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5774阅读:7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为一种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以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唾液腺及泪腺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口、眼干燥为最常见症状,伴有皮肤干燥、口唇干裂、关节疼痛和肌无力,常累及其他脏器出现多种损害。近年随着检测手段的提高及病人自我健康意识的增强,在我国人群的本病的发病率为0.29%—0.77%,已超过类风湿关节炎越升为第一大常见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缺乏改善其免疫紊乱机制的药物,对轻中活动度患者大部分治疗仍以替代治疗和对症处理为主,往往疗效短暂,或仅有症状上的短期改善而缺乏免疫指标或病理改善。中医近二十年来对SS的治疗也一直在进行积极探索,尤其对轻中活动度患者单纯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已显示出明显优势。然而,从众多临床报道来看,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多局限于一般临床观察和经验介绍,且辨证分型和诊疗标准随意性较大,实际疗效并不十分明确。因此,目前国内迫切需要疗效好、副作用少,又能明显缓解口眼干燥症状的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治疗干燥综合征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具有舒肝运脾,调气活血功效的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制剂,以提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效果,适应社会需求,更多的为广大患者服务。该中药制剂成分组成简单,疗效好,起效快,无毒副作用。

干燥综合征属在祖国医学属“燥痹”“痹症”范畴,中医辨治多从“津亏 阴虚”、“燥毒血瘀”入手,脏腑辨治着重于肾阴不足、肺阴亏虚、脾胃阴伤等,诸家在治疗本病上虽辨证有异,但不离阴伤润燥之治。本发明人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风湿免疫疾病发病部位多在结缔组织,如关节、肌肉、腺体、粘膜、血管、肌腱、内脏等,其质地柔韧,部位在皮肤之下,骨骼之外,应属于中医的“筋膜”范畴。而“肝主筋,肝气散精于筋膜,筋膜病则肝病”。同时,血液的运行、卫气的升发、水津的敷布运化、筋膜的柔和活利,都与肝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肝藏血,其既可以通过调节血量来影响周身气血津液代谢,又可以通过调节气机来影响肺、心、脾、肾各脏的功能,其实质主要在于肝主筋膜,而人体气血津液的代谢通道,包括五脏六腑的构成均是无数筋膜组织所组成,故调肝即是调周身之筋膜,进而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故而另辟蹊径提出“从肝论治干燥综合征”。认为以舒肝之法既解筋膜之累,缓肝之急,又可舒缓情志,柔筋生津,从而缓解症状。因脾主运化,若肝旺克脾,或土虚木贼,就会影响津液正常疏布,从而导致口干、眼干、肤干等症状,故提出“舒肝运脾,活血养阴”为主要治则,并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痛泻要方、近代医家陈苏生治疗肝炎的经验方舒肝和络饮、陈湘君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方酸甘生津方五方的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研制出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制剂。

根据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制剂,它的组成成分按重量份计,柴胡6-12份、牡蛎9-30份、郁金6-12份、石菖蒲6-12份、石韦9-30份、防风6-12份、杞子根9-15份、合欢皮6-12份、夜交藤12-30份、白术6-12份、白芍9-30份、灸甘草6-12份。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发明前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制剂中,它的组成成分按重量计,柴胡6份、牡蛎9份、郁金6份、石菖蒲6份、石韦9份、防风6份、杞子根9份、合欢皮6份、夜交藤12份、白术6份、白芍9份、灸甘草6份。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发明前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制剂中,它的组成成分按重量计,柴胡9份、牡蛎15份、郁金9份、石菖蒲9份、石韦15份、防风9份、杞子根12份、合欢皮9份、夜交藤15份、白术9份、白芍15份、灸甘草9份。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发明前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制剂中,它的组成成分按重量计,柴胡12份、牡蛎30份、郁金12份、石菖蒲12份、石韦30份、防风12份、杞子根15份、合欢皮12份、夜交藤30份、白术12份、白芍30份、灸甘草12份。

本发明前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并无特别要求,采用中药领域常规的水煎、干法制粒等制成常见的汤剂、颗粒剂、合剂等剂型均可。

本发明所用组分分析如下:

1、柴胡

性味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效为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

2、牡蛎

性味咸湿,凉。归肝、肾经。功效为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用于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等。

3、郁金

性味辛、苦,寒。归肝、心、肺经。功效为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4、石菖蒲

性味辛、苦,温。归心、胃经。功效为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 用于痰湿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头晕、耳鸣;湿阻中焦,脘腹胀闷,痞塞疼痛。

