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体手套手膜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44501阅读:10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膜,具体是一种连体手套手膜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封包技术属于传统的中医外治法,中药热奄包治疗是将加热好的中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奄包的热蒸汽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又可通过热蒸汽促使奄包内中药内离子渗透到患者病痛所在,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目的,经过现代的技术,将中药的活化物质转化为离子状态,借助其他红外线及不同波形的电刺激等将离子导入到病所,从而其他舒筋活络止痛等功效,目前主要用于颈椎病、腰椎病以及关节疼痛等疾病,因其材料直接作用于患处皮肤,易产生过敏现象,目前尚未应用于皮肤疾病中。

另外,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中药封包多以膏药等形式出现,应用范围多局限于皮肤面积较宽厚的部位,而四肢等小关节及皮肤应用较为困难,皮肤湿疹作为一种较为顽固的皮肤科疾病,皮疹呈对称性、多形性,瘙痒剧烈,流有滋水,反复发作,易呈慢性,搔抓、肥皂热水洗烫、食辛辣发物可加重病情,手为暴露部位,接触致病因素机会较多,故手部湿疹极为常见,急性发作时皮肤潮红、糜烂、流滋、结痂,发展至慢性期时,皮肤肥厚粗糙,因手部经常活动而致皲裂,病程较长,顽固难愈。中医外治原则为:清热燥湿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湿疹在临床治疗中受到很多限制,病人很难控制对过敏性、刺激性的接触,而手部的中药外敷也较为困难,使治疗效果受到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少药物浪费的连体手套手膜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体手套手膜,包括内层无纺布、复方中药凝胶剂和手膜外套,所述内层无纺布位于手膜外套中,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放置于内层无纺布中,所述手膜外套中设有发热材 料,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苦参10-20g、蛇床子25-35g、地肤子25-35g、花椒5-7g、薏苡仁25-35g、茵陈25-35g、透骨草25-35g、黄柏10-20g、白鲜皮10-20g、土荆皮10-20g、紫草10-20g、五倍子25-35g、卡波姆8-12g、聚山梨酯10-20g、单硬脂酸甘油酯2-4g、羟苯乙酯2-4g。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苦参15g、蛇床子30g、地肤子30g、花椒6g、薏苡仁30g、茵陈30g、透骨草30g、黄柏15g、白鲜皮15g、土荆皮15g、紫草15g、五倍子30g、卡波姆10g、聚山梨酯15g、单硬脂酸甘油酯3g、羟苯乙酯2g。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水煎液的制备: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0.8-1.2h,先武火后文火,第一次煎煮0.8-1.2h,过滤后再加入6倍量水,煎煮25-35min,过滤后合并煎液,再过滤,浓缩后放至20-30℃,转移至10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1000ml;

(2)基质的制备:将卡波姆置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0.8-1.2%的卡波姆溶液,卡波姆溶液溶胀2-4h后作为基质溶液待用,按比例5-6∶1的比例称取聚山梨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至烧杯中,在55-65℃水浴下加热搅拌溶液,再加入卡波姆溶液中搅拌制成基质;

(3)凝胶的制备:将步骤(1)中的药物水煎液加入基质中,混合搅匀,加入羟苯乙酯,最后加三乙醇胺调PH至6.5-7.0,加蒸馏水补足总量,即得复方中药凝胶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手套形式,将中药活化物质封锁在内层无纺布内,并在手膜外套总设有发热材料,对中药进行加热,加速药物吸收,使用更为方便,不影响手部较大范围的活动,并可避免接触到外界物质,减少了药物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中药凝胶剂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连体手套手膜,包括内层无纺布、复方中药凝胶剂和手膜外套,所述内层无纺布位于手膜外套中,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放置于内层无纺布中,所述手膜外套中设有发热材料,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苦参10g、蛇床子25g、地肤子25g、花椒5g、薏苡仁25g、茵陈25g、透骨草25g、黄柏10g、白鲜皮10g、土荆皮10g、紫草10g、五倍子25g、卡波姆8g、聚山梨酯10g、单硬脂酸甘油酯2g、羟苯乙酯2g。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水煎液的制备: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0.8h,先武火后文火,第一次煎煮0.8h,过滤后再加入6倍量水,煎煮25min,过滤后合并煎液,再过滤,浓缩后放至20℃,转移至10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1000ml;

