上设置定位中心线。
[0024]实施例二
[0025]如图1、图2、图3、图4、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横杆3上设置有沿横杆方向的凹槽18,所述垂杆5通过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横杆3上,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穿置于所述横杆3上的壳体16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6内的行走轮17,所述行走轮17设置在所述凹槽18内。所述壳体16内设置行走电机20和旋转电机19,所述行走轮17通过设置于行走轮17中心的转轴与所述行走电机20的转子连接,所述垂杆5顶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旋转电机19的转子连接。所述垂杆5下端设置有通过转轴与所述穿刺导管7连接的旋转电机8。所述行走电机20和所述旋转电机19、8均采用步进电机。
【权利要求】
1.一种CT穿刺导向定位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定位板和设置在定位板两侧的门字形支架,所述门字形支架通过其两侧的竖杆与所述定位板两侧滑动连接,所述门字形支架的横杆上设置有沿所述横杆滑动的且自身可以水平旋转的垂杆,所述垂杆下端设置有刻度盘和穿刺导管,所述穿刺导管通过转轴与所述垂杆活动连接,所述穿刺导管包括螺纹连接的内管和外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穿刺导向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两侧设置有滑轨,所述门字形支架两侧的竖杆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设置有锁紧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T穿刺导向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为穿过所述滑槽一侧与所述滑槽螺纹连接的旋转螺栓。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CT穿刺导向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两侧和所述横杆上设置刻度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T穿刺导向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导管上设置定位中心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T穿刺导向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上设置有沿横杆方向的凹槽,所述垂杆通过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横杆上,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穿置于所述横杆上的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CT穿刺导向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行走电机和旋转电机,所述行走轮通过设置于行走轮中心的转轴与所述行走电机的转子连接,所述垂杆顶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转子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CT穿刺导向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垂杆下端设置有通过转轴与所述穿刺导管连接的旋转电机。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CT穿刺导向定位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电机和所述旋转电机均采用步进电机。
【文档编号】A61B10/02GK204033487SQ201420236851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0日
【发明者】冯玉生 申请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