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感冒发烧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4485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感冒发烧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感冒发烧是一种常见病,是指感冒常常能引起的发热症状,感冒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等。当气候剧变时,由于人体内外功能不能适应,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从而引起一系列发热症状。发热是指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感冒发烧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烧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烧药,只需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当温超过38.5度时,就要及时吃退烧药了。目前治疗多为西药,其治疗只是发汗解热、抗病毒,不能从根本上清除内热,且副作用大,经常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缓解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感冒发烧的中药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感冒发烧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双花10-15、地磨薯8-12、节节花7-10、连翘5-8、牛蒡子4-6、荆芥5-7、红景天4-6、柴胡5-8、大黄4-6、黄芩6-9、甘草3-5、水牛角4-6、芦根6-9、板蓝根5-8、石膏5-7、知母4-6、黄连3-5、川芎5-7、当归4-6、荠菜3-5、蔗糖2-4、黄皮叶1-3、八仙草2-4、柏树果3-5。

治疗感冒发烧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双花12、地磨薯10、节节花9、连翘7、牛蒡子5、荆芥6、红景天5、柴胡7、大黄5、黄芩8、甘草4、水牛角5、芦根8、板蓝根7、石膏6、知母5、黄连4、川芎6、当归5、荠菜4、蔗糖3、黄皮叶2、八仙草3、柏树果4。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洗净,切碎后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混合均匀,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取滤液,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一般7天内即可治愈。

本发明配方中双花、地磨薯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节节花具有清火,利尿,解毒,退热之功效;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之功效;荆芥具有解表散风,透疹之功效;红景天具有清肺止咳,益智养心,散瘀消肿之功效;柴胡、大黄、黄芩、甘草、水牛角、芦根、板蓝根合用具有清热燥湿,和解表里,泻火解毒,疏肝升阳,凉血利咽,祛痰止咳,清心除烦之功效;石膏、知母、黄连、川芎、当归、荠菜、蔗糖合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生津润燥,活血行气,清热利尿之功效;黄皮叶具有解表散热,顺气化痰之功效;八仙草具有清湿热,散瘀,消肿,解毒,利尿之功效;柏树果具有祛风,安神,凉血,止血之功效;调和诸药,对治疗感冒发烧疗效好,药效迅速,适宜于临床验证及推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采用天然中草药,配方合理,对治疗感冒发烧疗效好,药效迅速,安全无副作用。各药效间协同作用,具有疏散风热,解毒利咽,清热利尿,活血行气,祛风安神的功效。同时可增强人体抵抗力,防止感冒发烧再发,治标治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感冒发烧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g)为:双花12、地磨薯10、节节花9、连翘7、牛蒡子5、荆芥6、红景天5、柴胡7、大黄5、黄芩8、甘草4、水牛角5、芦根8、板蓝根7、石膏6、知母5、黄连4、川芎6、当归5、荠菜4、蔗糖3、黄皮叶2、八仙草3、柏树果4。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洗净,切碎后加入适量的纯净水,混合均匀,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30分钟,过滤,取滤液,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一般7天内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冯某某,46岁,男,患感冒发烧,全身发热,出汗,伴有咽喉痛、咳嗽,痰黄黏稠,舌苔呈薄黄色,服用其它药物治疗一周后,不见好转,改为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续服用6天,诸症全消,痊愈。

病例2、肖某某,17岁,女,遇风寒感冒发烧,打喷嚏,流鼻涕,头痛,厌食,轻微发热,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用2天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天,痊愈。

病例3、胡某某,51岁,女,患感冒发烧,咳嗽气喘,发热,头痛,头昏,恶心,胸闷,全身不适。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分早、中、晚三次服用,连续服用3天,体温恢复正常,继续服用3天,病症消失,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