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80459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涉及动物模型构建领域,包括将若干CD仔猪养殖至18~25日龄,均分为感染组A和对照组B,判定CD仔猪体内不存在HPS病原、不含APP病原或APP抗体后,饲养至40~70日龄时,向感染组A中所有CD仔猪气管内接种HPS菌种;向对照组B中所有CD仔猪气管内注射培养基,得到空白组B′,观察并检测攻毒组A′、空白组B′,提取攻毒组A′、空白组B′的肺脏组织的总DNA,判定攻毒组A′的肺脏组织中存在HPS病原的同时,空白组B′的肺脏组织的中不存在HPS病原。本发明能够降低实验成本、简便建模流程,结果的准确度较高,更加符合动物福利的相关要求。
【专利说明】一种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动物模型构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HPS (Haemophilus parasuis,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定居在猪上呼吸道部位的革 兰氏阴性短小杆菌,HPS的毒力菌株侵入猪体后会使猪产生严重的系统性炎症疾病,临床表 现以格拉泽氏病(Glaser'S Disease),即血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 有些感染猪只还表现出急性肺炎和急性败血症。
[0003] 从上个世纪末至今,HPS感染给世界各国的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HPS已成为 猪场最主要的细菌性病原体之一,在我国呈全国性病发趋势。
[0004] 现阶段没有预防HPS感染的有效措施。通常,在猪感染HPS后大量使用抗生素进 行治疗,但一方面抗生素使用会造成养殖成本上升;另一方面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排 泄物和肉制品中存有抗生素残留,排泄物排入环境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人体摄入含有抗 生素的肉制品后,抗生素会在人体内聚集,导致人体抵抗力降低。因此,需要降低猪感染HPS 后抗生素的使用量。
[0005] 目前降低抗生素使用量的途径包括使用疫苗和培育抗病猪种,由于抗病育种可以 从根本上解决病原体感染,因此,抗病育种成为未来猪育种产业发展的新方向。研宄显示: 常规的猪群中,不同的猪个体感染HPS后的表现存在差异,该差异与猪个体的遗传基因有 关,该现象为通过遗传改良培育出抗性品系和/或抗性品种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0006] 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建立感染模型来筛选相关抗病基因,建立可靠的活体 感染模型是培育出抗性品系和/或抗性品种的关键。建立感染模型(以下简称建模)具体 是指:通过实施攻毒试验,收集攻毒后(含对照)的猪只在临床病征、生长发育、体温变化、 血液参数和免疫指标表型数据用以评判建模效果,最终在实验室(或实验动物中心等实验 性场地)复制出病原体感染猪只的相关生物学现象。
[0007] 根据实验猪只的区别,可以将现有的感染模型分为普通级、⑶级 (Colostrum-Deprived,禁食母猪初乳)、CDCD 级(Caesarean-Derived and Colostrum-Deprived,剖腹产、禁食母猪初乳)和 SPF 级(Specific pathogen free,无特定 病原体)。
[0008] 普通级感染模型建立时,直接通过母体初乳对仔猪进行喂食,并对仔猪进行多次 疫苗免疫,由于母体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抗体,可能会导致仔猪机体产生免疫,同时,进行疫 苗免疫后也会产生抗体,产生抗体后的仔猪经HPS攻毒后可能会自行康复,难以复制HPS感 染;HPS是一种寄居在猪上呼吸道部位的常见菌和机会性致病菌,母猪通常携带有HPS,因 此会直接感染猪仔,影响建模效果。总之,普通级感染模型建立过程中存在较多影响因素, 尤其是模型不稳定、结果不准确。
