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小儿腹泻的辅助煎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4526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小儿腹泻的辅助煎剂。



背景技术:

婴幼儿腹泻(infantile diarrhea)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1982年全国小儿腹泻协作组讨论通过了分类法,将小儿腹泻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感染性腹泻除已有固定名称如杆菌痢疾、聝米巴痢疾、霍乱、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等外,其他细菌如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病毒如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以及真菌等所致感染及一些原因不明的感染,都诊断为小儿肠炎。西医治疗预后欠佳的小儿患者可以尝试采用中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小儿腹泻的辅助煎剂。

本发明是由土茯苓、白术、葛根、藿香、鸡内金和党参六种中药饮片组成,其中,土茯苓40%-50%,白术10%-20%,葛根和藿香各10%-15%,党参和鸡内金各5%-10%,以上诸药共计60-80克,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3日为一疗程,服药期间禁忌腥辣。

《纲目》论及:土茯苓,有赤白二种,入药用白者良。按《中山经》云,鼓镫之山有草焉,名曰荣草,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恐即此也。土茯苓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筋骨利。白术甘苦性温,主归脾胃经,以健脾、燥湿为主要作用,被前人誉之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脾主运化因脾气不足,运化失健,往往水湿内生,引起食少、便溏或泄泻、痰饮、水肿、带下诸证。本品既长于补气以复脾运,又能燥湿、利尿以除湿邪。治脾虚有湿,食少便溏或泄泻,常与人参、茯苓等品同用。《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葛,性甘、辛、平、无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弊,起阴气,解诸毒”。 藿香又称刺蕊草、藿香,是广藿香的地上部分的茎藤。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效:化湿,解暑,止呕。鸡内金为中药材,是指家鸡的砂囊内壁,系消化器官,用于研磨食物,本品药性为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用于消化不良、遗精盗汗等症,效果极佳,故而以“金”命名。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本草从新》记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 本发明中药配方的优点是:集土茯苓、白术、葛根、藿香、鸡内金和党参六种中药饮片组成之功效于一体,互补互利,相互作用,进一步调和及改善各方之功效,使之具有辅助治疗小儿腹泻功能,同时原料成本低,取材容易。

具体实施方式

取土茯苓30克,白术10克,葛根和藿香各8克,鸡内金和党参各6克,用水煎服,每日一剂,3日为一疗程,服药期间禁忌腥辣。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