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髂骨取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8711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新型髂骨取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骨简单安全、所取骨质大小较为精确的新型髂骨取骨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髂骨取骨器,包括外筒、中筒和内筒,外筒内侧中部及后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环形的容置槽,外筒内侧位于容置槽的前部设置有进一步向内凹陷且以轴向为对称中心的多个条形的切片滑槽,切片滑槽的长边与外筒的轴向相平行,外筒内侧位于容置槽的后部设置有进一步向内凹陷且与切片滑槽相连通的环形的中筒滑槽;中筒的前端设置有多个条形且具有弹性的切片,切片在切片滑槽内相对滑动,中筒在中筒滑槽内相对滑动,内筒在容置槽内滑动。
【专利说明】新型髂骨取骨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髂骨取骨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临床骨科医生在进行颈腰椎椎间融合手术、及其它一些骨科手术时,常需要取自体髂骨块行椎间或其它部位植骨,尤其是颈椎前路手术后椎间植骨需要用髂骨矩形三皮质骨块,由于自体骨块移植具有方便、可靠、安全融合成骨迅速、无排斥反应等优点,成为骨移植方式中的首选;现有技术中髂骨取骨手术,需在髂脊处开一较大的切口,剥离并牵开内外侧附着肌肉后,在内侧器械阻挡下,根据需用骨质的大小及多少,用普通骨刀分别凿断远近端及底面而取出骨质;这种取骨方式,不仅切口较大、操作繁琐、且所取骨质大小不精确,同时容易出现盆腔内脏损伤的问题。
[0003]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髂骨取骨器,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骨简单安全、所取骨质大小较为精确的新型髂骨取骨器。
[0005]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髂骨取骨器,包括外筒、中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内侧中部及后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环形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前端设置有弧形的滑面,所述外筒内侧位于容置槽的前部设置有进一步向内凹陷且以轴向为对称中心的多个条形的切片滑槽,所述切片滑槽的长边与所述外筒的轴向相平行,所述外筒内侧位于容置槽的后部设置有进一步向内凹陷且与切片滑槽相连通的环形的中筒滑槽;所述中筒的前端设置有多个条形且具有弹性的切片,所述切片在所述切片滑槽内相对滑动,所述中筒在所述中筒滑槽内相对滑动,所述内筒在所述容置槽内滑动。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外筒上位于容置槽的前端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与所述内筒外侧齐平,所述限位槽的外壁为斜面;所述内筒顶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形状相匹配的限位块。
[0007]具体的,所述限位槽的靠外侧的开口处与所述外筒之间设置有弧形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筒的后端设置有环形的外盘片,所述中筒的后端设置有环形的中盘片,所述中盘片的前侧垂直固定有至少两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套有缓冲弹簧,所述外筒后端的筒壁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槽,所述导向杆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0009]具体的,所述中盘片的外缘通过扭簧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外盘片的外缘相互扣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切片的前端为梯形,所述切片的前端一侧设置有定位条、并在另一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条与相邻切片的定位槽相互卡装配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内筒的后端设置有拉手。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内筒的后端设置有通孔。
[0013]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将取骨器打入髂骨中,然后将内筒抽出一段以露出中筒前端的切片,然后将中筒向前推送,切边即在滑面的顶压下发生形变,横向插入位于内筒中的松质骨并将其切断,然后将取骨器整体取出即可;这样不仅取骨简单安全,同时由于内筒大小固定,所取骨质大小较为精确。
[0014]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切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0]参见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髂骨取骨器,包括外筒1、中筒2和内筒3,外筒I内侧中部及后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环形的容置槽,容置槽的前端设置有弧形的滑面11,外筒I内侧位于容置槽的前部设置有进一步向内凹陷且以轴向为对称中心的多个条形的切片滑槽,切片滑槽的长边与外筒I的轴向相平行,外筒I内侧位于容置槽的后部设置有进一步向内凹陷且与切片滑槽相连通的环形的中筒滑槽;中筒2的前端设置有多个条形且具有弹性的切片21,切片21在切片滑槽内相对滑动,中筒2在中筒滑槽内相对滑动,内筒3在容置槽内滑动。