5、石韦

性味苦甘,凉。归肺、膀胱经。功效为利水通淋,清肺化痰,凉血止血。用于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6、防风

性味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为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寒湿痹;破伤风等。

7、杞子根

性味甘,寒。归肺、肝、肾经。功效为清虚热,清热凉血,清肺降火。用于阴虚内热,虚劳骨蒸,心烦盗汗;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诸证;肺热咳嗽等。

8、合欢皮

性味甘,平。归心、肝、肺经。功效为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疮肿,跌扑伤痛。

9、夜交藤

性味甘,平。归心、肝经。功效为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外治皮肤瘙痒。

10、白术

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为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痰饮,水肿,小便不利;自汗;脾虚气弱,胎动不安。

11、白芍

性味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功效为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 止汗。用于月经不调,崩漏;头痛,眩晕,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阴虚盗汗,表虚自汗等。

12、炙甘草

性味甘,平。归十二经。功效为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蜜炙后增强补气和中的作用。

本发明前述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制剂,方中以柴胡为宣畅气机、条达肝气,和解表里、祛瘀泄热为君,以通表里之邪且同时领诸药直入肝经兼为使药,臣以白术、防风、石菖蒲以运脾化痰而通其津液;牡蛎、白芍、郁金、石韦、杞子根柔肝软坚、宣散瘀血、利胆化痰、养阴止血;佐以合欢皮、夜交藤、炙甘草理气养血,调和阴阳。共致升清降浊、和血养阴之功,全方对肝舒柔并用,对脾补运同调,气血和合,表里共治,可治气血不调,肝脾不和所致诸种不适。

随后的试验例将证明,本发明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中药制剂能明显缓解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干燥症状,且本发明配方独特,成分组成简单,纯中药成分,价格低廉,服用方便,疗效好,见效快,并且无毒副作用。若能大批生产投入市场推广应用,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舒肝运脾,活血养阴之功,用于气血不调,肝脾不和所致的口干、眼干、鼻干,皮肤干燥,口唇干裂,关节疼痛,情绪抑郁,烦躁易怒,目赤肿痛,头晕胀痛,耳鸣,潮热盗汗,夜寐不安,体倦乏力,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大便不调,舌暗红或瘀红或瘀紫或散在瘀斑、瘀痕,弦细或弦或涩等,对各种类型的干燥综合征及其并发症均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 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改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称取柴胡6g、牡蛎9g、郁金6g、石菖蒲6g、石韦9g、防风6g、杞子根9g、合欢皮6g、夜交藤12g、白术6g、白芍9g、灸甘草6g,每日水煎两次口服。服药期间患者注意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尤其忌饮酒辛辣,饮食宜清淡。

实施例2

称取柴胡9g、牡蛎15g、郁金9g、石菖蒲9g、石韦15g、防风9g、杞子根12g、合欢皮9g、夜交藤15g、白术9g、白芍15g、灸甘草9g,每日水煎两次口服。服药期间患者注意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尤其忌饮酒辛辣,饮食宜清淡。

实施例3

称取柴胡12g、牡蛎30g、郁金12g、石菖蒲12g、石韦30g、防风12g、杞子根15g、合欢皮12g、夜交藤30g、白术12g、白芍30g、灸甘草12g,每日水煎两次口服。服药期间患者注意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尤其忌饮酒辛辣,饮食宜清淡。

试验例1

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申请人单位应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患者30人,90天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90.0%,疗效好,起效快,一般服用7天即见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源于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2002年修订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及1991年董怡建议标准,治疗组30位患者,年龄最小29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55.6±2.0)岁。病程最长为132个月,最短为2个月,平均(37.3±6.2)月。对照组30例患者,年龄最小40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57.2±1.3)岁。病程最长为144个月,最短为2个月,平均(37.6±5.9)月。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制得的中药合剂),以舒肝运脾,活血养阴为治则,每次20ml,一天2次,联合模拟西药片,每次0.1g,一天2次,疗程3个月;对照组口服硫酸羟氯喹片,每次0.1g,一天2次,联合中药模拟合剂,每次20ml,一天2次,疗程3个月。

1.3观察项目和检测指标

(1)测定治疗前后含糖、泪液分泌试验指标的变化;采用统一表格记录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咽干、舌燥、干咳等)改善情况,进行积分(0、2、4、6);(2)采用统一表格记录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咽干、舌燥、干咳等)改善情况,进行积分(0、2、4、6);(3)测定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