[0009] CDCD级感染模型建立时,仔猪是通过剖腹产得到的,对母猪实施剖腹产时,需要配 备专业能力较强的外科手术医生和严格的无菌手术室,成本较高,难以推广。
[0010] SPF级感染模型建立时,需要使用HPS阴性猪,现在,HPS阴性猪群已很难找到,建 模成本较高,操作难度较大,可靠性较低,难以推广。
[0011] CD级感染模型建立时,仔猪经母猪自然分娩后立即与猪舍隔离,一方面隔绝了 CD 仔猪出生早期HPS在上呼吸道的定植,另一方面由于禁食初乳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母体抗体 的不利影响;建模期间不需要苛刻的无菌环境,饲养条件也相对宽松,操作较为简单。所以 CD仔猪是最适合作为HPS活体感染建模的实验动物,综合比较来看有望使得格拉泽氏病的 复制更稳定、更现实、更可靠。
[0012] 目前,Blanco等人所在的课题组(西班牙CISA)以及与之合作的PIC种猪公司和 美国Minnesota大学相关课题组利用CD仔猪进行HPS感染建模。
[0013] 现有的⑶级感染模型建立时存在以下缺陷:
[0014] (I)CD仔猪喂养时,先使用牛初乳喂食3天,通常来讲,牛初乳的获得并不方便且 需要做灭菌处理,不仅提高了实验成本而且可能会因含有牛肠炎病毒增加 CD仔猪腹泻风 险,CD仔猪的死亡率较高。
[0015] (2)已有模型对21日龄的⑶仔猪进行攻毒,由于21日龄的⑶仔猪体内器官发育 尚不完善,相关实验结果可能难以全面反映猪只感染HPS后的症状,准确度较低;同时,使 用与生产上断奶日龄(15?21日龄)相接近的CD仔猪进行实验,不太符合动物福利的相 关举措。
[0016] (3)现有的⑶仔猪至感染前存活率仅为50%?78. 9%,存活率较低,实验成本较 尚。


【发明内容】

[0017]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 模型的构建方法,能够降低实验成本、简便建模流程,结果的准确度较高,更加符合动物福 利的相关要求。
[0018]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 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9] 步骤一、将自然分娩得到的若干禁食母猪初乳CD仔猪进行隔离,饲养至18?25 日龄,将未死亡的⑶仔猪随机均分为两组:感染组A和对照组B ;待感染组A和对照组B的 所有⑶仔猪生长至30?40日龄时,采集感染组A和对照组B中所有⑶仔猪的鼻拭子和 非抗凝外周血;判定鼻拭子中不存在副猪嗜血杆菌HPS病原、且非抗凝外周血中不含猪胸 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病原或APP血清抗体,转入步骤二;
[0020] 步骤二、待感染组A和对照组B的所有⑶仔猪生长至40?70日龄时,向感染组 A中所有CD仔猪的气管内接种剂量为107CFU?109CFU、分散于培养基中的HPS细菌,得到 攻毒组Y ;接种HPS细菌的同时,向对照组B中所有CD仔猪气管内注射与HPS剂量相同 的培养基,得到空白组V,转入步骤三;
[0021] 步骤三、接种HPS细菌1?20天后,分别提取攻毒组A'、空白组B'的肺脏组织 的总DNA,当攻毒组Y的肺脏组织的总DNA中存在HPS病原、且空白组^的肺脏组织的 总DNA中不存在HPS病原时,建模成功;当攻毒组Y的肺脏组织的总DNA中不存在HPS病 原,或空白组B'的肺脏组织的总DNA中存在HPS病原时,重新执行步骤一?步骤三。
[0022]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一中所述将自然分娩得到的若干CD仔猪进行隔 离,养殖至18?25日龄包括以下步骤:母猪自然分娩时人工助产,防止仔猪分娩后接触母 猪、地面、栏舍及其他猪场物品,立即放入温度为33?35°C的无菌保温箱中,待CD仔猪体表 干燥、保温箱内站立稳定或行走自如后,使用奶瓶饲喂温度为37°C的温开水约40ml,出生 后3?5h内,将⑶仔猪转移至实验动物中心负压条件下,温度为28?35°C的仔猪保育栏 中;
[0023] ⑶仔猪的1?12日龄均喂食人工乳,其中:1?2日龄每日喂食次数为5次,3? 4日龄每日喂食4次,5?14日龄每日喂食3次;每次的喂食量根据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加; CD仔猪自13日龄起,采用人工乳并辅助颗粒饲料喂食,其中:15?21日龄每日喂食3次, 22日龄后自由采食颗粒饲料和饮水,养殖至18?25日龄时,⑶仔猪的存活率为80 %? 85%〇
