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取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4286发布日期:2018-11-07 20:1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标本取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8月23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869,141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2013年11月4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899,353、61/899,357、61/899,361以及61/899,365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以及2014年3月6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948,936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和优先权。上面标识的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标本取出装置。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可分离的口袋、便于口袋的分离的结构和/或防止口袋的非故意分离的结构的标本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腹腔镜和内窥镜手术操作是微创操作,在该微创操作中,借助于经由身体的小的入口或进入开口——例如,由身体的固有出入口而限定的开口、由组织穿刺器具(例如,套管针)形成的开口等——插入的细长器具,在体内执行操作。

微创操作经常用于从身体内部部分地或者全部地移除身体组织或器官,例如,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十二指肠切除术、回肠切除术、空肠切除术和其它此类操作。在这些操作期间,常见的是必须经由皮肤中的进入开口或者通过插管来移除受感染的组织或器官。便于这些操作的多种类型的取出装置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

常规的取出装置典型地包括细长的施放器,该施放器包括在近侧端处的手柄,该手柄可操作以从远侧轴来部署口袋或者其他合适的收容装置。口袋可以被穿孔并且沿着孔眼可释放地联接到支撑构件。作为在口袋上穿孔的结果,口袋可以通过沿着孔眼撕开而与支撑构件分离。

在取出装置的包装和运送期间,口袋通常被折叠或者卷起并且存放在外轴内。然而,口袋以这种折叠或者卷起的方式运送可能导致形成于口袋上的不期望的记忆褶皱,这进而可能使得在口袋从施放器部署时临床医生难以打开口袋。

一个或多个装置或部件可以用于使口袋与弹簧分离以便于移除,例如剥离板(stripper plate)。通常,一旦口袋被从远侧轴部署并且取出装置被操纵以捕获标本,就可以通过剥离板来实现将口袋从支撑构件释放。如可以理解的,有利的是,运送处于缩回定向的剥离板,以降低口袋与弹簧的非有意分离的风险。因此,需要提供下述取出装置:在口袋处于部署位置并且剥离板14处于缩回位置的状态下,该取出装置能够被包装和运送。此外,对于包括下述结构的取出装置存在需要:在取出装置的运送期间以及在取出装置的最初装卸期间,所述结构防止剥离板从缩回位置的非有意的展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一种标本取出装置,该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从壳体向远侧延伸并且限定纵向镗孔的外轴、以及可移动地布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的内轴。固持构件可移动地被支撑在内轴的远侧端上,并且口袋被支撑在内轴的远侧端上。固持构件能够相对于内轴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可移动地被支撑,其中所述第一位置防止口袋与内轴的远侧端分开,所述第二位置允许口袋与内轴分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轴的远侧端包括至少一个凸起,并且口袋限定至少一个开口。内轴的该至少一个凸起被接纳在口袋的至少一个开口内,以将口袋支撑在内轴的远侧端上。

在实施例中,固持构件构造为与该至少一个凸起接合,以防止口袋与该至少一个凸起分开。

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凸起中的每个凸起限定镗孔,并且固持构件被构造为延伸穿过镗孔,以将口袋固持在至少一个凸起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凸起包括两个凸起并且该至少一个开口包括两个开口。

在实施例中,固持构件包括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分叉构件,该第一部分构造为延伸穿过两个凸起中的一个凸起中的开口,该第二部分构造为延伸穿过另一凸起中的开口。

在某些实施例中,滑块经由至少一个联接装置可操作地联接到固持构件,并且滑块在固持构件的近侧可移动地被支撑在内轴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联接装置是金属丝,该金属丝具有联接到固持构件的近侧端的远侧端、和联接到滑块的远侧端的近侧端。

在实施例中,壳体限定止动固件并且滑块包括弹性的指状部,该弹性的指状部定位成当内轴处于完全缩回位置时来与止动构件接合,从而使得在内轴从完全缩回位置朝向延伸位置向远侧移动时,内轴初始地独立于滑块和固持构件而移动,以使固持构件从内轴的至少一个凸起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块可移动地被支撑在限定于内轴上的凹口内。凹口可以沿着内轴的顶壁部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轴包括壁部,该壁部配置为:当内轴关于外轴从完全缩回位置朝向延伸位置向远侧移动时,来向下推动滑块的弹性的指状部,以使弹性的指状部从壳体的止动构件脱离。

在实施例中,止动构件沿着壳体的内壁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可操作地布置成与内轴的远侧端邻近,并且构造为将固持构件紧固到内轴。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涉及一种标本取出装置,该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从壳体向远侧延伸并且限定纵向镗孔的外轴、包括至少一个突起的口袋、以及内轴,所述内轴布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并且将口袋可释放地支撑在其远侧端处。内轴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起,该至少一个凸起构造为与口袋的至少一个近侧突起可释放地接合。滑块和固持构件可滑动地布置在内轴上,并且固持构件构造为与内轴的至少一个凸起接合,以将口袋紧固到内轴。至少一个联接构件被设置用于将滑块联接到固持构件。止动构件被支撑在壳体上,并且当内轴处于完全缩回位置时止动构件定位在滑块的远侧并且与滑块对准,其中,内轴相对于外轴从完全缩回位置朝向延伸位置的向远侧平移导致滑块与壳体的止动构件接合,从而导致内轴独立于滑块和固持构件向远侧移动,从而引起固持构件从内轴的至少一个凸起脱离,以便于口袋从内轴释放。

在实施例中,滑块包括弹性的指状部,该弹性的指状部构造为:当内轴相对于外轴从完全缩回位置朝向延伸位置向远侧移动时,该弹性的指状部与壳体的止动构件接合。

在某些实施例中,滑块可滑动地被接纳在限定于内轴上的凹口内。内轴的顶壁部可以构造为:当内轴相对于外轴向远侧移动时,来向下推动滑块的弹性的指状部,以使弹性的指状部从止动构件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止动构件沿着壳体的内壁限定。

在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凸起限定镗孔,该镗孔构造为接纳固持构件的远侧端,以将口袋可释放地紧固到内轴,从而使得内轴相对于固持构件的向远侧移动使固持构件从至少一个凸起的镗孔脱离。

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凸起中的每个凸起均包括近侧倒角,以便于口袋与内轴的分开。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从壳体向远侧延伸并且限定纵向镗孔和纵向轴线的外轴、布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的内轴、从内轴的远侧端延伸出的支撑机构、被支撑在位于内轴的远侧端处的支撑机构上的口袋、以及被支撑在外轴的远侧端内的剥离板。剥离板限定第一孔口,该第一孔口构造为接纳支撑机构,并且剥离板能够响应于内轴从布置在外轴的远侧端内的缩回位置向远侧移动到部署位置而移动,在部署位置中,剥离板布置在外轴的外侧。当剥离板处于部署构造中时,内轴相对于外轴的向近侧移动导致剥离板与外轴的远侧端接合,并且导致口袋与剥离板的前端接合,从而使得内轴的进一步向近侧移动引起口袋与内轴的支撑机构分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剥离板具有限定主轴线和次轴线的大致椭圆形构造。剥离板在缩回位置中定向于外轴的远侧端内,以相对于外轴的纵向轴线限定第一角度,并且剥离板在部署位置中定位在外轴之外,以相对于外轴的纵向轴线限定第二角度。

在实施例中,次轴线的宽度小于外轴的内径并且主轴线的宽度大于外轴的内径。

在某些实施例中,剥离板包括第二孔口,其中,剥离板的第一孔口具有大致环向形状并且构造为接纳支撑机构,并且第二孔口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并且构造为接纳标本取出装置的肚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孔口进一步由第一上部、第二上部以及下部限定。第一上部和第二上部中的每一者由大致环向壁限定并且下部由大致凹形壁限定。

在实施例中,相对的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分别布置在第一上部与下部之间和第二上部与下部之间,其中,第一上部和第二上部构造为接纳标本取出装置的肚带的部分。在实施例中,第一上部和第二上部定尺寸成与肚带成比例,以在肚带被牵拉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时,对肚带施加拖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剥离板的前端包括大致平面构造。

在某些实施例中,剥离板包括尾端和斜的周壁,该斜的周壁限定相对于剥离板的前端的角度,该角度的范围为25度至45度。在缩回位置中,剥离板的第一角度的范围可以为1度至75度。在部署位置中,剥离板的第二角度的范围可以为大约76度至大约90度。

在实施例中,楔形构件可释放地联接到内轴的近侧端并且构造为防止内轴相对于外轴向远侧移动到完全延伸位置,以防止剥离板移动到部署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剥离板的至少一个孔口进一步由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限定,其中剥离板的第一孔口具有大致环向形状并且构造为接纳支撑机构,并且第二孔口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并且构造为接纳标本取出装置的肚带。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从壳体向远侧延伸并且限定纵向镗孔和纵向轴线的外轴、设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的内轴、口袋、紧固到内轴的远侧端并且配置为可释放地支撑口袋的支撑机构、以及被支撑在支撑机构上的剥离板。剥离板具有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该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构造为分别接纳标本取出装置的支撑机构和肚带。剥离板能够从缩回位置移动到部署位置,在所述缩回位置中,所述剥离板布置在外轴内并且以相对于纵向轴线的第一角度定向,在所述部署位置中,所述剥离板布置在外轴外侧并且以相对于纵向轴线的第二角度定向。当剥离板处于部署位置时,内轴相对于外轴的向近侧移动导致剥离板的尾端接触外轴的远侧端,并且导致口袋与剥离板的前端接合,从而使得内轴相对于外轴从延伸位置朝向缩回位置的进一步向近侧移动使口袋与内轴的支撑机构断开联接。

在实施例中,剥离板包括限定主轴线和次轴线的大致椭圆形构造。次轴线的宽度小于外轴的内径并且主轴线的宽度大于外轴的内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剥离板的第一孔口具有大致环向形状并且构造为接纳支撑机构,并且第二孔口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并且构造为接纳标本取出装置的肚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孔口进一步由第一上部、第二上部以及下部限定。第一上部和第二上部中的每一者由大致环向壁限定,并且下部由大致凹形的壁限定。

在某些实施例中,相对的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分别设置在第一上部与下部之间和第二上部与下部之间。

在实施例中,第一上部和第二上部定尺寸成与肚带成比例,以在肚带被牵拉通过第一部分或者第二部分时来对肚带施加拖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剥离板的前端具有大致平面构造。

在某些实施例中,剥离板包括大致卵形的周壁,该周壁相对于剥离板的前端以范围从25度至45度的角度倾斜。

在实施例中,在缩回位置中,剥离板的第一角度的范围为1度至75度,并且,在部署位置中,剥离板的第二角度的范围为76度至90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楔形构件在与内轴的近侧端邻近处可释放地联接到内轴,并且构造为防止内轴相对于外轴向远侧移动至完全延伸位置,以防止剥离轴移动到部署位置。

在实施例中,剥离板的第一孔口具有大致环向形状并且构造为接纳支撑机构,并且第二孔口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并且配置为接纳标本取出装置的肚带。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限定纵向镗孔和纵向轴线并且包括阻挡构件的外轴、可移动地设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并且限定近侧孔口和远侧孔口的内轴、固定到内轴的远侧端的支撑机构、可释放地被支撑在支撑机构上的口袋、以及构造为与内轴的近侧端接合的致动装置。致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向内延伸的凸起,该至少一个向内延伸的凸起构造为被接纳在内轴的近侧孔口和远侧孔口中的一者中,以将致动装置紧固到内轴。在内轴的部分缩回位置中,致动装置的至少一个向内延伸的凸起定位在内轴的远侧孔口内,以在第一位置中将致动装置可释放地紧固到内轴,其中,内轴相对于外轴从部分缩回位置朝向完全缩回位置的向近侧移动使外轴的阻挡构件移动到内轴的远侧孔口中,以使致动装置的至少一个凸起从内轴的远侧孔口移动,以使致动装置从内轴脱离。在至少一个凸起从远侧孔口脱离时,致动装置能够独立于内轴向近侧移动到下述位置:在该位置中,致动装置的至少一个凸起被接纳在内轴的近侧孔口中,以在第二位置中将致动装置再紧固到内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凸起被支撑在致动装置的弹性臂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内轴还包括与远侧孔口连通的至少一个凹槽。

在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凹槽构造为:当内轴相对于外轴从部分缩回位置向近侧移动到内轴的完全缩回位置时,来接纳壳体的至少一个阻挡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剥离板在内轴的部分缩回位置上在外轴内邻近于支撑机构而被支撑,并且剥离板响应于内轴向完全延伸位置的移动而向部署位置移动。

在实施例中,阻挡构件定位在外轴的内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近侧孔口和远侧孔口进一步由一对近侧孔口和一对远侧孔口限定,壳体的至少一个阻挡构件进一步由一对阻挡构件限定,并且致动装置的至少一个凸起进一步由一对凸起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轴包括壳体部和外轴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限定纵向镗孔并且具有向内延伸的阻挡构件的外轴;内轴,其布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并且包括沿着内轴限定的近侧孔口和远侧孔口;支撑机构,其紧固到内轴的远侧端并且构造为可释放地支撑标本取出装置的口袋;以及致动装置,其包括朝向内轴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至少一个凸起构造为被接纳在近侧孔口和远侧孔口中的一者中,以在两个不同的位置中将致动装置可释放地紧固到内轴。至少一个阻挡构件与内轴的远侧孔口对准,从而使得:当至少一个凸起被接纳在远侧孔口内时,内轴相对于外轴的向近侧移动使至少一个阻挡构件移动到与至少一个凸起接合,以使致动装置的至少一个凸起从在内轴的远侧孔口内做凸轮运动,以使致动装置从内轴脱离。致动装置相对于内轴和外轴的随后的向近侧移动导致至少一个凸起移动到内轴的近侧孔口中,以在壳体的进一步近侧的位置处将致动装置再次紧固到内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凸起被支撑在致动装置的弹性臂上。

在实施例中,内轴还包括与远侧孔口连通的至少一个凹槽。该至少一个凹槽构造为:当内轴相对于外轴向远侧移动时,来接纳外轴的至少一个阻挡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剥离板在外轴内邻近于内轴的远侧端而被支撑。

在某些实施例中,阻挡构件定位在限定外轴的纵向镗孔的内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近侧孔口和远侧孔口进一步由一对近侧孔口和一对远侧孔口限定,壳体的至少一个阻挡构件进一步由一对阻挡构件限定,并且致动装置的至少一个凸起进一步由一对凸起限定。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外轴,其从壳体向远侧延伸并且限定纵向镗孔;内轴,其设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支撑机构,其固定到内轴的远侧端;口袋,其可释放地被支撑在支撑机构上并且限定开口;以及致动装置,其可释放地联接到内轴的近侧端。致动装置包括能枢转的释放机构,该能枢转的释放机构具有机械交接部,该机械交接部构造为选择性地与定位在内轴上的对应的机械交接部接合,以在锁定构造中使致动装置可释放地固定到内轴。释放机构能够从锁定构造移动到未锁定构造,其中,在锁定构造中,致动装置能够被操作以使内轴相对于外轴移动,在未锁定构造中,致动装置与内轴分开。肚带具有固定到致动装置的近侧端和绕着口袋中的开口延伸的远侧端。在未锁定构造中,致动装置能够相对于内轴移动,以使肚带缩回而闭合口袋的开口。

在实施例中,释放机构上的机械交接部为棘爪的形式,并且内轴上的机械交接部为凹进部的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释放机构布置在致动装置的顶面上并且可压下以使释放机构的至少一个机械交接部与内轴上的至少一个机械交接部分离。

