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所述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腔,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引流腔,第一引流腔和第二引流腔之间互不想通;所述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插入段和第一主体段;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插入段和第二主体段;在所述第一插入段和第二插入段上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体段形成为一体;所述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体段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管能够同时对硬膜外、硬模下间隙进行引流,并且引流过程中引流管不会发生局部弯折,引流过程通畅顺利,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病人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
【专利说明】—种引流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神经外科专用耐压双腔硬膜夕卜、下引流管。
【背景技术】
[0002]颅脑损伤所致的颅内血肿多为复合型,硬膜外、硬膜下和脑挫裂伤同时存在,或复合型硬膜下血肿术后常需硬膜下和硬膜外同时引流,单一的颅内流管放置在硬脑膜下间隙和硬膜外间隙,两个间隙的渗血相互混流,且普通引流管不耐压易折,导致引流不通畅,难以达到引流目的,而多处、多条引流管引流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护理难度,同时增加了病人的发生颅内感染的机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并能充分引流硬膜下和硬膜外出血,减少手术后感染机率用的耐压双腔硬膜外、下引流管。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所述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腔,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引流腔,第一引流腔和第二引流腔之间互不想通;所述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插入段和第一主体段;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插入段和第二主体段;在所述第一插入段和第二插入段上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体段形成为一体;所述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体段之间。
[0005]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管形成为外管形式,所述第二引流管形成为内管形式,所述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内部。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管为扁形的,其横截面为长方形、椭圆形或者鼓形环,所述第二引流管横截面为圆环,所述第二引流管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纵向轴线重口 ο
[0007]优选地,所述耐压条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引流管的两侧,所述第二引流管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二引流腔,所述耐压条和第一引流管的内壁之间的空腔构成所述第一引流腔。
[0008]优选地,所述耐压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者长方形。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管长20cm,宽1cm,厚0.4cm,所述耐压条的截面为三角形,该三角形底部宽0.15cm,高0.3cm ;所述第二引流管外径为0.3cm,长25cm。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引流管伸出第一引流管5cm,该伸出部分构成所述第二插入段,每个侧孔的直径均为0.15cm,侧孔间距为1cm。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均为圆管或者方管,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相隔一定距离并排放置,所述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相对于所述耐压条对称布置;当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均为方管时,其位于外侧的两条棱边倒成圆弧状;整个引流管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均由医用硅胶制成。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管由于同时设置有两个引流腔,并在两个引流腔之间设置有耐压条,不但能够同时对硬膜外、硬模下间隙进行引流,并且引流过程中引流管不会发生局部弯折,引流过程通畅顺利,且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病人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引流管的整体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引流管的侧视图;
[0018]图3图1的A-A截面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引流管的整体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引流管的侧视图;
[0021]图6为图4的B-B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0023]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引流管100包括第一引流管101、第二引流管102和耐压条103。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包括第一引流腔104,所述第二引流管102包括第二引流腔105,第一引流腔104和第二引流腔105之间互不想通。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包括插入段1011和主体段1012 ;所述第二引流管102包括插入段1021和主体段1022。所述第一引流管101的主体段1012和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主体段1022形成为一体。所述耐压条103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之间。所述第一引流管101、第二引流管102和耐压条103均由医用硅胶制成。在第一引流管101的插入段1011上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1013,在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插入段1021上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1023,被引流的物质通过这些侧孔1013、1023引流到引流管101和引流管102内,从而引流到体外。所述引流管100远离所述插入段1011、1021的一端分别接无菌引流袋(图中未示出)。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形成为外管形式,所述第二引流管102形成为内管形式,所述第二引流管102和耐压条103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引流管101为扁形的,例如其截面可以为长方形、椭圆形或者鼓形环,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横截面优选地为圆环,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引流管101的纵向轴线重合。