[0024]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自⑶仔猪7日龄起开始训练采食颗粒料,⑶仔猪13日 龄后强制性在人工乳中添加 CD仔猪颗粒料,首次添加量为:每升流食中含人工乳粉112g、 颗粒料28g,之后按照颗粒料每日5?10 %的比例递加,对应人工乳粉以5?10 %的比例减 少。
[002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一中将自然分娩得到的若干禁食母猪初乳CD仔 猪进行隔离,饲养至18?25日龄,包括以下步骤:将⑶仔猪饲养至3日龄后,判定⑶仔猪 拉稀,根据CD仔猪的体重,自发现日起,连续3天,向对应CD仔猪早晚分别注射50 μ Ι/kg的 土霉素注射液和头孢噻呋钠注射液,并每天灌食糖盐水,每升糖盐水中含20g葡萄糖、3. 5g 氯化钠和2. 5g碳酸氢钠。
[002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一中所述采集感染组A和对照组B中所有⑶仔猪 的鼻拭子和非抗凝外周血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判定鼻拭子中存在HPS病原、且非抗凝外 周血中含有APP病原或者非抗凝外周血含有APP血清抗体,将对应的CD仔猪移除,转到步 骤二。
[0027]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二和步骤三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观察攻毒组 A'、空白组B'中所有CD仔猪的行为举止、呼吸、跛行、关节肿胀、神经症状、咳嗽和进食情 况;
[0028] 采集所有攻毒组Y和空白组V中⑶仔猪的外周血,检测所有外周血的血液参 数;攻毒1?20天,后将攻毒组A'、空白组B'中所有⑶仔猪麻醉并放血,采集每头⑶ 仔猪的颈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腹膜、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肾、肺脏、心、脑膜和大脑组 织;并对腹膜、脾脏、心脏、肺脏、脑膜、大脑组织进行切片并染色观察。
[0029]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二包括具体以下步骤:待感染组A和对照组B的所 有⑶仔猪生长至45日龄时,向感染组A中所有⑶仔猪气管内接种剂量为109CFU、分散于 培养基中的HPS细菌进行攻毒实验;向对照组B中所有CD仔猪气管内注射相同体积的培养 基,得到空白组B'。
[0030]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HPS细菌选用血清型为1、5、10、12、13或14的HPS 细菌中的任意一种。
[003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32] (1)本发明中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使用人工乳喂食至12 日龄;,13?21日龄,采用人工乳辅助颗粒饲料喂食,每日喂食3次,22日龄后,进行颗粒 饲料自由采食和饮水。期间,自CD仔猪7日龄起开始训练采食颗粒料。与现有技术中仔猪 存活率50 %?78. 9 %,存活率较低,实验成本较高相比,本发明的CD仔猪存活率为80? 85%,能够提高仔猪的存活率,有效降低实验成本。
[0033] (2)本发明中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对40?70日龄的⑶ 仔猪进行攻毒实验,与现有技术中使用21日龄的CD仔猪,测定结果准确度较低,与动物福 利相违背相比,本申请的CD仔猪发育较完善,能够准确反映实际养殖过程中的猪群感染 HPS后的症状,为研宄和预防HPS感染提供较好的研宄平台,测定结果的准确度较高,符合 动物福利理论。
