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便秘的巴布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5839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领域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各年龄段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脐疗巴布剂。



背景技术:

功能性便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发病率有增多趋势,我国人群总的便秘患病率为9.18%,其中男性7.28%,女性11.24%,老年便秘总患病率为11.5%,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升高的趋势,全世界范围的便秘患病率估计是4%和27%之间,慢性特发性便秘患病率12%和17%之间,超过65岁的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上升到50%,在养老院居住的老人发病率则高达74%。

便秘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便秘易导致人体自身中毒,便秘易引起肛周感染。便秘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容积性泻剂、润滑性泻剂、渗透性泻剂、刺激性泻剂、促胃肠动力药、微生态制剂等。

目前便秘的治疗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且所有的药物都是口服途径给药,对不能口服或者患者以及吞咽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中风患者,以及婴幼儿患者不太适宜。本专利提供中贴于脐部治疗便秘的巴布剂,不需口服给药,只需要贴附在患者脐部,清大肠湿热,促进排便,治疗或缓解便秘。专利CN101591029A公布了治疗便秘的药物,本发明无论从药物和基质以及制备工艺上与CN101591029A都有明显的区别;公开号1876086A公布行气通便的巴布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与已经公布的专利的药物处方的药物种类和比例,基质处方的组成和比例,制备工艺都有很大区别,特别是本发明提供的巴布剂制备工艺还未见到相关报道,是原创性的发明。《中医临床研究》2012年第4卷23期报道了《当归大黄膏神阙穴贴敷治疗冠心病便秘120例疗效观察的研究》,是采用将药材粉碎成细末,加水适量熬煎成浓稠膏状,备用。使用时先取75%的酒精或温水,用棉签擦洗干净神阙穴,将药膏适量摊布在自粘性穴位专用贴敷片上。本专利采用的药物处方和该研究中一样,创新之处是采用了将药物的提取液和基质混合在一起制成巴布剂,不需要临时制备脐疗制剂,减少药物的渗漏,减少药物损失,减少污染衣物,而且使用更加方便,提高便秘患者的顺应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对便秘治疗方法的不足,采用水溶性基质为载体,将中药经过提取,和基质一起制成治疗便秘的脐疗巴布剂。本发明的目的:1.提供一种独特的能脐部给药治疗便秘的中药处方;2.提供一种特殊的巴布剂的基质组成,该基质不但可以用在治疗便秘,加入相应的药物可以治疗相应的疾病;3.提供一种独特的制备巴布剂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法实现的。

1、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脐部治疗便秘的中药处方。该处方的组成是药物包括大黄、芒硝、甘草、当归等。

2、本发明另一发面提供一种巴布剂的基质处方和制备工艺。巴布剂主要由背衬层,含药基质层和防粘层构成。其中背衬层可以是无纺布,水刺布,帆布,棉布,绸布等。含药基质层由药物和基质构成,基质由巴布剂基质由骨架材料,填充剂,增粘剂,交联剂和保湿剂和反应促进剂构成,骨架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增粘剂可以是聚乙烯醇,羟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羟丙甲基纤维素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增粘剂与骨架材料的比例是从1∶10-30∶1;填充剂是高岭土、滑石粉、膨润土、硅藻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填充剂与骨架材料的比例范围是1∶1~5∶1;保湿剂是聚乙二醇或甘油,保湿剂与骨架材料的比例是1∶5-20∶1;基质的交联剂是甘羟铝,氯化钙和三氯化铝,氯化镁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交联剂与骨架材料的是从1∶1~0.0001∶1;反应促进剂是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和盐酸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反应促进剂与骨架材料的比例从1∶1~0.0001∶1。制备工艺是:1.将保湿剂和骨架材料溶解;2.将增粘剂和填充剂溶解;3.将2加入1中,搅拌使混合均匀;3.加入交联剂和反应促进剂,搅拌均匀;4.中药的提取液作为溶剂溶解各基质成分;5.将药物和基质混合液,倒入铺上硅油纸或聚乙烯膜或聚丙烯膜的特殊的模具中,硅油面向上,用双面胶或胶带固定,将制备的含药的基质溶液置于入于水平的干燥设备中,干燥至含水量至5%-30%;6.在基质面上在覆盖一层硅油纸或聚乙烯膜或聚丙烯膜,将双侧都覆盖有防粘层的含药基质,从模具上取下,裁剪成适当大小后,将一侧的防粘层撕下,贴于剪成比基质长宽都大于1.5cm左右的背衬层上,单片包装,即得;或采用巴布剂涂布机制备干燥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无需口服治疗便秘药,减小药物对患者肝肾功能的损害;2.药效持续时间长,能达到4-7天,能在贴药期和贴药后的一段时间维持无便秘状态,提高患者的顺应性;3.巴布剂基质致密,粘性大,可反复撕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制备工艺:1.将各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1h,过滤备用;药材中再加8倍量水,煎煮30min,过滤,合并滤液。以滤液作为溶剂,制备基质;2.将聚乙二醇和聚丙烯酸钠用药液溶解;3.将聚乙烯醇和膨润土用药液溶解和分散;4.将3加入2中,搅拌使混合均匀;5.加入甘羟铝和柠檬酸,搅拌均匀。6.将药物和基质混合液,倒入铺上聚乙烯膜的特殊的模具中,用双面胶或胶带固定,将制备的含药的基质溶液置于入于水平的干燥设备中,干燥至含水量至20%;7.在基质面上在覆盖一层聚乙烯膜,将双侧都覆盖有聚乙烯膜的含药基质,从模具上取下,裁剪成适当大小后,将一侧的硅油纸撕下,贴于剪成比基质长宽都大于1.5cm左右的背衬层上,单片包装,即得。

