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热哮的石韦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980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热哮的石韦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若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大家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著名歌星邓丽君就被哮喘夺去了生命。哮喘治疗也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对此病治疗只能缓解,不能根治,主要的哮喘药物也以西药为主,过分依赖激素,毒副作用很大,对人体的肝、肾、脾、肺等脏器有一定的损害;在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积极防治哮喘病,已迫在眉睫。

热哮是哮喘病的一个证型热哮临床主要表现为:怕热烦躁,面唇较红,哮喘发作时声高息粗,喉中痰鸣,喉痛,痰液粘稠而黄,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若伴见发热自汗者为兼有风热表证,现代医学通常认为是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医认为是热哮,常用《千金》定喘汤加减治疗,中医辨证目前存在缺陷,热哮并不是多属哮喘见证,但其方对应性及效果较差,不能推广运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热哮的石韦中药组合物。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热哮的石韦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计制成的药剂:

半夏、陈皮、葶苈子各1 ~ 20 份, 白茯苓、黄芩、党参、山药、白术各3~ 25 份,天竺黄、桔梗、杏仁各1 ~15 份,地龙、麻黄、甘草各1 ~ 10 份,生黄芪、石韦全草10~ 60 份、元胡10~15 份、白果仁8~15 份、厚朴4~12 份、五味子4~15 份、川贝6~15 份。

优选的是,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下列优选原料药按重量份计制成的药剂:半夏、陈皮、葶苈子各15份,白茯苓、黄芩、党参、山药、白术各18份,天竺黄、桔梗、杏仁各12份,地龙、麻黄、甘草各10份,生黄芪35份,石韦全草50份、元胡12份、白果仁12 份、厚朴9份、五味子10 份、川贝15 份。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热哮病的中药混合物,配方组成所用药材和药用辅料均有国家法定标准,剂型均为《中国药典》收载剂型。上述的药物包括将治疗热哮的中药复方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结合制成的各种剂型的药物,比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丸剂、颗粒剂、滴丸剂或汤剂等。可采用本领域熟知的制剂技术手段来完成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可以按常规工艺,向汤剂中加入或不加入蔗糖等辅料,灭菌,制成液体制剂;或加入糊精等辅料,制颗粒或制成其它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或微丸。

本发明的中药复方药物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具有健脾利湿、祛痰平喘、祛风豁痰、止痉定喘的功效。主治热哮发作时声高息粗,喉中痰鸣,喉痛,痰液粘稠而黄,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有益效果:与现有的中药药方相比,本发明的治疗热哮的中药复方组合物,组方合理,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疗效彻底、无副作用等特点,可有效地治疗热哮。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汤剂的制备

半夏、陈皮、葶苈子各12克,白茯苓、黄芩、党参、山药、白术各15克,天竺黄、桔梗、杏仁各10克,地龙、麻黄、甘草各9克,生黄芪30克,石韦全草45克,元胡6份、白果仁9份、厚朴6份、五味子9 份、川贝12 份,加入10 倍药材重量的水,在80℃下加热2小时,滤过,将滤液浓缩至100 毫升,即得,使用时,每日早晚各一次。

实施例2 本发明汤剂的制备

半夏、陈皮、葶苈子各15克,白茯苓、黄芩、党参、山药、白术各18克,天竺黄、桔梗、杏仁各12克,地龙、麻黄、甘草各10克,生黄芪35克,石韦全草50克,元胡12份、白果仁12 份、厚朴9份、五味子10 份、川贝15 份,加入10 倍药材重量的水,在80℃下加热2小时,滤过,将滤液浓缩至100 毫升,即得,使用时,每日早晚各一次。

实施例3 本发明汤剂的制备

半夏、陈皮、葶苈子各18克,白茯苓、黄芩、党参、山药、白术各20克,天竺黄、桔梗、杏仁各15克,地龙、麻黄、甘草各12克,生黄芪40克,石韦全草60克,元胡15份、白果仁15 份、厚朴12份、五味子15 份、川贝15 份,加入10 倍药材重量的水,在80℃下加热2小时,滤过,将滤液浓缩至100 毫升,即得,使用时,每日早晚各一次。

临床资料

1.诊断标准:

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5) :261.) 中标准,并经X 线摄片,血常规等检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1 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共180 例,其中男106例,女74 例,年龄13-66 岁,平均年龄35.5 岁,病程3 个月-20 年;

3.治疗方法:

平均分3组,每组60人,使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 中制备的汤剂,每天一次,每次服用100毫升,连续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哮喘完全消失,半年以上未发病;好转:哮喘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治疗结果:

组别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人数 60 60 60

临床控制人数 10 13 11

临床控制率(%) 16.67 21.67 18.33

显效人数 24 26 21

显效率(%) 40.00 43.33 35.00

好转人数 17 16 20

好转率(%) 28.33 26.67 33.33

无效人数 9 5 8

无效率(%) 15.00 8.33 13.33

总有效人数 51 55 52

总有效率(%) 85.00 91.67 86.67。

在5个疗程后,实施例2最优,全部60 例患者均治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

王某某,女,53岁, 10 岁时感冒引发支气管炎,以前均用西医西药治疗,发病就打针吃药,再发病再打针吃药。因治疗不当,拖成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哮喘,几十年来反复发作。发病时咳嗽气阻、痰多,伴有发热、哮喘、呼吸急促,面紫无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中医诊断为:热哮,特别是在吃了波萝、豆豉、鱼虾等辛辣食物或者遇天阴下雨、气温骤降和感冒时最易发作。一年之内平均发病5-6 次,多在秋冬两季发作,前后40 余年。2011年3 月,对发明人说“你的治疗方法很特别,无病时治病,冬病夏治,哮喘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立夏那天,在无哮喘症状的情况下,开始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用法及用量、禁忌等遵从上述要求进行,服用2个疗程后停药,当年秋冬两季均未发病,此后几年过去了,病人未见再发哮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