当所述第一引流管10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环时,对第一引流管101的四条棱边进行倒角,形成圆滑的弧形过渡圆角,避免引流管与人体接触时对人体造成伤害。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直径稍小于或等于第一引流管101的宽度。所述耐压条103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位于第二引流管102的两侧,所述耐压条103的横截面可以为三角形、长方形或者其它形状。第一引流管101、第二引流管102和耐压条103之间相互固定。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内腔构成第二引流腔105,所述耐压条103和第一引流管101的内壁之间的空腔构成第一引流腔10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流管101的长度与第二引流管102的主体段1022的长度相同,耐压条103的长度与第二引流管102的主体段1022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引流管101的插入段1011和主体段1012均和所述第二引流管102、耐压条103固定在一起,第二引流管102的插入段1021露出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在第一引流管101的插入段1011两侧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1013,在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插入段1021的两侧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1023
[0026]在一个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流管长约20cm,宽Icm,厚0.4cm,所述耐压条103的截面为三角形,该三角形底部宽0.15cm,高0.3cm。第二引流管102外径为
0.3cm,长25cm。第二引流管102伸出第一引流管101约5cm,该伸出部分构成为所述第二引流管102的插入段1021。每个侧孔1013、1023的直径均为0.15cm,侧孔间距为Icm0
[0027]实施例二:
[0028]如图4-6所示,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均为圆管或者方管(图中示出为圆管的情况),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相隔一定距离并排放置,所述耐压条103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之间,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的横截面尺寸相同,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相对于耐压条103对称布置。当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均为方管时,其位于外侧的两条棱边倒成圆弧状,避免引流管与人体接触时对人体造成伤害。在该实施例中,耐压条103的长度与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的主体段1012、1022的长度大体相同,耐压条103和第一引流管101、第二引流管102的主体段1012、1022固定在一起,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的插入段1011,1021继续向前延伸出一定距离,在第一引流管101和第二引流管102的插入段1011、1021两侧均匀分布着多个侧孔1013、1023。
[0029]当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在神经外科对硬膜外、硬模下进行引流时,待颅内血肿清除后,将第一引流管的插入段放入硬脑膜外间隙,修补硬脑膜,将第二引流管的插入段放入硬脑膜下间隙,在距手术切口大概1.5cm处,做长约1.2cm的切口,经皮下将引流管的远端引出并固定,两引流管远端分别接引流袋,从而对硬膜外、硬模下两个间隙的出血同时进行引流。
[0030]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由于同时设置有两个引流腔,并在两个引流腔之间设置有耐压条,不但能够同时对硬膜外、硬模下间隙进行引流,并且引流过程中引流管不会发生局部弯折,引流过程通畅顺利,且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病人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
[0031]应当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32]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所述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引流腔,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引流腔,第一引流腔和第二引流腔之间互不想通;所述第一引流管包括第一插入段和第一主体段;所述第二引流管包括第二插入段和第二主体段;在所述第一插入段和第二插入段上平均分布着多个侧孔;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体段形成为一体;所述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主体段和所述第二引流管主体段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形成为外管形式,所述第二引流管形成为内管形式,所述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为扁形的,其横截面为长方形、椭圆形或者鼓形环,所述第二引流管横截面为圆环,所述第二引流管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引流管的纵向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条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引流管的两侧,所述第二引流管的内腔构成所述第二引流腔,所述耐压条和第一引流管的内壁之间的空腔构成所述第一引流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压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或者长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长20cm,宽1cm,厚0.4cm,所述耐压条的截面为三角形,该三角形底部宽0.15cm,高0.3cm ;所述第二引流管外径为 0.3cm,长 25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流管伸出第一引流管5cm,该伸出部分构成所述第二插入段,每个侧孔的直径均为0.15cm,侧孔间距为1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均为圆管或者方管,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相隔一定距离并排放置,所述耐压条位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相对于所述耐压条对称布置; 当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均为方管时,其位于外侧的两条棱边倒成圆弧状; 整个引流管的横截面呈椭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耐压条均由医用硅胶制成。
【文档编号】A61M25/14GK203971157SQ201420454799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2日
【发明者】徐増良, 匡如, 宋同勋, 綦淑杰, 杨青 申请人:徐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