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普通感冒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6121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普通感冒的中药。



背景技术: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另有20%~30%的上感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为革兰阴性细菌。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感。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不等,随病毒而异,肠病毒较短,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较长。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普通感冒的中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普通感冒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荆芥13-17克,苏叶13-17克,老紫草13-17克,生姜18-22克,羌活18-22克,防风18-22克,白附子8-12克,赤芍8-12克。

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荆芥15克,苏叶15克,老紫草15克,生姜20克,羌活20克,防风20克,白附子10克,赤芍10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荆芥:清热利湿,退黄,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

苏叶: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质润降泄。用于热病,舌绛烦渴舌,阴虚内热,骨蒸消渴,吐血,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等症。

老紫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用于麻疹,热病癍疹,湿疹,尿血,血淋,血痢,疮疡,丹毒,烧伤,热结便秘。

生姜:升阳,发表,透疹,解毒。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防风: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疏肝解痉,杀虫止痒。治外感风寒,头痛项强,目眩昏涩,风寒湿痹,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中风,麻疹难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白附子:祛风痰,逐寒湿,定惊痫。治中风痰壅,偏正头痛等。

赤芍: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普通感冒的中药:荆芥13克,苏叶13克,老紫草13克,生姜18克,羌活18克,防风18克,白附子8克,赤芍8克。

实施例2、一种治疗普通感冒的中药:荆芥15克,苏叶15克,老紫草15克,生姜20克,羌活20克,防风20克,白附子10克,赤芍10克。

实施例3、一种治疗普通感冒的中药:荆芥17克,苏叶17克,老紫草17克,生姜22克,羌活22克,防风22克,白附子12克,赤芍12克。

结果:1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

不良反应

对于1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跟踪观察,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