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伤食型小儿急性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518284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伤食型小儿急性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及其制备方法,特别 涉及一种治疗伤食型小儿急性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儿科常见 肠道疾病,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轮状病毒(RV)是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病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 3亿婴幼儿患轮状病毒腹泻,可造成87. 3万人死 亡。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轮状病毒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都很高。WHO认为90 %的急 性腹泻儿童可应用口服补液疗法,抗生素仅仅用于细菌性痢疾和"疑似霍乱"者,除此之外 应用抗生素都没有价值。目前对轮状病毒腹泻国内外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临床治疗靠补液, 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对症支持为主,疗效常不理想,且存在滥用抗生素,滥用 静脉补液等问题。小儿患病后病情危重,静脉给药有一定困难,口服给药患儿常不合作,而 且疗效欠佳。给治疗上带来很多困难,使病情迀延,同时也给家长及患儿在精神上,肉体上、 经济上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减少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寻求一种既给药方便又有显著 疗效的安全给药途.
[0003]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治疗腹泻时滥用抗生素现象十分严重,后 果是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强,肠道正常菌群紊乱,破坏了生理平衡,使腹泻迀延或加重。西药 只能对症治疗,疗效欠佳。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最为多见且引起流行。目前 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多为口服制剂,且疗效不甚满意。由于婴幼儿脏腑娇嫩,胃肠功 能发育不成熟,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胃液中胃酸少,消化酶的活性差,而婴幼儿处于快速 生长发育期,需要的营养多,相对胃肠道的负担较重,加之小儿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 节,因此,外易受邪气侵袭,内易为饮食所伤。
[0004] 泄泻乃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位于我国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二位,是导致婴幼儿 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四季均可发生。以小儿排便次数增多,大便 性质改变(不消化的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为主要表现。此外,还可伴有食欲低 下,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出咖啡样液体,腹泻频繁,每日大便十几次到几十次,粪便呈水样 或蛋花汤样,向外溅射,外观为黄绿色、黄色或微黄色,水量多而粪质少。全身一般情况较 差,发热,体温可增至39°C~40°C,少数可高达41°C以上,小儿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萎靡、 意识朦胧,甚至昏迷,随着全身症状加剧,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肝、肾等功能失调。腹泻轻者 影响小儿营养吸收,重者多因伴有脱水、酸中毒、循环障碍与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本病可以 侵犯呼吸道,又称"呼肠病毒",有40%~50%病人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过去人们习惯 称小儿腹泻为"消化不良"或"肠炎",近年来统称为腹泻。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主要是感 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等,其病变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胃受 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清浊相干,并走大肠,遂成泄泻。进食过多、过少、不定时的喂养, 过早进食大量淀粉类和脂肪类的食品,以及突然更换食物种类,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长 期应用大量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也可以引起细菌性腹泻。小儿腹泻根据其不同病因又可分 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主要指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 菌等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往往与喂养、饮食因素和气候变化有关。病毒性腹泻可由病毒引 起,尤其以轮状病毒感染多见,好发生于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6个月以下小儿因有母亲的 抗体,一般很少发病。小儿腹泻的治疗对于轻型腹泻患儿遵循预防或纠正脱水、继续饮食、 合理用药的原则,一般很快就能康复。西医对小儿腹泻的治疗,主要对症治疗,补液(口服 补液盐),各种止泻剂,抗生素,如大肠杆菌感染选用复方新诺明、痢特灵、氨基苄青霉素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以选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霉菌感染应选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虽能 达到控制症状的效果,但由于毒副作用大,令患者难于接受。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率高且毒副作用小的治疗伤食型 小儿急性腹泻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伤食型小儿急性腹泻的中药制剂, 其原料药材包括:果上叶,梧桐花,八月札,红旱莲,皋芦,鸡肝散,蕨根,莳萝子,海龙,黄茄 花,青刺尖,越橘果,芜荑,小败火草和铁角凤尾草。
[0007] 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果上叶5~15份,梧桐花10~20 份,八月札15~25份,红旱莲10~20份,皋芦20~30份,鸡肝散10~20份,蕨根6~ 16份,莳萝子20~30份,海龙30~40份,黄茄花25~35份,青刺尖30~40份,越橘果 18~28份,宪荑15~25份,小败火草20~30和铁角凤尾草25~35份。
[0008] 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果上叶7~12份,梧桐花 15~20份,八月札17~22份,红旱莲12~17份,皋芦22~27份,鸡肝散13~18份,蕨 根7~12份,莳萝子23~28份,海龙30~35份,黄茄花28~33份,青刺尖30~35份, 越橘果21~26份,芜荑18~23份,小败火草23~28和铁角凤尾草27~32份。
[0009] 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果上叶11份,梧桐花16 份,八月札22份,红旱莲13份,皋芦26份,鸡肝散14份,蕨根11份,莳萝子24份,海龙35 份,黄茄花30份,青刺尖33份,越橘果23份,芜荑22份,小败火草25份和铁角凤尾草30 份。
[0010] 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果上叶8份,梧桐花18 份,八月札18份,红旱莲16份,皋芦22份,鸡肝散17份,蕨根9份,莳萝子26份,海龙32 份,黄茄花32份,青刺尖30份,越橘果25份,芜荑19份,小败火草27份和铁角凤尾草28 份。
[0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氯化钠注射 液,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 1~10 μ m体积 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 y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 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
[0013]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 醇浓度为85 %~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C~KTC的条件下 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 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 1~10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 颗粒和粒径小于0.1 y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 粉率至少为95% ;
[0014]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3g,加入氯化钠90~110g,加1000 ml注射 用水,搅拌使其溶解;加注射用水至10000ml ;用0. 22~0. 24 μ 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灌封, 每瓶250ml,灭菌即可。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片剂,其制备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2~4倍的醇 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 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1~2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加热回流1~3小 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