在某些实施例中,释放机构二次成型(overmold)到致动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释放机构经由活动铰链枢转地联接到致动装置。

在实施例中,肚带可操作地联接到致动装置的远侧端。

在某些实施例中,释放机构朝向锁定构造偏置。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外轴,其联接到壳体并且从壳体向远侧延伸并且限定纵向镗孔和纵向轴线;内轴,其可移动地设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支撑机构,其被支撑在内轴的远侧端上;口袋,其邻近于内轴的远侧端由支撑机构支撑;以及致动装置,其可释放地联接到内轴。致动装置包括枢转地联接到其上的释放机构。释放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机械交接部,该至少一个机械交接部构造为与定位在内轴上的对应的机械交接部选择性地接合,以将致动装置固定到内轴。释放机构能够从锁定构造枢转到未锁定构造,其中,在锁定构造中,致动装置固定到内轴并且致动装置的移动引起内轴的对应的移动。肚带具有固定到致动装置的近侧端和绕着口袋中的开口延伸的远侧端。在释放机构的未锁定构造中,致动装置能够与内轴分开,以允许致动装置相对于内轴移动,来系紧口袋的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释放机构上的机械交接部为棘爪的形式并且内轴上的机械交接部为凹进部的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释放机构布置在致动机构的顶面上并且能够被压下以使释放机构的至少一个机械交接部与内轴上的至少一个机械交接部分离。

在实施例中,释放机构二次成型到致动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释放机构经由活动铰链枢转地联接到致动装置。

在某些实施例中,肚带可操作地联接到致动装置的远侧端。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从壳体向远侧延伸并且限定纵向镗孔的外轴、以及设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并且包括手柄的内轴。内轴能够在完全缩回位置与完全延伸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手柄与壳体相邻地定位。口袋可释放地被支撑在内轴的远侧端。闭锁装置被支撑在壳体上并且能够从锁定位置移动到未锁定位置。在锁定位置中,闭锁装置定位成防止内轴移动到完全延伸位置,并且,在未锁定位置中,闭锁装置定位成允许内轴移动到完全延伸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闭锁装置经由枢轴销枢转地联接到壳体。

在实施例中,闭锁装置具有大致细长的构造,该构造具有构造为与内轴的手柄的远侧端接合的尾端。

在某些实施例中,闭锁装置安置在限定在壳体内的凹口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凹口由至少一个壁限定,该至少一个壁构造为接触闭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将闭锁装置固持在锁定构造中。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外轴,其连接到壳体并且从壳体向远侧延伸并且限定纵向镗孔;内轴,其可移动地设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支撑机构,其被支撑在内轴的远侧端上;口袋,其由支撑机构支撑;致动装置,其可操作地联接到内轴的近侧端;以及闭锁装置,其枢转地被支撑在壳体上。闭锁装置能够从锁定构造移动到未锁定构造,其中,锁定构造防止壳体的近侧端与致动装置之间的接合,未锁定构造允许壳体的近侧端与致动装置之间的接合。

在实施例中,闭锁装置经由枢轴销枢转地联接到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闭锁装置具有大致细长的构造,该细长的构造具有构造为与致动装置的远侧端接合的尾端。

在某些实施例中,闭锁装置安置于限定在壳体中的凹口内。凹口可以由至少一个壁限定,该至少一个壁构造为接触闭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将闭锁装置固持在锁定构造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从壳体向远侧延伸并且限定纵向镗孔的外轴、可移动地设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的内轴、固定到内轴的远侧端的支撑机构、由支撑机构支撑的标本口袋、在内轴上纵向间隔开的第一交接部和第二交接部、以及枢转地联接到壳体并且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凸轮锁紧件,其中,在第一位置中,凸轮锁紧件定位成与内轴的第一交接部接合以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向远侧平移至延伸位置,在第二位置中,凸轮锁紧件定位成允许内轴相对于壳体向远侧平移至延伸位置以便于标本口袋的部署,并且其中,内轴在外轴内从部分缩回位置到完全缩回位置的向近侧平移导致内轴的第二交接部与凸轮锁紧件接合并且使凸轮锁紧件移动到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轮锁紧件能够绕联接到壳体的枢轴构件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

在实施例中,凸轮锁紧件限定枢轴孔,并且枢轴构件被接纳在枢轴孔内,以使凸轮锁紧件枢转地联接到壳体。枢轴孔和枢轴构件中的至少一者被定形为使得:凸轮锁紧件相对于枢轴的旋转导致枢轴与凸轮锁紧件摩擦地接合,以将凸轮锁紧件锁定在第二位置。

在实施例中,凸轮锁紧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在凸轮锁紧件的第一位置中,第一部分定位成与内轴的第一交接部配合来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向远侧平移至延伸位置,并且定位成与第二交接部配合使得:当内轴从部分缩回位置向近侧平移到完全缩回位置时,来使凸轮锁紧件旋转到第二位置,以允许内轴相对于壳体的随后向远侧平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轮锁紧件的第二部分定位且构造为将凸轮锁紧件锁定在第二位置中。

在某些实施例中,凸轮锁紧件的第二部分定位成相对于第一平面偏移并且构造为与内轴的侧部接合,以防止凸轮锁紧件从第一位置沿着远离第二位置的方向旋转,以防止内轴的向远侧平移。

在实施例中,凸轮锁紧件的第一部分具有与凸轮锁紧件的第二部分不同的尺寸。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外轴,其连接到壳体并且从壳体向远侧延伸并且限定延伸穿过其中的纵向镗孔;内轴,其可移动地设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并且能平移穿过纵向镗孔;支撑机构,其构造为将标本口袋可释放地支撑在内轴的远侧端处;第一交接部,其布置在内轴上;以及凸轮锁紧件,其枢转地联接到壳体并且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中,凸轮锁紧件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向远侧平移,在第二位置中,凸轮锁紧件允许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向远侧平移,以便于标本口袋的部署。凸轮锁紧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一交接部配合以使得当内轴向近侧平移时使凸轮锁紧件旋转到第二位置,以允许内轴相对于壳体的随后向远侧平移,并且凸轮锁紧件的第二部分与内轴的侧部配合以当凸轮锁紧件布置在第一位置时,来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初始向远侧平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交接部布置在内轴上,位于第一交接部的近侧。凸轮锁紧件的第一部分与第二交接部配合以当凸轮锁紧件在第一位置中时,来防止内轴的向远侧平移。

在实施例中,凸轮锁紧件的第一部分布置在第一平面中并且构造为与定位在内轴的顶部上的第一交接部和第二交接部配合,并且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平面偏移并且构造为与内轴的侧部配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从壳体向远侧延伸并且限定纵向镗孔的外轴、可移动地布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并且限定沟槽的内轴、被支撑在内轴的远侧端上的支撑机构、被支撑在内轴的远侧端处的标本口袋、分别布置在内轴的沟槽的近侧端和远侧端处的第一交接部和第二交接部、以及枢转地联接到壳体并且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凸轮锁紧件,其中,在第一位置中,凸轮锁紧件定位成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向远侧平移,在第二位置中,凸轮锁紧件定位成允许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向远侧平移,以便于标本口袋的部署。凸轮锁紧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延伸到沟槽中并且与第一交接部配合以当凸轮锁紧件布置在第一位置中时,来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初始向远侧平移。第一部分还与第二交接部配合以在内轴向近侧平移时来引起凸轮锁紧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允许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向远侧平移。弹簧联接到壳体并且与凸轮锁紧件的第二部分配合,以在内轴相对于壳体完全向近侧平移时来将凸轮锁紧件固持在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随着凸轮锁紧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凸轮锁紧件的第二部分克服弹簧的偏置而旋转。凸轮锁紧件的第二部分包括远侧端,该远侧端构造为:一旦凸轮锁紧件旋转到第二位置,就抵靠弹簧锁定。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防止标本取出装置的标本口袋的非有意部署的方法包括:将凸轮锁紧件定位在标本取出装置的壳体上;将标本取出装置的内轴可移动地定位,以移动通过壳体;将能枢转的凸轮锁紧件定位在壳体上;将内轴上的近侧交接部定位在第一位置,以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向远侧移动;将内轴上的远侧交接部定位在当内轴向近侧移动时接合凸轮锁紧件从而实现凸轮锁紧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位置,其中,在凸轮锁紧件的第二位置中,凸轮锁紧件允许内轴的向远侧移动;使内轴向近侧移动以使凸轮锁紧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及使内轴相对于壳体向远侧前进,以从标本取出装置部署标本口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将凸轮锁紧件锁定在第二位置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外轴,其连接到壳体并且从壳体向远侧延伸,该外轴限定纵向镗孔;内轴,其布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并且能够平移穿过该纵向镗孔;支撑机构,其固定到内轴的远侧端;标本口袋,其在支撑机构上被支撑在内轴的远侧端处;分别设置在内轴的近侧端和远侧端处的第一交接部和第二交接部;以及凸轮锁紧件,其可枢转地联接到壳体并且能够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中,凸轮锁紧件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初始向远侧平移,在第二位置中,凸轮锁紧件允许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向远侧平移,以便于标本口袋的部署。凸轮锁紧件包括从其延伸出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一交接部配合以当凸轮锁紧件设置在第一位置时,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初始向远侧平移,并且第一部分与第二交接部配合以在内轴向近侧平移时引起凸轮锁紧件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弹簧联接到壳体,其中,当内轴在外轴内完全向近侧平移时,一旦凸轮锁紧件旋转到第二位置,凸轮锁紧件的第二部分的远侧端克服弹簧的偏置而旋转并且抵靠弹簧锁定,从而将凸轮锁紧件锁定在第二位置并且允许内轴相对于外轴的向远侧平移,以便于标本口袋的部署。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限定狭槽的壳体;从壳体向远侧延伸并且限定纵向镗孔的外轴;内轴,其可移动地布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并且限定沟槽并且包括定位在沟槽近侧的止动表面;固定到内轴的远侧端的支撑机构;标本口袋,其在支撑机构上被支撑于在内轴的远侧端处;以及可移除的运送楔,其构造为通过壳体中的狭槽而被接纳。可移除的运送楔包括构造为可滑动地接纳内轴的交接部。交接部构造为与内轴的止动表面配合以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完全向远侧平移,同时允许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向近侧平移。内轴能够相对于壳体向近侧移动到完全缩回位置,以将沟槽定位成与交接部对准,并且便于可移除的运送楔通过壳体中的狭槽而从标本取出装置移除,以便于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完全向远侧平移以及标本口袋的部署。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轴包括定位在沟槽近侧的挠性的指状部。挠性的指状部从内轴向外延伸并且定位成:当内轴移动到完全缩回位置时,来从运送楔下面穿过到运送楔近侧的部位。挠性的指状部在内轴的完全缩回位置中抵靠运送楔的交接部偏置,以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向远侧移动,直到运送楔从标本取出装置移除为止。

在一些实施例中,交接部包括相对表面,该相对表面限定定形为可滑动地接纳内轴的凹口。

在实施例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布置在外轴内的剥离板,该外剥离板能够与标本口袋可选择性地部署。内轴包括近侧手柄,当运送楔插入壳体的凹槽内时,该近侧手柄与壳体间隔距离d。距离d表示:当运送楔被移除以从外轴部署剥离板时,使内轴相对于壳体向远侧平移所需要的驻留距离(dwell distance)。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防止标本取出装置的标本口袋的非有意部署的方法包括:提供标本取出装置,该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具有限定在其中的凹槽的壳体,连接到壳体并且从壳体向远侧延伸的外轴,该外轴限定延伸贯通其中的纵向镗孔,布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并且能够从完全缩回位置通过纵向镗孔平移到延伸位置的内轴,该内轴限定近侧止动表面,被支撑在内轴的远侧端上的支撑机构,在支撑机构上被支撑于内轴的远侧端处的标本口袋,以及可移除的运送楔,该可移除的运送楔具有在其远侧端处的交接部,该交接部构造为在允许内轴平移穿过其的同时接纳内轴的外周;以及将运送楔插入穿过壳体中的凹槽,从而使得交接部与内轴的止动表面接合,以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远侧平移到延伸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部署标本取出装置的标本口袋的方法包括:提供标本取出装置,该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在其中限定有凹槽的壳体,连接到壳体并且从壳体向远侧延伸的外轴,该外轴限定延伸贯通其中的镗孔,布置在外轴的镗孔内并且能够平移穿过镗孔的内轴,该内轴限定狭槽,构造为将标本取出装置的标本口袋可释放地支撑在其远侧端处的支撑机构,布置于在内轴上的狭槽的近侧的挠性的指状部,布置在内轴的近侧端处的止动表面,以及可移除的运送楔,该可移除的运送楔包括在其远侧端处的交接部,该交接部构造为在允许内轴平移穿过的同时包围内轴的外周;将交接部插入穿过壳体中的凹槽,从而使得交接部与内轴的近侧端处的止动表面接合,以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初始向远侧平移;使内轴相对于壳体从第一位置向近侧平移到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中,止动表面与运动楔的交接部接合以防止内轴的向远侧平移,在第二位置中,运送楔的交接部与内轴的狭槽对准;通过壳体中的凹槽和内轴中的狭槽来移除运送楔;使内轴相对于壳体向远侧平移以部署标本口袋。

在一些实施例中,向近侧平移步骤包括:将挠性的指状部抵靠运送楔的交接部偏置,并且然后当内轴完全平移到第二位置时,将在交接部的近侧上的挠性指状部释放而与交接部接合,以防止内轴的向远侧移动,直到运送楔被移除为止。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从壳体向远侧延伸并且限定纵向镗孔的外轴;以及可移动地布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的内轴。内轴限定凸轮狭槽,该凸轮狭槽沿着内轴的外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将第一部分的远侧端与第二部分的远侧端连接的沟槽。凸轮狭槽的第二部分具有比第一部分的长度大的长度。支撑机构紧固到内轴的远侧端并且标本口袋在内轴的远侧端处被支撑于支撑机构上。扭力弹簧具有与壳体固定地接合的第一端和可滑动地被接纳在凸轮狭槽内的第二端,并且扭力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内轴处于部分缩回位置时,扭力弹簧的第二端最初定位在凸轮狭槽的第一部分的近侧端处,以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进一步向远侧平移。在内轴从部分缩回位置缩回到完全缩回位置时,扭力弹簧的第二端能够从凸轮狭槽的第一部分的近侧端移动到凸轮狭槽的第一部分的远侧端,其中,当扭力弹簧的第二端到达凸轮狭槽的第一部分的远侧端时,扭力弹簧的张力导致扭力弹簧的第二端平移穿过凸轮狭槽的沟槽至凸轮狭槽的第二部分。当扭力弹簧的第二端定位在凸轮狭槽的第二部分中时,内轴可以相对于壳体沿着凸轮狭槽的第二部分向远侧平移到延伸位置,以部署标本口袋。

在一些实施例中,剥离板在标本口袋的近侧布置在外轴的远侧端内,并且能够与标本口袋选择性地部署。凸轮狭槽的第二部分具有比凸轮狭槽的第一部分大了距离“X”的长度,并且其中,距离“X”表示:使内轴相对于壳体向远侧平移以部署布置在外轴内的剥离板所需要的驻留距离。

