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肝胆郁虚证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018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肝胆郁虚证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肝胆郁虚证是指肝气不舒、心胆气虚、脾胃虚弱之侯,主要表现有急躁易怒,恐惧,时倦怠乏力,独处时有恐惧感,畏寒,纳眠可,口中和,二便尚调,观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见效快、疗效理想持久,治愈高,并无毒无副作用,标本兼治,疗程短,治愈不易复发,成本低的中药组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肝胆郁虚证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柴胡60—200份,半夏90—150份,黄芩100—300份,人参30—90份,桂枝30—90份,芍药30—120份,生姜20—80份,大枣20—50枚,炙甘草15—60份,酸枣仁100—300份,柏子仁100—300份,黄芪200—400份、红花30—90份、紫苏60—150份、磁石600—1200份、香橼100—200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防治肝胆郁虚证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柴胡120份,半夏100份,黄芩150份,人参50份,桂枝50份,芍药50份,生姜50份,大枣30枚,炙甘草30份,酸枣仁150份,柏子仁150份,黄芪300份、红花100份、紫苏90份、磁石800份、香橼150份。

所述的一种防治肝胆郁虚证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将柴胡120份,半夏100份,黄芩150份,人参50份,桂枝50份,芍药50份,生姜50份,大枣30枚,炙甘草30份,酸枣仁150份,柏子仁150份,黄芪300份、红花100份、紫苏90份、磁石800份、香橼150份,将上述中药的干药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烘干,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加水至药物总量的5 倍,浸泡45 分钟,加热回流l00 分钟,滤液,再加水至药物总量的2倍,回流80 分钟,后弃渣,制成中药汤剂,按150ml 或200ml 容器包装。

用法与用量:口服,本发明药物每次150ml-200ml,每日2 次,饭后半小时,一个月为一疗程。

本发明的中药原料中,方中小柴胡汤可疏肝解郁,使肝气调达,少阳枢机运转,桂枝汤则内调阴阳,茯苓、干姜温中健脾益气,酸枣仁、柏子仁以养心胆之气,《本草汇言》:“酸枣仁,均补五脏,如心气不足,神明失守”,《本草纲目》:“酸枣仁,甘而润,故熟用疗胆虚不得眠”;柏子仁具养心血之功,《本草纲目》谓其“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黄芪升气、补气,《医学衷中参西录》载:“黄芪性温,味微甘,能补气,兼能升举气机,善治胸中大气下陷”,如此组方三药均可补养心胆气血,如配合心理疏导效果会更好。红花,加强活血化瘀作用;紫苏,以利气散结;磁石,养心安神;香橼,辛、微苦、酸、温,归肝、肺、脾经,气香行散,可升可降,疏肝解郁,理气宽中。

有益效果

本发明诸药共奏疏肝解郁,益气镇惊之功,对肝胆郁虚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从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 :

中药原料:柴胡90份,半夏60份,黄芩90份,人参30份,桂枝30份,芍药30份,生姜30份,大枣10枚,炙甘草15份,酸枣仁90份,柏子仁90份,黄芪150份、红花60份、紫苏60份、磁石500份、香橼90份。制法:将上述中药的干药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烘干,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加水至药物总量的5 倍,浸泡45 分钟,加热回流l00 分钟,滤液,再加水至药物总量的2倍,回流80 分钟,后弃渣,制成中药汤剂,按150ml 或200ml 容器包装。

实施例2 :

中药原料:柴胡120份,半夏100份,黄芩150份,人参50份,桂枝50份,芍药50份,生姜50份,大枣30枚,炙甘草30份,酸枣仁150份,柏子仁150份,黄芪300份、红花100份、紫苏90份、磁石800份、香橼150份。制法:将上述中药的干药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烘干,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加水至药物总量的5 倍,浸泡45 分钟,加热回流l00 分钟,滤液,再加水至药物总量的2倍,回流80 分钟,后弃渣,制成中药汤剂,按150ml 或200ml 容器包装。

实施例3 :

中药原料:柴胡150份,半夏120份,黄芩180份,人参60份,桂枝60份,芍药60份,生姜60份,大枣50枚,炙甘草40份,酸枣仁180份,柏子仁180份,黄芪400份、红花120份、紫苏120份、磁石1000份、香橼180份。制法:将上述中药的干药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烘干,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加水至药物总量的5 倍,浸泡45 分钟,加热回流l00 分钟,滤液,再加水至药物总量的2倍,回流80 分钟,后弃渣,制成中药汤剂,按150ml 或200ml 容器包装。

临床试验

1、临床观察:采用本发明中药汤剂共治疗65 例患者,男33 例,女32 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 岁;病程最短1 年,最长8 年,病症:急躁易怒,恐惧,时倦怠乏力,独处时有恐惧感,畏寒,纳眠可,口中和,二便尚调,观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2、治疗方法:口服本发明实施例2 中药汤剂,每次150ml-200ml,每日2 次,饭后半小时,一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3 疗程。

3、治疗标准:

痊愈:体征及症状完全改善,心情舒畅,精神焕发;

显效:体征及症状显著改善,心情舒畅,精神很好;

有效:体征及症状有改变,偶感稍有不适,但能接受;

无效:体征无改变,症状如前。

4、治疗结果:治疗65 例患者经3 个月治疗,痊愈30 例,显效20 例,有效10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92.3%。

典型病例

病例1

崔某,男,35 岁。患者主诉:协肋胀痛较重,急躁易怒,恐惧,时倦怠乏力,独处时有恐惧感,畏寒,纳眠可,口中和,二便尚调,观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肝胆郁虚证。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4 个疗程,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治愈。

病例2

隋某,女,46 岁。患者急躁易怒,恐惧,时倦怠乏力,独处时有恐惧感, 嗳气频频,畏寒,纳眠可,口中和,二便尚调,观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诊为:肝胆郁虚证。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5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治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病例3

邹某,女,52 岁。患者近期出现急躁易怒,恐惧,时倦怠乏力,独处时有恐惧感,心悸多梦,畏寒,纳眠可,口中和,二便尚调,观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诊为:肝胆郁虚证。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 个疗程,情绪睡眠好转,急躁易怒、独处时有恐惧感等好转,饮食好转,大便成形;继续服用3 个疗程,症状、体征均消失,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