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肛管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5630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止血肛管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血肛管引流管,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充分压迫止血、排气引流,又能保证创面血液供应,在拔管时刺激小、副作用小的PPH术后止血肛管引流管,本实用新型所述止血肛管引流管包括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硅胶管,所述硅胶管分为三部分,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左端有前端开口,所述硅胶管右边部分右端有后端开口,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相对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外径大于中间部分外径,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缠绕有明胶海绵卷。
【专利说明】止血肛管引流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提供一种在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术后使用的止血肛管引流管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肛肠科临床PPH术后一般用油纱条、药棉、气囊、水囊或肛管引流管进行创面压迫止血。但油纱条或药棉的压迫并不彻底,容易活动脱落,且造成排气排便不畅,容易引起腹胀、腹痛和排尿困难等症状。气囊或水囊为硬性材料,在临床使用时,难以控制其充气量或充水量,若对创面压迫过轻则起不到止血效果,若压迫过度,则会引起创面的局部缺血,严重时导致局部组织坏死。肛管引流管由于管径细不利于引流,由于弹性小,影响创面供血,不利于愈合,由于质地较硬,在拔管时容易对吻合口创面的产生较大物理刺激,增加吻合口出血几率。
[0003]2013年I月在山东医药杂志一篇《自制肛管引流管接引流袋在PPH术中的应用》公开了一种自制肛管引流管接引流袋装置,其方法是在术毕时用自制肛管引流管接引流袋装置填塞肛管。其为长约30cm的橡胶管,头端剪侧孔2?3个,并用稀碘伏及凡士林纱布包裹、丝线固定,头端露出I个侧孔,尾端接普通引流袋。术后第I天用生理盐水从引流管进行冲洗并观察有无出血,术后第2天拔除肛管填塞物。
[0004]该方法的不足之处为:
[0005]1、研究中所用的自制肛管引流管为橡胶管,因为其较乳胶管质软,容易被组织压迫而塌陷,且使用的引流管管径较细,容易被粪渣堵塞,不利于引流。
[0006]2、内容物经凡士林纱布包裹物弹性较差,对吻合口压迫的程度不随时间改变,可以引起吻合口处血供减少,不利于愈合;由于经凡士林纱布包裹物质地较硬,在拔管时容易对吻合口创面的产生较大物理刺激,增加吻合口出血几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充分压迫止血、排气引流,又能保证创面血液供应,在拔管时刺激小,副作用小的PPH术后止血肛管引流管。
[0008]为达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止血肛管引流管,所述止血肛管引流管包括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硅胶管,所述硅胶管分为三部分,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左端有前端开口,所述硅胶管右边部分右端有后端开口,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相对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外径大于中间部分外径,
[0009]其中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缠绕有明胶海绵卷。
[0010]其中所述明胶海绵卷由丝线缠绕于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
[0011]其中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与所述硅胶管右边部分内径大小和外径大小分别相同。
[0012]其中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的内径,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与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以及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与所述硅胶管右边部分采用胶水连接。
[0013]其中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外径为0.9cm,内径为0.7cm,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的外径均为1.2cm,内径为0.9cm。
[0014]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为椭圆形。
[0015]其中所述明胶海绵卷包含内层的明胶海绵、中层的凡士林布和外层的生物蛋白海绵。
[0016]其中所述明胶海绵卷的缠绕直径为2.5-3.0cm。
[0017]其中所述硅胶管三部分连接为一体成型
[0018]本实用新型止血肛管引流管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肛肠科PPH术中常规缝扎止血后,立即放入肛管内能有效地压迫吻合口处出血的小血管,且起到直肠填塞止血、排气、引流、经肛给药的器具,不仅能预防PPH术后出血并发症,又能够保证气体排放及引流通畅,防止腹胀,同时又能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情况,且舒适度好,病人易耐受。临床治疗多例PPH术的病人,在手术结束前常规放入止血肛管,48小时后取出,均未发现出血,可以在PPH术中作为一种常规的使用的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止血肛管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止血肛管引流管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_硅胶管;2_硅胶管左边部分;3_硅胶管中间部分;4_硅胶管右边部分;5-前端开口 ;6_后端开口 ;7_第一开口 ;8_第二开口 ;9_明胶海绵卷;10-生物蛋白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2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止血肛管引流管,所述止血肛管引流管包括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硅胶管1,硅胶管I包括硅胶管左边部分2、硅胶管中间部分3和硅胶管右边部分4,三个部分通过胶水连接,硅胶管左边部分2左端有前端开口 5,硅胶管右边部分4右端有后端开口 6,硅胶管左边部分2和硅胶管右边部分4内径和外径分别相同,优选为外径均为1.2cm,内径为0.9cm,硅胶管中间部分3外径小于或等于硅胶管左边部分2 (硅胶管右边部分4),优选外径为0.9cm,内径为0.7cm,娃胶管左边部分2上有第一开口 7和第二开口 8,第一开口 7和第二开口 8为椭圆形且在硅胶管左边部分2的相对两侧设置,第一 7和第二开口 8共同实现肛管引流管排气、引流、冲洗,便于术后观察;如图2所述,还可以将硅胶管中间部分3外部通过丝线缠绕有明胶海绵卷9,明胶海绵卷9包含内层的明胶海绵、中层的凡士林布和外层的生物蛋白海绵10,整体硅胶管I长度为40-45cm,明胶海绵卷9长为6cm,宽为6cm,缠绕直径为2.5-3.0cm,明胶海绵卷9前端距离前端开口 5为2.0-2.5cm ;由于硅胶管I管径不一致,在明胶海绵卷9包裹处的硅胶管中间部分3外径较细,可以对明胶海绵卷9起到很好固定作用。其余部分硅胶管I的外径、内径较粗,可以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生物蛋白海绵可以直接接触吻合口创缘,可以起到良好的止血作用,并且可以主动修复、恢复愈后组织功能,提高吻合口愈合质量,后端开口 6连接引流袋。
[0025]具体使用时,在肛肠科PPH术中常规缝扎止血后,将硅胶管中间部分3处缠绕明胶海绵卷9,用丝线固定,将肛管引流管前端插入直肠内8-lOcm,使明胶海绵卷9恰好压迫吻合口处,并在硅胶管后端开口 6处连接引流袋,通过术后观察引流袋变化情况来观察病情变化。
[002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止血肛管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肛管引流管包括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硅胶管,所述硅胶管分为三部分,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左端有前端开口,所述硅胶管右边部分右端有后端开口,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相对侧面分别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娃胶管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外径大于中间部分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肛管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缠绕有明胶海绵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肛管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明胶海绵卷由丝线缠绕于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血肛管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与所述硅胶管右边部分内径大小和外径大小分别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血肛管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的内径,所述硅胶管左边部分与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以及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与所述硅胶管右边部分采用胶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血肛管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管中间部分外径为0.9cm,内径为0.7cm,所述娃胶管左边部分和右边部分的外径均为1.2cm,内径为0.9c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血肛管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为椭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止血肛管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明胶海绵卷包含内层的明胶海绵、中层的凡士林布和外层的生物蛋白海绵。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止血肛管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明胶海绵卷的缠绕直径为 2.5-3.0cm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血肛管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管三部分连接为一体成型。
【文档编号】A61M27/00GK203915744SQ201420238031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9日
【发明者】黄跃南, 郭欣, 刘家麒 申请人:哈尔滨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