在实施例中,内轴和外轴构造为防止内轴相对于外轴的旋转。

在某些实施例中,凸轮狭槽的第二部分的远侧端与凸轮狭槽的第一部分的远侧端纵向对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轮狭槽的第二部分的近侧端比凸轮狭槽的第一部分的近侧端进一步向近侧延伸了距离X,距离X允许内轴移动到延伸位置。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部署标本取出装置的标本口袋的方法包括:提供标本取出装置,该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连接到壳体并且从壳体向远侧延伸的外轴,该外轴限定延伸贯通其的镗孔,布置在外轴的镗孔内并且能够平移穿过镗孔的内轴,该内轴包括构造为在内轴的远侧端处可释放地支撑标本取出装置的标本口袋的支撑机构,该内轴包括限定在内轴的外周中的凸轮狭槽,该凸轮狭槽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以及限定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沟槽;将扭力弹簧的第一端接合到壳体并且将扭力弹簧的第二端定位成在内轴相对于壳体平移时在凸轮狭槽内搭行,其中,扭力弹簧的第二端最初定位在凸轮狭槽的第一部分的近侧端处,以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初始的向远侧平移;使内轴相对于壳体向近侧平移,以使扭力弹簧的第二端在凸轮狭槽内从在凸轮狭槽的第一部分的近侧端处的第一位置,来移动到在凸轮狭槽的第一部分的远侧端处的第二位置,以允许扭力弹簧的第二端在扭力弹簧的偏置下在沟槽内转移到凸轮狭槽的第二部分的远侧端;以及使内轴相对于壳体向远侧平移,以部署标本口袋。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从壳体向远侧延伸的外轴,该外轴限定纵向镗孔;内轴,其布置在外轴的纵向镗孔内并且限定沿着内轴的长度延伸的凸轮狭槽,该凸轮狭槽限定近侧端和远侧端;以及可移除的运送楔。可移除的运送楔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从本体的上表面延伸的凸缘。该凸缘具有在其远侧端处的指状部,该指状部定尺寸成在内轴的凸轮狭槽内搭行。指状部能够通过凹口插入凸轮狭槽中。至少一个支撑件从本体延伸出并且构造为与壳体接合。运送楔的指状部构造为被接纳在凸轮狭槽的近侧端内,以当内轴处于部分缩回位置时,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向远侧平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轴支撑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构造为在内轴的远侧端处可释放地支撑标本取出装置的标本口袋。内轴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在凸轮狭槽的远侧端处的第二位置,其中,在该第一位置中,指状部与凸轮狭槽的近侧端配合以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向远侧平移,在第二位置中,指状部在凸轮狭槽内的定向允许运送楔的移除以及内轴相对于壳体的随后向远侧平移,以便于部署标本口袋。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支撑件包括从本体的相对端延伸的一对侧向支撑件。

在实施例中,凸轮狭槽的远侧端限定凹口,该凹口构造为允许运送楔从内轴和壳体移除。

在某些实施例中,运送楔还包括可移除的突起,该可移除的突起构造为被抓握以便于运送楔从内轴和壳体移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轮狭槽的远侧端包括定位在凹口近侧的斜坡状表面。

在实施例中,在内轴相对于壳体向远侧平移期间,指状部与斜坡状表面的接合提供给临床医生触觉反馈。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状部抵靠斜坡状表面的偏置导致指状部搭扣到凹口中,以提供触觉反馈。

在某些实施例中,指状部布置在凹口内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向远侧平移,直到运送楔被移除为止。

在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从本体的相对侧部延伸出的指环,并且一个或多个支撑件中的每个支撑件构造为与指环中的相应一个指环接合,以使运送楔抵靠壳体稳固。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连接到壳体并且从壳体向远侧延伸的外轴,该外轴限定延伸贯通其的镗孔;以及可移动地布置在外轴的镗孔内并且能够平移穿过镗孔的内轴。内轴包括具有近侧端和远侧端的凸轮狭槽并且支撑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构造为在其远侧端处可释放地支撑标本口袋。可移除的运送楔包括具有凸缘的本体,该凸缘从本体的上表面延伸出。凸缘具有定尺寸成在凸轮狭槽内跨置的指状部。内轴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在凸轮狭槽的远侧端处的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中,指状部与凸轮狭槽的近侧端配合以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向远侧平移,在第二位置中,指状部在凸轮狭槽内的定向允许运送楔从标本取出装置移除以及内轴相对于壳体的随后向远侧平移。

在实施例中,运送楔还包括可移除的突起,该可移除的突起构造为便于运送楔从内轴和壳体移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轮狭槽的远侧端包括横向凹口,该横向凹口便于运送楔从内轴和壳体移除。

在某些实施例中,凸轮狭槽的远侧端包括斜坡状表面,该斜坡状表面构造为随着指状部平移穿过凸轮狭槽时偏置指状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内轴相对于壳体向远侧平移期间,指状部抵靠斜坡状表面的偏置给临床医生提供触觉反馈。

在实施例中,指状部抵靠斜坡状表面的偏置导致指状部搭扣到凹口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状部在被定位在凹口内时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向远侧平移,直到运送楔被移除为止。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防止标本取出装置的标本口袋的非有意部署的方法包括:提供标本取出装置,该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连接到壳体并且从壳体向远侧延伸的外轴,该外轴限定延伸穿过其的镗孔,布置在外轴的镗孔内并且平移穿过镗孔的内轴,该内轴包括限定在其中的凸轮狭槽,该凸轮狭槽沿着内轴延伸,该凸轮狭槽包括近侧端和远侧端,以及可移除的运送楔,该可移除的运送楔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从其上表面延伸出的凸缘,该凸缘具有在其远侧端处的指状部,该指状部定尺寸成在凸轮狭槽内跨置,以及从本体延伸并且构造为与壳体接合的至少一个支撑件;以及将可移除的运送楔接合到壳体和内轴,从而使得凸缘的指状部布置成与凸轮狭槽的近侧端成抵接关系,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初始向远侧平移。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中,一种部署标本取出装置的标本口袋的方法包括:提供标本取出装置,该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连接到壳体并且从壳体向远侧延伸的外轴,该外轴限定延伸贯通其的镗孔,布置在外轴的镗孔内并且能够平移穿过该镗孔的内轴,且该内轴包括构造为在其远侧端处可释放地支撑标本取出装置的标本口袋的支撑机构,该内轴包括沿着其延伸且限定在其中的凸轮狭槽,该凸轮狭槽包括近侧端和具有限定在其中的凹口的远侧端,以及可移除的运送楔,该可移除的运送楔包括本体,该本体具有从本体的上表面延伸出的凸缘,该凸缘在其远侧端处具有指状部,该指状部定尺寸成在凸轮狭槽内跨置,以及从本体延伸出并且构造为与壳体接合的至少一个支撑件;将可移动的运送楔接合到壳体和内轴,从而使得弹簧状凸缘的指状部布置成与凸轮狭槽的近侧端处于抵接关系,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初始向远侧平移;使内轴相对于壳体缩回,从而使得弹簧状凸缘的指状部沿着凸轮狭槽搭行并且在其远侧端处的凹口中达到最低点;从壳体和内轴移除运送楔;以及使内轴相对于壳体向远侧平移,以部署标本口袋。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公开了一种剥离板,该剥离板用于与具有限定内径的细长的中空外轴的标本取出装置一起使用。剥离板包括前端,该前端包括主轴线和次轴线。主轴线的宽度大于外轴的内径并且次轴线的宽度小于外轴的内径。前端包括限定在其中并且穿过其延伸到尾端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第一孔口构造为接纳标本取出装置的支撑机构,并且第二孔口构造为接纳缝合线。剥离板能够从外轴的内周内的缩回构造部署到外轴外侧的部署构造,其中,当剥离板处于部署构造中时,剥离板的前端构造为使标本口袋与支撑机构断开联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剥离板处于缩回构造时,剥离板相对于限定成通过细长中空外轴的纵向轴线以第一角度定向,并且其中,当剥离板布置在部署构造中时,剥离板相对于纵向轴线以第二角度定向。

在实施例中,剥离板的前端包括两个第二孔口,每个第二孔口都构造为接纳缝合线的相应部分。

在某些实施例中,剥离板限定在前端与尾端之间延伸的斜的周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周壁的斜面限定与前端的角度,该角度便于剥离板在外轴的内周内以第一角度适当定向。

在实施例中,周壁的斜面的角度在25度到45度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剥离板的第一角度在1度到75度的范围内。

在某些实施例中,剥离板的第二角度在76度到90度的范围内。

在实施例中,剥离板的前端包括成倒角的前边缘,以便于剥离板从外轴的部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孔口包括圆形构造。可替代地,第一孔口包括直线形构造。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剥离板被部署并且剥离板被向近侧迫压时,主轴线的宽度防止剥离板再次进入外轴的内周。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描述了一种剥离板,该剥离板用于与具有限定内径的细长中空外轴的标本取出装置一起使用。剥离板包括前端,该前端包括主轴线和次轴线。主轴线的宽度大于外轴的内径并且次轴线的宽度小于外轴的内径。前端包括限定在其中并且穿过其延伸到尾端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第一孔口构造为接纳标本取出装置的支撑机构,并且第二孔口构造为接纳缝合线。剥离板具有限定在前端与尾端之间的周壁,该周壁是斜的,以便于剥离板从外轴的内周内的缩回构造部署成外轴外侧的部署构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剥离板的前端构造为使标本口袋与支撑机构断开联接。

在实施例中,前端包括顶部和底部,并且其中,周壁的斜面从前端的顶部和底部以相同的角度朝向尾端延伸。

在某些实施例中,尾端包括凸出部,该凸出部从尾端向外延伸并且包围第一孔口。当剥离板布置在缩回构造中时,凸出部面向近侧。凸出部构造为与外轴的内周接合以使剥离板在其中居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包括半圆形构造。

在实施例中,剥离板的主轴线的宽度防止剥离板再次进入外轴的内周。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描述了一种剥离板,该剥离板用于与具有限定内径的细长中空外轴的标本取出装置一起使用。剥离板具有由相对端部限定的细长筒状部并且具有长度L。筒状部包括限定在其中的孔口以及接近于孔口的离隙(relief),该孔口构造为接纳缝合线,该离隙限定为沿着筒状部的外周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离隙构造为便于缝合线穿过孔口。剥离板能够从外轴的内周内的缩回构造部署到外轴外侧的部署构造。长度L大于外轴的内径,从而使得一旦剥离板从缩回构造被部署,就防止剥离板再次进入内周。

在一些实施例中,剥离板构造为使得,相对的端部接触外轴的任一侧以便于标本口袋与口袋支撑机构断开联接。

在实施例中,外端部包括第一直径并且细长筒状部包括具有第二直径的中间部,该第二直径大于第一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部包括限定贯穿其的孔口。

在某些实施例中,细长筒状部从中间部到外端部成锥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外端部包括限定在其中的凹部,该凹部构造为与外轴的内周边缘接合,以便于标本口袋与口袋支撑机构断开联接。

在实施例中,外端部中的每个外端部都包括限定在其中的凹部。每个相应的凹部被构造为与外轴的内周边缘的相对部分接合。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中,描述了一种剥离板,该剥离板用于与具有限定内径的细长中空外轴的标本取出装置一起使用。剥离板包括由前端和尾端限定的细长筒状部。细长筒状部包括限定为贯穿其的孔口,该孔口构造为接纳标本取出装置的支撑机构。剥离板能够从外轴的内周内的缩回构造部署到外轴外侧的部署构造。尾端包括限定在其中的至少一个细长缝隙,该至少一个细长缝隙至少部分地朝向前端延伸。该至少一个细长缝隙构造为允许剥离板向内挠曲,以便于剥离板插入外轴的内周中。至少一个突起状活动铰链布置在细长筒状部的外周表面上。一旦剥离板被部署,该至少一个活动铰链被偏置而自部署并且从细长筒状部的外周表面向外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细长缝隙包括多个细长缝隙。

在实施例中,该多个突起状活动铰链插置于多个细长缝隙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剥离板布置在缩回构造中时,剥离板的前端在外轴的内周内面向近侧。

在某些实施例中,剥离板抵抗多个缝隙的偏置而在压缩状态下被定位在外轴的内周内。

在实施例中,沿着细长筒状部的外周表面布置的多个突起状活动铰链构造为:从当剥离板布置于在外轴的内周内的缩回构造中时相对于细长筒状部的外周表面的平齐构造自部署成当剥离板外部化成部署构造时相对于细长筒状部的外周表面的延伸构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剥离板被部署并且剥离板被向近侧迫压时,突起状活动铰链构造为接触外轴的内周边缘,以便于使标本口袋与口袋支撑机构断开联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当剥离板被部署并且剥离板被向近侧迫压时,突起状活动铰链防止剥离板再次进入外轴的内周。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将在下文中描述本公开的标本取出装置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标本取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标示细部区域;

图2A是在固持构件处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口袋与内轴的连接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标本取出装置的立体图,标本取出装置的内轴示出为处于完全缩回构造;

图4是图1所示的标本取出装置的壳体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其中,内轴的滑块和壳体的止动构件以虚线形式示出,以示出当内轴处于完全缩回构造时,滑块相对于止动构件的位置;

图5是壳体的远侧端的放大立体图,其中,外轴的从壳体延伸出的部分被移除,以示出继滑块相对于止动构件向远侧移动之后,滑块的部件的空间关系;

图6是标本取出装置的远侧端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内轴的支撑机构处于部署构造;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标本取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标示细部区域;

图9A是构造为与图7所示的标本取出装置一起使用的剥离板的放大立体图;

图9B是图9A所示的剥离板的前端放大视图;

图9C至图9G是根据本公开的剥离板的其他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H至图9J是根据本公开的剥离板的筒状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K是根据本发明的剥离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是图10所示的标本取出装置的立体图,剥离板示出为在延伸位置;

图11是图10所示的标示细部区域;

图12A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标本取出装置的示意图,口袋处于部分缩回位置;

图12B是图12A所示的标本取出装置的示意图,内轴处于完全延伸构造并且标本取出装置的口袋和剥离板被部署;

图13是图12A和图12B所示的标本取出装置的近侧端的立体图,示出外轴的近侧端与内轴分开,致动装置与内轴的远侧孔口接合;

图14是图12A所示的标本取出装置的近侧端的放大立体图,其示出内轴和致动装置,致动装置与内轴的远侧孔口接合;

图15是图12A所示的标本取出装置的近侧端的放大立体图,外轴以局部断面图示出;

图16是图12A所示的标本取出装置的近侧端的剖视图,内轴示出为处于部分缩回构造中并且致动装置被接纳在内轴的远侧孔口中;

图16A是图12A所示的标本取出装置的近侧端的剖视图,其中,随着内轴从部分缩回位置朝向完全缩回位置移动,外轴上的棘爪接合致动装置的臂上的凸起;

图16B是随着内轴从部分缩回位置朝向完全缩回位置移动,外轴上的棘爪已经将致动装置的臂上的凸起从远侧孔口推动之后的状态下的图12A所示的标本取出装置的近侧端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2A所示的标本取出装置的近侧端的剖视图,其中内轴处于完全缩回位置,致动装置的臂上的凸起被接纳在内轴的近侧孔口中;

图18是标本取出装置的近侧端的剖视图,其中随着内轴和致动装置从完全缩回位置朝向延伸位置移动,致动轴的凸起被接纳在内轴的近侧孔口中;

图19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标本取出装置在部件分离的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0是沿着图19中的线段20-20截取的剖视图,其中,标本取出装置的致动装置和内轴示出处于用于使标本取出装置的内轴相对于外轴移动的锁定构造;

图21是致动装置和内轴的剖视图,其中,致动装置示出为处于用于将图19所示的标本取出装置的口袋系紧的未锁定构造中;

图2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包括锁定构件的标本取出装置的近侧端的示意图;