[0034]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进行模型的构建时,通常采用的为21日龄仔猪,即使参考其他 文献,由于不同仔猪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能仅仅参考其他品种仔猪的 攻毒时间,轻易得到本发明的仔猪攻毒时间,即:该时间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 能够轻易获得的。
[0035] (3)本发明中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判定非抗凝外周血中 含有APP或者非抗凝外周血含有APP血清抗体,将对应的CD仔猪移除。本发明根据多次试 验得到:APP或相关抗体的存在对HPS感染的影响较大,移除含有APP病原或者非抗凝外周 血含有APP血清抗体的CD仔猪,能够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建模的成功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和3中攻毒前⑶猪只体内HPS病原检测的PCR电泳图;
[003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HPS攻毒前后通城⑶猪外周血总白细胞对比图;
[003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HPS攻毒前后通城⑶猪外周血主要白细胞亚类对比图;
[003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HPS攻毒后通城⑶猪对照组与攻毒组猪只体温变化对 比图;
[004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通城⑶猪攻毒组和对比组的腹膜、脾脏、肺脏、心脏、脑 膜、大脑组织细胞对比图;
[0041]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通城⑶猪攻毒后肺脏组织中HPS的PCR鉴定电泳图;
[0042]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HPS攻毒后杜长大⑶猪对照组与攻毒组猪只体温变化 对比图。
[0043] 图4、5、6、7中:所有C表示对照组,所有I表示实验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6] Sl :将自然分娩得到的若干⑶仔猪进行隔离后、放入温度为33?35°C的无菌保 温箱中,待CD仔猪体表干燥、保温箱内站立稳定或行走自如后,使用奶瓶饲喂温度为37°C 的温开水约40ml,出生后3?5h内,将⑶仔猪转移至实验动物中心负压条件下,温度为 28?35°C的保育栏中。
[0047] S2 :参见表1所示,CD仔猪的1?12日龄均喂食人工乳(45°C温开水冲泡,每升含 140g人工乳粉),其中:1?2日龄每日喂食次数为5次,3?4日龄每日喂食4次,5?14 日龄每日喂食3次。每次的喂食量根据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加。
[0048] ⑶仔猪自13日龄起,采用人工乳并辅助颗粒饲料喂食,其中:15?21日龄每日喂 食3次,18?25日龄后自由采食颗粒饲料和饮水,转入步骤S3。
[0049] 步骤S2期间,所有⑶仔猪1日龄时肌肉注射浓度为10%、体积为Iml的右旋糖酐 铁注射液;1?3日龄时,根据⑶仔猪的体重,每天向每头⑶仔猪注射50 μ Ι/kg的肌注土 霉素注射液。
[0050] 3日龄后,若有⑶仔猪拉稀,则根据对应⑶仔猪的体重,自发现日起,连续3天,向 对应CD仔猪早晚分别注射50 μ Ι/kg的土霉素注射液和头孢噻呋钠注射液,并每天灌食糖 盐水,每升糖盐水中含20g葡萄糖、3. 5g氯化钠和2. 5g碳酸氢钠。攻毒前2周停用任何抗 生素药品。
[0051] 其中,自⑶仔猪7日龄起开始训练采食颗粒料;⑶仔猪13日龄后强制性在人工 乳中添加 CD仔猪颗粒料,首次添加量为:每升流食中含人工乳粉112g、颗粒料28g,之后按 照颗粒料每日5?10%的比例递加,对应人工乳粉以5?10%的比例减少。
[0052] 通常,⑶仔猪2周龄可主动采食颗粒料,但仍有部分⑶仔猪不食,故13?21日 龄仍主要以人工乳辅助进行喂食,防止CD仔猪因为进食不足影响健康状况和存活率,本发 明实施例中⑶仔猪的存活率为80%?85%,高于现有技术中的50%?78. 9%。