(2)基质的制备:将卡波姆置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0.8%的卡波姆溶液,卡波姆溶液溶胀2h后作为基质溶液待用,按比例5∶1的比例称取聚山梨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至烧杯中,在55℃水浴下加热搅拌溶液,再加入卡波姆溶液中搅拌制成基质;

(3)凝胶的制备:将步骤(1)中的药物水煎液加入基质中,混合搅匀,加入羟苯乙酯,最后加三乙醇胺调PH至6.5,加蒸馏水补足总量,即得复方中药凝胶剂。

实施例2

一种连体手套手膜,包括内层无纺布、复方中药凝胶剂和手膜外套,所述内层无纺布位于手膜外套中,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放置于内层无纺布中,所述手膜外套中设有发热材料,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苦参15g、蛇床子30g、地肤子30g、花椒6g、薏苡仁30g、茵陈30g、透骨草30g、黄柏15g、白鲜皮15g、土荆皮15g、紫草15g、五倍子30g、卡波姆10g、聚山梨酯15g、单硬脂酸甘油酯3g、羟苯乙酯2g。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水煎液的制备: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1h,先武火后文火,第一次煎煮1h,过滤后再加入6倍量水,煎煮30min,过滤后合并煎液,再过滤,浓 缩后放至25℃,转移至10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1000ml;

(2)基质的制备:将卡波姆置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1%的卡波姆溶液,卡波姆溶液溶胀2-4h后作为基质溶液待用,按比例5.5∶1的比例称取聚山梨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至烧杯中,在60℃水浴下加热搅拌溶液,再加入卡波姆溶液中搅拌制成基质;

(3)凝胶的制备:将步骤(1)中的药物水煎液加入基质中,混合搅匀,加入羟苯乙酯,最后加三乙醇胺调PH至6.8,加蒸馏水补足总量,即得复方中药凝胶剂。

实施例3

一种连体手套手膜,包括内层无纺布、复方中药凝胶剂和手膜外套,所述内层无纺布位于手膜外套中,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放置于内层无纺布中,所述手膜外套中设有发热材料,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按照重量份的原料包括:苦参20g、蛇床子35g、地肤子35g、花椒7g、薏苡仁35g、茵陈35g、透骨草35g、黄柏20g、白鲜皮20g、土荆皮20g、紫草20g、五倍子35g、卡波姆12g、聚山梨酯20g、单硬脂酸甘油酯4g、羟苯乙酯4g。

所述复方中药凝胶剂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水煎液的制备: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1.2h,先武火后文火,第一次煎煮1.2h,过滤后再加入6倍量水,煎煮35min,过滤后合并煎液,再过滤,浓缩后放至30℃,转移至10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1000ml;

(2)基质的制备:将卡波姆置于蒸馏水中配成质量分数为1.2%的卡波姆溶液,卡波姆溶液溶胀4h后作为基质溶液待用,按比例6∶1的比例称取聚山梨酯和单硬脂酸甘油酯至烧杯中,在65℃水浴下加热搅拌溶液,再加入卡波姆溶液中搅拌制成基质;

(3)凝胶的制备:将步骤(1)中的药物水煎液加入基质中,混合搅匀,加入羟苯乙酯,最后加三乙醇胺调PH至7.0,加蒸馏水补足总量,即得复方中药凝胶剂。

本发明首次将中药封包技术应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设备上,改进以往中药封包治疗手脚等小关节小面积部位的局限性,苦参、黄柏、茵陈、蛇床子、薏苡仁、紫草、五倍子、地肤子、白鲜皮等药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草 药有抗菌消炎功效,透骨草、土荆皮、花椒除有上述作用,另外有透皮效果,使药物渗透至皮肤深层,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采用手套形式,将中药活化物质封锁在内层无纺布内,并在手膜外套总设有发热材料,对中药进行加热,加速药物吸收,使用更为方便,不影响手部较大范围的活动,并可避免接触到外界物质,减少了药物浪费。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