图23A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标本取出装置的示意图,该标本取出装置具有内轴、壳体以及凸轮锁紧件,该凸轮锁紧件构造为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非有意的初始向远侧前进;

图23B是图23A的凸轮锁紧件的放大视图;

图23C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大幅放大的视图,其示出当凸轮锁紧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布置在壳体上的枢轴与限定在凸轮锁紧件中的枢轴孔的内周的接合;

图24A至图24D是示出随着内轴向近侧平移并且凸轮锁紧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操作顺序的示意图,其中第一位置用于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向远侧前进,第二位置允许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向远侧前进;

图25A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标本取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5B是能够与图25A的标本取出装置一起使用的可移除的运送楔的侧视立体图;

图26至图27是图25A所示的标本取出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可移除的运送楔定位成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初始向远侧平移;

图28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标本取出装置的内轴和扭力弹簧的侧视图,其中内轴处于部分缩回位置;

图29是随着扭力弹簧从凸轮狭槽的第一部分转移到凸轮狭槽的第二部分,内轴已经移动到完全缩回位置之后的状态下的图28所示的内轴和扭力弹簧的侧视图;

图30至图33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标本取出装置的示意图,该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内轴以及构造为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初始向远侧平移的扭力弹簧;以及

图34A至图38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标本取出装置的示意图,该标本取出装置具有防止内轴相对于壳体的初始向远侧平移的可移除的运送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手术装置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若干图的每一幅图中的相同或者相应的元件。如本文使用的,术语远侧指的是器具的离临床医生最远的部分,而术语近侧指的是器具的离临床医生最近的部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不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功能或者构造,以避免在不必要的细节上使本公开模糊不清。

如参考本公开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腹腔镜和内窥镜是可互换的,并且指的是具有用于插入插管中或者皮肤中的小切口中的相对窄的操作部的器械。腹腔镜检查和内窥镜检查还指微创手术操作。相信本公开可以用在如下的任何操作中:如在微创操作中使用插管或不使用插管的情况下,到身体内部的进入口限制为相对小的切口。此外,如本文使用的,术语临床医生指的是包括医生、护士以及支持人员的医务人员。

参考图1至图6,并且首先参考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标本取出装置10。标本取出装置10包括壳体12、外轴14以及内轴16。标本取出装置10(以及与其相关联的部件)可以由任何合适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例如塑料形成。在实施例中,注塑成型制造工艺可以用于形成壳体12、外轴14以及内轴16。

壳体12和外轴14限定纵向镗孔并且具有大致细长的构造。纵向镗孔构造为可滑动地接纳内轴16。壳体12可以形成为整体部件或者形成为两半分开的部件,该两半分开的部件通过一种或者多种合适的联接方法(例如,一种或者多种合适的粘合剂)而彼此联接。在壳体12形成为两半分开的部件的情况下,凹进部/棘爪(没有明确示出)可以被使用以便于耦合两半分开的部件。壳体12包括手柄,例如,一对对置的侧向环13a、13b(图1),该手柄允许临床医生抓握并且操纵标本取出装置10。替代性地,可以设想其他手柄构造。

一个或多个止动构件,例如凸台(或者凹部)18(在图1以及图3至图5中以虚线形式示出),沿着壳体12的内壁限定并且构造为与内轴16可释放地接合,以限制内轴16相对于外轴14的向远侧平移,这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讨论。其他装置和/或部件(例如,棘爪、凸起等)可以代替凸台18使用,以与内轴16接合。

外轴14从壳体12向远侧延伸并且包括大致管状构造,如上所述,该外轴限定纵向镗孔。外轴14构造为可滑动地接纳内轴16并且限定贯穿其的纵向轴线“A-A”。外轴14被定尺寸成插入通过用于内窥镜或者腹腔镜操作的套管针、插管或者固有的身体外口。具有适当构造的孔口20设置在外轴14的远侧端处并且被定尺寸且构造为允许包括口袋22(图1)的内轴16的进入和离开。外轴14经由一种或多种合适的联接方法(例如,焊接等、粘合剂)联接到壳体12。替代性地,外轴14可以与壳体12一体地形成。

继续参考图1至图6,内轴16具有大致细长构造并且可移动地定位在外轴14内。内轴16能够在外轴14内平移,以将口袋22从完全缩回构造移动到延伸或者部署构造。在完全缩回构造中,口袋22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外轴14的远侧端内,以将标本取出装置10穿过进入口件放置(图3和图4示出内轴16处于完全缩回构造中;为了清晰,在图3中未示出口袋22)。在延伸或者部署构造中,口袋22布置在外轴14外侧,以将目标组织放置在口袋22内。

根据本公开,如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的,随着口袋22从完全缩回构造移动到延伸构造时,口袋22移动到释放构造,以便于使口袋22与内轴16断开联接,以使得口袋22可以被系紧并且从患者移除。为此,内轴16支撑通过联接构件40联接到固持构件26(图2)的滑块24。固持构件26和滑块24构造为:在内轴16从完全缩回位置移动到延伸位置时,便于口袋22与设置在内轴16(见图3)的远侧端30(图6)处的支撑机构28分开。

参考图2和图2A,固持构件26包括分别具有左侧部27a和右侧部27b的分叉构造,该左侧部和右侧部在固持构件26的近侧端32处结合。左侧部27a和右侧部27b可以包括金属丝、杆等。在固持构件26处于最远侧位置(如图2A所示)的状态下,固持构件26的左侧部27a和右侧部27b延伸穿过限定在内轴16的侧部凸起34中的对应的狭槽33。每个侧部凸起34构造为可释放地被接纳在通过口袋22(图1、图2以及图6)的突起部39a和39b限定的对应孔口36(图1)内。口袋22的左突起部39a和右突起部39b设置为邻近于口袋22的近侧端41(图1),并且从其向近侧延伸,以可释放地联接到内轴16上的对应的侧部凸起34。在固持构件26处于最远侧位置的状态下,固持构件26的左侧部27a和右侧部27b防止突起部39a、39b变成与凸起34脱离。固持构件26能够相对于内轴16从最远侧位置移动到最近侧位置,以允许临床医生将口袋22从支撑机构28断开联接,如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的。

参考图2和图5,联接构件40,其可以为金属丝、线缆、杆等形式,被构造为将固持构件26联接到滑块24。具体地,联接构件40包括远侧钩部42(图2)和近侧钩部44(图5),其中该远侧钩部固定地或者可释放地联接到固持构件26的近侧端32,该近侧钩部固定地或可释放地联接到滑块24的远侧端46。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使用将联接构件40联接到固持构件26和滑块24的其他联接方法。例如,可以除去近侧钩部44和远侧钩部42,并且可以将联接构件40的近侧端和远侧端直接地锡焊、钎焊或者熔接到固持构件26和滑块24的相应的近侧端32和远侧端46。

参考图2、和图4至图5,滑块24具有大致细长构造并且安置在由内轴16的顶壁部50所限定的凹口48(图4和图5)内。滑块24能够沿着凹口48滑动,以在凹口48内的远侧位置与近侧位置之间移动。滑块24包括弹性的指状部52,该指状部包括构造为与壳体12的凸台18接触的远侧端54。适当构造的可选的切口56(图5)可以设置在指状部52的远侧端54处,以与设置在凸台18上的对应的机械交接部接合,以便于弹性的指状部52与凸台18的接合。滑块24的远侧端46限定孔口(没有明确示出),该孔口构造为接纳联接构件40的近侧钩部44。如将理解的,在近侧钩部44不与联接构件40一起使用的实施例中,滑块24可以不形成有孔口,并且联接构件40的近侧端可以以任何已知的方式——例如经由熔接——附接到滑块24。

参考图1和图6,支撑机构28包括两个挠性或者弹性构件58和60,该挠性或者弹性构件形成打开的叉状构造。挠性或者弹性构件58、60可以由弹簧钢、NitinolTM等形成。在所示实施例中,弹性构件58、60在支撑机构28的近侧端处结合并且经由一种或多种合适的联接方法联接到内轴16的远侧端3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例如,内轴16的远侧端30围绕支撑机构28的弹性构件58和60的近侧端二次成型。

弹性构件58、60构造为:从当口袋22处于定位在外轴14内的缩回构造时的受应力或非膨胀状态移动到当口袋22处于从外轴14部署时的不受应力或者膨胀状态。在不受应力或者膨胀状态下,弹性构件58、60共同形成大致圆形或者钩状构造,以支撑口袋22的开口15的周缘,例如见图1。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弹性构件58、60可以形成许多构造形状,诸如,大致椭圆形。

根据本发明,弹性构件58、60构造为将口袋22可释放地联接到内轴16的远侧端。具体地,弹性构件58、60可以被进给穿过围绕口袋22的上端设置的合适构造的管状部或者套筒17(图6)。当固持构件26从内轴16的侧部凸起24脱离时,内轴16在外轴14内的向近侧移动导致口袋22的近侧部41与外轴14的远侧端接触。在口袋22与外轴16的远侧端接合之后,内轴16沿向近侧方向进一步向近侧移动到外轴14内导致弹性构件58、60滑出口袋22的套筒17,以使口袋22与弹性构件58、60断开联接,如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的。

再次参考图1,手柄——例如,指环23——设置在内轴16的近侧端处并且构造为便于内轴16相对于外轴14和壳体12的移动,例如经由临床医生的手动抓握。可以想到其他手柄构造。肚带牵拉器62经由压配合或者摩擦接合而可移除地联接到指环23,并且构造为如本领域已知的那样在组织标本放置在口袋中之后闭合口袋22。更具体地,肚带牵拉器62连接到缝合线“S”。缝合线“S”的远侧端联接到口袋22(图6)。例如,缝合线“S”可以如本领域已知的那样围绕口袋22的开口15延伸穿过封套17。在实施例中,肚带可以为细线、金属丝、线缆等形式。在使用中,在口袋22与外管14的远侧端抵接并且口袋22与支撑机构28断开联接之后,肚带牵拉器62能够相对于外管14向近侧牵拉,以向近侧拉缝合线“S”从而闭合口袋22的开口15(图1)。

口袋22可以由能够形成挠性的可蹋缩构件或膜状物的任何合适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例如,尼龙、聚氨酯、防破裂尼龙或者胶乳)制成。口袋22包括大致管状或者细长构造,该构造由限定开口15的可打开且可闭合的上部(或者口部)19和闭合的下部21限定(图1)。上部19包括套筒17,该套筒构造为将弹性构件58、60接纳在其中且接纳缝合线“S”(图6)的远侧部。在所示实施例中,缝合线“S”的远侧部定位成穿过套筒17的一端并且在套筒17的另一端处联接到口袋22或者取出装置10的远侧端。因此,当肚带牵拉器62被向近侧牵拉时,缝合线“S”闭合上部19的开口15。

标本取出装置10可以在口袋22处于部署构造并且内轴16处于部分缩回位置的状态下被包装和运送。如上所述,在口袋22被部署的状态下运送标本取出装置10将使得在口袋22中形成记忆褶皱的可能性最小。在使用前,内轴16可以相对于外轴14从部分缩回位置向近侧移动到缩回位置,以将口袋22定位在外轴14内,以便于将外轴14插入穿过小的切口或者插管。随着内轴16相对于外轴14从部分缩回位置朝向完全缩回位置向近侧移动,滑块42的弹性指状部52经由与凸台18的接合而向下偏斜,以允许滑块24移动到凸台18的近侧。在这样做时,口袋22至少部分地被拉到外轴14中。在这个位置中,滑块24定位在限定在内轴16上的凹口48的远侧端处。此后,外轴14可以插入通过患者上的固有的或者人造的外口并且定位成与目标组织邻近。如下所述,固持构件26相对于内轴16的移动引起固持构件26从内轴16的侧部凸起34脱离。更具体地,当内轴16相对于外轴14向远侧移动以将口袋22从外轴14部署时,滑块24的指状部52(图4)的远侧端54将暂时与凸台18接合,以防止滑块24和固持构件26随着内轴16向远侧移动。内轴26独立于滑块24和固持构件26的移动导致:当内轴16朝向延伸位置移动时,固持构件26的部分27a、27b与侧部凸起34的狭槽33分离。

指状部52的远侧端54保持与凸台18接合,直到内轴16相对于滑块24和外轴14的向远侧平移导致限定凹口48的内轴16的顶壁50(图4)接触指状部52为止。顶壁50沿着指状部52的顶表面滑动并且将指状部52向下推动而与不与凸台18接合,以使得滑块24可以再次随内轴16一起相对于外轴14(图5)向远侧移动。内轴16相对于外轴14的继续向远侧移动最终使口袋22移动到部署构造(为了清晰,图6示出口袋22的顶部)。

在口袋22被部署并且手术操作完成之后,内轴16可以被退回到外轴14中,以将口袋22与内轴16分离。这种分离力通过临床医生向近侧牵拉在内轴16的近侧端处的手柄23而产生。更具体地,一旦口袋22的突起部39a、39b不再通过固持构件26而锁钉到内轴16的左右的凸起34上,相对于外轴14向近侧牵拉内轴16就会导致口袋22的近侧端抵接外轴14的远侧端。结果,当内轴16被退回到外轴14中时,突起部39a和39b脱离凸起34,以使口袋22与内轴16分开。凸起34可以具有近侧倒角34a(图6),以便于与突起部39a、39b分开。此后,随着内轴16缩回到外轴14中,导致支撑机构28的弹性构件58、60滑出口袋22的套筒17,直到支撑机构28的弹性构件58、60不再支撑口袋22为止。

一旦口袋22已经与内轴16断开联接,临床医生就可以使肚带牵拉器62与内轴16的指环23分离。在一个实施例中,缝合线“S”可以与内轴16分离并且内轴可以从外轴14退回。在内轴16被移除的状态下,缝合线“S”的其余部分纵向延伸穿过外轴14。牵拉缝合线“S”导致缝合线“S”围绕口袋22的开口15绷紧,以闭合开口15。然后,外轴14可以从手术部位退回,仅仅将闭合的口袋22留在手术部位内,以及缝合线“S”的一部分延伸穿过切口。

不同于典型地用于与被折叠或卷起且存储在标本取出装置的外轴内的口袋联用而被运送的常规的标本取出装置,本标本取出装置10可以被运送,用于与例如在外轴14外侧处于非折叠和部署构造的口袋22一起使用。这种布置可以克服典型地与常规的标本取出装置相关联的缺点,例如,减小在口袋22上形成记忆褶皱的可能性,如果不能除去。

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上述内容以及参考各个附图将会理解的是,还可以对本公开作出某些修改而不背离总体范围。例如,一个或多个装置或部件可以用于辅助将口袋22与支撑机构28的弹性构件58、60分开。

例如,图7示出包括剥离板170的标本取出装置110。剥离板170构造为被接纳在标本取出装置110的外轴114内,并且当内轴116移动到完全延伸位置时被部署,以辅助口袋122与支撑机构128(图8)分开。标本取出装置110与标本取出装置10相似。因此,仅仅在此描述标本取出装置110独有的那些特征。

参考图7和图8,剥离板170能够从缩回构造移动到部署构造,其中,在缩回构造中,剥离板170布置在标本取出装置110的外轴114的远侧端内,在部署构造中,剥离板170布置在外轴114(图11)外侧。如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在缩回构造中,剥离板170可以以相对于限定穿过外轴114的纵向轴线“A-A”的第一角度θ°来定向(如图8所示)。剥离板170的第一角度θ°可以在从大约1度到大约75度的范围内。