实施例2:

制备工艺:1.将各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1h,过滤备用,药材中再加8倍量水,煎煮30min,过滤,合并滤液。以滤液作为溶剂,制备基质;2.将甘油和聚丙烯酸钠用药液溶解,3.将羟丙基纤维素和硅藻土用药液溶解和分散;4.将3加入2中,搅拌使混合均匀;5.加入甘羟铝和酒石酸,搅拌均匀;6.采用巴布剂涂布机涂布、覆盖背衬层,干燥即得。

实施例3:

制备工艺:1.将各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1h,过滤备用,药材中再加8倍量水,煎煮30min,过滤,合并滤液。以滤液作为溶剂,制备基质;2.将甘油和聚丙烯酸钠用药液溶解;3.将羟丙基纤维素和滑石粉用药液溶解和分散;4.将2加入1中,搅拌使混合均匀;5.加入甘羟铝和酒石酸,搅拌均匀;6.将药物和基质混合液,倒入铺上聚丙烯膜的特殊的模具中,用双面胶或胶带同定,将制备的含药的基质溶液置于入于水平的干燥设备中,干燥至含水量至20%;7.在基质面上在覆盖一层聚丙烯膜,将双侧都覆盖有聚丙烯膜的含药基质,从模具上取下,裁剪成适当大小后,将一侧的聚丙烯膜撕下,贴于剪成比基质长宽都大于1cm左右的背衬层上,单片包装,即得。

实施例4:

制备工艺:1.将各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1h,过滤备用,药材中再加8倍量水,煎煮30min,过滤,合并滤液。以滤液作为溶剂,制备基质;2.将甘油和聚丙烯酸钠用药液溶解。3.将羟丙基纤维素和高岭上用药液溶解和分散;4.将3加入2中,搅拌使混合均匀;5.加入甘羟铝和酒石酸,搅拌均匀;6.将药物和基质混合液,倒入铺上硅油纸的特殊的模具中,用双面胶或胶带固定,将制备的含药的基质溶液置于入于水平的干燥设备中,干燥至含水量至20%;7.在基质面上在覆盖一层硅油纸,将双侧都覆盖有硅油纸的含药基质,从模具上取下,裁剪成适当大小后,将一侧的硅油纸撕下,贴于剪成比基质长宽都大于1cm左右的背衬层上,单片包装,即得。

实施例5.

典型病例:患者李某某,65岁,男。便秘二十余年,正常一周排便两次,干结难出,每次排便需30min以上。使用按本说明书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巴布剂二十日后,症状好转,一周排便四次,时间在15分钟以内。

典型病例:患者刘某某,34岁,女。便秘5年,每两天排便一次,排便时间均在30min以上,排便费力,便后有不尽感,使用按本说明书实施例2方法制备的巴布剂后,每天排便一次,时间在5min以内,感觉排便畅快。

典型病例:患者张某某,45岁,女。便秘7年,每二天排便一次,排便时间均在25min以上,粪便不敢,但是排便不畅,便后有不尽感,使用按本说明书实施例3方法制备的巴布剂后,每天排便一次,时间在10min以内,感觉排便畅快。

对本说明书实施例4方法制备的巴布剂临床疗效观察如下:

1.病例选择

1.1.诊断标准:

(一)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多条:

1.排便费力(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2.排便为块状或硬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便质干结,甚者如羊屎;

3.有排便不尽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4.有肛门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5.需要用手操作(如手指辅助排便、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6.排便少于每周3次;或每次排便时间间隔在72小时以上;

(二)不用缓泻药几乎没有松散大便;

1.2纳入病例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

1.3排除病例标准 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出口梗阻性便秘;过敏性体质患者;患有持续性腹压增高患者;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确切评价者。

1.4剔除病例标准 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其结果不计入疗效,但计入安全性统计;不按时复诊或失访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不依从设计方案的规定。

1.5脱落病例标准资料不全,影响有效性和安全性判断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并发症和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者;研究过程中自行退出者;非规定范围内联合手术或用药,特别是采取较大的手术措施,影响有效性和安全性判断者;因其他各种原因疗程未结果退出试验、失访或死亡的病例。

2治疗方法

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患者脐部贴按实施例2制备的复方大黄巴布剂,每帖巴布剂贴附5天;对照组给予按《当归大黄膏神阙穴贴敷治疗冠心病便秘120例疗效观察的研究》中方法制备贴剂,药物组成为:当归30g,大黄15g,芒硝、甘草各10g;制备方法如下:将上药碾碎共为细末,加水适量熬煎成浓稠膏状,备用。使用时先取75%的酒精或温水,用棉签擦洗干净神阙穴,将药膏适量摊布在自粘性穴位专用贴敷片上,然后敷贴在患者神阙穴,1次/d。

疗效判断标准:

1.临床痊愈:大便正常,或回复至病前水平,其他症状全部消失:

2.显效: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在72小时以内,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

3.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一天,或便质干结改善,其他症状均有好转

2.2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史、近1周排便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性好,说明本试验条件与病例分配符合试验方案与统计。

2.2.1两组疾病疗效比较结果如表2:

结论:按说明书实施例3方法制备的巴布剂治疗便秘与大黄当归膏没有统计学差异,对便秘有效率可达97%。说明便秘巴布剂具有良好的治疗便秘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用来说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对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力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的任何修改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力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