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凝胶疤痕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9180阅读:1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凝胶疤痕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硅凝胶疤痕贴,包括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以及被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交叉固定的治疗带;治疗带包括硅凝胶层和设置在硅凝胶层内的多个填充柱,多个填充柱内填充有多种透明质酸凝胶。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硅凝胶疤痕贴,硅凝胶与透明质酸凝胶共同作用,互相补充和协同修复,通过将透明质酸凝胶设置在硅凝胶层内且与皮肤直接接触,伤口愈合快、祛疤效果好。
【专利说明】一种硅凝胶疤痕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祛疤效果好的硅凝胶疤痕贴贴。

【背景技术】
[0002]烧伤、创伤或外科手术后,创面愈合处往往形成疤痕增生或疙瘩,既影响美观又存在健康隐患。硅凝胶疤痕贴的水蒸气透过率不及正常皮肤的一半,从而限制了疤痕组织表面的水蒸发,导致疤痕表面角质层水气作用增强,促使水溶性蛋白质在皮肤表面扩散,间质性水溶性蛋白及产物减少,因而可使疤痕软化,预防疤痕增生,对增生性疤痕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是,硅凝胶祛疤治疗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3个月以上,并且硅凝胶本身对于疤痕本身的色素沉降无明显淡化作用,其对疤痕皮肤为被动修复,而不是主动促进疤痕皮肤结构的改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硅凝胶疤痕贴,用于解决现有疤痕贴治疗周期长且治疗效果有限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硅凝胶疤痕贴,包括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以及被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交叉固定的治疗带;治疗带包括硅凝胶层和设置在硅凝胶层内的多个填充柱,多个填充柱内填充有多种透明质酸凝胶。
[0006]优选的,填充柱设置在硅凝胶层的底部向上,且填充层的高度小于硅凝胶层的高度。
[0007]优选的,透明质酸凝胶包括透明质酸或其钠盐的凝胶,填充柱内由下往上依次填充有极小分子透明质酸、小分子透明质酸、中分子透明质酸和大分子透明质酸的凝胶。
[0008]优选的,极小分子透明质酸分子量40-1000,小分子透明质酸分子量0.1万-100万,中分子透明质酸分子量100万-180万,大分子透明质酸分子量180万-220万。
[0009]优选的,硅凝胶层的下方还设置有硅凝胶保护层。
[0010]优选的,硅凝胶保护层为PE膜、离型纸、离型膜或珠光膜中的一种。
[0011]优选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均为膜固定带或者硅胶膜固定带,且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上均设置有固定带保护层。
[0012]优选的,固定带保护层为PET膜。
[0013]优选的,硅凝胶保护层和固定带保护层上均设置有揭口。
[001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硅凝胶疤痕贴,硅凝胶与透明质酸共同作用,互相补充和协同修复,通过将透明质酸设置在硅凝胶层内且与皮肤直接接触,伤口愈合快、祛疤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硅凝胶疤痕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治疗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1、第一固定带;2、第二固定带;3、治疗带;31、双膜层;32、硅凝胶层;33、填充柱;331、透明质酸凝胶;34、硅凝胶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硅凝胶疤痕贴,包括第一固定带1、第二固定带2以及被第一固定带I和第二固定带2交叉固定的治疗带3 ;治疗带3包括硅凝胶层32和设置在硅凝胶层32内的多个填充柱33,多个填充柱33内填充有多种透明质酸凝胶331。
[0022]如【背景技术】所述,硅凝胶对疤痕软化和抚平作用明显,对增生性疤痕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是,硅凝胶祛疤治疗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3个月以上;透明质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润滑关节,调节血管壁的通透性,调节蛋白质,水电解质扩散及运转,促进创伤愈合等。尤为重要的是,透明质酸具有特殊的保水作用,是目前自然界中保湿性最好的物质,它可以主动促进表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清除氧自由基,加快皮肤创面愈合、抗炎、调控疤痕组织内胶原合成等功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硅凝胶层32内设置填充有透明质酸凝胶331的多个填充柱33,将硅凝胶的被动修复作用与透明质酸凝胶的主动修复结合协同作用,祛疤周期短、效果好。
[002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填充柱33设置在硅凝胶层32的底部向上,且填充层33的高度小于硅凝胶层32的高度。
[0024]现有技术中使用硅凝胶与透明质酸凝胶协同作用的技术方案,大多选用层状设置,即一层透明质酸一层硅凝胶层,透明质酸渗透过硅凝胶层作用到皮肤,这样的结构设置影响透明质酸的作用效果。本发明直接将透明质酸凝胶331以填充柱33的形式设置在硅凝胶层32内,透明质酸与皮肤直接作用,治疗效果更好。