参考图9A-图9B,在实施例中,剥离板170包括限定主轴线“B-B”和次轴线“C-C”的大致椭圆构造。次轴线“C-C”的宽度小于外轴114的内径,并且主轴线“B-B”的宽度大于外轴114的内径。注意的是,使得主轴线“B-B”大于外轴114的内径防止:在剥离板170已经从外轴114部署之后,剥离板170被移回到外轴114中。剥离板170的前端175包括大致平面构造,该构造具有在剥离板的前端175与尾端173之间延伸的大致卵形周壁179。周壁179可以相对于剥离板170的平面的前端175以大约25度到大约45度范围内的角度成斜面,以允许周壁179与外轴114(图8)的内表面摩擦接合。如所示,剥离板170的周壁179的角度基本上平行于外轴114的内表面,以允许剥离板170从外轴部署,如将在下文进一步描述的。

继续参考图9A-图9B,剥离板170包括限定穿过其中的第一孔口171和第二孔口172。剥离板170的第一孔口171具有大致圆形形状并且构造为接纳支撑机构128(图8)的弹性构件158、160。

第二孔口172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并且构造为接纳标本取出装置110的缝合线“S”(图11)。在实施例中,第二孔口172可以进一步由第一上部176a、第二上部176b以及下部176c限定。第一上部176a和第二上部176b中的每一者可以由大致环向壁177a、177b限定,并且下部176c可以由大致凹形的下壁178限定。第一上部176a和第二上部176b定尺寸成与缝合线“S”成比例,以随着缝合线“S”被牵拉穿过第一上部176a或者第二上部176b而对缝合线“S”施加拖拽力。在一个实施例中,缝合线“S”穿过第一上部176a或第二上部176b中的一个,延伸穿过套筒并且围绕口袋122中的开口延伸,并且然后返回穿过剥离板170中的另一个开口176a、176b,在该另一个开口176a、176b处,缝合线“S”被紧固到剥离板170的尾端173。当缝合线“S”被向近侧牵拉时,缝合线“S”系紧口袋122中的开口。

相对的第一沟槽180a和第二沟槽180b分别设置在剥离板170的第一上部176a与下部176c之间以及第二上部176b与下部176c之间。随着缝合线“S”被向近侧牵拉以闭合标本取出装置110的口袋122(例如,见图7)时,相对的第一沟槽180a和第二沟槽180b帮助将缝合线“S”分别引导到第一上部176a和第二上部176b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第一孔口171和第二孔口172可以分别为具有尖的或者弯曲/凹的拐角或边缘的任何已知的构造,诸如,圆形、卵形、方形、矩形、Y形或者X形。而且,第一孔口171和第二孔口172中的每一者的内壁可以相对于剥离板170的前表面例如向内或者向外成角度。

参考图10至图11,剥离板170被支撑在构造为支撑口袋122的支撑机构128的弹性构件158、160上。在图7至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口袋122的突起部39a、39b(图1)构造为围绕剥离板170的次轴线“C-C”(图9A)延伸,用于联接到设置在标本取出装置110的内轴116上的侧部凸起134(图8)。

如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在标本取出装置110的使用中,内轴116能够从部分缩回位置移动到完全缩回位置,并且然后移动到完全延伸位置。在处于运送位置的内轴116的部分缩回位置中(图7和图12A),口袋122被部署,但剥离板170定位在外轴114内。在这个位置中,如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的,锁钉构件防止内轴114前进到完全延伸位置,直到内轴116首先移动到完全缩回位置为止。内轴116移动到完全缩回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释放锁钉构件——将口袋拉到外轴114中以便于外轴114插入穿过小的切口或者插管。内轴116从完全缩回位置移动到延伸位置(图11和图12B)将口袋122再部署,将剥离板170部署,并且如上述针对图1至图6描述的那样使得固持构件26从凸起34(图2A)脱离,以便于口袋122与内轴116分开。

图9C至图9K示出用于与本公开一起使用的剥离板1170、1270、1370、1470、1570、1670、1770、1870以及1970的替代性实施例。如可以理解的,这些公开的剥离板1170、1270、1370、1470、1570、1670、1770、1870以及1970中的任何一个剥离板可以与在本申请中示出和描述的标本取出装置中的任何一个标本取出装置——例如,标本取出装置10和/或1110——一起使用,以辅助将口袋122与支撑机构28、128的弹性构件58、60以及158、160分开。

参考图9C,剥离板1170包括限定主轴线“B-B”和次轴线“C-C”的大致椭圆形构造。与剥离板170十分相似的是,次轴线“C-C”的宽度小于外轴114的内径,并且主轴线“B-B”的宽度大于外轴114的内径。再有,注意到,主轴线“B-B”大于外轴114的内径确保的是:在剥离板1170已经从外轴114部署之后,剥离板1170不会移回到外轴114中。

剥离板1170包括限定穿过其的第一孔口1171和一对第二孔口1172a、1172b。剥离板1170的第一孔口1171具有大致环向形状并且构造为接纳支撑机构128(例如,见图10至图11)的弹性构件158、160。

一对第二孔口1172a和1172b延伸穿过剥离板1170并且分别构造为摩擦地接纳标本取出装置110的缝合线“S”的一部分(与图11类似)。一对第二孔口1172a和1172b构造为:随着缝合线“S”被向近侧牵拉以闭合标本取出装置110的口袋122(例如,见图7)时,来帮助引导缝合线“S”。在一个实施例中,缝合线“S”延伸穿过开口1172a、环绕口袋122中的开口并且返回通过开口1172b,在开口1172b处,缝合线“S”紧固到剥离板1170的尾端1173。

与上述剥离板170非常类似的,在缩回构造中,剥离板1170在外轴114的内周内以角度θ°定向(图8)。当剥离板1170从缩回构造移动到部署构造(图10至图11)时,剥离板1170关于弹性构件158、160倾斜并且自身以相对于纵向轴线“A-A”的第二角度θ°定向。当剥离板1170处于部署构造时,如上所述,随着支撑机构128(图8)穿过开口1171以使口袋22与内轴116的支撑构件128的弹性构件158、160断开联接,内轴116相对于外轴114的向近侧移动导致剥离板1170的尾端1173与外轴114的远侧端接触,并且导致口袋122与剥离板1170的前端1175接触。

参考图9D,剥离板1270包括限定主轴线“B-B”和次轴线“C-C”的大致椭圆形构造。与剥离板170十分相似,次轴线“C-C”的宽度小于外轴114的内径,并且主轴线“B-B”的宽度大于外轴114的内径。再有,注意到,主轴线“B-B”大于外轴114的内径确保的是,在剥离板1270已经从外轴114部署之后,剥离板1270不会移回到外轴114中。剥离板1270的前端1275包括大致平面构造,该构造具有在剥离板的前端1275与尾端1273之间延伸的大致卵形周壁1279。周壁1279可以相对于外轴114的纵向轴线A-A(图8)以大约25度到大约45度范围内的角度成斜面,以如上所述地便于剥离板1270在外轴114内的适当地定向,以及便于剥离板1270从缩回构造部署到部署构造。剥离板1270还包括限定在剥离板1270的前端1275上的有倒角的前边缘1277。剥离板1280的前端1275设计为:当剥离板1270在外轴114内以第一角度θ°布置时,面向远侧。有倒角的前边缘1277和周壁1279包括基本上对应的角度θ°,以便于剥离板从外轴114的部署。对应的角度θ°可以在大约25度到大约45度的范围内。

剥离板1270包括限定穿过其中的第一孔口1271和一对第二孔口1272a、1272b。剥离板1270的第一孔口1271具有大致环向形状并且构造为接纳支撑机构128(图11)的弹性构件158、160。

一对第二孔口1272a和1272b限定在剥离板1270的前端1275内,并且分别构造为:为了上述原因而接纳标本取出装置110的缝合线“S”的一部分。一对第二孔口1272a和1272b定位成彼此相邻,并且构造为:随着缝合线“S”被向近侧牵拉以闭合标本取出装置110(图7)的口袋22,来帮助引导缝合线“S”。

与上述剥离板170非常类似地,在缩回构造中,剥离板1270在外轴114的内周内以角度θ°定向,剥离板1270的前端1275面向远侧。当剥离板1270从缩回构造(图8)移动到部署构造(图11)时,剥离板1270关于弹性构件158、160倾斜并且自身以相对于纵向轴线“A-A”的第二角度θ°定向。当剥离板1270处于部署构造时,内轴116相对于外轴114的向近侧移动导致剥离板1270的尾端1273与外轴114的远侧端接触,并且导致口袋122与剥离板1270的前端1275接触,以使口袋122与在内轴116的远侧端处的支撑构件128的弹性构件158、160断开联接。

参考图9E,剥离板1370与剥离板1270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孔口1371包括大致矩形构造。剥离板1370的所有其他特征都与剥离板1270相同并且以相同方式操作,即,第二孔口1372a和1372b、相应的主轴线“B-B”和次轴线“C-C”、前端1375、尾端1373以及周壁1379。

参考图9F,剥离板1470与剥离板1270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剥离板1470的尾端1475还包括与第一孔口1471邻近的凸出部或者突出部1478。突出部1478接近第二孔口1472a和1472b而从前端1475向外延伸。在实施例中,凸出部1478可以包括半圆形构造或者圆形构造。结果,第一孔口1471包括通常与尾端1475齐平的尾端内周缘1490、以及从尾端1475向外延伸的前端内周缘1491。剥离板1470的所有其他特征都与剥离板1270相同,并且以相同的方式操作,即,第二孔口1472a和1472b、相应的主轴线“B-B”和次轴线“C-C”、前端1475、尾端1473以及成斜面的边缘1479。尾端1475包括顶部1494a和底部1494b。成斜面的周缘1479分别从顶部1494a和底部1494b以相同的角度朝向前端1473延伸,以便于剥离板1470在部署之前以特定的定向安置在外轴114的内周内。

在缩回构造中,剥离板1470在外轴114的内周内以角度θ°定向,剥离板1470的尾端1475和凸出部1478面向近侧。当剥离板1470从缩回构造(图8)移动到部署构造(图11)时,剥离板1470关于弹性构件158、160倾斜并且自身以相对于纵向轴线“A-A”的第二角度θ°定向。当剥离板1470处于部署构造时,内轴116相对于外轴114的向近侧移动导致剥离板1470的尾端1475与外轴114的远侧端接触,并且导致口袋122与剥离板1470的前端1473接触,以使口袋122与内轴116的支撑构件128的弹性构件158、160断开联接。凸出部1478设计为被接纳在外轴114的内周中并且抵靠外轴的内周使剥离板1470沿着轴线“A-A”(见图8)居中。

在实施例中,在尾端1475和前端1473两者上可以包括凸出部1478,以便于剥离板在外轴114内的对准以及口袋22与弹性构件158、160断开联接。

参考图9G,剥离板1570与剥离板170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引导缝合线“S”的第二孔口1572a和1572b不同于剥离板170的三角形的第二孔口172。剥离板1570的所有其他特征都与剥离板170相同并且以相同的方式操作,即,相应的主轴线“B-B”和次轴线“C-C”、前端1575、尾端1573以及周壁1579。

一对第二孔口1572a和1572b延伸穿过剥离板1570。每个孔口1572a和1572b构造为接纳如上所述的标本取出装置110的缝合线“S”的对应部分。一对第二孔口1572a和1572b构造为:随着缝合线“S”向近侧被牵拉以闭合标本取出装置110的口袋122(图7),来帮助引导缝合线“S”。

与上述剥离板170非常类似的,在缩回构造中,剥离板1570在外轴114的内周内以角度θ°定向。当剥离板1570从缩回构造(图8)移动到部署构造(图11)时,剥离板1570关于弹性构件158、160倾斜并且自身以相对于纵向轴线“A-A”的第二角度θ°定向。当剥离板1570处于部署构造时,内轴116相对于外轴114的向近侧移动导致剥离板1570的尾端1573与外轴114的远侧端接触,以及使口袋122与剥离板1570的前端1575接触,以使口袋122与内轴116的支撑构件128的弹性构件158、160断开联接。

图9H至图9J示出可以用于引导缝合线“S”并且辅助使口袋122与弹性构件158、160断开联接的剥离板的替代实施例。与上述的剥离板例如,剥离板170不同,图9H至图9J所示的剥离板未构造有定尺寸成接纳穿过其中的弹性构件158、160的第一孔口。而是,这些剥离板构造为允许弹性构件158、160在剥离板的任一侧上向远侧延伸。

参考图9H,示出剥离板1670且剥离板1670包括大致筒形构造,该筒形构造具有限定为穿过其中的中央孔口1672。中央孔口1672构造为:以与上述的第二孔口例如孔口172非常相似的方式来与缝合线“S”摩擦接合,并且引导缝合线“S”穿过其中。筒状的剥离板1670还包括限定在其中的离隙1695,该离隙定位成:当剥离板1670被支撑在外轴114中时,接近孔口1672并且与孔口1672连通。更具体地,当剥离板1670定位在外轴114的远侧端中时,离隙1695沿着基本上平行于外轴114的纵向轴线的轴线延伸,以便于缝合线“S”从轴114的近侧端通过到达孔口1672。剥离板1670包括由外端部1691a、1691b限定的长度“L”。长度“L”大于外轴114的内径的长度,以确保的是,在剥离板1670已经从外轴114部署之后,剥离板1670不能够移回外轴114中。

在缩回构造中,剥离板1670被支撑在外轴114内,弹性构件158、160在剥离板1670的任一侧上延伸。设想到的是,弹性构件158、160二者都可以沿着剥离板1670的一侧延伸。当剥离板1670从缩回构造(图8)移动到部署构造(图11)时,剥离板1670自身在弹性构件158、160的任一侧上对齐并且在横过外轴114的远侧端延伸的位置中自身定向。当剥离板1670处于部署构造中时,内轴116相对于外轴114的向近侧移动导致剥离板1670与外轴114的远侧端接触,并且导致口袋122与剥离板1670接触,以使口袋122与内轴116的支撑构件128的弹性构件158、160断开联接。

图9I包括与剥离板1670相似的剥离板1770,不同之处在于,剥离板1770包括具有直径D2的中间部1794,该直径D2大于剥离板1770的端部的直径D1。剥离板1770的所有其他特征都与剥离板1670相同并且以相同的方式操作。

例如,离隙1795构造为便于缝合线“S”通过孔口1772。剥离板1770包括由外端部1791a、1791b限定的长度“L”,该长度大于外轴114的内径,以确保的是,在剥离板1770已经从外轴114部署之后,剥离板1770不能够移回外轴114中。剥离板1770的操作与剥离板1670的操作相同并且将不在本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9J包括与剥离板1670相似的剥离板1870,不同之处在于,剥离板1870包括隆起的中间部1894,该隆起的中间部1894包围孔口1872并且从隆起的中间部1894朝向两端1891a和1891b成锥形。此外,剥离板1870包括限定在其中的、与孔口1872连通的离隙1895,以便于缝合线“S”通过其中。剥离板1870包括由外端部1891a、1891b限定的长度“L”,该长度大于外轴114的内径,以确保的是,在剥离板1870已经从外轴114部署之后,剥离板1870不能够移回外轴114中。

与上述剥离板——剥离板1670和1770——相似,内轴116相对于外轴114的向近侧移动导致剥离板1870与外轴114的远侧端接触,并且导致口袋122与剥离板1870接触,并且导致口袋122与内轴116的支撑构件128的弹性构件158、160断开联接。在剥离板1870的每个相应的端部1891a和1891b处限定凹部1892a和1892b。每个凹部1892、1892b构造为与外轴114的远侧端的内周缘(未示出)的相对部分接合。如可以理解的,凹部1892a、1892b使得剥离板1870抵靠外轴114安置,这进而便于弹性构件158、160与口袋122断开联接。

