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7698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前者占绝大多数,有遗传倾向,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常;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

临床上早期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食、多饮、多尿、烦渴、善饥、消瘦或肥胖、疲乏无力等症群,久病者常伴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严重病例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威胁生命,常易并发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肺结核等。

目前糖尿病多采用西药治疗,但是长期服用西药会对身体各个器官带来副作用,并且长期服用西药容易产生依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该中药从糖尿病的病因开始对症下药,该药材采用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治疗效果明显。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人参10~12份,当归10~15份,知母8~12份,山药10~15份,生地8~12份,黄连10~15份,浮萍草8~15份,薏苡仁10~15份,瓜蒌5~10份。

药理分析: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脾、肺经、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归肝;心;脾经,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生地:味甘、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质润降泄。

黄连:(根)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浮萍草: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治时行热痈,斑疹不透,风热痛疹,皮肤瘙痒,水肿,经闭,疮癣,丹毒,烫伤。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利水的功能。

瓜蒌:润肺,化痰,散结,润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

糖尿病在中医的观点为气血阴阳俱虚,痰湿瘀郁互结引起,本药材中人参和当归共为君药,人参性平,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当归性温,归肝;心;脾经,知母、山药和生地为臣药,君臣相佐,互相配合,以上五味药与黄连、浮萍草、薏苡仁和瓜蒌共同作用,共为佐使,全方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协调脏腑阴阳,对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发明立足于中医标本兼治的原则,对症下药,本发明采用的药剂降低血糖的功效明显,服用后,不仅血糖、尿糖得到有效控制,精力、体力等功能的恢复也十分明显,且糖化血清蛋白有明显下降。并且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及动物试验中未发现对心、肝、肾功能、血液系统有异常影响和其他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的药材为纯中药制剂,对身体无毒副作用,并且从糖尿病的发病进行对症下药,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效果快,治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人参10份,当归10份,知母8份,山药10份,生地8份,黄连10份,浮萍草8份,薏苡仁10份,瓜蒌5份。

以上药剂先使用凉水浸泡30min,然后用小火煮30min,之后滤渣服用。一日二次。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人参12份,当归15份,知母12份,山药15份,生地12份,黄连15份,浮萍草15份,薏苡仁15份,瓜蒌10份。

以上药剂先使用凉水浸泡20min,然后用小火煮45min,之后滤渣服用。一日三次。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人参11份,当归13份,知母10份,山药13份,生地10份,黄连13份,浮萍草12份,薏苡仁13份,瓜蒌8份。

以上药剂先使用凉水浸泡30min,然后用小火煮30min,之后滤渣服用。一日三次。

典型案例

糖尿病中医辨证诊断标准为:气阴两虚或兼热症:(1)主症:倦怠乏力、口渴喜饮、易饥多食、尿多。(2)次症:五心烦热、自汗或盗汗、气短懒言、心悸、便秘。(3)舌脉:舌红少津或舌体胖大、脉细或细数。以上主症必备1项,加次症2项,参照舌脉即可诊断。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判定。

1、显效:治疗两个月后血糖数值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

2、有效:治疗两个月后血糖数值较治疗前下降10~29%;

3、无效:治疗两个月后血糖数值较治疗前无变化或下降10%以下。

病例选自2008.1~2014.1患者210例,男性108例,女性102例,年龄均在35~65岁之间。治疗后具有显著效果的198例,有效的12例,无效的0例,治疗率达到100%,显效率94%。

典型案例

1、李某,山东省章丘市人,53岁,男,症状:倦怠乏力,口渴喜饮,尿多,伴有五心烦热、盗汗、便秘症状,舌体胖大。诊断为糖尿病。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方法进行治疗,2个半月后症状消失,测量的血糖值下降38%。

2、张某,山东省即墨人,48岁,女,症状:倦怠乏力、口渴喜饮、易饥多食,盗汗、气短懒言、心悸、便秘,舌红少津,脉细,诊断为糖尿病。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方法进行治疗,2个月后症状消失,测量的血糖值下降33%。

3、霍某,山东省滨州市人,46岁,男,症状:倦怠乏力、口渴喜饮、易饥多食、尿多,伴有五心烦热、自汗、心悸、便秘。并且舌体胖大、细数。诊断为糖尿病。

按照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方法进行治疗,3个月后症状消失,测量的血糖值下降38%。

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述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