1.4疗效标准

临床缓解:治疗后主症消失,实验室指标(包括CRP、ESR、IgG)恢复正常,积分改善率≥75%;显效:治疗后主症消失,实验室指(包括CRP、ESR、IgG)标趋于正常,积分改善率≥50%;有效:治疗后主症有所好转,实验室指标(包括CRP、ESR、IgG)有所下降,积分改善率≥3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5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指标观察

监测与舒肝生津饮合剂相关的不良反应和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定量指标以均数±标准差描述,有效率用百分率描述。因数据例数较少,无法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组间比较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有效率为单向有序数据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含糖试验结果比较

由表1可知,两组病例含糖时间治疗后(第12周)均比治疗前(第0周)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从第4周起与第0周相比含糖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到第12周与第0周相比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治疗后(第4、8、12周与第0周相比)含糖时间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改善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含糖试验4次随访情况

注:与第0周相比*P<0.05,与C组相比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比较

由表2可知,两组泪液分泌治疗后(第12周)均比治疗前(第0周)增多,泪液分泌均从第4周起与第0周相比泪液分泌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从第4周起与第0周相比泪液分泌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至第8周与第0周相比有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在第4周、第8周时对泪液分泌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 延长,改善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泪液分泌试验4次随访情况

注:与第0周相比*P<0.05,与C组相比P<0.05,与B组相比#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咽干积分比较

由表3可知,两组病例中,咽干积分治疗后(第12周)均比治疗前(第0周)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从第4周起与第0周相比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从第8周起与第0周相比出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治疗后(第4、8、12周与第0周相比)咽干积分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改善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均数上比较来看,两组治疗后咽干积分均有所下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越好,其中治疗组改善尤为显著。

表3:咽干积分

注:与第0周相比*P<0.05,与C组相比P<0.05

2.4两组治疗前后舌燥积分比较

由表4可知,两组病例中,舌燥积分治疗后(第12周)均比治疗前(第0周)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从第4周起与第0周相比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从第8周起与第0周相比出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第4、 8、12周与第0周相比)舌燥积分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改善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均数上比较来看,两组治疗后舌燥积分均有所下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越好,其中治疗组改善尤为显著。

表4:舌燥积分

注:与第0周相比*P<0.05,与C组相比P<0.05

2.5两组治疗前后CRP测定结果比较

由表5可知,两组病例中,CRP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均数数值比较上来看,治疗组治疗后CRP值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而对照组治疗后CRP值不降反升。

表5:两组CRP治疗前后比较

2.6两组治疗前后ESR测定结果比较

由表6可知,两组病例中,治疗组ESR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ESR值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两组ESR治疗前后比较

2.7两组治疗前后IgG测定结果比较

由表7可知,两组病例中,IgG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均数数值比较上来看,治疗组治疗后IgG值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对照组治疗后IgG值不降反升。

表7:两组IgG治疗前后比较

2.8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治疗组30例,显效5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对照组30例,显效0例,有效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2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

2.9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且临床未见明显不适症状。

试验例2

现仅举三个临床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1:陈某,女,58岁,退休人员。反复口眼干燥2年余,2014年5月20日在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检查:ANA1:640,抗U1RNP(+),抗SSA(+),抗SSB(+),唇腺活检示:(唇腺)组织内多灶性淋巴、浆细胞浸润(4灶),伴腺泡萎缩,可符合干燥综合征,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经多方求医无效。2014年12月19日转申请人单位医治,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剂量同实施例1)14天后自诉口眼干燥症状明显缓解。

病例2:陈某,女,27岁,公司职员。反复口眼干燥3年余,2014年7月29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唇腺活检示:(唇腺)送检涎腺组织,间质导管周围见少许淋巴细胞浸润(1灶),>50个/灶,诊断为“干燥综合征”,在多家医院服用强的松、帕夫林等药物治疗,口眼干燥症状无明显缓解。2014年12月17日转申请人单位医治,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剂量同实施例2)7天后自诉口眼干燥症状明显减轻。

病例3:陈某,女,63岁,退休教师。反复口眼干燥10年余,2013年 11月18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检查:抗SSA(+),抗SSB(+),Schimer试验((5mm/5分钟);唇腺活检示:(下唇)2平方毫米内唇腺组织中见一个≥50个淋巴细胞聚集灶,诊断为“干燥综合征”,在多家医院服用中西药治疗,口眼干燥症状无明显好转。2014年9月28日转申请人单位医治,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剂量同实施例3)14天后自诉口眼干燥明显好转。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干燥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为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优势,符合发明专利各项要求和条件,故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