参考图9K,剥离板1970被示出并且包括大致中空的筒形构造,该筒形构造具有限定在其中的中央孔口1971。中央孔口1971构造为容纳弹性构件158、160两者并且引导缝合线“S”。筒状的剥离板1970还包括倒圆的尾端1975、和前端1973。一系列向外偏置的突起状的活动铰链1997包围剥离板1970的外周表面1980,并且,如下文所说明的,当剥离板1970从外轴114部署时,该突起状的活动铰链1997被偏置,以便自部署并从剥离板1970的外周表面1980向外延伸。一系列缝隙(或者挠曲离隙)1999限定在剥离板1970的外周表面1980内并且插置于每个活动铰链1997之间。缝隙1999构造为允许剥离板1970向内挠曲以在装配期间插入外轴144的远侧端中。

在缩回构造中,剥离板1970以铰链1997在压缩状态下的方式定位在外轴114的内周内,剥离板1970的尾端1975面向近侧。弹性构件158、160两者以及缝合线(多根)“S”都定位为延伸穿过孔口1971。活动铰链1997抵靠外轴114的内周偏置而处于摩擦配合接合中,以将剥离板1970保持在外轴114内。一旦剥离板1970移动到部署构造,活动铰链1997就自部署并且从剥离板1970的外周表面1980向外延伸,以防止剥离板1970再次进入外轴114内。内轴116相对于外轴114的向近侧移动迫使剥离板1970的尾端1975的一部分进入外轴114的内周中,从而使得活动铰链1997与外轴114的远侧端或者缘边接合,这防止整个剥离板1970再次进入外轴114的内周内。

一旦活动铰链1997抵靠外轴114定位,内轴116的进一步向近侧移动导致口袋122与剥离板1970的前端1973接触,并且使口袋122与内轴116的支撑构件128的弹性构件158、160断开联接。

上述剥离板的所有上述实施例,即,170、1170、1270、1370、1470、1570、1670、1770、1870以及1970,具有共同的特性。例如,剥离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用作对外轴114的远侧端的后挡板而阻止标本袋(一旦被部署)被拉回到外轴114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缝合线“S”穿过板并且在剥离板后面紧固到自身上、和/或紧固到剥离板上,因此剥离板用作缝合线“S”的固定点。板还用于防止缝合线反向穿过缝合线孔口,例如,孔口1172a。在一些实施例中,剥离板能够在向远侧方向上滑动通过外轴114的内周,但是,一旦被部署,该板就被设计为轻弹(在大多数情况下)或者自身再次定向以阻止板再次进入到外轴114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中的孔口,例如孔口1171和1172构造为:使得剥离板相对于外轴114的远侧端以及延伸穿过外轴的远侧端的纵向轴线“A-A”来易于自身重新定向,以便于使标本袋122与弹性构件158、160断开联接以及标本袋122的取回。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要孔口——例如,孔口1171——设计为允许弹性构件158、160以及标本袋122穿过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者多个离隙沿着剥离板布置,以便于缝合线“S”平移穿过其中并且便于板相对于纵向轴线“A-A”自身再定向。

再次参考图7,标本取出装置110包括具有抓握部186和联接部187的楔形构件185。如将在下文详细论述的,设置楔形构件185,以防止内轴116相对于外轴114从部分缩回位置(图8)或者运送位置移动到延伸位置(图11),来防止剥离板170的非故意的部署。将针对待描述于此的标本取出装置的实施例仅仅描述剥离板170。然而,设想到的是,上述剥离板1170、1270、1370、1470、1570、1670、1770、1870以及1970中的任一个可以与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任何特征和实施例一起使用。

参考图7和图8,楔形构件185的抓握部186构造为由临床医生抓握,并且联接部187构造为与标本取出装置110的手柄123邻近地将楔形构件185可释放地联接到内轴116。楔形构件185的联接部187可以经由摩擦配合或者压配合、或者经由其他合适的联接方法和/或装置而联接到内轴116。例如,联接部187可以包括挠性臂,该挠性臂限定定尺寸成接纳内轴116的沟槽。挠性臂挠曲分隔开,以将内轴116接纳在沟槽内,并且该挠性臂挠曲到一起以将楔形构件185绕组内轴116可释放地紧固。

如上所述,楔形构件185构造为:在运送期间以及在使用前的准备期间,来防止剥离板170从外轴114的非故意的部署。具体地,当楔形构件185的联接部187联接到内轴116时,联接部187构造为与标本取出装置110的壳体112(图7)的近侧部、以及手柄122接触,以防止临床医生将内轴116的手柄123移动到其最远侧位置。因此,楔形构件185用作间隔件,以维持内轴116与手柄123之间的分开,从而防止内轴116相对于壳体112和外轴114移动到完全延伸位置。

标本取出装置110的操作与标本取出装置10的操作相似。如上所述,在口袋22处于部署位置并且内轴116处于如图7和图8所示的部分缩回位置的状态下,运送标本取出装置110。在使用前,内轴116能够相对于外轴114向近侧移动,以将口袋122移动到外轴114中,来便于外轴116通过小的切口或者小直径插管插入。当这发生时,支撑机构的弹性构件158、160将通过剥离板170的第一孔口171被拉入到外轴114中。此后,外轴114可以以上述方式定位在患者内。

为了从外轴114部署口袋122和剥离板170,通过牵拉楔形构件185的抓握部186,楔形构件185被从内轴116移除,以将联接部187与内轴116分开。此后,内轴116移动到与壳体112接触的延伸位置(见图10)。由于楔形构件185被移除并且不会阻碍手柄133的移动,因此内轴116可以移动到完全延伸位置。当这发生时,内轴116的远侧端接合剥离板170并且从外轴114的远侧端推动剥离板170。如上文针对图1至图6的装置10所描述的,内轴114的该移动导致口袋122由固持构件26释放(图2A)。一旦剥离板170从外轴114部署,临床医生就能够将内轴116相对于外轴114向近侧移动。然而,与标本取出装置10的口袋22不同,标本取出装置110的口袋122构造为与外轴116的远侧端接触,取出装置110的口袋122构造为与剥离板170的前端175接触,以使口袋122与标本取出装置110的弹性构件158、160分开。一旦口袋122已经与内轴116分开,临床医生可以以如上述的关于标本取出装置10的方式来进行系紧或者闭合口袋122。

参考图12A-图1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标本取出装置210。标本取出装置210与标本取出装置10、110相似地起作用,并且尤其包括参考图1至图6描述的固持构件26和滑块24。因此,在此仅描述标本取出装置210独有的功能特征。

标本取出装置210包括壳体212和从壳体212向远侧延伸的外轴214。与在此描述的每个实施例一样,壳体212和外轴214可以一体地形成为单个单元。壳体212和外轴214一起限定沿着纵向轴线延伸的纵向镗孔214a。壳体212和/或外轴214包括呈棘爪218形式的一个或者多个阻挡构件,该阻挡构件定位在限定纵向镗孔214a的内壁上。如可以理解的,更多或者更少的棘爪218可以定位在壳体212的内壁上,这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

内轴216可移动地定位在壳体212和外轴214的纵向镗孔214内。内轴216构造为以与内轴16相似的方式作用。内轴216将支撑机构支撑在其远侧端处,该支撑机构包括与上述的支撑机构28(图1)相似的一对弹性构件(没有明确示出)。弹性构件构造为支撑口袋222,该口袋222与上述的口袋22和口袋122基本上相似。

内轴216能够从部分缩回位置(图12A)、取出装置210的运送位置移动到完全缩回位置,并且此后移动到延伸位置(图12B),其中,在该部分缩回位置中,口袋222被部署并且剥离板170定位在外轴214的远侧端内,在该延伸位置中,口袋222和剥离板170都被部署。标本取出装置210还包括致动机构,在内轴216从部分缩回位置(图12A)缩回到完全缩回位置(图17)时,该致动机构用于加大内轴216的有效行程,以便于内轴216从完全缩回位置移动到延伸位置(图12B),如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的。

还参考图13至图15,内轴216包括合适构造的一个或者多个近侧孔口225a以及一个或者多个远侧孔口225b。为了图示的目的,示出了两个近侧孔口225a和两个远侧孔口225b。近侧孔口225a和远侧孔口225b中的各个孔口沿着内轴216纵向间隔开并且定位成接纳相应的凸起233,如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合适构造的凹槽229沿着内轴216限定在近侧孔口225a和远侧孔口225b中的每一者之间并且与各自相应的远侧孔口225b连通。凹槽229具有下述宽度,该宽度的定尺寸成接纳相应的棘爪218但是小于凸起233和孔口225a和225b的宽度。为了示出的目的,两个凹槽229在图中示出(例如,见图16)。凹槽229构造为:当内轴216相对于外轴214和壳体212从部分缩回位置(图12A)移动到完全缩回位置(图17)时,来可滑动地接纳壳体212的棘爪218。如可以理解的,仅仅在设置两个孔口225a和两个棘爪218时才需要第二凹槽229。

继续参考图13至图15,内轴216包括手柄或者致动装置223,该手柄或者致动装置能够再次定位在内轴216上以改变内轴216的有效行程。手柄223包括一个或多个臂221,当手柄223联接到内轴216(例如,见图13)时,该一个或多个臂221从手柄223向远侧延伸并且延伸到设置在内轴216的近侧端处的腔231(图13)中。臂221是挠性的并且包括在其远侧端处的凸起233(棘爪、倒钩等),该凸起233构造为被接纳在内轴216的近侧孔口225a和远侧孔口225b中的一者中,以将手柄223连接到内轴223。当手柄223经由远侧孔口225b连接到内轴216时,手柄223定位为接合壳体212的近侧端,以限制内轴216前进到部分缩回位置(图12A)。相比之下,当手柄223经由近侧孔口225a连接到内轴216时,内轴216的行程加长,以便于内轴216移动到如图12B所示的延伸位置,如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的。

如上述针对标本取出装置10和110描述的,手术取出装置210包括诸如上述的固持构件26和滑块24组件。该组件如上述那样作用并且在此将不示出或者详细描述。替代性地,上述的固持构件24可以通过固持构件连接器226(图13和图14)直接连接到手柄223。固持构件26如上述那样起作用,以将口袋222可释放地联接到内轴216的支撑机构228,但是该固持构件由连接器226致动而不是由滑块24致动。更具体地,固持构件连接器226的近侧部经由一种或多种合适的联接方法可操作地直接连接到内轴216的手柄223,并且连接器226的远侧端连接到固持构件26。如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的,一个或者多个附加的凹槽(未示出)沿着内轴216设置,该一个或多个附加的凹槽构造为可滑动地接纳固持构件连接器226,以使得:当手柄223相对于内轴216移动时,固持构件连接器226可以沿着限定通过外轴214的纵向轴线来相对于内轴216移动。

剥离板(图12A和图12B)也可以设置在标本取出装置210上,该标本取出装置210如上文针对本文所公开的任意剥离板例如剥离板170所描述的那样构造和作用。而且,可以设置肚带牵拉器例如肚带牵拉器62和缝合线“S”,以便于如上所述的口袋22的闭合。

参考图12A和图16,可以在口袋222处于部署构造(图12A)并且内轴216处于部分缩回位置的状态下运送标本取出装置210。在该位置中,臂221的凸起233被接纳在远侧孔口225b内(图16),并且手柄223定位成与壳体212抵接,以防止内轴216相对于壳体212和外轴214的进一步向远侧平移。如图12A所示,在手柄223处于这个位置的状态下,口袋222将从外轴214部署并且剥离板170将保持在外轴214的远侧端内。

在使用标本取出装置210之前,内轴216相对于外轴214(图13)向近侧移动,以将口袋222定位在外轴214内,以使得外轴214可以插入穿过固有的或者人造的外口,并且定位成与体腔内的目标组织邻近。参考图16A至图17,随着手柄223被向近侧牵拉以使内轴216朝向完全缩回位置移动,沿着壳体212(或者外轴214)的内壁形成的棘爪218沿着凹槽229移动且进而与形成在手柄223的臂221上的凸起233接合(图16A)。当棘爪与凸起233接合时,形成于棘爪218上的锥形凸轮218a表面使臂221向外变形,以将凸起从远侧孔口225a移除(图16B)。当凸起233变得脱离孔口225a时,手柄223独立于内轴216向近侧移动,直到凸起233搭扣到近侧凸起225b中为止(图17)。如上所述,手柄223可以通过连接器226来直接连接到固持构件26(图2A)。因此,当手柄223独立于内轴216而向近侧移动时,固持构件26将从与内轴216上的凸起34的接合被退回,以使固持构件26脱离凸起34。

参考图12B和图18,一旦凸起233被接纳在内轴216的近侧开口225a中,并且手柄223再次联接到内轴216,则手柄223就能够向近侧移动,以使内轴216前进到完全延伸位置,来从外轴214部署口袋222和剥离板(图12B),例如,剥离板170。如图16和图17所示,手柄223相对于内轴216的再构造使内轴216的有效行程增加了等于D2-D1的距离,以利于口袋222和剥离板170的部署。

在标本取出口袋210被部署并且手术操作已经完成之后,口袋可以如上所述那样脱离内轴216。更具体地,手柄223可以被缩回,以使得内轴216缩回到完全缩回位置。随着内轴退回到外轴214中,口袋222移动到与剥离板例如剥离板170接触中,并且剥离板与外轴214的远侧端抵接。如上所述,该接合导致:随着内轴216进一步向近侧移动,口袋222滑出支撑机构228的弹性构件。一旦口袋222与支撑机构228断开联接,肚带牵拉器(例如,与肚带牵拉器62相似)就可以被致动,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闭合口袋222。

参考图19至图2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替代性实施例的标本取出装置310。在图19至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呈可移除手柄323形式的致动装置能够可移除地联接到标本取出装置310的内轴316。手柄323用于双重目的。更具体地,手柄323可操作,用于使内轴316相对于外轴314移动并且还用于系紧被支撑在标本取出装置310的支撑机构328上的口袋322的开口端。手柄323的远侧部可以装配在外轴314内,或者可替代地可以抵接外轴314。

标本取出装置310包括可枢转地布置在手柄323的顶表面393上的释放机构390。具体地,释放机构390可以被二次成型到手柄323上,使得活动铰链390形成在手柄323的顶表面393与释放机构390之间。替代性地,可以使用其他铰链机构来将释放机构390紧固到手柄323。释放机构390能够从锁定构造(图20)移动到未锁定构造(图21),其中,在该锁定构造中,手柄323联接到内轴316,在该未锁定构造中,手柄323与内轴316断开联接。释放机构390的近侧端390a能够被压下,用于使得释放机构390的机械交接部——例如,棘爪394——与内轴316(图20和图21)上的对应的机械交接部——例如,凹进部391——分离,以使手柄323与内轴316断开联接。释放机构390能够被偏置或者自然地弹回,以将释放机构390推动到锁定构造。肚带——例如,缝合线“S”——具有联接到手柄323的远侧端的近侧端、以及围绕口袋322中的开口定位的远侧端,以便于如上所述的口袋开口的闭合。

在使用中,在释放机构390处于锁定构造的状态下,内轴316可以相对于外轴314移动,以使口袋322在外轴314内移动,以便外轴314可以插入穿过患者上的固有的或者人造的外口,并且定位成邻近目标组织。