[0053] S3 :将未死亡的⑶仔猪随机均分为两组:感染组A和对照组B。待感染组A和对 照组B的所有⑶仔猪生长至30?40日龄时(最优为35日龄),采集感染组A和对照组B 中所有CD仔猪的鼻拭子和非抗凝外周血。
[0054] 判定鼻拭子中不存在HPS病原、非抗凝外周血中不含APP(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原或APP血清抗体,转入步骤S5。
[0055] 其中,HPS病原采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 APP病原或APP血清抗体米用ELISA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酶联免疫吸附 测定)法检测。
[0056] 判定鼻拭子中存在HPS病原、非抗凝外周血中含有APP病原或者非抗凝外周血含 有APP血清抗体,将对应的CD仔猪移除。
[0057] S4 :采集感染组A和对照组B中的所有⑶仔猪的外周血2ml,测定血液中的 WBC(血液总白细胞)、NEU (中性细胞)、LYM(淋巴细胞)、Μ0Ν0 (单核细胞)、E0S (嗜酸性粒 细胞)、BASO (嗜碱性粒细胞)、RBC (红细胞)、HGB (血红蛋白浓度)、HAT (红细胞压积)、 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DW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PLT (血 小板),(以下简称血液参数)转入S5。
[0058] S5 :待感染组A和对照组B的所有⑶仔猪生长至40?70日龄(最优为45日龄) 时,向感染组A中所有CD仔猪气管内接种剂量为107CFU?109CFU的HPS病原,HPS病原 选用血清型为1、5、10、12、13或14的即3病原中的任意一种,得到攻毒组",即3的培养 基选用TSB培养基(Tryptic Soy Broth,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
[0059] 向对照组B中所有⑶仔猪气管内注射相同体积的TSB培养基,得到空白组B',转 入步骤S6。
[0060] S6:观察攻毒组A'、空白组B'中所有⑶仔猪的行为举止、呼吸、跛行、关节肿胀、 神经症状、咳嗽和进食情况。
[0061] 采集所有攻毒组Y和空白组V中⑶仔猪的外周血,检测所有外周血的血液参 数,转入步骤S7。
[0062] S7:攻毒1?20天后,将攻毒组Y、空白组V中所有⑶仔猪麻醉并放血,采集每 头CD仔猪的颈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腹膜、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肾、肺脏、心、脑膜和 大脑组织。并对腹膜、脾脏、心脏、肺脏、脑膜、大脑组织进行切片并染色观察,转入步骤S8。
[0063] S8:分别提取攻毒组A'、空白组B'的肺脏组织的总DNA,判断攻毒组A'的肺脏 组织的总DNA中存在HPS病原的同时,空白组V的肺脏组织的总DNA中不存在HPS病原。 综合临床病征、组织病理和细菌鉴定判定HPS感染,若是,建模成功;否则,重复执行步骤 Sl ?S8〇
[0064] 表1,⑶仔猪饲喂方案
[0065]

【权利要求】
1. 一种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自然分娩得到的若干禁食母猪初乳CD仔猪进行隔离,饲养至18?25日龄, 将未死亡的⑶仔猪随机均分为两组:感染组A和对照组B ;待感染组A和对照组B的所有 ⑶仔猪生长至30?40日龄时,采集感染组A和对照组B中所有⑶仔猪的鼻拭子和非抗凝 外周血;判定鼻拭子中不存在副猪嗜血杆菌HPS病原、且非抗凝外周血中不含猪胸膜肺炎 放线杆菌APP病原或APP血清抗体,转入步骤二; 步骤二、待感染组A和对照组B的所有⑶仔猪生长至40?70日龄时,向感染组A中 所有CD仔猪的气管内接种剂量为107CFU?109CFU、分散于培养基中的HPS细菌,得到攻毒 组A';接种HPS细菌的同时,向对照组B中所有CD仔猪气管内注射与HPS剂量相同的培 养基,得到空白组B',转入步骤三; 步骤三、接种HPS细菌1?20天后,分别提取攻毒组A'、空白组B'的肺脏组织的总 DNA,当攻毒组f的肺脏组织的总DNA中存在HPS病原、且空白组V的肺脏组织的总DNA 中不存在HPS病原时,建模成功;当攻毒组A'的肺脏组织的总DNA中不存在HPS病原,或 空白组V的肺脏组织的总DNA中存在HPS病原时,重新执行步骤一?