[00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取骨器打入髂骨中,然后将内筒抽出一段以露出中筒前端的切片,然后将中筒向前推送,切边即在滑面的顶压下发生形变,横向插入位于内筒中的松质骨并将其切断,然后将取骨器整体取出即可;这样不仅取骨简单安全,同时由于内筒大小固定,所取骨质大小较为精确。
[0022]为了实现内筒对切片的有效顶压固定,同时也使内筒与外筒前端内侧能够有效对齐,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髂骨取骨器,外筒I上位于容置槽的前端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槽12,限位槽12的内壁与内筒3外侧齐平,限位槽的外壁为斜面;内筒3顶端设置有与限位槽形状相匹配的限位块31 ;为了防止切片形变弯曲时,被限位槽卡住进而影响滑动,限位槽12的靠外侧的开口处与外筒之间设置有弧形面;这样,在弧形面的作用下,切片的前端即使进入限位槽也会被滑出。
[0023]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髂骨取骨器,外筒I的后端设置有环形的外盘片13,中筒2的后端设置有环形的中盘片22,中盘片22的前侧垂直固定有至少两个导向杆23,导向杆23上套有缓冲弹簧24,外筒I后端的筒壁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槽14,导向杆23在导向槽14内滑动;这样,可以有效定位滑动中筒与内筒,同时有效稳定两者之间的滑动,防止手握外盘片和中盘片推送时,用力过猛导致切片滑动过快;中盘片22的外缘通过扭簧设置有卡扣25,卡扣25与外盘片13的外缘相互扣合;这样,切片完成切断时,中筒恰好通过卡扣扣在外筒上,无需继续用手控制两者间的距离,方便取骨器的移出。
[0024]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髂骨取骨器,切片21的前端为梯形,切片的前端一侧设置有定位条26、并在另一侧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条26与相邻切片的定位槽相互卡装配合;这样,切片的前端移动到内筒中心位置时,相邻的切片互相定位卡住,防止了切片之间的相互错位。
[0025]为了方便拉动内筒,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髂骨取骨器,内筒3的后端设置有拉手32 ;为了方便内筒内气体的排出,同时方便观察内筒中的松质骨切量,内筒3的后端设置有通孔33。
[00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髂骨取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中筒和内筒,所述外筒内侧中部及后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环形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前端设置有弧形的滑面,所述外筒内侧位于容置槽的前部设置有进一步向内凹陷且以轴向为对称中心的多个条形的切片滑槽,所述切片滑槽的长边与所述外筒的轴向相平行,所述外筒内侧位于容置槽的后部设置有进一步向内凹陷且与切片滑槽相连通的环形的中筒滑槽;所述中筒的前端设置有多个条形且具有弹性的切片,所述切片在所述切片滑槽内相对滑动,所述中筒在所述中筒滑槽内相对滑动,所述内筒在所述容置槽内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髂骨取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上位于容置槽的前端设置有环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与所述内筒外侧齐平,所述限位槽的外壁为斜面;所述内筒顶端设置有与所述限位槽形状相匹配的限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髂骨取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靠外侧的开口处与所述外筒之间设置有弧形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髂骨取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后端设置有环形的外盘片,所述中筒的后端设置有环形的中盘片,所述中盘片的前侧垂直固定有至少两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套有缓冲弹簧,所述外筒后端的筒壁内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槽,所述导向杆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髂骨取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盘片的外缘通过扭簧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外盘片的外缘相互扣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髂骨取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片的前端为梯形,所述切片的前端一侧设置有定位条、并在另一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条与相邻切片的定位槽相互卡装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髂骨取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后端设置有拉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髂骨取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后端设置有通孔。
【文档编号】A61B17/16GK204072221SQ201420565049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8日
【发明者】孙国静, 樊根涛, 赵建宁, 李永昌, 郭国栋, 许斌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