此后,标本取出装置310可以构造为:如上述针对标本取出装置10、110、210所描述的那样,使口袋322与标本取出装置310的支撑机构的弹性构件断开联接。

一旦口袋与内轴316断开联接,则内轴316就能够被缩回,以便于使用例如剥离板或者外轴314的远侧端来使口袋322与支撑机构328分开。然后,释放机构390可以被压下以将手柄323从内轴316释放。此后,手柄323可以相对于装置310向近侧移动,以系紧口袋322。如能够理解的,使用释放机构390的标本取出装置310使得标本取出装置310更直观地使用。

参考图2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标本取出装置410。该实施例使用呈杆485形式的闭锁装置,该锁定装置构造为代替上述的标本取出装置110和210的楔形构件185、285。具体地,杆485能够从锁定构造移动到未锁定构造(以虚线形式示出),其中,在该锁定构造中,杆485被定位以与手柄423接合,来防止壳体412的近侧端与内轴416的手柄423的远侧端之间的接合,在该未锁定构造中,杆485与手柄423间隔开,以允许壳体412的近侧端与手柄423之间的接合。杆485防止内轴416在锁定构造下移动到延伸位置,从而防止剥离板——例如,剥离板170(图8)——的非故意的部署。

在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杆485具有大致细长构造并且被布置为与壳体412的近侧端邻近。杆485包括经由枢轴销可枢转地联接到壳体412的前端484、和构造为与手柄423的远侧端接合的尾端486。杆485安置于限定在壳体412外部内的凹口483内。凹口483由至少一个壁487限定,该至少一个壁487构造为与杆485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并且将杆485维持在锁定构造中。标本取出装置410可以以如上的针对使用上述的楔形构件185、285中的一个楔形构件的标本取出装置——例如,标本取出装置110、210——所描述的方式来使用。

图23A至图23C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标本取出装置1000的各部分。如上所述,有利的是,在部署的状态下运送标本口袋,以降低在口袋上形成记忆褶皱的可能性。标本取出装置1000可以被运送而与在外轴1014外侧处于未折叠且部署构造中的口袋联用而被运送,剥离板170(图7)定位在外轴1014内。为了防止在运送期间剥离板170的初始部署,必须防止内轴1016向远侧移动,直到标本口袋在外轴1014内被牵拉(经由内轴1016的向近侧移动)为止,以便于将标本取出装置1000的外轴1014穿过小的身体切口或者插管而安置在体腔中。

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标本取出装置1000包括如下结构:所述结构起到与上述的楔形构件185和285以及闭锁装置485相似的作用,即,防止内轴1016相对于壳体1012的非故意的向远侧前进,并且因此防止剥离板170从外轴1014过早部署。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标本取出装置1000包括壳体1012和从壳体1012向远侧延伸的外轴1014。见图23A。外轴1014限定穿过其中的纵向镗孔1011。内轴1016(图23A)能够选择性地平移穿过镗孔1011。内轴1016可以是管状的或者定形为限制在外轴1014内的相对旋转。例如,内轴和外轴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平坦部以防止相对旋转。凸轮锁紧件1080(图23B)被支撑在壳体1012上,并且用于防止内轴1016相对于壳体1012的初始的向远侧平移(并且防止剥离板170的不期望的部署),直到临床医生将内轴1016缩回以将标本口袋——例如22、122——定位在外轴1014内,从而利于标本装置1000穿过套管针插入为止,如上所述。

参考图23A至图23C,凸轮锁紧件1080绕着枢轴1024安装到壳体1012上并且能够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其中,在该第一位置中,凸轮锁紧件1080用于防止内轴1016的初始的向远侧平移,在该第二位置中,内轴1016能够在外轴1014内向远侧平移,以如上文针对图7至图22的实施例所描述的那样部署标本口袋22、122和剥离板170。凸轮锁紧件1080为大致C形状并且相应地包括第一部分1081a和第二部分1081b。第一部分1081a构造为接合布置在内轴1016的外周的上表面1016a上的对应的交接部1022a和1022b,以防止如下更详细描述的剥离板170的意外部署。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一旦被旋转,凸轮锁紧件1080的第二部分1081b就构造为将凸轮锁紧件1080锁定在第二位置上。

凸轮锁紧件1080的部分1081a和1081b分别包括外表面1084和1082以及内表面1086和1087。内表面1086和1087相互限定二者之间的孔口1085。第一部分1081a构造为在定位于内轴1016的上表面1016a上方的第一平面中延伸,而第二部分1081b从第一平面偏移并且构造为在如图23A看到的那样在第一平面下方的第二平面中延伸,以与轴1016的侧部1016b接合。第二部分1081b与轴1016的侧部1016b之间的接合防止了凸轮锁紧件1080在如图23A看到的那样沿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以防止内轴1016朝向延伸位置的平移。

在实施例中,凸轮锁紧件1080限定细长的枢轴孔1083,该枢轴孔1083构造为接纳布置在壳体1012顶部上的枢轴1024。在一个实施例中,枢轴1024也是细长的并且定尺寸以使得:随着凸轮锁紧件1080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时,凸轮锁紧件1080的限定细长的枢轴孔1083的部分与枢轴1024接合,从而使得枢轴1024抵靠枢轴孔1083的内周1083a锁定在第二位置上(见图23C)。设想到的是,枢轴孔1083或者枢轴1024可以定形为引起凸轮锁紧件1080与枢轴构件1024之间的摩擦接合,以将凸轮锁紧件1080固持在第二位置。

如上所述,标本取出装置1000可以被运送,使内轴1016处于部分缩回位置以便使得口袋22、122处于未折叠且被部署的构造,并且剥离板170在未部署的状态下定位在外轴1014内。为了防止剥离板170的非故意的初始部署,通过凸轮锁紧件1080防止内轴1016从部分缩回位置前进到延伸位置。更特别地,凸轮锁紧件1080的第一部分1081a的内表面1086最初定位成:当内轴1016处于部分缩回位置时,与内轴1016上的交接部1022a抵接(图23A)。由于凸轮锁紧件1080因凸轮锁紧件1080的第二部分1081b与内轴1016的侧部1016b之间的接合而仅仅能够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因此防止了内轴1016的向远侧前进。在使用中,临床医生从其运送容器中拆装标本取出装置1000并且通过将内轴1016向近侧牵拉以使得内轴1016在外轴1014内平移,来将装置1000准备好用于插入手术腔中。如上所述,交接部1022a防止内轴1016从部分缩回位置(图23A)直接移动到延伸位置。内轴1016在外轴1014内的向近侧平移使标本口袋22、122退回到外轴1016的远侧端中。临床医生向近侧拉内轴1016,直到内轴1016的交接部1022b与第一部分1081a的外表面1084接合为止。当交接部1022b与凸轮锁紧件1080的第一部分1081a接合时,交接部1022b迫使凸轮锁紧件1080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轴1016的持续退回迫使凸轮锁紧件1080旋转并且锁定在第二位置(接近90度旋转)(图23C),其中,第一部分1081a大致平行于内轴1016。如上所述,第二部分1081b(和/或在枢轴孔1083内的枢轴1024的构造)可以用于将凸轮锁紧件1080锁定在第二位置。其他机构(在下文中参考图24A至图24D说明)也可以用于实现该目的。

一旦标本口袋22、122退回到外轴1014中并且凸轮锁紧件1080被锁定在第二位置,临床医生就可以选择性地使内轴1016前进,以将标本口袋22、122部署在患者的操作腔内,而没有来自凸轮锁紧件1080的干涉。更特别地,在第二位置上,在内轴1016的向远侧平移期间,凸轮锁紧件1080不会与内轴1016上的交接部1022a或1022b干涉或者接合。内轴1016向远侧前进至延伸位置也将部署剥离板,例如剥离板170,见图7至图11。标记或者触觉元件(未示出)可以被包括在标本取出装置1000上,以向临床医生提供内轴1016被定位以引起标本口袋22、122部署的反馈。

如图24A至图24D最佳所示地,一个或者多个机构可以被用于将凸轮锁紧件1080锁定在第二位置。例如,凸轮锁紧件1080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在凸轮锁紧件1080的第二位置中,第二部分1081b接合布置成与内轴1016的侧部1016b接近的弹簧1032,并且将凸轮锁紧件1080锁定在第二位置。图24A至图24D详细示出该操作顺序。

图24A示出凸轮锁紧件1080的替代性实施例,其中内轴部分地缩回在运送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借助于壳体1012的几何形状、一个或多个销、肋或者其他未示出的已知的锁定机构,来防止凸轮锁紧件1080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在该位置,凸轮锁紧件1080的第一部分1081a延伸到限定在内轴1016的侧壁中的轨道1023中,从而使得限定在轨道1023的一端处的交接部1022a被定位成与凸轮锁紧件1080的第一部分1081a抵接,以防止内轴1016的向远侧平移。凸轮锁紧件1080的第二部分1081b的外表面1082定位成与弹簧1032接触。凸轮锁紧件1080在逆时针方向上自由旋转。如下文进一步详细讨论的,弹簧1032可以构造为:在内轴1016向近侧平移时,随着凸轮锁紧件1080的第二部分1081b在弹簧1032上旋转,来给临床医生提供触觉反馈。

图24B示出标本取出装置1000,其中,内轴1016相对于壳体1012接近于完全缩回。更特别地,在内轴1016接近于完全缩回并且标本取出口袋22、122退回到外轴1014中时,限定在轨道1023的另一端处的交接部1022b与凸轮锁紧件1080的第一部分1081a的外表面1084接合,并且迫使凸轮锁紧件1080在如图24B看到的逆时针方向上朝向第二未锁定位置旋转。随着凸轮锁紧件1080朝向第二位置旋转,凸轮锁紧件1080的第二部分1081b克服弹簧1032的偏置而旋转,以向临床医生提供如下的触觉反馈:内轴1016正接近于完全缩回并且标本口袋22、122几乎完全安置在外轴1014内。

如图24C至图24D最佳所示,一旦内轴1016完全缩回在外轴1014内(图24C),第二部分1081b的延伸部1087在弹簧1032上旋转并且抵靠弹簧1032锁定,以将凸轮锁紧件1080锁定在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中,凸轮锁紧件1080定位在轨道1023外侧,以允许内轴1016相对于壳体1012无障碍的向远侧平移至延伸位置,以引起如上所述的标本口袋22、122以及剥离板170的部署。

图25A至图27示出具有呈可移除的运送楔2100形式的运送闭锁件的标本取出装置2000的另一实施例,该运送闭锁件防止内轴2016从部分缩回位置或者运送位置移动到延伸位置。标本取出装置2000与上文详细描述的标本取出装置相似,因此,在此将仅仅描述标本取出装置2000独有的特征。具体地,临床医生必须最初使内轴2016从部分缩回或者运送位置缩回到完全缩回位置以释放锁定装置,并且在内轴2016能够前进到延伸位置之前将口袋22、122移动到外轴2014中。此后,外轴2014可以以上述方式定位在患者内并且标本口袋22、122和例如170(图7-图11)的剥离板能够被完全部署。

图25A示出具有壳体2012以及相应的内轴2016和外轴2014的标本取出装置2000的分解立体图,该内轴2016和该外轴2014能够相对于彼此选择性地平移,以将标本取出口袋22、122退回和部署。凹槽或者狭槽2018限定在壳体2012内并且构造为将可移除的运送楔2100接纳在其中。对准沟槽2017限定在内轴2016中并且定尺寸成:当内轴2016完全缩回并且如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的标本口袋22、122退回到外轴2104时,来与狭槽2018对准。挠性的指状件2019在内轴2016上布置成位于沟槽2017的近侧,并且构造为防止内轴2016从完全缩回位置朝向延伸位置前进,直到运送楔2100从标本取出装置2000移除为止,如下文中进一步详细说明的。此外,内轴2016包括止动表面2022,该止动表面定位成:当内轴2016处于部分缩回或者运送位置时,来与运送楔2100接合,以防止内轴2016在运送楔2100移除之前从部分缩回位置移动到延伸位置。

参考图25B,运送楔2100包括手柄2120,该手柄具有从手柄延伸的细长的轴2116。轴2116包括在其远侧端处的交接部2110,该交接部构造为被接纳在壳体2012中的狭槽2018内。交接部2110包括限定凹口2011的相对的表面2112和2114,该凹口在允许内轴2016平移穿过其中的同时可滑动地接纳内轴2016。

如图26最佳所示,在内轴2016的部分缩回位置中或者标本取出装置2000的运送位置中,运送楔2100穿过狭槽2018定位在壳体2012内,从而使得内轴2016(或者内轴的一部分)通过凹口2111(图25B)被接纳。借助于交接部2110的表面2112、2114与内轴2016的侧部的相互接合,防止运送楔2100从狭槽2018侧向移除。止动表面2022设置在内轴2016的近侧端处并且构造为与内轴2016接合,以防止内轴2016初始远侧平移经过运送楔2100(图25A)。这防止了内轴的远侧端从外轴2014部署剥离板,例如,剥离板170。当内轴2016定位在部分缩回位置从而使得止动表面2022与运送楔2100接合时,防止内轴2016的进一步向远侧前进。在该位置,内轴2016被定位成与延伸位置相距距离“d”。距离“d”表示从外轴2014部署剥离板170所需要的驻留距离(dwell distance)。设想到的是,驻留距离“d”可以大于剥离板170定位在外轴2014的远侧端内的距离。一旦运送楔2100被移除(如在下文中说明),内轴2016就可以向远侧平移到延伸位置,以将剥离板170从外轴2014部署(见图7-图10)。

在使用标本取出装置2000之前,临床医生通过退回手柄2023来退回内轴2016以将标本口袋22、122退回到外轴2016的远侧端中。临床医生继续向近侧拉内轴2016,直到设置在内轴2016上的挠性的指状部2019(图25A)通过运送楔2100的交接部2110而偏斜,并且在运送楔2100的交接部2110下方退回,并且移动到如图27所示的交接部近侧侧部为止。各种已知的听觉或者视觉元件可以被用于向临床医生提供反馈,以指示内轴2016被完全缩回并且标本口袋22、122已经充分退回到外轴2014中。例如,随着挠性的指状部2019在经过运送楔2100下方之后而被释放,临床医生可以感受到或者听到搭扣。

如图27最佳所示,当挠性的指状部2019在运送楔2100的交接部2110下方穿过时,内轴2016处于完全缩回位置并且标本口袋22、122定位在外轴2014内。此时,通过定位成接合运送楔2100的挠性的指状部2019,来防止内轴2016的向远侧移动,直到运送楔2100被移除为止。

当内轴2016处于完全缩回位置时,由内轴2016限定的沟槽2017与限定在壳体2012内的对应的狭槽2018对准,以便于运送楔2100从标本取出装置2000移除。

为了从装置2000移除运送楔2100,临床医生沿着方向“R”(图27)相对于内轴2016横向地牵拉运送楔2100的手柄2120,以通过内轴2016中的沟槽2017和壳体2012中的狭槽2018将运送楔2100退回,并且从内轴2016释放交接部2110。在运送楔被移除的状态下,内轴2016自由地向远侧平移,以部署标本口袋22、122(见图27)。