[002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透明质酸凝胶331包括透明质酸或其钠盐的凝胶,填充柱33内由下往上依次填充有极小分子透明质酸、小分子透明质酸、中分子透明质酸和大分子透明质酸的凝胶。
[002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极小分子透明质酸分子量40-1000,小分子透明质酸分子量0.1万-100万,中分子透明质酸分子量100万-180万,大分子透明质酸分子量180万-220万。
[0027]只含有单一分子量透明质酸成分的护理作用有限,并不能发挥透明质酸的最佳祛疤和护肤功效。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硅凝胶疤痕贴,填充柱33内由下往上依次填充有极小分子透明质酸、小分子透明质酸、中分子透明质酸和大分子透明质酸的凝胶,极小分子透明质酸可轻易穿透皮肤,具有抗炎、抑制细菌产生、保持皮肤光洁,直接促进细胞生长、分化、重建与修复的作用;小分子透明质酸能渗入真皮,轻微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血管生成和调控胶原的合成,能激活肉芽组织发生及乳突细胞出现,具有较强皮肤修复功能;中分子透明质酸可以紧致肌肤,长久保湿;大分子透明质酸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透气的薄膜,使皮肤光滑湿润,并可阻隔外来细菌、灰尘、紫外线的侵入,保护皮肤免受侵害。在硅凝胶层32良好的保护作用下,四种透明质酸凝胶协同作用,祛疤效果良好。
[002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硅凝胶层32的下方还设置有硅凝胶保护层34。
[002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硅凝胶保护层34为PE膜、离型纸、离型膜或珠光膜中的一种。
[003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第一固定带I和第二固定带2均为PU膜固定带或硅胶膜固定带,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带I和第二固定带2交叉固定在治疗带3上,在治疗带3上形成了双膜层31 ;第一固定带I和第二固定带2上均设置有固定带保护层,固定带保护层优选为PET膜。
[003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硅凝胶保护层34和固定带保护层上均设置有揭口。
[00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硅凝胶疤痕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带(I)、第二固定带(2)以及被所述第一固定带(I)和所述第二固定带(2)交叉固定的治疗带(3); 所述治疗带(3)包括硅凝胶层(32)和设置在所述硅凝胶层(32)内的多个填充柱(33),多个所述填充柱(33)为填充有多种透明质酸凝胶(331)的填充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凝胶疤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柱(33)设置在所述硅凝胶层(32)的底部向上,且所述填充层(33)的厚度小于所述硅凝胶层(32)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硅凝胶疤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柱(33)内由下往上依次填充有极小分子透明质酸、小分子透明质酸、中分子透明质酸和大分子透明质酸的凝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硅凝胶疤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小分子透明质酸分子量40-1000,所述小分子透明质酸分子量0.1万-100万,中分子透明质酸分子量100万-180万,大分子透明质酸分子量180万-220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硅凝胶疤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凝胶层(32)的下方还设置有硅凝胶保护层(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硅凝胶疤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凝胶保护层(34)为PE膜、离型纸、离型膜或珠光膜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硅凝胶疤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I)和所述第二固定带(2)均为PU膜固定带,且所述第一固定带(I)和所述第二固定带(2)上均设置有固定带保护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硅凝胶疤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保护层为PET膜。
9.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一种硅凝胶疤痕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凝胶保护层(34)和所述固定带保护层上均设置有揭口。
【文档编号】A61M35/00GK204072471SQ201420334755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0日
【发明者】王铁刚 申请人:唐山市博世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移动] 2018年12月09日 18:35
    那里有卖的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