步骤三。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 中所述将自然分娩得到的若干CD仔猪进行隔离,养殖至18?25日龄包括以下步骤:母猪 自然分娩时人工助产,防止仔猪分娩后接触母猪、地面、栏舍及其他猪场物品,立即放入温 度为33?35°C的无菌保温箱中,待⑶仔猪体表干燥、保温箱内站立稳定或行走自如后,使 用奶瓶饲喂温度为37°C的温开水约40ml,出生后3?5h内,将⑶仔猪转移至实验动物中 心负压条件下,温度为28?35°C的仔猪保育栏中; ⑶仔猪的1?12日龄均喂食人工乳,其中:1?2日龄每日喂食次数为5次,3?4日 龄每日喂食4次,5?14日龄每日喂食3次;每次的喂食量根据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加;⑶仔 猪自13日龄起,采用人工乳并辅助颗粒饲料喂食,其中:15?21日龄每日喂食3次,22日 龄后自由采食颗粒饲料和饮水,养殖至18?25日龄时,⑶仔猪的存活率为80 %?85%。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自CD仔 猪7日龄起开始训练采食颗粒料,CD仔猪13日龄后强制性在人工乳中添加 CD仔猪颗粒料, 首次添加量为:每升流食中含人工乳粉112g、颗粒料28g,之后按照颗粒料每日5?10%的 比例递加,对应人工乳粉以5?10%的比例减少。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 中将自然分娩得到的若干禁食母猪初乳CD仔猪进行隔离,饲养至18?25日龄,包括以下 步骤:将CD仔猪饲养至3日龄后,判定CD仔猪拉稀,根据CD仔猪的体重,自发现日起,连续 3天,向对应CD仔猪早晚分别注射50 y 1/kg的土霉素注射液和头孢噻呋钠注射液,并每天 灌食糖盐水,每升糖盐水中含20g葡萄糖、3. 5g氯化钠和2. 5g碳酸氢钠。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 中所述采集感染组A和对照组B中所有CD仔猪的鼻拭子和非抗凝外周血之后,还包括以下 步骤:判定鼻拭子中存在HPS病原、且非抗凝外周血中含有APP病原或者非抗凝外周血含有 APP血清抗体,将对应的CD仔猪移除,转到步骤二。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 和步骤三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观察攻毒组A'、空白组B'中所有⑶仔猪的行为举止、呼 吸、跛行、关节肿胀、神经症状、咳嗽和进食情况; 采集所有攻毒组A'和空白组B'中CD仔猪的外周血,检测所有外周血的血液参数;攻 毒1?20天,后将攻毒组A'、空白组B'中所有⑶仔猪麻醉并放血,采集每头⑶仔猪的 颈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腹膜、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肾、肺脏、心、脑膜和大脑组织;并 对腹膜、脾脏、心脏、肺脏、脑膜、大脑组织进行切片并染色观察。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 包括具体以下步骤:待感染组A和对照组B的所有⑶仔猪生长至45日龄时,向感染组A中 所有CD仔猪气管内接种剂量为109CFU、分散于培养基中的HPS细菌进行攻毒实验;向对照 组B中所有CD仔猪气管内注射相同体积的培养基,得到空白组B'。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PS 细菌选用血清型为1、5、10、12、13或14的HPS细菌中的任意一种。
【文档编号】A61K35/74GK104488823SQ201510011558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5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5年1月9日
【发明者】陈洪波, 程蕾, 赵书红, 张晶, 向敏, 侯永清, 高其双, 郭玲, 邱银生, 黎旺明 申请人:武汉轻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