还公开了防止标本取出装置2000的标本口袋22、122的非故意的部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标本取出装置2000,该标本取出装置2000包括具有狭槽2018的壳体2012、内轴2016以及外轴2014。外轴2014限定穿过其中的镗孔2011,该镗孔2011连接到壳体2012。内轴2016布置在镗孔2011内并且能够平移穿过该镗孔,内轴包括支撑机构28(见图6)和布置在近侧端处的凸缘2022,该支撑机构构造为将标本口袋22、122支撑在其远侧端处。可移除的运送楔2100包括在其远侧端处的交接部2110,该交接部2110构造为:在允许内轴2016平移穿过其中时,来接纳内轴2016。止动表面2022被支撑在内轴2016的近侧端上并且定位成与运动楔2100接合,以防止内轴2016从部分缩回位置或者运送位置向延伸位置的完全向远侧平移。

该方法还包括将交接部2110插入穿过壳体2012中的狭槽2018,从而使得交接部2110与止动表面2022接合,以防止内轴2016相对于壳体2012的完全向远侧平移。

还公开了一种部署标本取出装置2000的标本口袋22、122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标本取出装置2000,该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具有限定在其中的狭槽2018的壳体2012、以及连接到壳体2012并且从其向远侧延伸的外轴2014。外轴2014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镗孔2011。内轴2016被包括并且设置在外轴2014的镗孔2011内,并且能够平移穿过其中,内轴2016包括限定在远侧端处的沟槽2017,该沟槽是内轴2016的外周上延伸。内轴2016还包括构造为在其远侧端处可释放地支撑标本口袋22、122的支撑机构28(见图6)、以及在内轴2016上布置在沟槽2017近侧的挠性的指状部2019。止动表面2022设置在内轴2016的最近侧部2016a处。

还设置可移除的运送楔,且该可移除的运送楔包括在其远侧端处的交接部2110,该交接部构造为在允许内轴2016平移穿过其中的同时围住内轴2016的外周。

该方法还包括:将交接部2110插入穿过壳体2012中的狭槽2018,从而使得交接部2110与在内轴2016的最近侧部2016a处的止动表面2022接合,以防止内轴2016相对于壳体2012的初始的向远侧平移;使内轴2016相对于壳体2012从第一位置向近侧平移到第二位置,其中,在该第一位置中,止动表面2022与运送楔2100的交接部2110接合,以防止内轴2016的向远侧平移,在该第二位置中,运送楔2100的交接部2110与内轴2016的沟槽2017对准;通过壳体2012中的狭槽2018移除运送楔2100;以及使内轴2016相对于壳体2012向远侧平移,以部署标本口袋22、122。

该方法的向近侧平移的步骤还可以包括:使内轴2016的挠性的指状部2019偏置经过运送楔2100的交接部2110,以当内轴2016平移到第二位置或者完全缩回位置时来将挠性的指状部2019定位在交接部的近侧上;以及防止内轴2016相对于壳体2012的向远侧移动,直到运送楔2100被移除为止。

参考图28至图3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标本取出装置3000。如上所述,有利的是运送处于部署状态的标本口袋22、122,以减小形成在口袋22、122上的记忆褶皱的可能性。与上述的标本取出装置相似,口袋22、122在未折叠和部署构造下被运送,该口袋22、122定位在外轴3014外侧,其中剥离板——例如,剥离板170(图7)——定位在外轴3014内。

如上述的标本取出装置一样,防止内轴3016向远侧移动,直到标本口袋22、122首先退回到外轴3014中为止,以便于将标本取出装置3000通过小的切口或者插管定位在手术腔内。此后,外轴3014可以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定位在患者体内,随后部署标本口袋22、122。

图28示出标本取出装置3000,该标本取出装置包括相应地支撑内轴3016和外轴3014的壳体3012。内轴3016能够选择性地平移穿过外轴3014并且限定纵向延伸的凸轮狭槽3018,该凸轮狭槽3018具有第一部分3017和第二部分3019。扭力弹簧3100具有第一端3120和第二端3115,该第一端固定地接合到壳体3012(或者外轴3014)的第一端,该第二端定尺寸成如下所述那样能够在凸轮狭槽3018内搭行。扭力弹簧3100处于拉伸状态,以将扭力弹簧3100的端部3115朝向扭力弹簧3100的端部3120推动。然而,通过外轴3014和内轴3016的相应的几何结构,内轴3016可旋转地固定在外轴3014内,以防止内轴3016相对于壳体3012的旋转。沟槽3021限定在凸轮狭槽3018的第一部分3017的远侧端和第二部分3019的远侧端之间,并且构造为利于扭力弹簧3100的第二端3115从凸轮狭槽3018的第一部分3017向第二部分3019的平移,这下文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凸轮狭槽3018的第一部分3017比凸轮狭槽3018的第二部分3019短距离“X”。该距离“X”表示从外轴3014部署剥离板——例如,剥离板170——所需要的驻留距离,这将在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设想到的是,驻留距离“X”可以大于剥离板定位在外轴3014内的距离,从而使得内轴3016可以向远侧平移至或者平移超过驻留距离“X”,以从外轴3014部署剥离板170(见图7至图10)。

如图28和图29最佳所示,在使用之前,临床医生从标本取出装置3000的运送容器拆装标本取出装置3000并且将装置3000准备好用于插入手术腔内。扭力弹簧3100的端部3115最初定位成与凸轮狭槽3018的第一部分3017的近侧端邻近,其中内轴3016处于部分缩回位置。扭力弹簧3100的端部3115与凸轮狭槽3018的第一部分3017的近侧端壁的接合防止内轴3016相对于壳体3012的进一步向远侧移动,以防止标本口袋22、122和例如剥离板170的剥离板从外轴3104的非故意的部署。

在使用中,壳体3012通过临床医生用一只手紧固,并且内轴3016的近侧端3023相对于壳体3012缩回,以将标本口袋22、122退回到外轴3014的远侧端中。随着内轴3016缩回,扭力弹簧3100的端部3115沿着凸轮狭槽3018的第一部分3017向远侧搭行,直到扭力弹簧3100的端部3115在内轴3016的完全缩回位置处到达第一部分3017的远侧端为止(图30)。此时,扭力弹簧3100的张力导致:扭力弹簧3100的端部3115沿着凸轮狭槽3018的沟槽321从凸轮狭槽3018的第一部分3017移动到第二部分3019(见图30和图31)。随着扭力弹簧3100的端部3115沿着凸轮狭槽3018的第二部分3019平移附加的距离“X”(图28)(部分3017与部分3019之间的偏离长度“X”),以从外轴3014部署标本口袋22、122和剥离板(见图33),临床医生于是将内轴3016向远侧自由平移。

设想到的是,一个或多个扭力弹簧或者螺旋弹簧3100可以用于实现相似的目的。各种已知的听觉或者触觉元件可以被用于向临床医生提供如下反馈:内轴3016完全缩回并且标本口袋22、122已经充分退回到外轴3014中。例如,随着扭力弹簧3100从凸轮狭槽3018的第一部分3017通过凸轮狭槽3018的沟槽321而转移到第二部分3019时,临床医生可以感觉到或者听到搭扣或者释放。

还公开了一种部署标本取出装置3000的标本口袋22、122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标本取出装置3000,该标本取出装置包括壳体3012以及连接到壳体3012并且从壳体向远侧延伸的外轴3014,外轴3014具有从其延伸的镗孔3011;提供布置在外轴3014的镗孔3011内的内轴3016,内轴3016能够选择性地平移穿过其中,内轴3016包括构造为在其远侧端处可释放地支撑标本取出装置3000的标本口袋22、122的支撑机构28(见图6);内轴3016包括限定在其外周中的凸轮狭槽3018,凸轮狭槽3018包括限定在内轴3016内并且沿着内轴延伸的第一部分3017和第二部分3019、以及限定在第一部分3017与第二部分3019之间的沟槽3021。

该方法还包括:将扭力弹簧3100的第一端3120紧固到壳体3012并且将扭力弹簧3100的第二端3115定位在凸轮狭槽3018内,其中,扭力弹簧3100的第二端3115最初定位在凸轮狭槽3018的第一部分3017的近侧端处,以防止内轴3016相对于壳体3012的初始的向远侧平移;使内轴3016相对于壳体3012向近侧平移,以使扭力弹簧3018的第二端3115在凸轮狭槽3018内从位于凸轮狭槽3018的第一部分3017的近侧端处的第一位置移动到位于凸轮狭槽3018的第一部分3017的远侧端处的第二位置,以允许扭力弹簧3100的第二端3115在扭力弹簧3100的偏置下来从凸轮狭槽3018的第一部分3017的远侧端沿着沟槽3021转移到凸轮狭槽3018的第二部分3019的远侧端中;以及使内轴3016相对于壳体3012向远侧平移,以部署标本口袋22、122。

图34A至图38示出具有呈可移除的运送楔4100形式的运送闭锁件的标本取出装置4000的另一实施例。标本取出装置4000与上文详细描述的标本取出装置相似,因此,在此将仅仅描述标本取出装置4000独有的特征。具体地,临床医生必须最初使内轴4016相对于外轴4014从部分缩回位置(图34B)向近侧移动到缩回位置(图36B),以将标本口袋22、122退回到外轴4014中,且便于运送楔4100的释放。此后,外轴4014可以如上所述那样定位在患者内并且标本口袋22、122随后被部署。

如同上述的标本取出装置一样,防止内轴4016从部分缩回位置或者运送位置向远侧移动,直到标本口袋22、122退回到外轴4014中为止,以便于标本取出装置4000定位在体腔内。

标本取出装置4000包括支撑外轴4014和内轴4016的壳体4012。内轴4016能够选择性地平移穿过限定在外轴4014内的纵向镗孔4011。内轴4016限定沿着其长度纵向延伸的凸轮狭槽4017。凸轮狭槽4017包括相应的近侧端4013和远侧端4015。端部4013和4015中的每个端部限定如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详细论述的止动表面。凸轮狭槽4017的远侧端4015包括斜坡状表面4018,该斜坡状表面4018过渡到凹口4019中。运送楔4100围绕内轴4016被支撑在内轴4016的手柄4023、与壳体4012之间,以防止内轴4016在运送楔4100从装置4000移除之前而前进到延伸位置。凹口4019限定在凸轮狭槽4017的最远侧端处,并且构造为便于运送楔4100从标本取出装置4000移除,这在下文详细描述。凹口4019定位在凸轮狭槽4017的远侧端处并且限定止动表面4019a。

运送楔4100包括本体4105,该本体4105限定切口4105a(图34A)并且具有从本体4105的上表面延伸的凸缘4110。凸缘4110具有延伸到切口4105中的弹性的指状部4112。指状部4112从凸缘4110向下延伸通过切口4105a并且定尺寸成在凸轮狭槽4107内跨置(见图34B、图35A和图35B)。指状部4112侧向地插入凹口4019中。此后,内轴4016向远侧移动,以将指状部4112定位在凸轮狭槽4017中,来将运送楔4100锁定到运送装置上。更具体地,运送楔4100必须使凹口4019与指状部4112对准,以允许运送楔4100从装置4000的移除。

运送楔4100包括从运送楔4100的本体4105延伸的一个或者多个支撑件4115a和4115b(见图34A)。支撑件中的每个支撑件构造为与壳体4012——例如指环4012a和4012b(见图35A)——接合。支撑件4115a和4115b构造为将运送楔4100安装到壳体4012上。移除突起4113布置在本体4105上,该移除突起4113构造为允许运送楔4100被抓握并且从装置4000侧向地被移除。

在使用之前,指状部4112与凸轮狭槽4017的近侧端4013的接合防止内轴4016相对于外轴4014向延伸位置的进一步前进。在使用中,壳体4012由外科医生用一只手抓握,并且内轴4016的近侧端或者手柄4023缩回,以将标本口袋22、122(图7)退回到外轴4014的远侧端中。随着内轴4016缩回时,凸缘4110的指状部4112在凸轮狭槽4017内跨置,直到指状部4112与斜坡状表面4018接合为止。斜坡状表面4018使指状部4112变形,以向临床医生提供如下的触觉反馈:指状部4112正在接近在凸轮狭槽4017的远侧端处的凹口4019。当弹性指状部4112搭扣在斜坡状表面4018上时,指状部4112定位在止动表面4019a与凸轮狭槽4017的远侧端之间防止了:在运送楔4100从装置4000移除之前,内轴4016相对于外轴4014前进或者缩回。

一旦内轴4016移动到缩回位置,以将弹性的指状部4112定位在凹口4119中,临床医生就可以沿方向“R”(图36A)侧向地牵拉运送楔4100的移除突起4113,以将运送楔4100从标本取出装置4000移除。一旦被移除,临床医生然后将内轴4016向远侧自由平移,以从外轴4014部署标本口袋22、122(见图37和图38)。还公开了一种防止标本取出装置4000的标本口袋22、122的非故意的部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可移除的运送楔4100支撑在标本取出装置的壳体4012上,从而使得运送楔4100的弹簧状的凸缘4110的指状部4112布置在限定于装置的内轴中的凸轮狭槽4017内,其中,指状部4112与凸狭槽轮4017的近侧端4013处于抵接关系,以防止内轴4016相对于壳体4012的初始的向远侧平移。

还公开了一种部署标本取出装置4000的标本口袋22、122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标本取出装置4000,该标本取出装置具有壳体4012和连接到壳体4012并且从壳体4012向远侧延伸的外轴4014,该外轴4014限定延伸穿过其中的纵向镗孔4011。内轴4016布置在外轴4016的镗孔4011内并且能够平移穿过该镗孔,内轴4016包括构造为在其远侧端处可释放地支撑标本取出装置4000的标本口袋22、122的支撑机构28(图7至图11)。内轴4016还限定沿着其延伸的凸轮狭槽4017,该凸轮狭槽4017包括近侧端4013和远侧端4015,该远侧端4015具有限定在其中的凹口4019。具有本体4105的可移除的运送楔4100围绕内轴4016紧固在内轴4016的手柄4023与壳体4012之间。运送楔4100包括从其上表面延伸的弹簧状的凸缘4110,该弹簧状的凸缘4110具有在凸缘4110的远侧端处的指状部4112,该指状部4112定尺寸成在凸轮狭槽4017内搭行。一个或者多个支撑件4115a和4115b从本体4105的相对端延伸,并且每个支撑件4115a和4115b构造为与壳体4012的相对侧部接合。

该方法还包括:将可移除的运送楔4100接合到壳体4012和内轴4016,从而使得弹簧状的凸缘4110的指状部4112布置成与凸轮狭槽4017的近侧端4013处于抵接关系,以防止内轴4016相对于壳体4012的初始的向远侧平移;使内轴4016相对于壳体4012缩回,从而使得弹簧状的凸缘4110的指状部4112沿着凸轮狭槽4017搭行并且在凸轮狭槽4017的远侧端处的凹口4019中达到最低点;将运送楔4100从壳体4012和内轴4016移除;以及使内轴4016相对于壳体4012向远侧平移,以部署标本口袋22、122。

除了上述以外,标本取出装置10、110、210、310、410、1000、2000、3000以及4000可以构造为与其他口袋构造和/或释放机构一起使用。该口袋构造及其相关联的释放机构在2013年3月1日由Malkowski等人提交的名称为“具有口袋止动件的标本取出装置(Specimen Retrieval Device With Pouch Stop)”的共有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771,129号中进行了描述,该申请通的全部内容过引用方式合并于此。

尽管已经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的范围旨在如本领域所允许的范围那样宽泛,并且说明书可以类似地被阅读。因此,上述说明不应认为是限制性的,而是仅仅是特别实施例的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设想到在附于此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以及主旨内的其他修改。额外地,设想到的是,关于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或者描述的元件和特征可以与另一个实施例的元件和特征组合,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并且这种修改和变体旨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因此,除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指出的内容以外,本发明不由已经所示出的和所描述的内容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